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犯罪的客体
第5、6章犯罪的客体和客观方面

第5、6章犯罪的客体和客观⽅⾯幻灯⽚1第五章犯罪客体幻灯⽚2第⼀节犯罪客体概述●⼀、犯罪客体的概念●社会关系说: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为所侵害或威胁的社会关系。
●法益说:犯罪⾏为所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法益。
●规范违反说:犯罪⾏为所侵害的存在于社会中的规范联系。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幻灯⽚3犯罪客体的地位●犯罪客体在⼀定意义上能够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彰显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重要内容,是分析具体⾏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必须考量的因素;●考察犯罪客体的内容对于准确量刑也是必不可少的。
幻灯⽚4我国刑法对犯罪客体的规定1.有的条⽂明确揭⽰犯罪客体(102、221)2.有的条⽂指出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通过物质表现表明犯罪客体(206)3.有的条⽂指出被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主体(236)4.有的条⽂指出对某种法规的违反(337)5.有的条⽂通过对⾏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描述表明某⼀犯罪客体(257)幻灯⽚5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有助于认识犯罪本质2.有助于准确定罪3.有助于正确量刑幻灯⽚6犯罪客体的分类犯罪的⼀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物质性客体和⾮物质性客体)●1、犯罪的⼀般客体●犯罪的⼀般客体,是指⼀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最⾼层次。
●刑法第2条关于刑法任务的规定、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说明了犯罪的⼀般客体的主要内容幻灯⽚8●⼆、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类犯罪⾏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部分或某⼀⽅⾯。
●划分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根据犯罪⾏为侵害的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进⾏的科学分类。
幻灯⽚9●三、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种犯罪⾏为所直接侵害⽽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1、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划分依据:客体的复杂性●简单客体,⼜称单⼀客体,是指某⼀犯罪只直接侵害⼀种具体社会关系。
第五章 犯罪客体

三、犯罪的直接客体
(一)概念 是某一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刑法所保 护的社会关系。 护的社会关系。 (二)意义 划分此罪与彼罪的依据 (三)分类 1、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2、物质性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
练习:下列客体中, 练习:下列客体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 体是复杂客体() 体是复杂客体()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间谍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
(一)概念 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 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人或者具体的物。 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人或者具体的物。 (二)特征 1、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 2、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3、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 与区别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一、犯罪的一般客体
(一)概念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侵犯的犯罪客体。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侵犯的犯罪客体。 (二)意义 区分罪与非罪
二、犯罪的同类客体
(一)概念 某类犯罪行为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 的社会关系。 (二)意义 1、划分刑法分则的十大类犯罪的依据 区分此类罪与彼类罪
(一)联系 犯罪对象常常是犯罪客体的载体, 犯罪对象常常是犯罪客体的载体,就是通 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具体人来侵害一定 的社会关系。 的社会关系。
(二)区别 是否为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1、是否为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对象不 必备要件,而犯罪客体是必备要件。 必备要件,而犯罪客体是必备要件。 是否决定危害行为的犯罪性质: 2、是否决定危害行为的犯罪性质:犯罪对象 不能决定,而犯罪客体能决定犯罪的性质。 不能决定,而犯罪客体能决定犯罪的性质。 是否必然的受到犯罪行为的损害: 3、是否必然的受到犯罪行为的损害:犯罪对 象不一定受到侵害, 象不一定受到侵害,但是犯罪客体肯定受到侵 害。 4、是否为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犯罪对象 是否为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 不是,而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 不是,而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和标准。
犯罪客体

第五章犯罪客体总结
•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 要件. •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 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 则不是犯罪客体是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 其性质和范围是确定的,因而它可以成为 犯罪分类的基础。
例如,同样是盗窃汽车零部件,某甲盗窃 的是修配厂里处于修理状态的汽车零部件, 某乙盗窃的是使用中的汽车零部件,前者 可能构成盗窃罪而后者可能构成破坏交通 工具罪。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体现 的社会关系不同:一是侵害公私财产所有 权,一是侵害公共安全。
(二)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 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 构成要件.例如刑法第328条第1款的“盗掘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其犯罪对象只 能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否则便不可能 构成此罪。而像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脱逃 罪,偷越国境罪,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罪等,则很难说有什么犯罪对象,但无疑 这些犯罪都具有犯罪客体。无被害人犯罪
第五章 犯罪客体
The Object of Crime
任何一种行为,如果不侵害刑法所保护的 客体,就不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之所以构 成犯罪,首先就在于侵害一定的客体,而 且侵害的客体越重要,它对社会的危害性 就越大。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 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如 果某一行为并未危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 系,就不可能构成犯罪。
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简单客体,又称单一客体,是指某一种犯 罪只直接侵害一种具体社会关系。例如, 盗窃罪只侵害公私财物所有权,故意伤害 罪只侵害他人健康权。
第五章 犯罪客体

