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毒理学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毒理学知识学习四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毒理学知识学习四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毒理学知识学习四1、问答题DNA损伤修复的作用?正确答案:对机体有利,切除受损核苷酸,恢复DNA正常功能;对机体不利,如错配修复;使机体对高突变率产生耐受。

2、名词解释消除率常数答案(江南博哥):表示单位时间内外源化学物从体内消除的量占体存总量的比例。

3、名词解释效应生物学标志正确答案: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

4、名词解释半数致死量或浓度正确答案: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它是一个经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的数值。

5、名词解释遗传学终点正确答案:将致突变试验的观察终点称为遗传学终点。

6、名词解释胎儿毒性正确答案:指器官形成期结束后的因素引发的任何毒性表现(包括死亡、体重降低、骨化迟缓、功能缺陷以及结构异常)。

7、名词解释剂量-效应关系正确答案:表示化学物的剂量变化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效应)强度改变之间的关系。

8、单选在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A.绝对致死剂量B.大致致死剂量C.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E.最大耐受量(最大非致死剂量)正确答案:E9、单选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so:896mg/kg,LDo=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8,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A、8B、14C、26D、112E、208正确答案:A10、问答题简述碱基损伤分为什么?正确答案:碱基错配;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碱基类似物的取代;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11、填空题气体和蒸汽在呼吸道吸收与作用的部位主要取决于()和()。

正确答案:脂溶性;浓度12、问答题简述靶分子功能失调?正确答案:(1)对蛋白质靶:活化靶蛋白分子,模拟内源性配体;抑制靶分子的功能(酶、受体、通道、复合物)。

(2)对NDA靶:干扰DNA的模板功能,化学物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复制期间核苷酸错配。

药物毒理学之名词解释

药物毒理学之名词解释

药物毒理学之名词解释毒理学(toxicology )是⼀门研究在特定条件下,外源物(化学、⽣物、物理)对⽣物体有害作⽤的综合性学科。

毒性(toxicity):药物在机体中可能产⽣的有毒作⽤暴露(exposure):机体以不同途径和⽅式对药物的接触。

靶部位(target site):药物对机体产⽣毒性作⽤并造成损害的部位靶组织(target tissue):药物对机体产⽣毒性作⽤并造成损害的组织靶器官(target organ):药物对机体产⽣毒性作⽤并造成损害的器官。

剂量(dose):机体暴露于药物的量(外剂量、内剂量)效应、反应(effect, response):机体暴露于药物后出现的⽣物学改变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毒性反应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毒性反应只能⽤全或⽆、阴性或阳性表⽰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药物作⽤于机体的剂量与所引起的⽣物学效应强度或发⽣率间的关系。

未观察到损害作⽤的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最敏感⽅法未能检出外源物毒性效应的最⼤剂量最⼤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机体能耐受的最⼤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 50 ):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浓度或剂量最⼩中毒量(minimum toxic dose ):诱发机体产⽣毒性效应的最低剂量最⼩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LD 01):引起实验动物出现死亡的最低剂量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剂量过⼤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机体的脏器或组织发⽣的危害性反应。

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结合后,经过敏感化过程⽽发⽣的反应。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

精心整理《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先说一句,六,七,八,十二章是本书重点中的重点。

注意详细看课本。

一.名词解析:?13.遗传负荷(genetic?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

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18.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和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应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19.蓄积作用(accumlation):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或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分为物质蓄积和损伤蓄积。

?20.抑癌基因(anti-oncogen):指机体内正常细胞内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在DNA加合物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成为癌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

?34.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指一组试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35.最大非致死量或浓度:LD0或LC0: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36.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毒理学基础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毒理学基础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 起源于畸胎学(teratology) • 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发育毒性事件后发展起来
.
3
历史的教训
• 1940年澳大利亚风疹大流行,次年流行婴儿先天性白内障、耳聋、智力 不全、先天性心脏病
• 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受辐射儿童小头畸形、智力低下,一年内 死亡率25%
• 1960年反应停事件(thalidomide incident), 欧洲出生8000多海豹畸形 或海豹症(phocomelus)儿童
?总的来说
—不清楚!
.
21
发育毒性的评价方法
• 人群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出生缺陷监 测、有控制的临床研究、个例报道(可 靠)
• 整体动物试验(经典) • 体外试验(筛选、补充、机制研究、替
代?)
.
22
生殖发育过程的六个阶段
• 1、交配前到受孕:检查成年雄性和生殖功能、配子的发生与成熟、交配行 为、受精;
• 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 • 母体因素对发育毒性的影响:遗传、疾病、
应激、胎盘毒性
.
15
基本概念
• 胎儿毒性与母体毒性的关系(4种情况,P.160) 1、具有胚胎毒性,但无母体毒性 2、出现胚胎毒性,也出现母体毒性 3、具有母体毒性,但没有致畸作用 4、在一定剂量下,既无母体毒性,也无胚胎毒性
毒理学基础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
1
第一节 概述
.
2
发育毒理学
•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 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mechanisms)、发病 原理(pathogenesis)、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Klaassen, 《Toxicology》6th edition)。概念的前后延伸

毒理学基础学习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学习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学习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物体损害作⽤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物系统的损害作⽤,⽣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称“3R”法,即优化试验⽅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法。

⼀.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反应能⼒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类⽣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机体在体内呈现⼀定⽣物学作⽤的化学物质,⼜称为“外源⽣物活性物质”。

3、⽣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物学屏障进⼊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化、⽣理、⾏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

8、⽣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部位的部分。

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辅导: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辅导:发育毒性及其评定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toxicology)是毒理学的重要分⽀学科,研究发育⽣物体在受精卵、妊娠期、出⽣后、直到性成熟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出⽣前接触导致异常发育的理化因素或环境条件后的发病机制和结果。

