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学基本技术及技巧
教案外科基本操作打结剪线拆线缝合

教案外科基本操作打结剪线拆线缝合教案:外科基本操作打结剪线拆线缝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外科打结的方法,包括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
2、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剪线操作,确保线头长度适中,不影响伤口愈合。
3、学生能够规范地进行拆线,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4、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缝合方法,如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8”字缝合等,并能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打结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单手打结和双手打结的操作要点。
(2)剪线的原则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线头长度。
(3)拆线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防止伤口裂开。
(4)常见缝合方法的操作规范和适用情况。
2、难点(1)打结时的手部协调和力度控制,避免滑结和假结的出现。
(2)剪线时的角度和力度掌握,确保线头整齐。
(3)在拆线过程中,如何准确判断伤口愈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拆线时机。
(4)缝合时针距、边距的把握,以及如何保证缝合的美观和牢固。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外科基本操作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践操作演示教师在模拟人体组织上进行打结、剪线、拆线和缝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和技巧。
3、学生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让学生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准备足够数量的缝合线、手术剪、持针器、镊子、模拟人体组织等教学用具。
2、教学场地选择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作为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外科手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外科基本操作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理论讲解(30 分钟)(1)打结介绍打结的目的和作用,即在外科手术中用于结扎血管、缝合组织等,以防止出血和组织分离。
外科手术学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带教体会

基础上 , 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学员分析 、 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和氛围上, 深入挖掘实际操作中蕴含 的丰富知识信息 , 培养从事科 学工作的能力。应大力 提倡从实验现象 中寻找新 的知识增长点 ,
萌 发新设 想 , 新思 路 , 分 挖 掘 学 生 的潜 能 。 引导 学 员探 寻 现 产生 充
给学生灌输医德的准则 以及重要性 , 使学生在进行手术操作时 , 养
成 爱伤 观念 , 高度 的责 任心 和 同 情 心 , 要 因手 术 的对 象 是 动 具有 不 物 而有所 忽 略 医德 意 识 。 同时 , 为一 名教 师应 该 不 断提 高 自 作
4 启发学生 由被 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 习
中以一种更新的理念、 更好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2 注重学生无菌观念 的养成
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两个相
辅 相成 的要 素 。手 术 无 菌技 术 涉 及 的范 围广 , 任 何 一 个 手 术 J 在 中 , 科无 菌 技术 的要求 都 无 时不 在 , 不 在 。因此 , 外 无处 手术人 员 必
在 课堂 教学 中 , 提 出启 发性 问题 , 置 使 学员 有 思 考余 地 教师 布
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 利用业余时间多查 阅相关资料, 掌握最新的技
术 动态 , 断 更新 旧的 知识 和技术 , 断总 结和 提 高 , 以后 的教 学 不 不 在
的作业 , 特别是鼓励学生质疑, 敢于提出问题 。教师在传授知识 的
是每一 位 带教 教师值 得深 思 的 问题 。
1 注重医德教育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临床一线 的医学生 , 具备 良好的医德是最
基本 的 职业道 德 。每 一 位 带 教 教 师 必 须 重视 医德 教 育 , 该 时 刻 应
外科基本操作技能

精选ppt
1
学习内容
❖ 单元一:无菌术
❖ 常见的外科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 单元二:缝合和打结
❖ 常见的外科缝合方式 ❖ 打结方法
精选ppt
2
学习内容
❖ 单元三:外科换药和伤口拆线
❖ 外科换药的目的 ❖ 伤口拆线的原则及各手术部位的拆线时间
❖ 单元四:组织切开和组织分离
❖ 手术切口的选择 ❖ 组织分离的基本操作
精选ppt
11
结的类型
1. 单结 2. 方结 3. 外科结 4. 三叠结 5. 滑结 6. 假结
精选ppt
12
打结方法及技术
单手打结法
2
双手打结法
器械打结法
1 3
精选ppt
13
正确的剪线方法
✓打完结剪线时,应在直视下将剪刀尖端稍张开,沿拉紧的缝线滑到结扎处, 剪刀头稍向上倾斜,然后剪线。
精选ppt
33
持针器
用以夹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持针钳的尖端。持针钳 应夹在缝针的中后1/3处。
精选ppt
34
巾钳
用以固定消毒巾
精选ppt
35
拉钩
又名牵开器:根据需要,有不同的类型。为了保持手术野 的显露及节省人力,有适合各种手术需要的固定牵开器。
使用拉钩时,应以纱垫将拉钩与组织隔开,拉力应均匀, 不应突然用力或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正确持拉钩的 方法是掌心向上。
铺单原则:铺单时,既要避免手术切口暴露太小,又要尽量少使切口周围皮肤显露在 外。手术区周围一般应有六层无菌巾遮盖,其外周至少有两层;小手术仅铺无菌孔巾 一块即可。
精选ppt
10
课程目标
❖ 通过对“单元二:缝合和打结”的学习, 您应该能够:
一般外科治疗指南

