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合集下载

院感案例

院感案例

1、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医院感染暴发1989年IO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室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历时近两个月,58名婴儿22人发病,发病率38%。

起因是一名产妇在入院前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带菌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未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导致其他婴儿感染而暴发。

2、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新生儿鼠伤寒医院感染暴发1990年10月,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共发病7例,死亡2例。

经调查在该院产科的见习医生为该菌传染源,发现擦油片(即一块用来给婴儿腹股沟肛门等处擦油的纱布片.多人共用)是此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

3、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1990年5月,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儿科婴幼儿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68名婴幼儿发生腹泻(均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罹患率27.9%。

经调查从患儿的尿布及晾晒尿布的暖气片和铁丝上采集的标本均检出了德尔卑沙门氏菌,部分患儿的手及奶瓶上亦检出该菌。

医护人员的手及医疗用品均未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

流行原因可能是由于患儿在同一地方晾晒尿布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同室患儿之间的相互传播。

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1990年12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发生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

历时17天,共发病51例,罹患率29.1%。

患儿以皮肤脓包疮为主要表现。

出院后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皮下坏疽,1例为败血症、肺炎气胸。

脓包液培养示葡萄球菌。

产婴室工作人员手有4例金葡菌阳性,床垫、布衣、冰箱面、电话机、沐浴架及沐浴室墙面等物体环境表面金葡菌培养亦显阳性,且有69.7%物体表面细菌数超标,产婴室工作人员的双手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故考虑本次暴发流行的传播途径为手接触传播。

葡萄球菌在产婴室导致感染不但发展迅猛,罹患率高,且迁延不愈,对该期新生儿进行家访,随访到138人,随访率78.9%,发现新病例22例,故本期暴发流行的实际罹患率高达41.7%。

医院感染暴发案例

医院感染暴发案例

整理课件
2
2、2005年12月,安徽省宿州市某医院10例 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其中9名患者单 侧眼球被摘除。
主要原因:手术器械未清洗干净,手术包灭 菌时间、温度、压力不够,有湿包;人工晶体未 经注册,包装袋有破口;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 菌;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整理课件
3
整理课件
4
3、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某妇儿医院,手 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暴发,共计手术292例,发生 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2005年6月法院对医院的3名责任人依法判刑, 赔偿总额3000多万元。
整理课件
38
医院感染控制
重要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 VAP、UTI、CR-BSI、SSI - 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的SOP
有 形
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
——减少耐药菌产生

-优化抗感染治疗

——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整理课件
主要原因:湿化瓶和雾化器数量少。
整理课件
29
五、注射
20、1996年,常德市基层卫生院46名病人 出现臀部注射部位感染症状。
主要原因:使用了一批劣质一次性注射器。
整理课件
30
21、 2010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某私 人诊所44例患者因肌肉注射导致注射部位 分枝杆菌感染。
整理课件
31
22、 2011年12月1日安徽、河南两地已致 180人感染丙肝。感染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
主要原因:产妇将病毒携带入院,感染同居 一室的其他产妇和新生儿,造成暴发。有人上班 时间织毛衣,多个婴儿共用同一奶瓶喂奶。
整理课件
18
整理课件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

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手术感染医疗事故案例

手术感染医疗事故案例

手术感染医疗事故案例案例一,某医院一名患者因腹部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室内的消毒工作并不到位,手术器械和手术台的清洁不符合卫生标准,导致术后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

案例二,一名患者在某医院进行了心脏手术,术后不久出现了感染症状,经过检查发现手术部位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存在疏漏,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不够彻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患者的手术感染。

案例三,一名患者在进行脊柱手术后出现了感染并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情况较差,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不规范,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够标准,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导致患者感染的原因。

以上案例反映了手术感染医疗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手术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无菌环境的维护。

为了减少手术感染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状态;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部消毒和穿戴无菌手套的规定,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污染风险;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个人卫生和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之,手术感染医疗事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手术感染问题,加强管理和操作规范,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和总结,能够引起大家对手术感染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减少手术感染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院感个案分享案例

