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学文献综述

管理学文献综述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个学科,管理学以其专业知识研究企业组织和管理、以及如何提高企业效率、提升竞争力和创造利润。
本文将对近年来管理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一些重要领域及趋势。
首先,对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近年来的趋势是探讨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员工行为的动机以及如何建立具有健康组织文化的企业。
相关研究通过员工参与度、情感承诺度等指标,探究如何通过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
其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向不止是探讨如何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而是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趋势之下,企业面对的挑战变得更加复杂。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其核心战略决策、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方面考虑不仅是自身的利益,还包括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社会利益。
第三,信息技术与商业管理的结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正在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来提高企业效率。
例如,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来深入了解客户和市场、通过人工智能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管理、并将云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
最后,企业管理中心思想的与众不同也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诸如“员工是公司资产”、“员工的责任与权利相等”等观念的兴起,成为了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的重要指导。
总之,管理学研究的文献展示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趋势。
组织行为学、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技术与商业管理、企业管理中心思想等研究方向已经成为了管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
这些领域的进步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经营目标,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存货管理文献综述范文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存货管理文献综述范文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存货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分析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1.存货过多或过少。
存货过多会占用大量资金,并增加仓储成本,同时容易导致过期、损坏等问题;存货过少则会导致供应不足,影响生产和销售。
2.存货定价不当。
存货的定价与市场需求和成本直接相关,定价过高会导致存货积压,定价过低则会损害企业利润。
3.存货管理流程不规范。
包括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流程和责任划分,容易导致存货遗失、滞销等问题。
4.存货管理信息不准确。
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存在信息不通畅、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决策不准确,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对策1.建立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型。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建立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型,根据需求和成本进行存货量的控制和安排。
2.优化存货定价策略。
定期分析市场价格和成本情况,合理制定存货价格,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3.建立规范的存货管理流程。
明确采购、入库、出库等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减少存货遗失和滞销的风险。
4.提高存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建立存货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存货情况,准确掌握存货的进销存信息,提高决策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货过多或过少、存货定价不当、存货管理流程不规范和存货管理信息不准确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建立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型、优化存货定价策略、建立规范的存货管理流程和提高存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对策来解决。
通过改进存货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存货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成为了企业、组织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MIS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和运营。
本文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文献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企业的信息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数据的处理速度慢,精度低。
2、计算机辅助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数据的手工处理逐渐被计算机辅助的系统所取代。
3、信息系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始集成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4、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知识管理成为MIS的重要发展方向,强调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综述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云计算在MIS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为MIS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2、大数据与MIS: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MIS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3、人工智能在MIS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自动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物联网与MIS:物联网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使MIS 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四、结论随着科技的发展,MIS正在不断演变和升级。
未来的MIS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处理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MIS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组织,帮助它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展望未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通过这些技术,MIS将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支持。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万能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Management systems are essential in today's fast-paced and complex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y help organizations streamline their operations, improve efficiency, and make better decision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management system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trends and best practices in this field.第二篇示例: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地组织资源、协调各项工作,并实现目标的规划和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系统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综述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管理系统的定义与分类管理系统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设计的一套逻辑和计划。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类型。
企业管理系统是最为综合和普遍的一种管理系统,它包括企业的整体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二、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由于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题,因此研究方法和技术也日趋多样化和综合化。
目前,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
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参考,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管理学最新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管理学最新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管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对管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1.数字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管理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数字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在数字化管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理论和方法,如数据驱动决策、智能供应链管理等,为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新思路。