一般外科治疗指南一般外科是医学领域中涉及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专业。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般外科治疗的指导,以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1. 术前准备在进行一般外科手术之前,医生应该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以下步骤:- 完整的病史记录:医生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史、既往手术情况和过敏史,以便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 必要的检查: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X光片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
- 患者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食物禁食和饮水禁止,以确保手术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2. 手术技术在进行一般外科手术时,医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术技术:- 感染控制:医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手术创口感染。
这包括术前消毒、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术后创口处理。
- 准确的解剖学知识:医生需要掌握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以便在手术中正确定位和处理病变。
- 熟练的手术技巧:医生应该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包括正确的手术切口、缝合和止血方法等。
3. 术后管理一般外科手术后,医生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管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术后管理措施:- 疼痛管理: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进行定期的疼痛评估。
- 创口护理:医生应该对手术创口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伤口清洁、更换敷料等。
- 康复计划:医生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饮食指导、活动限制和恢复训练等。
4. 预防并发症医生在一般外科手术中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非感染性并发症:医生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纠正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 感染性并发症:医生应该遵循感染控制措施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 出血和血栓形成:医生应该注意手术过程中的止血和抗凝措施,以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发生。
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对患者的评估和临床判断确定。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1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1]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要求在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无瘤和微创等基本原则,应尽可能避免手术后的感染、肿瘤的播散或病人机体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以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第一节无菌原则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
—旦皮肤的完整性遇到破坏,微生物就会侵入体内并繁殖。
为了避免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必须在术前和术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即无菌技术。
它是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sterilization),又称消毒(disinfecti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
多用物理方法,有的化学品如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用于灭菌。
抗菌(antisepsis)则是指用化学方法杀灭存在的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1.物理灭菌法包括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等。
医院常用的有热力和紫外线灭菌,其他方法均因可靠性差或对人体损害性大,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线灭菌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因此本节只介绍热力灭菌。
它包括干热灭菌及湿热灭菌,前者是通过使蛋白质氧化和近似炭化的形式杀灭细菌,包括火焰焚烧、高热空气。
后者通过使蛋白质凝固来杀灭细菌,包括煮沸、流通蒸气和高压蒸气。
⑴高压蒸气灭菌法:是临床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的灭菌方法。
此法所用灭菌器的式样有很多种,但其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是由一个具有两层壁能耐高压的锅炉所构成,蒸气进入消毒室内,积聚而产生压力。
蒸气的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当温度达121~126℃时,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极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55cmX33cmX22cm;⑨包裹不应排得太密,以免妨碍蒸气的透入,影响灭菌效果;③易燃或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④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或纱布包扎瓶口,用橡皮塞的,应插入针头排气;⑤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都要检查安全阀的性能。
外科手术学基础