院感个案分享案例

院感个案分享案例
医院感染案例:该院一位博士正在开展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技术,用丈夫的淋巴细胞治疗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

在提取淋巴细胞过程中因为周边没有微量吸管,就混用了微量吸管刚好其中一个治疗者丈夫是个男同,期间有过一次未采取安全措施的男同性行为(治疗前在该院做过艾滋病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该男子担心男同性行为感染上艾滋病,又到该市CDC进一步做艾滋病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该男子的妻子将检测结果告知博士
博士马上回忆提取淋巴细胞的过程,将混用微量吸管的事情向院部报告,院部经过全面调查和检测,发现正是此微量吸管造成同批次接受治疗人员艾滋病感染。

医院感染事件分析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分析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分析案例一、事件背景某市某大型综合医院,拥有床位1000张,是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医疗机构。

医院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但也面临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巨大挑战。

2019年,该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导致多名患者死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事件经过1. 感染爆发2019年1月,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内连续出现患者死亡事件。

经调查发现,死亡患者均存在肺部感染,且病原体相同。

这引起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2. 感染源追踪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感染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感染源可能来自于呼吸机。

进一步调查发现,感染患者均使用了同一批次呼吸机,且呼吸机管路未进行充分消毒。

3. 控制措施医院立即采取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暂停使用涉事呼吸机,并对呼吸机管路进行严格消毒。

同时,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4. 调查结果经过深入调查,确认此次医院感染事件是由于呼吸机管路未进行充分消毒导致的。

感染病原体为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三、事件原因分析1. 感染防控制度不健全虽然医院有感染防控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

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工作未能做到位,导致病原体传播。

2. 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足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感染防控规定进行操作,对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工作重视不够。

3. 消毒剂选择不当医院使用的消毒剂未能有效杀灭多重耐药菌,导致感染发生。

4. 监管不到位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教训与启示1. 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完善感染防控制度,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特别是对呼吸机等关键设备的消毒工作,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加强监督。

2. 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医院感染事情案例解析

医院感染事情案例解析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

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的聚集性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的聚集性感染事件
感谢观看
风险。
药物使用
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导 致菌群失调,引起感染。
环境因素
医院内环境、医疗器械、医务 人员手卫生等清洁消毒不彻底
,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清洁消毒
对医院内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 定期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避免 滥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的 产生。
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感染源被确定为病 房内的一名患儿,其携带的病 原体在病房内传播导致了其他 患儿的感染。
案例总结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要加强医院 感染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于 容易感染的群体如新生儿要加
强保护。
案例二:某医院手术室的感染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了一起感染事件,多名手术患者在术后 出现了切口感染的症状。
医院感染的聚集性 感染事件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聚集性感染事件 • 医院感染的聚集性感染事件案例 •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聚集性感染事件的应对策略
01
CATALOGUE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特点
具有突发性、传播速度快、危害 严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可能 对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
聚集性感染事件的类型
同种病原体聚集性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
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多例感染病 例。
指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 的感染病例。
不同病原体聚集性感染
指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多例感染病例 。
聚集性感染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手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

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

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

调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范。

该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不完善,无血液透析操作流程,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范,特别是在透析机的消毒、丙肝阳性患者的隔离及透析器复用的管理方面无具体要求;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

无论是阴性患者还是阳性患者,未能做到对透析机的一用一消毒,甚至未能做到每天消毒;使用未经许可的消毒液;未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监测,部分透析机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仅为标准浓度的50% ;未对直接用于患者的动静脉内漏穿刺针进行灭菌,易导致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的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监控不到位,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知识欠缺。

4、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云南大理州卫生局接到大理州某医院报告,先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患者47例的报告。

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涉及丙肝感染者59人。

主要原因是:该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一是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操作不规范;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

5、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

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

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

对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6、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山西省太原某职工医院、山西煤炭某中心医院发生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的事件。

47名血液透析患者有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

调查发现,两所医院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均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的问题,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