2.可持续发展管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管理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管理强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管理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创新管理包括组织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如何激发员工创新潜力、构建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都是当前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4.全球化管理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全球化管理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门议题。
全球化管理涉及跨文化管理、国际市场拓展、全球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要求企业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二、管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跨学科融合未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跨学科融合。
管理学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跨学科融合能够为管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管理学不断创新和发展。
2.人文关怀未来管理学的发展将更加关注人文关怀。
管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组织运作和效率提升,更应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和成长。
人文关怀管理强调关爱员工、尊重个体,注重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
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如何写管理类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往某个方面深化的尝试,都具有承接性。
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
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弄清:(一)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目前,各大学的图书馆均购买了较为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的文献,省却了以往做研究非跑图书馆不可的麻烦。
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
(二)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what)、研究对象的表现方式和特征是什么(how)以及对于这些表现方式和特征有何解释(why);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
搞清楚(一)别人是否说过、(二)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三)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
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
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
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四)谁、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描述相关观点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
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
企业管理英文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管理英文文献综述范文When it comes to corporate management, a diverse range of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explored in the academic world. From the traditional hierarchical models to the more modern flat structures, organizations have adapted to changing business landscapes in pursuit of efficiency and growth.One significant trend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the rise of lean management.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minimizing waste in all areas of business operations, from production lines to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By focusing on value-adding activities and eliminating inefficiencies, companies are able to streamline their operations and improve profitability.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cept of agile management has gained traction in the face of the ever-evolv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Agile organizations are flexible and adaptive, able to quickly respond to market changes and capitalize onemerging opportunities. This approach values collaboration, iter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nabling businesses to stay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In the realm of leadership, there's a grow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Leaders who ar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s well as those of their team members, are more effective in fostering a positive work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employee engagem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decision-making.Technology has.。
财务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以潍坊中百集团ERP系统为例文献综述 (2)

姓名:学号:工程领域:综述题目:财务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以潍坊中百集团ERP系统为例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在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建设信息系统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阶段模型——诺兰模型。
在该模型中,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6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目前,中国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经过 30 余年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已进入了诺兰模型中从控制阶段到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的转型期。
特别是集团企业,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不均衡性和缺乏整体的信息化规划、控制等原因,在内部已形成了多种基于不同平台、不同语言、功能和数据彼此独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联信息系统并存的局面,同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由于自身业务处理的需要,各个部门建立了各自封闭的业务管理系统,如工程部门建设了工程管理系统、人事部门建立了人事管理系统,物流部门建立了物流管理系统,市场部门建立了营销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随处可见,呈现出了诺兰模型数据管理阶段初期的典型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孤立、分散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起来,通过加强系统整合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以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问题,摆在了集团企业的面前。
2007 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 2010 年,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要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核心业务——财务的信息化工作,面临着对大量异构的财务管理信息资源需要进行整合,构筑覆盖集团公司、跨平台、跨系统、跨地域、跨业务的财务信息集成系统并继续提高建设水平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信息化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高速公路”使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无纸化办公”在很多企业机关节约了资金和时间,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校园网”、“企业网”的搭建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已经处于网络的包围之中。
1.1 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20世纪末期,全球市场竞争空前加剧,企业逐渐认识到,面对瞬息万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做出迅速敏捷的反应,以适应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更富有弹性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管理思想,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资源整合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信息化中运用企业资源计划也就应运而生。
