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感染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成年人也可发病。临床主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特征。

【一般护理】

1、休息与隔离: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做好呼吸道隔离,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6d至腮腺肿胀后9d均有传染性,应尽早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2、饮食护理:饮食以软食为宜,忌酸性食物,避免唾液分泌增加,加重腮腺疼痛。保证液体摄入量。【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与护理:对出现头痛、呕吐的患者,注意脑膜炎的发生。男性患者注意观察有无睾丸肿大、压痛,一般约10d消退。女性患者注意有无发热、下腹部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5%成年人会发生胰腺炎。

2、用药护理:早期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疗效。一些中药外敷,可有消肿、镇痛作用,注意皮肤过敏者慎用。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局部疼痛和降温。对合并睾丸炎的患者,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溃疡的发生。对并发睾丸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用睾丸托带将睾丸位置抬高,局部冷敷,减轻肿胀与疼痛。

4、心理护理:对合并睾丸炎、卵巢炎患者,做好思想工作,消除其引起不孕症的恐惧。

5、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可中和抗体持续9.5年。流行季节保持房间通风,避免飞沫传播。

【健康指导】

1、休息与运动:按呼吸道隔离,急性期间卧床休息。

2、饮食指导: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忌食酸、辣、甜味过重及干硬的食物,避免刺激腮腺分泌增加,加重疼痛。鼓励多饮水,有利于退热、解毒作用。

3、心理指导:早期腮腺的肿胀是逐渐加重的,对并发睾丸炎和卵巢炎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较少引起不育症,避免不必要的担心。

4、康复指导:预后良好,个别伴有严重并发症需慎重处理,少数患者可留下听力减退和耳聋等永久性后遗症。

5、复诊须知:一般隔离至完全消肿,再复诊,对出现头痛、呕吐、睾丸肿胀并发症及时复诊。

预防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我国中医称痄腮,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 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发生率平均为20%。青春期女性患者仅5%可并发卵巢炎。腮腺炎并发脑炎的神经症状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开始常为脑膜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如侵及脑实质,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腮腺炎病毒引发的脑炎约占病毒性脑炎中10%左右。腮腺炎病毒脑炎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对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软坚消痛等制剂口服,局部敷用消肿止痛药。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有保护作用。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如孕妇在临产期或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流行性腮腺炎题库

十五、流行性腮腺炎 一、填空 1.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 2.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偶尔1周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3.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至25天。 二、单选 1.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经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B.脑膜炎、脑炎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儿童患者,女孩多于男孩。 C.偶有腮腺炎后1~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预后多良好。 D.耳聋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虽不高,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 2.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处理,不正确的是(B) A.并发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输液加用抗生素。 B.并发心肌炎时可早期足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重症并发脑膜脑炎时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疗法。 D.并发睾丸炎时可用棉花及丁字带将睾丸托起,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重症病例可短期用氢化可的松静点治疗。

三、多选 1.以下哪些人不可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ABCD) A.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抗生素过敏者。 B.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C.妊娠期妇女。 D.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2. 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有哪些临床表现(ABD) A.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头痛、食欲减退、低烧等。 B.最为人所知的症状是“腮腺炎” C.在感染病毒后,约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腮腺炎 D.有一些人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没有出现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 3.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C) A.人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B.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不会传播感染。 C.通常情况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在人间通过飞沫传播 D.流行性腮腺炎比麻疹、水痘的传染性大。 四、判断 1.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 2. 在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约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腮腺炎。× 3.青春期的女性可能会出现卵巢炎症或乳腺炎。√ 五、简答

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理预案(20061215)

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部分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第二部分疫情分级和响应 一、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一)蓝色疫情 省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二)黄色疫情 省内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三)橙色疫情 省内3周内出现1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7天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四)红色疫情 省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 二、疫情的应急响应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讲座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讲座 包钢二小主讲人:芦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2岁到15岁的儿童。病初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常生在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而且症状在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部分病人患病3~4天后,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如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对腮腺炎切不可大意。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强,专家指出,一旦发现孩子患了腮腺炎,应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为了您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健康,要重视流行性腮腺炎。 一、预防: 1、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还可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作喷喉或气雾进行主动免疫。 2、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品。 4、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室内人口密集处可用食用醋熏蒸。 二、防治 1、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曝晒等方式进行消毒。

