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详解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 律责任
分、行政 处罚)
谨记:违法无小事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 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 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 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研习新课 地 震 传 言 案
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 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 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 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第九课:预防一般犯罪行为

第9课预防一般犯罪行为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
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2、情感目标: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3、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教学难点: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厦门市首起宠物扰民事件以主人道歉收场2、发生在南京的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3、讨论:列举一些不良的行为,请同学思考:执法部门能否对以上行为进行处理,如何处理?(设计2个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
)二、讲述新课:(一)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法律2、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法律和道德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
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的内容。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案例1:外国人的社会公德(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1、法的性质:法的国家意志性,法的普遍约束力,法的国家强制性,法的明确公开性,法的权利义务性2、法律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法律制定出来并不是为了恐吓人,正如自然界设下堤岸并不是要阻止河水的流动,而是要指导它的流向。
预防般违法行为课件

例
该广告后误觉得她得了病。自己从未去过这家医院,怎么
就成了医疗广告中旳患者?
导
后查明这张照片是该医院在小区进行义诊时拍旳宣传
照片。王某遂屡次找医院理论,一直未得到满意旳回复。
入
于是,王某将这家医院告上法庭。法院认定医院旳行为侵
害了王某旳肖像权,判令该医院停止侵权,向其赔礼道
歉,并补偿经济损失3000元。
旳男友弯腰提鞋旳功夫,顺势抓住了他旳头发,抄起一块砖头就
朝小伙子头上乱砸,致使其头部、面部多处受伤。
案例二 市民王某一日接到朋友打电话问候“病情怎么样
了”,令身体健康旳王某一头雾水。经详细问询朋友才得
案
知,该市某医院把其照片用到了一则医疗广告宣传资料
上,画面显示王某正在该医院向医务人员征询,朋友看到
(三)出于别人胁迫或者诱骗旳;
链 (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说自己旳违法行为
旳;
接 (五)有立功体现旳。
张某旳行为是否属于 扰乱公共秩序?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 有哪些常见旳扰乱公 共秩序旳违法行为?
某日,张某因屡次索要地处某市闹市区旳一商场合 欠旳2万元送货款未果,于是就爬上该商场8楼外墙一 铁架上扬言跳楼,以死相威胁以到达要回货款旳目旳 。张某站在8楼外墙边沿,身体向外倾斜,稍有不慎就 会失去重心从楼上坠落,楼下迅速汇集了数百名围观 群众。派出所民警赶到后,一面安排疏散人群,设置 警戒线,一面派人爬上7楼边沿和该男子进行对话,后 经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劝慰,并表达警方能够出面协 调。张某才从铁架上慢慢爬下。张某随即不久被带到 了派出所。民警与商场方面经过协调,张某旳送货款 问题不久得到了圆满处理。但因为他以威胁跳楼旳方 式要债旳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法》,警方依法对他处以行政拘留3天旳处分。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传 ❖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0年2
言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
案
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2020/6/20
【行为】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反复纠缠、强行讨要 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
【处罚】前者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 罚款;后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放狗吓唬人、咬人都要受罚
【行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处罚】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 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 款的规定处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 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 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严重不良行为危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交流 理解 掌握
不良行为的含义,具体内容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课件