一、概述(一)犯罪构成客体要件的概念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
1.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2.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3.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二)犯罪客体在立法中的表现形式1.直接指明客体第一百零二条【背叛国家罪】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未指明客体,但指出了客体的物质表现形式,通过物质表明犯罪客体。
第二百零六条【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有的条文指出被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未有指明客体,但指出了行为对某种法规的违反,某种法规本身不是犯罪客体,但法规所保护的权益即客体。
第三百三十七条【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违反有关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国家规定,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或者有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危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5.法条中规定了行为的特征,特征说明客体。
第三百零一条【聚众淫乱罪;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划分罪与非罪)2.有助于准确定罪(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3.有助于正确地量刑二、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简单客体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次要客体选择客体一般客体(共同客体),是指一般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客体。
第5章犯罪客体

侮辱尸体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尸体亲人的权利,父母的行为,
并没有侵害孩子亲人的权利,所以不构成犯罪。
下午5时14分27秒
4
二、犯罪客体的意义
(2)区分此罪与彼罪
拐卖儿童与拐骗儿童的区别:
除了是否以出卖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拐卖儿童侵犯的是人不能交易的 属性,而拐骗儿童侵犯的是他人的家庭关系。
(3)区分重罪与轻罪
2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1、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 社会关系。
A、犯罪侵犯具体的权利、权益和制度 B、权利、权益和制度——社会关系
下午5时14分27秒
3
二、犯罪客体的意义
(1)区分罪与非罪
一年轻人因邻居误会自杀,其父母剁下其头上访,是否构成 侮辱尸体罪?
下午5时14分27秒
32
李某,男, 29 岁,原系某交通运输队汽车司机。 1999 年 10月22日晚和11月2日晚,被告人李某携带扳手等作案工
具,前后两次潜入本运输队停车场,盗走 40 辆解放牌
CA—10B型汽车的制动排气活门(铜质),后来以废铜的形 式卖给某地方废品收购站得赃款5000元。
下午5时14分27秒
A、有的犯罪并没有作用于具体的人或物
B、有的犯罪——并没有犯罪对象 C、有的犯罪——犯罪对象本身并没有受损害
下午5时14分27秒
22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A、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
B、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参加者。
C、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 2、区别:
20
犯罪的范围
社会关系的范围
意义
一般客体 一切犯罪
5.犯罪客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 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刑法 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 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我国刑法 正是按照犯罪的同类客体把社会 上形形色色的犯罪分为十大类。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 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 义社会关系,即刑法所保护的社 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个具体部分。 直接客体是每一个具体犯罪构成 的必要要件,是决定具体犯罪性 质的重要因素。
1、具体的人和物 2、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3、刑法规定的人或者物
犯罪对象是凭借人的感知可以感知的, 而犯罪客体则是凭借人的思维才可以认 知的观念的东西。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 联系和区别
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社会关系 的承担者,作为犯罪对象的物则是 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总之,犯罪 对象是客体的物质体现。
1997年9月至1999年3月间,被告人赵 某为了倒卖死牛牟利,从本村商店、集 市上购买气体灭鼠药,撒在菜叶或者馍 块上,将毒物先后7次投放在路边、场地、 菜地上,毒死耕牛7头,将毒物先后55次 投放于群众家的牛槽里,毒死耕牛62头, 价值99880元。被告人赵某倒卖了部分牛 肉,从中牟利。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以泄愤报复或者其 他目的,破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 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公私财产所有权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 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 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 人身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 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 到损害,例如在有些犯罪未遂的 情况下,或者仅仅是犯罪对象的 位置发生了变化,而犯罪对象却 没有遭到损害。
被告人陈美娟与被害人陆兰英两家东西相邻, 2002年7月下旬两人因修路及其他琐事多 次发生口角并互相误骂,陈美娟遂怀恨在心, 决虑报复.2002年7月25日晚9时许, 陈美娟从自家水池边找来一支一次性注射器, 再从家中柴房内的甲胺磷农药瓶中抽取半针筒 甲胺磷农药后,潜行至陆兰英家院门前丝瓜棚 处,将农药打入瓜藤上所结的多条丝瓜中.
004-第五章 犯罪客体

