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原理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中编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 期律(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与与元 素周期表,元素周 期表的应用)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键与化学反 应,化学反应的快 慢与限度,化学反 应的利用)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性(核外电子排布与周 期律 微粒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 从微观结构看 物质的多样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 限度 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 化 太阳能、生物质能 与氢能的利用)
获得感性认识——条件 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会 改变
教材主要思路:
引入新内容 可逆反应 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视角 宏观、微观两个视角
化学平衡状态
概念和化学平衡状态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感性认识
进行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
1.分析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和深广度;

中学化学中的三类基本观念
第一类是居于化学学科中心的,具有持久迁 移价值的,构成化学学科基础的概念原理和化学 学科特有的认识论、方法论。例如:元素论、微
粒观、官能团与性质、物质转化的思想、反应与
能量关系、反应限度的思想。
第二类是普遍的科学思想观念、科学认识论
和方法论,例如,平衡观、守恒观、分类法等。 第三类是化学与技术、社会、生活的关系, 例如,可持续发展、善待环境的思想、科学生活 的态度等。
问题 变量 现象 颜色的变化
概念原理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 两种方式: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 山东科技版和人教版采用集中编排,位 于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之前,位于第二 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为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苏教版采用分散编排,将概念原理知识 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主要是在学习 化学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原理知识。
催化剂 △
2SO3
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了?说明你的理由。
时间 (min) 物质的量 浓度(mol/L)
0 10
5
10 7
20 5
30 3.5
40 2
1
50 1
60 1
70 1
SO2
O2
3.5 2.5 1.75
0.5 0.5 0.5
SO3
0
3
5
6.5
8
9
9
9
提出问题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设问)
建立化学平衡
催化剂 △
2SO3 中,
2 0.5 1.2
2 1 0.2
点燃
2 5 0.14
2 10 0.1
2 100 0.04
表2:反应
n(CO)/mol n(O2)/mol
反应结束后 CO物质的量
2CO + O2 === 2CO2中,
2 0.5 1
2 1 0
2 5 0
2 10 0
2 100 0
认识可逆反应
图中:
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 什么特点?(宏观) 为什么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被 全部消耗?
观察数据,学生思考
微观图示,学生分析
可逆反应是否会“停止”?如何判断? 提供数据,学生讨论
可逆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如何解释? 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建立及深化理解 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会改变吗?
教师讲述 学生分析具体 的化学反应
2SO3
70 1 0.5 9
v
9
V正
V逆
t
分小组讨论:
请分析反应 N2+ 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巩固化学平衡概念
2NH3
2NO2
(红棕色)
N2O4
(无色)
(1)请你描述上述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在同一瞬间参 加反应的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2)请你解释为什么在化学平衡状态时, 正、逆反应依然在进行,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章) 方法平台
理论平台 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 两个角度认识元素及其 化合物性质(第二章)
元 素 及 其 化 合 物 知 识

