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体练习
法律硕士刑法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3

【提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司机小王,由于曾在特警队中训练过特技驾驶,对自己的开车技术深信不疑,且自恃技术高超,经常做些“高难动作”,从未失手。
一日途经一渡口时,为向朋友炫耀,违反渡口汽车应顺跳板缓行驶上渡船的规定,企图不经跳板直接从岸边“飞车上船”,导致汽车上船时渡船倾覆。
小王在实施上述行为时的主观方面是( )。
A.间接故意B.意外事件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2.肖某(男,28岁,初中文化,农民)于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
肖某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拿出一瓶“1605”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肖某见此情景,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结果瓶中药水撒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两名幼女中毒死亡。
肖某主观罪过为(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3.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某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
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无罪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4.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5.下列犯罪行为中,不属于不作为犯的为( )。
A.警察在值勤时见人行凶杀人,不予制止B.有赡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C.某成年人带邻家小孩去游泳,在孩子溺水时不予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泊中而不抢救6.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间接故意?( )A.张某在李某的暖水瓶中下毒以杀害李某,知李某与王某共用一暖水瓶,而对王某死活听之任之,结果王某饮水后死亡。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

刑法分类练习题◆◆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刑法经典练习题

刑法经典练习题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刑法总论第一部分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日本方面处理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2、下列诸原则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3、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平等原则 D. ABC都不正确4、下列哪个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B. 某省教育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C.某军人在国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无罪,这体现了()原则。
A.罪刑法定B.罪刑相适应C.刑法平等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6、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实施某一行为。
新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旧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院按新刑法定罪量刑。
法院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A.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 D.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7、某一行为虽然中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社会危害性很大。
某法院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群众拍手称快。
法院的做法()A.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B.体现了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8、为了适应复杂的犯罪情况,刑法做了灵活性规定,对某一行为,“依法严惩”,但没有具体的刑种和刑度。
这种规定()。
A.符合中国国情 B.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D.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9、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
犯罪主观方面练习题

犯罪主观方面练习题ID: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正确答案:C评析:考察知识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主观形态解析: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如果行为人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现的,这种情形就称为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注意不能把作为和不作为的划分与故意和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作为和不作为是危害行为在客观上的两种基本形式,而故意和过失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心理态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决不能认为作为都是故意,不作为都是过失。
实际上,作为和不作为都是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例如,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都可以由作为方式实现,也都可以由不作为方式实现。
ID: 请问下列关于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说法正确的是A.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代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
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为直接故意B. 丈夫和太太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就往太太的被窝里放一眼镜毒蛇,孩子睡在旁边距离较远的一张床”,结果毒蛇不仅咬死了太太,还咬死了孩子,问丈夫对孩子的死亡所持态度是直接故意C. 贾某持枪要射杀尹某的贵狗,尹某不让,而且用自己的身体加以遮挡,贾某非常生气,喝令尹某躲开,尹某就是不让开。
贾某就朝狗射击,击中了尹某,尹某受了重伤。
贾某对尹某的重伤后果的犯罪态度是直接故意D. 两个蜘蛛人拴在一根缆绳上,在20层高楼搽玻璃,一罪犯只仇恨其中一人甲而已,另一个蜘蛛人乙罪犯从来没见过,但他砍断了缆绳、导致两个蜘蛛人甲乙都摔死,罪犯对另一个蜘蛛人乙的摔死所持态度是直接故意正确答案:A,C,D评析:考察知识点: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解析:如何判断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标准,有一个简单扼要的公式:第一步顺序:看行为人是否意识到危害结果必然会发生第二步顺序:再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持何种态度,是期盼还是放任。
练习题犯罪构成要件

B.过失犯罪
C.对事实认识错误
D.假想犯罪
29.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时误认为犯罪客体存在,而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行为人的行为(29.B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但未遂
C.是假想犯罪
D.是过失犯罪
30.我国刑法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30.D)。
第五章犯罪构成要件
[内容提要]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在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从层次上将犯罪客体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全部。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它与犯罪客体既是有联系,又有区别。
A.直接客体
B.间接客体
C.一般客体
D.同类客体
3.犯罪的客观要件可分为(3.CD)。
A.基础要件
B.先决要件
C.必要要件
D.选择要件
4.在下列犯罪中属于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有(4.AB)。
A.遗弃罪
B.遗弃伤病军人罪
C.故意杀人罪
D.玩忽职守罪
5.危害结果是(5.BC)。
A.任何犯罪所必备的要件
B.选择要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18.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18.D)。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_故意犯罪形态练习题xfx05.

