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徐志摩创作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歌中的经典名篇,被收录进高一语文教材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一)《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 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 一个重要女性——林徽因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 素相识,与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朋友。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 了当时伟大的诗人 泰戈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大师的影响。
林徽因 泰戈尔 徐志摩
徐志摩的“康桥系列”书写
02 金柳
比喻 特点:婀娜多姿、妩媚多姿
情感: 欢喜爱恋
03 青荇
拟人 特点:无拘无束、轻盈灵动
情感: 迷恋留恋
04 潭水
比喻 特点:缤纷绚丽
情感: 永久眷恋
05 星辉
特点:斑斓,壮丽
情感: 美好留恋 兴奋激动
06 笙箫 夏虫
笙箫代指箫声,化静为动 夏虫,拟人手法,沉默无言
情感: 惆怅 低落 无奈 沉默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建筑美(形式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
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音乐美:1、押韵.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 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 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 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 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6.2《再别康桥》(共30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6.2《再别康桥》(共30张ppt)

那/河畔的/金柳, 寻梦?撑/一支/长篙, 悄悄的/我/走了, 是/夕阳中的/新娘;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正如我/悄悄的/来;
波光里的/艳影, 满载/一船/星辉,
我/挥一挥/衣袖,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不带走/一片/云彩。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我轻轻的招手, 揉碎在浮藻间,
夏虫也为我沉默,
作别西天的云彩。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 寻梦?撑一支长篙, 是夕阳中的新娘;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波光里的艳影, 满载一船星辉,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迷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 康桥,想象自己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情不自禁 的想要“放歌”,兴奋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二、绘画美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沉默”是否会削弱离别感情? 不会。因为沉默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在沉默中体会离别的
二、绘画美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 ,所以用“夕 阳中的新娘”喻柳,写出柳树的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表达了诗 人的欢喜和对康桥的依恋。
二、绘画美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二、绘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一起来看看吧。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树下一潭不是清泉石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寻梦撑一只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斑斓里在斑斓里放歌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鉴赏《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写于他第二次欧游归来之时,实是回忆之作。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在伦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剑河),以剑桥大学驰名于世。

一九二○年九月徐志摩因景仰罗素,放弃了他在美国即将获得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前往英国,想成为罗素的弟子,但罗素因在欧战时力倡和平而被康桥的三一学院解聘,离开了康桥。

徐志摩只好当一名没有学籍的选修生,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

第一节历来为人传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中连用三个“轻轻的”,将离别时依依之情表现得含蓄委婉。

“西天的云彩”这一色彩鲜明的特定意象,表现出诗人依依难舍的、眷恋的情怀。

这节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第二节至第五节中,诗人描绘了康桥迷人的景色。

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树下的清泉以及小船、星辉,这些美妙的景物,幻化出记忆中的康桥的斑斓的色彩和梦一般的情境。

《再别康桥》课件6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课件6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1921年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徐志摩简介
他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他是著名的民国教授;他是一代风流才子、抒情诗人;他更是一代情圣。他被鲁迅公开骂作“流氓”。他是中国离婚第一人;他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他是徐志摩。1931年11月,徐志摩在飞往北平的飞机上不幸坠机遇难,时年34岁。他就这样离开了世界。他经纶满腹,洒脱自由,风流倜傥。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应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其间爱恋林徽因。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回国。
第一段感情:张幼仪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去世,年仅51岁。
第三段感情:陆小曼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陆小曼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新高考·新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课《再别康桥》

【新高考·新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课《再别康桥》

朗诵要求 注意朗读的节奏以及停顿 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 音量适中,音调急缓得当。 注意感情起伏。
河 畔( pàn ) 青 荇(xìng ) 揉 碎( róu ) 长 篙(gāo )
斑 斓(lán )
荡 漾 (yàng) 榆 阴 ( yú ) 浮 藻 (zǎo ) 漫 溯 ( sù ) 笙 箫 (shēng xiāo)
物抒情、对比、拟人等表达手法,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等主观感情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不与去客那观凄的清自的然山景麓象,交融互渗,从而化盈实盈景的为,虚沾境住,了创她造的出衣了襟一,个优美
也的不意上境荒,街显去示惆了怅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飞扬,飞扬,飞扬,
——消溶,消溶,消溶
但寻那我轻那悄梦软榆不轻河悄?泥阴能的 畔撑上下放我 的一的的歌走 金支青一,了柳长荇潭悄,篙,,悄正 是,油不是如 夕向油是别我 阳青的清离轻 中 悄草在泉的轻 悄更水,笙的 新青底是箫来 娘处招天漫摇上溯的虹 夏满揉虫我波载在碎也轻光挥一康在为轻 里 一船河浮我的 挥星的藻沉招 艳 衣辉柔间默手影袖,波,,在里沉沉作 在 不星,淀默别 我 带辉我着是西 的 走斑甘彩今天 心 一斓做虹晚的 头 片里一似的云 荡放条的康彩 漾歌水梦桥草
6. “虹”“梦”是怎么的形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离别,黯然神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别情缕缕,离绪 重重,虽然是全诗的高潮,却是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 志,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深深的离情。
7.“寻梦”的“梦”指什么?第五节写什么?
第五节紧承第四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这里“梦”是对过去 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对逝去的康桥留学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雪花的快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6.2《再别康桥》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6.2《再别康桥》课件PPT

作者简介
• 徐志摩被誉为诗哲. • 现代诗人,散文家。 • 别名:南湖,云中鹤 • 浙江省海宁人。 • 主张诗歌有建筑美,
音乐美,绘画美。 •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
虎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 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英,并于 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 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 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 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 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
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音乐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绘画美——
云彩、金柳、青荇、 水草、星辉、夏虫。
课堂小结:
通过对三首诗歌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诗 歌情感和意象着手体味诗歌,为以后的 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下面请同学 们用这种方法鉴赏以下两首,并体会与 本诗的异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品读康桥:
把自己欣赏的诗句朗读给同 学和老师听,并说说喜欢的 理由.
思考康桥: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
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 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 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及教案为帮助各位高中语文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供你参考。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

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雨巷》
激趣导入:
如同游丝般的淡淡哀愁,在朦胧的意境中萦绕梦回,今天我们将走近戴望舒,走进一种具有特殊美的诗的意境。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出这种朦胧的意境,究竟采用了什么技巧和意象呢?让我们来共同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一、重点
1.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2. 培养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3.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难点
1. 解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蕴,进而体会诗人苦闷彷徨的心境。

2. 训练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一、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的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 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二、重点研读
(一)典型意象
意象赏析
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

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
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作者幼年时曾经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意境就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二字。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呢?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所开之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

除了这六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丁香姑娘可能象征着什么?
明确:
◆实指:美丽的姑娘,诗人渴望并追求的爱人。

如同《蒹葭》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