2、卧床休息,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 3、科学合理安排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另外,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的排出。 4、经常用温盐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发热超过39℃,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服退热止痛药等。 5、应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咀嚼,禁食辛辣食物,保证营养。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 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2.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阿米巴痢疾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疑似病例: 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暗红色,带血、脓或粘液,或为稀糊状,有腥臭。 二、确诊病例: 1.粪便检查发现有包囊或小滋养体。 2.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大滋养体。 3.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组织内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项 伤寒和副伤寒 一、疑似病例: 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 二、确诊病例: 1.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热(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畏寒、精神萎靡、无欲、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对缓脉。 2.末稍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 3.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4.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项 艾滋病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萤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4)卡波济氏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永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 市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2 黄色疫情 市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赶赴现场核实诊断,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 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市3周内发生第2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织应急小分队12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协助与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 疫情现场控制 3.1 流行病学调查 3.1.1调查前准备 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其次,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准备各种调查表格和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实验室器材、联系好参与调查处理的车辆和司机;最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有关初步行程和工作安排。 3.1.2 核实疫情,确认暴发 调查小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听取当地汇报,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初步诊断(《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见附录2),确定病例定义。 3.1.3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当地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每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都应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例的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史、感染来源等内容,详细填写《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病例调查一览表》(附录1)。同时根据病例定义在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

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流行性腮腺炎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治疗及预防 教学目标:掌握:腮腺炎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腮腺炎的治疗和预后;了解:腮腺炎的发病机制。 概念: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除此以外,常可累计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一、病源学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亦可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三、发病机制 在腮腺肿胀前7天至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器官。 病理: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脑部的病变白质较灰质为重,神经细胞变性等。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病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讲座精选版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 识讲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流行性腮腺炎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013年3月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紧急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以5—15岁患者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尤其在春季发病较为集中。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学校、幼儿园中爆发。 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腮腺炎。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大约半个月发病,这种病起病较急,前驱期较短,有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后,腮腺开始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畏寒、咽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三天左右达到高峰。高峰时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局部疼痛、过敏,吃干硬或酸性食物使唾液大量分泌时,肿胀疼痛更为明显,腮腺肿胀全过程约7——12日。可影响吃饭,该病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脑炎,导致瘫痪,癫痫。如青春期发育后感染腮腺炎病毒也可能伴发卵巢炎或睾丸炎,并可能导致患者成年后不孕,不育。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二次感染者。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WS 270-2007)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d~28d 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1.2.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1.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1.2.4 伴睾九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1.2.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1.3 实验室检测 1.3.1 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1.3.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1.3.3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1.3.4 1 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 1.3.5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 周)腮腺炎病毒lgG 抗体滴度比呈 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1.3.6 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2 诊断原则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急性肿大,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做出诊断.确诊病例需要作实验室特异性检查. 3 诊断 3.1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任何—条为疑似病例: 3.1.1 符合1.2.2; 3.1.2 符合1.1 和1.2..1; 3.1.3 符合1.1 和1.2.3; 3.1.4 符合1.1 和1.2.4; 3.1.5 符合1.1 和1.2.5. 3.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条为临床诊断病例 3.2.1 符合1.2.2 和1.2.1; 3.2.2 符合1.2.2 和1.2.3; 3.2.3 符合1.2.2 和1.2,4; 3.2.4 符合1.2.2 和1.2.5; 3.2.5 符合1.1 和1.2.1 和1.3.1; 3.2.6 符合1.1 和1.2.1 和1.3.2; 3.2.7 符合1.1 和1.2.1 和1.3.3. 3.3 确诊病例符合下例任何一条为确诊病例: 3.3.1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1.3.4; 3.3.2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1.3.5; 3.3.3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1.3.6.