手术分类/愈合等级
I/甲
III/甲
II/乙
影响手术愈合因素
全身:1.年龄
3.激素水平 5.用药 局部:1.局部血循 2.异物感染 3.制动及活动 4.换药及处理
2.营养 4.术中术后情况
1、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
2 、遵循基础及临床理论指导手术 3 、严格无菌、微创技术 4 、合理拟定手术方案
(主刀)全面负责手术的工作。包括:决定手术方法、完成切开
(除) 、修复。
二、助手(Assistant)
主要配合术者实施手术、听从术者指挥、完成消毒、显露,一般 不完成单独操作,与器械助手可同时洗手。
三、器械(Scrub nurse)
由护士或医生完成,最先洗手。整理器械台、协助助手进行消毒、 铺巾、清点器械、纱布数目,防止遗留体内。
六、引流:
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是指术中对大中小腔隙或可疑 腔隙中半埋置胶管、纱布卷、硅胶管或橡皮片等的方法。 被动:液压,虹吸 主动:负压吸引 种 类:橡皮片、油沙、香烟、橡皮管 注意点: 1、严格掌握适应征 2、位置正确 3、固定好、易拔出 4、通畅 5、24—48小时拔除、内腔引流2周拔。
七、缝合:
分工:(上台顺序)
器械:洗手、整台、递器械——洗器械 助手:打包、洗手、消毒、铺巾——收台、洗 敷料 术者:取狗、洗手、铺无菌剖腹单——送狗、
写手术记录
麻醉:换衣、麻醉、固定狗、观察送狗、交麻醉 记录
要求:
四人一组,术前练习、上台紧凑、配合默契、 总结心得。
二、止血
目的:少失血、术野清、防损伤、利手术、防术后血肿、防感染 方法:
1、结扎: ①、 单纯:中、小血管、快、准、少 ②、 缝扎:中、小血管、稳定、损伤组织多 ③、 双重:大、中血管、单扎+缝扎、三钳法 2、压迫:渗血、;暂止、填塞 3、电凝:高频电流、凝固渗血点、快、省时—可靠性差 4、止血剂:渗血创面—明胶海绵、生物胶、粘合剂、骨蜡 5、临时血管阻断: 止血带:橡皮,袖带 血管夹:银夹(永久)血管夹(暂)
外科缝合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剪线的基本方法

外科缝合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剪线的基本方法外科缝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用于将伤口边缘的组织结合在一起,促进伤口的愈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缝合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剪线的基本方法。
1.麻醉:在进行外科缝合之前,首先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准备材料:外科缝合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缝合针、缝合线、无菌手套、消毒液、手术刀等。
确保所有材料都是无菌的。
3.清洁伤口:在进行缝合之前,需要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洁伤口,以确保伤口表面干净,并去除伤口边缘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4.缝合针的选择:根据伤口的大小、位置和结构选择合适的缝合针。
常见的缝合针有简易针、半圆针和四棱针等。
选针时要确保针的尖端尖锐、光滑,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5.缝合线的选择:根据伤口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缝合线,常用的有天然线和合成线两种。
天然线包括丝线和棉线,合成线包括尼龙线和聚丙烯线等。
选择时需要考虑线的拉力、吸收性能和对组织的刺激性。
6.缝合的技巧:缝合前需将缝合线穿过缝合针的中孔,并通过适当的方法打结,使其固定。
首先将针从伤口的一侧穿过,然后从伤口另一侧穿出,按照需要的结扎形式进行依次穿刺,形成一条缝合线。
7.缝合的方式:常见的缝合方式有简易缝合、绕环缝合和连续缝合等。
简易缝合适用于伤口较小,缝合线易于固定的情况;绕环缝合适用于需要较强的拉力和支撑的伤口;连续缝合适用于较长的伤口,可以提高缝合速度和效率。
8.缝合关闭伤口:在完成缝合之后,需要将伤口完全关闭,确保无空隙,避免感染和出血。
可以使用缝合针或结扎法固定伤口边缘,以加强对伤口的闭合。
9.伤口的包扎和绷带:在缝合过程中,可能会在伤口表面加上一层敷料或使用绷带进行包扎,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撑作用。
10.定期清洁伤口:术后需要定期清洁伤口,去除伤口上的分泌物,并更换干净的敷料,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在剪线方面1.准备工具:剪线时需要准备一把干净锋利的剪刀,并用无菌液进行消毒。
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手术是外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对病人体内病变结构进行切除、修复或重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行为。
手术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外科学基础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一、基本原理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预防原理:手术创口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容易引起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需要在手术中使用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器械和手术场所,并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种防控措施。
2. 减少出血原理:手术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出血情况发生,为了减少出血,外科医生需要熟悉血管结构,掌握出血的处理方法,合理运用止血技术,如结扎、打结和使用止血药物等。
3. 解剖学原理:外科手术需要深入病变组织进行操作,因此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熟悉人体各个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保证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精细操作原理:手术操作需要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使用具有高度的熟练度和操作技巧。
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精确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二、基本步骤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的评估、手术器械和用药的准备、手术场所的准备等。
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病情,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器械。
同时,医生还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药物和器械,并对手术场所进行无菌处理。
2. 术中操作:术中操作是整个手术过程的核心环节。
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切开、切除、修补等操作。
在术中,医生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和稳定的手术姿势,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主要包括手术创口的缝合、止血处理、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等。
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手术创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进行缝合,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