——犯罪直接客体的分类 犯罪直接客体的分类 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1.简单客体:某一犯罪行为只侵犯一种 简单客体: 简单客体 具体的社会关系。(如故意杀人罪) 。(如故意杀人罪 具体的社会关系。(如故意杀人罪) 2. 复杂客体:某一犯罪行为侵犯多种具 复杂客体: 体的社会关系。(如抢劫罪) 。(如抢劫罪 体的社会关系。(如抢劫罪) 3.选择客体:某种犯罪行为在侵犯某一 选择客体: 选择客体 客体的同时, 客体的同时,有可能侵害的其他具体的 社会关系。(如非法拘禁罪238) 。(如非法拘禁罪 社会关系。(如非法拘禁罪 )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概述
一、犯罪客体
是由刑法所规定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权益。 是由刑法所规定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权益。
二、特征 犯罪客体是特定的社会关系。 1、犯罪客体是特定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犯罪客体是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 系。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一般客体 即犯罪的共同客体, 即犯罪的共同客体,指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 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 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 (二)同类客体 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刑法所保 护的社会。 (三)直接客体 某一特定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某一特定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 犯罪对象
一、概念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施加某种影响的具体的 物或具体的人。 物或具体的人。 二、特征 1、犯罪对象的内容:具体的人或物。 、犯罪对象的内容:具体的人或物。 2、犯罪对象具有刑法规定性。 、犯罪对象具有刑法规定性。 3、犯罪对象是为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 、犯罪对象是为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 三、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
第5章 犯罪客体