思考回答: ①民警依据什么条款对武汉男子和湖南农妇进行 处罚?
②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 哪些?
案例分析(一):
《男子谎称有炸弹 被行政拘留8天》
《西海都市报》报道:2010年5月6日下午,武汉 703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勇在向万体馆方向行驶至虹 梅路站时,一男青年在车下对他大喊:“你这辆 车要爆炸的!”王勇迅速检查车厢内有无可疑物 品,却也无异常,但此时该男子已无踪影。不过 仅隔一天,该男子再次出现并被王勇认出及报警, 警方迅速赶到将他控制住。经调查,该名男子涉 嫌欺诈,警方已对他作出行政拘留8天的处罚。
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D.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既然“违法无小事”,而小 事又常常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故 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 为”,要“防微杜渐”。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抱有“小 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有错吗?
查一查印发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治 安管理行为是怎样处罚的?
案例分析(二):
《退票变炒票 农妇受处罚》
2010年2月1日下午5时,家住湖南长沙芙蓉区东岸乡东屯村的 农妇涂小芝持买错了日期的两张2月2日长沙至上海 的K135次列车硬座车票(票价为177元/张),来到长沙火车站售 票厅准备退票。就在此时,两名排队买票的旅客前来 询问火车票,她便准备以每张280元的高价将手中的票转
经审查,黄某对散播谣言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他出 于恶作剧的目的,从网上抄录有关大地震的言论,编造谣 言,然后利用手机以短信群发的形式,分两次向他的朋友 散播,该青年将面临5到10天的治安拘留。
职业道德与法律9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课题序号9 授课班级13机电五年制13机械113机械213会计授课形式讲授法授课日期授课章节名称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认清违法危害使用教具教材板书投影仪视频教学目的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难重点难点: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情境表演法。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基本一致课后作业浏览“南京青少年法制网”,收集2个未成年人一般违法的案例。
P104书上案例解析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板书: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认清违法危害我们应该界定什么是违法,对违法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即犯罪);狭义的违法,是指一般违法,不包括犯罪。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主要内容与过程教法运用第一步:组织教学(5’)第二步:教学导入(5’)第三步:新课学习(60’)一.师生问候二.点名三.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本地发生的未成年人一般违法的案例、图片或视频,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学生:学生观察并收集可能有关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和现象的材料。
一.前课复习知识结构图:调解不打官司也维权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的含义及种类依照程序维权明明白白打官司诉讼的程序证据的含义证据——诉讼的灵魂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二.新课学习以及新课导入【导入】人类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征服与改造自然的历史。
很多人知道:2003年2月1日,在结束了为期16天代号STS-107第28次任务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大气层的阶段中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并且在不久后被发现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数罹难,其中2位是女性,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板书案例分析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主要内容与过程教法运用4人是第一次进入太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 染发、戴首饰、男生留过长头发、光头、教学区 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 为。
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泛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
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的 不良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一次不良行为,一次违法 行为,一次犯罪,都可能是那0.77千克的泡沫, 都足以折断我们的羽翼,令我们轰然坠落。
(一)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
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 行为的 种类
民事
违法
行为
行政
违法
刑事
行为
违法
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中专生尚非遭到社会青年吴某和贾某
无故殴打,咽不下这口气,当天下午邀集 同学手持木棍、铁管等物寻机报复。双方 在校门口发生械斗。械斗中,尚非用铁管 击打贾某的头部,致贾某重伤。案发后, 尚非到公安机关自首。法院根据刑法规定, 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尚非有期徒刑三年,并 赔偿被害人家属的经济损失。
一个2007年发生的案件,刘晓辉年仅17周岁,某中学的学生,在 一次偶然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 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络游戏,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 学敲诈钱。一天,他在该中学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巍巍,刘晓辉就走 上前要方巍巍给他钱,并威胁方巍巍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 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 方巍巍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晓辉,以后刘晓辉陆续向 方巍巍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晓辉逼方巍巍带他到 方巍巍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晓辉逼方巍巍拿五十 元,方巍巍不给,刘晓辉便将方巍巍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巍巍 手掌,用烟头烫方巍巍手臂,并要求方巍巍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晓辉 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巍巍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巍巍父亲马上 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晓辉抓获归案,刘晓辉在 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 重的后果”,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刘晓辉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2
3 社会应当树 立尊重、保护 、教育未成年 人的良好风尚 ,关心、爱护 未成年人
学校应当做好 未成年人的教育 工作,引导其在 德智体等全面发 展;有关国家机 关应当依法履行 职责,保护未成 年人的合法权益
小 小 书 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历来为党和 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 关注。1999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要规定 了八章内容,即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 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的预防、法律责任、附则。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本课概要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案例一: 同住一院的工人刘某和某单位技术员张某两家各
案 例 导
入
订了一份报纸。有一天,张的姑娘到报箱取报时,发现报纸被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未成年人心理扭 曲或者是反社会倾向的初步体现,相对于未 成年人犯罪来说,这些不良行为是最初形态 的犯罪源头。 此时如果忽视了及时的教育与监督,未 成年人就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 在不良行为阶段就对他们有足够的重视,并 投入充分的精力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够 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及种类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四类: 违宪行为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属于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即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反复纠缠、强行讨要 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 【处罚】前者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 罚款;后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家里飙歌吵到邻居可能被罚款 【行为】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 正常生活的行为。 【处罚】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社会上有人认为,一 般违法行为,往往情 节轻微,对社会危害 不大,为什么也要受 到制裁?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 论,然后谈谈看法。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违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一、坚决抵制违法犯罪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那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 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 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 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知识链接:P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危害程度
一、坚决抵制违法犯罪
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
含 义
出于过错 违反法律 、法规的 规定,危 害社会的 行为
类
别
后
果
不同点
犯罪行为
共同点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一般违法 行政制裁(行政 行政违法行为 处分、行政处罚 行为 )
承担法 律责任
谨记:违法无小事
议一议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一、坚决抵制违法犯罪
3、治安处罚的种类:
①警告
②罚款
③行政拘留 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 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一、坚决抵制违法犯罪
警告,属于最轻微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具有谴责和训诫两重 含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警告的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公安机关决定,也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罚款的处罚一般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但对于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 安派出所决定。 行政拘留,是对自然人最严厉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一般分为 5日以下、5日以上10日以下、10日以上15日以下三个档次。拘 留的处罚只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由作出拘留决定 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吊 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的处罚,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 关决定。
案例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偷开他人汽车要受罚》中职生小吴正在驾校学习但尚未领取驾驶证,见一 辆车内无人的轿车停在小区的路边,他就用改锥和一根 铁丝将该车车门撬开,发动后,围着小区转了一圈,在 拐弯时发生了刮蹭,接着又停回原地。被车主发现扭送 到派出所。小吴被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处罚款五百元 , 而且赔偿车主的修车损失六百元。 教师分析:偷开他人机动车,这种行为会给公民的合法 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秩序稳
3.运用 学会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判断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依法律己,同 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难点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案例分析 地 震 传 言 案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 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其作出行政拘 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模块一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坚决抵制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一、坚决抵制违法犯罪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凡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都是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
违法 行为
性质、情节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008年5月20日《新京报》报道:15日至17日三日内,北 京警方查获276名倒卖奥运门票的“票贩子”,其中外籍 人员37人,7人被行政拘留,18人被缩短在华停留期限, 其他被批评教育。
案例分析 《男子谎称有炸弹 被行政拘留8天》 《西海都市报》报道:2010年5月6日下午,武汉 703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勇在向万体馆方向行驶至虹 梅路站时,一男青年在车下对他大喊:“你这辆 车要爆炸的!”王勇迅速检查车厢内有无可疑物 品,却也无异常,但此时该男子已无踪影。不过 仅隔一天,该男子再次出现并被王勇认出及报警 ,警方迅速赶到将他控制住。经调查,该名男子 涉嫌欺诈,警方已对他作出行政拘留8天的处罚。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宁城县职教中心
学习目标
1.认知 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 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 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明确违 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