十一、沈某,男,24岁,某厂工人。沈某因赌博欠债, 难以偿还,便图谋盗窃本厂财务股保险柜里的现金。 某日晚9时许,沈某撬开了财务室的房门,但因无法 打开小保险柜,于是,沈某将小保险柜搬离财务室, 隐藏在厂内仓库旁的,想等待时机再撬开小保险柜, 窃取现金。第二天,财务室李会计发现办公室门被撬、 小保险柜失踪,当即报案。公安人员在厂内仓库旁里 找到保险柜,柜门尚未打开,柜内人民币也原封未动。 问题:请分析沈某的行为是盗窃既遂还是未遂?
分析:沈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根据我国刑法 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盗窃罪的既遂是以财物的 所有人、监管人失去控制和行为人实际控制为标 准的。如果仅仅是行为人控制了物品,但财物的 所有人、监管人尚未失去控制的,盗窃行为仍未 达到既遂状态。对于保险柜这样的笨重物品,需 要搬出厂区,工厂才失去控制,犯罪人才能最终 取得控制。本案中沈某因无法打开保险柜、而将 之移至厂实验室,沈某并未取得财物的控制,工 厂也尚未丧失对财物的控制。在此状态下被查获 的,对沈某仍应以盗窃未遂处理。
刑法学系列练习05—故意犯罪形态
所以,对于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同实行阶段 的犯罪中止一样,只能适用刑法关于中止犯的 处罚规定,而不能同时还适用有关预备犯、未 遂犯的处罚规定,因此时行为人仅为中止犯而 不属于预备犯的范畴,故D选项错误。
八、案情: 2003年9月26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桥梓 塘六社伍家莲请犯罪嫌疑人刘孝全帮助装修。当天, 伍有事外出,刘在伍女儿房间搬动床时发现塑料内 有现金三千元,刘趁四下无人将钱分藏于自己皮包 和腰间,并一直在伍家中未离开,直至失主伍报警 将刘捉获。犯罪嫌疑人刘孝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 如构成,是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A B C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 答案:
刑法学题库简答题练习题

刑法-题库1、决定行为社会危害性轻重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社会危害性的轻重大小主要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定于行为侵犯的客体,即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的社会关系。
二是决定于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点。
犯罪的手段是否凶狠,是否残酷,使用不使用捶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危害性。
三是决定于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如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故意还是过失,有预谋或没预谋;动机、目的的卑劣程度;偶尔犯罪还是累犯、惯犯。
这些情况在社会心理上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它对社会危害性程度也是起制约作用的。
2、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答案: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并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承担者,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
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就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抽或人来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仅从犯罪对象分析某一案件,并不能辨明其犯罪性质。
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3、简述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案: (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
(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①无刑事责任时期,12周岁以下的。
②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2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只对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
③减轻刑事责任时期,满12 周岁不满18周岁的。
④满16周岁的,完全刑事责任时期。
(3)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
A,物质关系B,社会利益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2,犯罪的( a)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C,简单客体D,主要客体
3,刑法上的犯罪客体是指(c )
A,犯罪所侵害的人或物B,社会主义社会利益C,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D,犯罪所指向的对象4,犯罪客体是( d)
A,犯罪行为侵犯的人B,犯罪行为侵犯的物C,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D,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5,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客体是(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6,甲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乙某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某,乙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d )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名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7,犯罪对象是指( d)
A,犯罪客体B,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C,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D,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8,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c )
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销售有毒害食品罪D,玩忽职守罪
9,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有( a)
A,故意杀人罪B,刑讯逼供罪C,贪污罪D,抢劫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d)
A,诬告陷害罪B,故意杀人罪C,盗窃罪D,抢劫罪
2,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对象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B,犯罪客体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但犯罪对象则未必C,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但犯罪对象则未必D,犯罪对象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3,犯罪客体的种类有( )
A,直接客体B,间接客体C,同类客体D,一般客体
4,犯罪的直接客体分为( )
A,简单客体B,复杂客体C,一般客体D,同类客体
5,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物B,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C,犯罪对象也称为犯罪客体D,并非所有的犯罪都损害一定的犯罪对象
6,有关犯罪的直接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害的客体B,任何犯罪的直接客体都是各不相同的C,可以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D,有些犯罪的直接客体是相同的
7,有关犯罪的一般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也称共同客体B,也称同类客体C,是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客体D,是指刑法所保护的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
1,犯罪客体
2,犯罪对象
3,犯罪的一般客体
4,犯罪的同类客体
5,犯罪的直接客体
6,简单客体
7,复杂客体
四,简答题
1,简述犯罪客体的重要意义.
2,简述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客体的分类.
3,简述犯罪直接客体的种类.
4,简述犯罪对象的特征.
五,论述题
试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
1,被告人甲某(电工)在水库非法打鱼时,其渔网被派出所民警乙某没收,甲某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乙某.在得知乙某买了一台新电视机后,便预谋将乙家的电视机烧坏.其他多户居民的电灯,电饭锅等电器被烧坏.请问:
甲某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是什么
2,甲某用汽车非法倒卖香烟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连车带货扣押.第二天晚上,甲带上尖刀,钳子,潜入工商所,实施盗窃,试图将自己的汽车盗回.当甲正在用犯罪
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当值班人员来抓他时,甲用刀刺伤了一名值班人员.
请问:
甲的盗车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