最新小学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班级:四(4)班授课教师:陈义凤2018年10月8日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流行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多在冬、春季流行。 2、教育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认识腮腺炎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预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就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冬冬清晨起来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的,耳底疼,腮帮子也疼,并且好像还有一点点发烧似的,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他的一边腮部又红又肿,疼得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因为嘴巴已张不开了。妈妈发现冬冬病了,急忙带他去医院。医生表扬了冬冬不怕苦、爱学习的精神,但也告诉他,得了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不能到集体中去的,以免传染给别人。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冬冬患的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什么病吗?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了解腮腺炎及其传播途径。 师:腮腺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痄腮",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得了腮腺炎很痛苦,不仅腮部肿胀不能吃东西,而且会引起头痛、耳底疼痛等。哪位小朋友得过这种病?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得过一次腮腺炎就可以终身免疫,也就是不会再患此病。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呢?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会藏在唾液里,唾液飞到哪儿,病毒就传播到哪儿,因此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也很大。 ①腮腺炎病人→飞沫在空中飘荡→被健康人吸人→患病。 ②在腮腺炎病人的家里→健康人去探视→吸人含有病毒的空气或触摸器具和吃东西→患病。 ③提问:你知道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吗? (4)讨沦:如果我们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周围的小朋友会受到什么影响?为什么? (5)小结: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一个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其他小朋友也极容易患病。 3、认识、了解腮腺炎的症状及危害。 (1)、描述腮腺炎的症状。 (2)、讲述:腮腺炎的危害。患了腮腺炎的小朋友除了两腮红肿一碰就疼外,同时还伴有发烧、头痛、不想吃东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进行研究,探讨其预防控制方法。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95例进行研究,95例患儿的选取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通过问卷调查、病例调查等方式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因素、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预防控制的措施。结果95例患儿中,男患儿所占比例为50.53%,女患儿所占比例为49.47%,女患儿与男患儿比例相当,二者数量对比无明显差异,X2=0.02,P>0.05,无统计学意义;95例患儿中,发病时间为10~11月份的患儿所占比例为75.79%;发病时间在其他月份的患儿所占比例为24.21%。相比之下,发病情况在10~11月份尤其突出,X2=50.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征并制定积极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其发生。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呼吸道;流行性腮腺炎;防控 前言 腮腺炎病毒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原因,该病亦称为流腮,传染性非常高,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1]。腮腺非化脓性肿瘤、发热为该病临床主要特征,对关节、心脏、肾、肝和神经系统或各种腺组织具有侵犯性。脑脊膜炎、脑膜炎等是该病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同时还有胰腺炎、卵巢炎、关节炎、耳聋等[2]。为了避免流行性腮腺炎对儿童造成损伤,探讨其防控措施非常必要,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95例进行研究,95例患儿的选取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所选患儿均满足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排除不愿参与研究的患儿、有原发性精神疾病患儿、存在其他相关传染病、有严重肝肾等疾病患儿。95例患儿中48例为男患儿,47例为女患儿;年龄2~14岁,平均(8.44±2.19)岁。 1.2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患儿患流行性腮腺炎的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解。与患儿的病例资料相结合,描述护理与治疗等的具体内容,对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分析疫情结果。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患儿的疫情进行分类,主要有两种分类,蓝色疫情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紧急预防(优.选)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紧急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以5—15岁患者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尤其在春季发病较为集中。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学校、幼儿园中爆发。 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腮腺炎。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大约半个月发病,这种病起病较急,前驱期较短,有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后,腮腺开始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畏寒、咽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三天左右达到高峰。高峰时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局部疼痛、过敏,吃干硬或酸性食物使唾液大量分泌时,肿胀疼痛更为明显,腮腺肿胀全过程约7——12日。可影响吃饭,该病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脑炎,导致瘫