7、2008年9月3日起,西安某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九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相继死亡,一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

卫生部专家调查组指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该院没有依法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不能及时发现感染暴发,无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调查发现,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

据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起感染和死亡病例,医院未予报告,存在瞒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事实;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

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职务;免去医务部、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务;免去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交大一附院补偿每位死亡患儿家属18万元,并退已经缴纳的医疗费用。

8、2005年12月1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某医院,上海舜扬春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安排上海市某人民医院医师徐某和不具备行医资格的眭某为10例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造成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根据调查,从该院自制眼用平衡灌注液中检出绿脓杆菌,灌注瓶有气泡,消毒过期;医院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手术器械未清洗干净,手术包灭菌时间、温度、压力不够,有湿包;人工晶体等耗材包装袋有破口而上台前未发现;术中微创手术器械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进口的人工晶体未经注册。

2005年12月11日10点左右,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的医生和来自上海的眼科主任医师徐某以及上海舜春扬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的几个工作人员为10名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几名患者都觉得眼睛疼痛难忍,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几位眼科医生的重视。

直到第二天,当护士拆开纱布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10名患者的眼睛都又红又肿——感染了!12月12日下午,经过一番周折,这10名患者被紧急送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该医院经过检查后认定,由于感染严重,其中9名患者应施行眼球摘除手术,另一名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卫生部认为:这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撤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称号;院长郝朝春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离卫生系统;分管副院长邵正明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眼科有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记过直至留党查看处分,并停止执业活动9个月至1年;、宿州市卫生局局长杨立瑾与副局长宋天祥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处分;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张邦圣党内警告处分;上海市卫生局吊销主任医师徐某《医师执业证书》;舜春扬科技贸易公司眭氏兄弟和手术医生徐某3人因涉嫌非法行医案被立案侦查。

9、2005年9月,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向德惠市某医院中心血库有偿供血15次,接受其血液的受血者共有25人,18人被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两人死亡,16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另外此供血者的两名性伴及其中1名性伴的丈夫也被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造成这次传播的主要原因是:该医院中心血库在开展采供血工作期间,存在短间隔采血、漏检、未按试剂说明书要求检测、未进行室内质控、工作记录不规范等严重违反有关规定。

10、2004年黑龙江某职工医院非法采供血导致19名感染艾滋病;有的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染给了配偶和孩子,19名不幸的感染者中,已有1人发病死亡。

该院多年来一直进行着非法采供血活动,经常到医院卖血的3个“血鬼”中,竟有两人患有艾滋病!16人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向建设农场职工医院及北安建设农场追索总额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民事赔偿。

11、2003年,SARS首先在中国南方发生,首例病人发生在2002年11月底,有1名感染的医生,曾在香港SAR旅馆9楼住宿1晚。

他至少传染了16名同一楼层的旅客和探访者以及其他人群。

2003年3月12日WHO第一次发出SARS威胁全球警报,到6月19日刚好为100天,30个国家报告病例,到5月22日,SARS波及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SARS病人8422例,死亡916例。

我国波及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发生SARS 病人5327例(其中广东1512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病死率%。

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

亚洲时报2003年4月24日指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由於受SARS影响,需暂时关闭,2千多名医护人员需在医院接受观察,所有病人被送往专门医院。

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SARS感染率%,其中,天津%,北京%,山西%。

12、2003年1月,我国某煤业医院呼吸科连续发生8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年龄在65岁~75岁之间,均有持续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史。

调查发现,由于该院湿化瓶和雾化器数量少,常有多人合用与未消毒就用现象,而这些被细菌污染了的医疗用品很可能就是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

13、1999 年2月至8月,台湾某医院新生儿ICU同期出现9例粘质沙雷菌感染患儿,其中4例菌血症,3例肺炎,1例伤口感染,1例结膜炎。

通过对9个病人的临床标本、3个洗手标本和10个环境采样标本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基因分析,9个病人分离菌的酶解图谱相同。

调查认为通过手的污染造成的交叉感染仍是暴发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