分散编排
氯 铁
集中编排
碳 氮 硫(第三章) 硅
铝 硅(第四章) 铜
教材教学内容体系(化学2)
课标 主题
物质 结构 基础
教科书目录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 律 (元素 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 化 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 应的速率和限度) 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甲烷 来自石油 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 原料 生活中的两种 常见的有机物 基 本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原则
1. 明确知识对深化、发展学生的认识的作用;
2. 关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知识,设
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知识
知识脉络 认知脉络
问题线索
解决问题的证据
3. 注重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层次性。
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分析教材: ——知识线索(正文)——确定知识的深广度及呈现方式
图示
具体的化学反应 实验
进行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分析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和深广度; ——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 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 ——确定问题线索; ——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 3.设计核心的活动 ——哪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 ——哪个问题教师启发讲授。
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设计建议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的新变化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策略
合理把握深广度
避免一步到位 观念建构 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 发挥概念原理知识的认识功能
重新认识中学化学知识
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 要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提出问题6:反应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状态吗?
实验:
温度改变时,反应 2NO2
化学平衡的移动
N2O4 的化学平衡状态
会改变吗?
实验方法:
(红棕色)
(无色)
常温
冷水
热水
讨论:
1.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哪些物理量会发生改变? 哪个物理量的变化利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什么现象可以表征各物质的浓度是 否发生了变化? 小结:
表示SO2分子;
表示O2分子;
表示SO3分子
观察上图,用你的语言描述上图所表示的反应的进行
情况,思考:为什么可逆反应中,SO2等反应物不可能
被全部消耗? 问题
(小结、板书) 1.什么是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3.正反应、逆反应
提出问题3:可逆反应会“停止”吗?
建立化学平衡
观察下列数据表,思考:反应 2SO2+O2
教师讲解
提出问题5: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
建立化学平衡
时间 (min) 物质的量 浓度(mol/L) SO2 O2 SO3 0 10 5 0 10 7 3.5 3 20 5 2.5 5 30 3.5 1.75 6.5 40 2 1 8 50 1 0.5 9 60 1 0.5 9 70 1 0.5 9
——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
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 ——确定问题线索; ——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
知识脉络
认知脉络
问题线索
解决问题的证据
可逆反应
有些化学反应不能将反应物完全转化成产物 可逆反应的特点(能同时 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 可逆反应“结束”时即达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 (概念、特点)
通电 点燃
(3)2CO + O2 === 2CO2
2SO2+O2
催化剂 △
点燃
2SO3
可逆反应
提出问题1: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观察下列数据,思考:
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认识可逆反应
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通过表中
表1:反应 2SO2+O2
n(SO2)/mol n(O2)/mol
反应结束后SO2 物质的量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继续《化学1》中关于元素与性质的关系的讨论)
原子核的构成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原 子半径、元素主要 化合价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借助周期和族整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并进一步丰富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元素周期表
学生实验探究
案例展示:
化学反应的限度
新课引入
观察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寻找每组内两个化学
反应的异同,谈谈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1)2H2 + O2 === 2H2O (放热反应)
2H2O === 2H2 + O2 (吸热反应) (2)Fe + 2HCl(浓) == FeCl2 + H2↑ Fe + 2HCl(稀) == FeCl2 + H2↑
化学 反应 与能 量
化学 与可 持续 发展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 用(化石燃料与有机化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合物 食品中的有机化 (认识有机化合物, 合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 石油和煤 重要的 烃,饮食中的有机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化合物,塑料 橡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 胶纤维) 质的科学 化学是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探究 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元素化合价的 周期性变化 (活动探究)
了解 归纳出
元素周期 律 (正文)
认识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活动 探究)
某些主 族元素 和过渡 金属元 素 (正文)
元素周期律
具体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
认识同周期 元素性质的 递变 指导化学 学习和科 学研究
P19 活动探 究:探究第 三周期元素 原子得失电 子能力的递 变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应用
预测同主族 元素的性质
指导生产实践 (寻找新材料 、探矿等)
P21 交流研 讨、P22 观 察思考:预 测金属钾的 性质
第 一 节 化 学 键 与 化 学 反 应
认识化学反应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变化的实质 物质的构成 化学键 原子的结构 第三节 利用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的限度
逆反应
正反应
(小结、板书)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阅读教材)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SO2与O2反应时,从反应开
始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将如何
变化?并尝试在坐标图中进行表示。 2SO2+O2
时间 (min) 物质的量 浓度(mol/L) SO2 O2 SO3 0 10 5 0 10 7 3.5 3 20 5 2.5 5 30 3.5 1.75 6.5 40 2 1 8 50 1 0.5 催化剂 △ 60 1 0.5 9

当学生将许多的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 他头脑中还能留下什么?是观念,是方法,是 思路。具体知识是形成这些基本观念和方法的 载体。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 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 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它周围的化学问 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认 为是学生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第1 节 原 子 结 构
本节教材主线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点 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原 子结构示意 图)
核外 电子
P3 交流研讨 P3 迁移应用 质子、中子、电 子间的电量关系 和质量关系 原子核 核素、同位素
原 子 的 构 成
P4 观察思考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P7 交流研讨
观念性知识、具体性知识与 过程方法性知识、概念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关系
观 念 性 知 识
支撑 观 念 化
层次 迁移价值
观 念 化
具 体 性 知 识
事 过程 实 方法 化 属 于 事 实 概念 化
内容
知识
事实 性知 识
原理 wk.baidu.com识
知识的功能与观念化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物质的性质
物质分类角度 ——物质的通性 氧化还原角度 ——氧化性、还原性
体现形式
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节
电解质
两种不同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溶液中的微粒
OHBa2+ OHH+
2H2O
SO42BaSO4↓
H+
找出参加反应的微粒
写出离子方程式
Ba2+ + SO42- + 2OH- + 2H+ == BaSO4↓ + 2H2O
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活动线索(活动性栏目)——确定教学过程的学生活动
——资料线索(资料性栏目或正文)——选择合适的STS内容
引入活动,从一个新的 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 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平 衡
STS:研究化学反应的限 度的意义
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 的变化和反应速率两个 视角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进一步深化对化学平衡 状态的理解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引入:从 不同的视 角谈对化 学反应的 认识
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 什么特点?(宏观) 为什么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被 全部消耗?
数据 微观 图示
可逆反应是否会“停止”?如何判断? 数据 可逆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如何解释? 微观 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建立及深化理解 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会改变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