企业资源计划(ERP)它实际上仍以MRPⅡ(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它们得以协调发挥作用)为核心,但在两方面实现了拓展,一是将资源的概念扩大,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资源,而是扩大到真个供应链的资源,将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被作为可控对象继承进来;而是把时间也作为资源计划的最关键的一部分纳入控制范畴,这使得决策支持系统被看作ERP不可少的一部分。
ERP是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建立跨越企业各个部门、各种生产要素和环境的单一的数据库、单一的应用和统一的界面,在单一的应用原则下处理所有的事务。
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平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世纪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企业缺乏用于信息技术的投资和精通信息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尤其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我国企业还缺乏管理信息化方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必然导致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的低下,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对培育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升级。
2 系统相关技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因而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该系统应用的两大支撑技术。
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网络应用的面貌。
并且,随着网络应用深度、广度的不断拓展,网络数据库技术将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
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结构的系统,服务器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客户端通过浏览器登录网络考场。
在具体的实现中,系统主要应用了当今流行的WWW技术——HTML语言、动态HTML语言、ASP技术等。
在数据库上使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的后台存储,前台客户端对数据库的操作使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s)数据库访问技术。
2.1 体系结构三层(3-tier)应用模型结构,要求将用户接口、业务逻辑和数据管理的代码分开。
这样系统的结构就变得简单清晰,可以尽量减少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特别是分布式对象技术在业务逻辑层上的广泛应用,引入中间层组件,构成了多层体系结构。
在基于Web的多层结构中,Web浏览器被作为用户接口层的实现。
Internet的普及使得Web浏览器广泛存在于各个平台之上。
Web浏览器具有很强的数据表示能力,并且它用来表示数据的格式是各平台通用的标准,还有它并不具备强大的业务运算能力。
这些使得Web浏览器非常适合作为多层结构中用户接口层的实现方式。
组件层除了涵盖原有业务逻辑层内所有组件,还包括了Web服务器。
数据管理层则没有任何变化。
从用户的角度看,与其交互的是浏览器,至于后台则完全可以不关心,可以大一统地称为服务器,因此这种模式在某些情况下被称为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可以获得以下优点:●易用性好。
用户使用单一的浏览器软件,通过鼠标即可访问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及数据库等信息,特别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
●易于维护。
由于客户端除了标准浏览器之外无需安装专用的应用软件,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能使用户完成与系统的交互,系统的维护工作简单。
●信息共享度高。
HTML是数据格式的一个开放标准,目前大多数流行的软件均支持HTML;同时,浏览器现在也可访问除HTML之外的多种格式文件,如DHTML、Scripting、Java、applet等。
●扩展性好。
这种结构使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能够直接接入Internet,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安全性好。
通过配备防火墙,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跨平台。
运用标准通信协议组HTTP、统一客户端软件、统一界面,它的应用程序能够从世界各地和完全不同的硬件平台进行通信。
2.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与HTTP协议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第一个通用的Web 页面描述语言,它遵循国际标准,常用的各种浏览器(如IE、Netscape等)均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浏览。
当网页WWWW建立后,远程计算机可通过HTTP协议来传输主页的数据,本地计算机上的浏览器则通过网络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解释并显示结果。
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远端服务器上的信息。
HTML可以跨平台使用,在Windows、Mac、Unix等环境中均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HTML又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和强大的超媒体支持能力,易于构建复杂的超媒体信息网;HTML还支持多种媒体种类,如GIF/JPG、WAV/AU、AVI/MOV/MPG等,适合网络传输;HTML的创造工具很多,如FrontPage、Hotdog、Dreamweaver等,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加入JavaScript、JavaApplet 等,使其更为丰富。
2.3 Web编程技术ASP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是Microsoft公司在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3.0中推出的一种WWW应用开发工具,可以用来构造复杂的WWW 应用,是一种很好的动态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方案。
ASP文件的扩展名为.asp,其中包括HTML标记、文本和脚本命令语句,其脚本命令负责整体流程的设计,并利用ASP 内置的组件和内建对象,或其它组件实现所需功能。
ASP提供的六个内建全局对象均可以直接调用,相当于已经封装好了的类,为用户访问各种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Response:用来控制发送信息到浏览器。
(2)Request:用来读取任何由HTTP请求传递的信息。
(3)Application和Session都可以用来建立对象级别的变量,使其存活期都可以超出当前页的处理过程,因此可以解决变量生命周期受限于网页的限约。
不同的是:使用前者可以让同一ASP程序中的所有连接者只会共用一个Application对象,而使用后者每位连接者都会拥有自己的Session对象,仅可以被该用户自身所访问。
(4)Server:提供对服务器上的方法和属性进行的访问,允许用脚本来生成Active Server组件的实例。
(5)ObjectContext:用来提交或撤消由ASP脚本初始化的事务。
ASP提供了五个服务器组件,他们分别是:ActiveX数据对象(ADO)组件、文件系统组件、内容链接组件、浏览器功能性组件、广告转子组件。
其中前两个组件是最重要的。
当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向Web服务器申请一个由*.asp定义的页面时,Web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用ASP引擎解释被申请的文件。
当遇到ASP脚本命令时,ASP 引擎调用相应的脚本引擎;当遇到基于COM标准的组件时,ASP引擎启动相应的组件完成指定的功能。
若ASP文件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ASP内置组件ADO通过ODBC 与数据库连接,对数据进行访问,并将访问结果返回Web服务器。
ASP引擎将脚本和组件的运行结果生成相应的HTML语法成分,与文件中原有的文本和HTML标记一起组成标准的HTML页面送至客户端浏览器。
2.4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ADO(ActiveX Data Objects),一个ASP内置服务器对象的数据库访问控件,它是针对当前Microsoft软件所支持的数据进行操作的最有效、最简单、功能最强大的方法。
作为一种基于OLE DB标准的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ADO具有面向对象、与语言无关的特点,适合于在Web环境下访问数据库。
它可以使客户端的程序通过ODBC 存取和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表,为用户提供含有数据库信息的主要内容,通过执行SQL命令让用户在浏览器中访问后台数据库。
ADO的重要接口有:(1)Connection(连接):表示正在使用的数据源和ADO接口之间的连接。
(2)Recordset(记录集):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接口,在使用ADO的应用程序中完成多种操作。
(3)Error(错误集):表示一个由数据源返回的错误。
(4)Command(命令):表示一个能被数据提供者处理的命令。
(5)Parameter(参数):表示供给Command的参数。
(6)Fields(字段):表示Recordset对象中的某一列数据。
ADO和ODB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在基于B/S结构的网络考试管理系统中,使用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进行后台数据库的存储和运行,前台的Web 页面面向客户,两者之间通过ADO连接。
2.5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组件是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可伸缩的关系型数据库,集成了对Internet应用程序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支持。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引擎是一个流行的、具有高度可伸缩性和高度可靠性的数据存储引擎。
该数据库引擎将数据存储在表中。
应用程序可以将结构化查询语言的语句提交给数据库引擎,后者将表格格式的结果集返回给应用程序。
[17]传统的数据库对记录的长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总是有一个记录长度的上限。
预制数据库时,记录设置太短,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设置太长又将浪费磁盘空间,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中,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数据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合理和有效。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引擎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它使用两类身份验证: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