痪,癫痫。如青春期发育后感染腮腺炎病毒也可能伴发卵巢炎或睾丸炎,并可能导致患者成年后不孕,不育。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二次感染者。 由于腮腺炎的流行速度不如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强烈,临床表现较轻,病死率低,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首例腮腺炎发病后,由于缺乏积极的防治措施而造成流行,而控制流腮的传播流行是需要卫生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为了防止流腮的传播流行,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高度警惕,发现流腮患者,要详细登记传染病卡片,在12小时内完成上报工作。 二、疾病控制科接到疫情报告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指导患者的隔离措施。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三、在冬春季节要坚持教室的通风、空气消毒;要保证餐饮具和玩具的消毒,密切观察孩子出勤情况。 四、患了腮腺炎应尽快请医生作隔离治疗,患病期暂时不要去上学,在家里或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患者可以口服板兰根,主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宣传 腮腺炎的特有症状: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腮腺肿大后,一定要严格隔离。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离。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介绍: 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在家庭护理方面,提醒患儿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患了腮腺炎后,要与健康儿童隔离,暂停上学,隔离休息,以免传染。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病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病儿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轻症的病儿,常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不注意对他们进行隔离与护理,任其自由活动,造成疾病传播。病儿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容易导致发生并发症。 3、合理的饮食。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 4、发热及腮肿局部的护理。对于发热39℃以上的病儿,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家长们的是,流行性腮腺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成分的联合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另外,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儿童活动较密集的场所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 县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2 黄色疫情 县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3 橙色疫情 县内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1周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4 红色疫情 县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

2.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 (1)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赶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 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同个县3周内发生第2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时,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织应急小分队12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协助与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2.2.3 橙色疫情的响应 在黄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生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必要时可组织抽调省应急专家库人员参与指导、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2.2.4 红色疫情响应 在橙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生厅,由省卫生厅报省人民政府。必要时,建议省卫生厅报省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包括应急接种、限制或停止集县、集会、停工、停业、停课等。 (2)必要时,请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支持与指导。 3 疫情现场控制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13流行性腮腺炎试题

流行性腮腺炎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1、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 B.腮腺炎病毒仅存于人体中 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 D.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抗菌素( ) 2、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鉴别诊断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 D.症状性腮腺肿大 3、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明显增高,鉴别诊断是( ) A.流行性腮腺炎 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 D.症状性腮腺肿大 4、流行性腮腺炎的宿主() A.人 B.蚊虫 C.猪 D.人和动物 5、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 A.呈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肿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6、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为( ) A、直至腮肿完全消退 B、腮肿完全消退后3天 C、1周 D、2周 E、3周 7、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下列错误的是( ) A.脑膜脑炎 B.口腔炎 C.卵巢炎 D.胰腺炎 E.睾丸炎、附睾炎

8、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A.慢性病非传染性病 B.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C.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D.慢性传染性疾病 9、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多在()季节 A.春夏 B.春秋 C.冬春 D.秋冬 10、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 A.1~3日 B.2~5日 C.30日以上 D.14~25日 11、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途径() A.呼吸道传播 B.肠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12、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该隔离()天 A.10天 B.3天 C.5天 D.20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宣教

流行性腮腺炎的健康宣教 1、概念: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以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为学龄儿童,5—9岁最多,感染后一般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为起病大多较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至1—2日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于1—4日后再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者。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皮肤发亮紧张不红,边缘不清有弹性感及压痛,张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有的肿胀上至颧弓、下至颌下。腮腺1—3日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恢复。有的并发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 2、并发症: 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肾炎、心肌炎等。 3、流行特征: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染。密切接触者也可传染。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隔离期为发病至腮腺肿大消退后7天。 4、措施: 1)患者应隔离休息至腮腺肿大消退后7天,餐具及洗涮用品应专用。2)限制探视,不能随地吐痰。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 3)进食流质、半流质(如粥面,麦片等),以减少咀嚼引起的疼痛;避免吃酸辣硬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餐后温、生理盐水或朵贝液漱口;忌油炸类食品(如肯德基,麦当劳等)。 4)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裤;保持口腔清洁;衣裤要宽松,避免受凉感冒;寒战发冷时应加盖棉被。

5)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神志不清情况,可能并发脑炎,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降颅压处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引起窒息;休息。6)如出现胸闷、心悸等可能并发心肌炎,要及时就诊。 7)如出现发热、上腹部疼痛等并发胰腺炎,患者要禁食,及时化验血、尿淀粉酶。 8)男性患者要注意观察睾丸有无红、肿、痛情况,最好用丁字带托起阴囊,防止阴囊水肿。 9)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去公共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