发育毒理学是在畸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毒理学分⽀学科。

但是,畸胎学,或出⽣结构缺陷的研究,作为⼀个描述性的科学在有⽂字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四⼤⽂明古国都有畸胎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6500D.B.。

那时⼈们相信异常的婴⼉是上天的惩罚、星象的反映和未来的预兆,或者是⼈和动物之间杂交的结果。

随着16、17世纪⽣物科学的兴旺发展,willianharvy于1651年提出了畸形起因于器官或结构的不完全发育的发育障碍学说,来解释除遗传起源以外的历有畸形。

现代实验畸胎学开始于19世纪初,许多19和20世纪的胚胎学家,使⽤各种不同的物理(震动,倒置,针刺)和化学因素处理鸡蛋,产⽣了畸形⼩鸡,重要的是,他们注意到作⽤时间在决定畸形类型⽅⾯⽐损伤的性质更重要。

反应停(thalidomide),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欧洲和⽇本⼴泛作为安全有效的抗早孕反应药物,⼝服剂量50-200mg/d.1961~1962年,联邦德国的⼉科病房中出现了⼤量罕见的短肢畸形⼉,多数为四肢缺陷、⽆眼、腭裂、⾻骼发育不全、⼗⼆指肠和肛门闭锁。

同⼀时期,全球出现了5850个短胶畸形⼉。

McBride和Lenz在德国和澳洲的独⽴研究,均确认反应停是其原因。

反⾎停被迫从市场撤回,动物模型复制成功。

其致畸剂量相当于1mg/(kg.d),只要末次⽉经后6~8周内⼝服200mg 反应停便可引起严重的短肢畸形;服药妇⼥还有流产、早产和死胎等发⽣。

反应停事件是⼈类历的⼀个悲剧。

但由此,促进了化学致畸的研究以及管理法规的建⽴。

在许多国家中,管理机构开始发展动物测试⽅法并与慢性毒性研究分开,以评估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1966年美国FDA提出了三段⽣殖毒性试验指南,包括对致畸等发育毒性的评价。

毒理学自学材料之第九章-致畸

毒理学自学材料之第九章-致畸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发育毒性与致畸性 致畸(发育毒性)作用机制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与评价
2
第一节 概

一、发育毒理学(deve1opmenta1 toxico1ogy)
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 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 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7
孕期吸烟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结 局,多指(趾)、并指(趾)和无指 (趾)是最普遍的畸形。 吸烟越多,发生畸形的危险越高。 每天吸10支,婴儿带有手指或脚 趾畸形的危险增加29%。 每天吸11-20支,婴儿畸形的危险 增加38%。 每天吸21支以上,婴儿畸形的危 险增加78%。
8
孕妇体内缺乏叶酸, 导致神经管畸形 神经管就是胎儿的中枢神 经系统。 神经管畸形指主要包括无 脑畸形和脊柱裂在内的中 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 根据国家卫生部推荐的小剂 量叶酸(每片含叶酸0.4毫 克)预防神经管畸形的要 求,具体应用的方法是:孕 前3个月服0 .4毫克/日,孕 后头3个月服0.8毫克/日。
能引起畸形的环境因子
(3) 致畸作用
致畸物引起畸形的过程
致畸性
致畸物引起畸形的特性
16
2.变异(variation)
同一种属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的个体之 间,有时出现不完全相同的现象,一般是小的或 次要的结构改变。 例如肋骨或椎骨数目多于或少于正常,某 些内脏易位也属于变异。一般认为变异不影 响正常生理功能,更不危及生命。
二、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1
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小头畸形,肾上腺肥大、软骨 发育不全
遗传因素
染色体畸变:先天愚形,猫叫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毒理学的名词解释
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发育毒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人们对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发育毒理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发育毒理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

(一)发育毒理学的定义
发育毒理学是研究胚胎、胚胎干细胞、胎儿和婴儿在孕产期间暴露于化学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后的发育异常的学科。

通过对这些异常的研究,发育毒理学旨在揭示某些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对人类和动物发育的影响,并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政策。

(二)基因毒理学
基因毒理学是发育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基因组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细胞死亡等不良后果。

通过研究化学物质对基因组的影响,基因毒理学可以评估这些物质对发育过程的潜在危害,并提供毒性评估的关键信息。

(三)突变
突变是指基因组发生的可遗传的改变,它可以是基因的位置、顺序或结构的变化。

在发育毒理学中,突变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形式,由于化学物质对DNA分子的直接作用,或对细胞DNA修复机制的干扰,导致胚胎细胞的遗传材料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引起发育异常,对胚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四)致畸性
致畸性是指化学物质或其他环境因素引发胚胎或胎儿发育异常的能力。

这些发育异常可以包括畸形、器官缺陷、智力低下和生理功能异常等。

发育毒理学通过研
究不同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的潜在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的毒性程度,并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五)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指通过测量生物体内特定物质或生物学活性来评估暴露于毒物后的生物效应的方法。

在发育毒理学中,生物标志物的测定可以提供关于化学物质对发育的直接影响的信息。

这些标志物可以是代谢产物、蛋白质、DNA损伤标志物等,通过对其测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胚胎和胎儿在毒素接触后的潜在风险。

(六)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发育毒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评估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的潜在危害。

通过分析毒物的暴露水平、毒性特性和胚胎对其敏感性等因素,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出胚胎受到潜在风险的可能性。

这些评估结果有助于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政策,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发育环境安全。

总结:
发育毒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和动物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研究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造成的潜在风险。

基因毒理学是其重要分支之一,突变和致畸性是发育毒理学中常见的名词。

通过研究生物标志物和进行风险评估,可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发育毒理学的研究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