例如:
1.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都是 人,决定两罪犯罪性质的是它们的犯罪客 体不同:生命权、健康权 2.脱逃罪、偷越国境罪没有犯罪对象 3.盗窃罪必然损害客体财产权,但作为盗窃 对象的财物不一定受到损害。
所有犯罪
危害国家 安全罪
侵犯财 产罪
侵犯人身 权利罪
破坏经济 秩序罪
非法拘 禁罪
故意杀 人罪
绑架罪
依据具体犯罪侵犯社会关系数量的多少, 直接客体又可分为: 简单客体
直接客体
复杂客体
主要客体 次要客体
理解:
1.简单客体:如果某个罪侵犯的客体只有一个,这 个罪的犯罪客体就是简单客体。 2.复杂客体:如果某个罪侵犯的客体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这个罪的犯罪客体就是复杂客体。 3.例如: 盗窃罪只侵犯财产权(法律关系),盗窃罪的 客体是简单客体。 抢劫罪既侵犯了财产权(法律关系),也侵犯 了人身权(法律关系),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客 体,其中财产权是主要客体,人身权是次要客体。
三、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 或具体物。
Hale Waihona Puke 例如: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对象为人、 客体为生命权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为财物,客 体为财产权
四、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 必。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 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 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 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 则不是。
第五章
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解决的问题是犯罪行为侵犯 了什么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 作为
预备行为 故意危害 实害行为
从违反的规范性质
不作为
实行行为 过失危害 危险行为
从行为发展阶段
从主观意识的性质
从行为后果
三,基本形态——作为 作为:不当为而为之 作为:
第二节
危害行为
概 念 特 征 形 态
(唐僧手拿月光宝盒)对悟空
唐僧:你想要啊?悟 空,你想要的话你就 说话嘛.你不说我怎 么知道你想要呢?
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 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 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 要吗?那你就拿去吧! 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 道你真的想要吗?......
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 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 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 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 就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 唯一领域,因为行为就 是我为之要求生存权利, 要求现实权利的唯一东 西,而且因此我才受到 现行法的支配.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
四,犯罪客体的种类
3.直接客体 主要客体:抢劫罪——财产权 次要客体:抢劫罪——人身权 随意客体:非法拘禁罪——健康,安全权
五,犯罪对象
行为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
五,犯罪对象
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具体的人,物 犯罪行为直接作用(非手段,非目的)
刑法规定
五,犯罪对象
Cf.
犯罪客体——以盗窃罪为例
对象 财物 感官感知 无关定罪 无谓侵害 客体 物之所有权 大脑分析 决定定罪 遭受侵害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无独立犯罪的:视具体情况定 担任该职务,从事该业务且正 在执行为前提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不作为中的义务来源
法律 行为 引起 的义务 合同 自愿接受行为:权利义务 均等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不作为中的义务来源
先行 行为 引起 的义务 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先 行行为),使其对该行为所 影响的直接对象具有保护责 任,在该行为对象出于极度 危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有保 护该对象,免除进一步危难 的积极义务.
第三百四十三条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 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 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 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 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 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 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 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 有殴打,侮辱情节的, 从重处罚.
第二百三十八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致人死亡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 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 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 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人为性 只能是自然人或单位的行
为
受人的意识,意志所支配 受人的意识, 有意性 的行为 光有意识——思想犯 只有行为——不可抗力
★缺乏有意性不属于危害行为:
1)反射动作:非意识行为 2)睡梦中的动作:无意识行为 3)精神病人的行为
★缺乏有意性不属于危害行为:
4)不能抗拒的原因(不可抗力):不能 遇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 《刑法》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 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 不是出于故意或 者过失, 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 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难点:如何理解先前行为 先行行为是正当行为的,不构 成作为义务之来源 (有争议) 正当防卫后是否有救助义务?
案例分析
某甲夜间于海边散步时,遇到仇家某乙. 乙见甲一人,大喜,立即手持木棍向甲攻 击.甲一边躲闪一边抵挡,退到无路可走, 乙仍然持续攻击,甲便一把夺下木棍,挣 扎中甲将乙推至海水中.不料乙不谙水性, 甲置诸不理,乙因此淹死. 问: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四,犯罪客体的种类
1.一般客体(第十三条) 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 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 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 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 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 权利……
四,犯罪客体的种类
2,同类客体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不作为:当为而不为 不作为:
1)"应 ) 当":有 义务 2)"能 ) 当":有 能力
保护义务: 保护义务: 保证人责任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不作为的成立要件
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
难点:什么时候当为?
哪些是必须为的义务?
积极动作性 举动组合性 违反刑法禁止规范 违反刑法禁止规范
盗窃,侮辱尸体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管制.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 物或者盗窃,抢夺国家 机关,军警人员,民兵 的枪支,弹药,爆炸物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三,基本形态——作为 作为的实施
利用人的自身条件:性别犯,身份犯 利用人的自身条件:性别犯, 利用他人:未成年人,不知情人 利用他人:未成年人, 利用工具: 利用工具:
不作为的成立要件
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 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 未履行——核心 未履行——核心 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已经或可能 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已经或可能 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二,犯罪客体的特征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客体的特征
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侵犯 威胁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
把我送到张家界, 把我送到张家界,不然 我就杀了你
分析:
劫持汽车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 法劫持船只,汽车的,处五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非法拘禁罪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 行为
4)行为人在危害社会意识支 ) 配下实施的可能成立犯罪的行 为,即危害行为. 即危害行为.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 罪.
危害行为 Vs. 犯罪行为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不作为中的义务来源
法定义务
夫妻的扶养义务 儿女的赡养义务 公民的赋税义务 公民的保密义务…… 公民的保密义务……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不作为中的义务来源
职务义务
独立犯罪的:见危不救——战时 见危不救——战时 ——
在救护治疗职位上,有条件救治而 拒不救治危重伤病军人的,处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选择因素——时间,地点
第三百四十条 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
地点
时间
方法
在禁渔区 禁渔期 禁渔区,禁渔期 禁用的工具, 禁渔区 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 禁用的工具 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四,客观方面的意义
区分罪与非罪——危害行为 区分此罪与彼罪——危害手段 认定主观要件 帮助正确量刑 客观不同 社会危害性 量刑
★缺乏有意性不属于危害行为:
5)身体受暴力性强制——不属于危害行为 精神受暴力性强制——不属于危害的 紧急避险
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 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 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 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缺乏有意性不属于危害行为:
5)身体受暴力性强制——不属于危害行为 精神受暴力性强制——属于危害行为的 协从犯 属于危害行为,符合其他构成要 件时,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应 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 处罚"
难点:如何理解先前行为
先行行为是犯罪行为的,是否构 成作为义务之来源——不作为成 为转化犯的(其他罪)
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 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基本形态——不作为 三,基本形态——不作为
第二编
犯罪论
第五章 犯罪的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 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 系."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客体就是刑法保护的法益 ——"法益说" 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 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修正说"
二,犯罪客体的特征
一种社会关系(人与人)
《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刑法》
难点:如何理解先前行为 重大道义义务不构成作为义务 之来源 恋人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 之间只有重大道义义务而无保 护义务
难点:如何理解先前行为
先行行为是犯罪行为的,是否构 成作为义务之来源——不作为成 为加重刑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 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刑或者死刑.
主客观相统一
二,客观方面的特征
客观性 多样性
危害性 法定性
三,客观方面的内容
必要因素:危害行为
选择因素:危害结果 危害对象 危害手段 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