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一般违法行为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远离不良行为ppt课件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1 2
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念,自觉抵制违法违纪行为。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个人形 象和信誉,避免因不诚信而陷入不良行为。
3
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 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Part
04
远离不良行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络暴力
总结词
网络暴力是一种利用网络平台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攻击的行为,常常表现为言语辱骂 、威胁、诽谤等。
详细描述
网络暴力通常发生在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上,施暴者通过发表攻击性言论 、恶意留言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伤害。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
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
欺凌同学、打架斗殴、偷窃、旷课逃学等。 沉迷网络游戏、抽烟酗酒、吸毒等。
不良行为的危害
影响个人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心理问题、身 体健康问题,甚至影响未来发展 。
影响社会稳定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社会治安问题 ,甚至危害公共安全。
影响家庭和谐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甚至破裂。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反馈,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 模式,以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 实现这些目标,有助于增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不良行为。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PPT教学课件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 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等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漫画中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怎么看?
1
2
严重3不良行为 4
犯5罪
夜不归不宿良行为出性和入网营吧犯业罪之结员间交没社有会人不可偷跨窃越财的物 鸿沟多!次盗窃
法律知识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 读物等 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
②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B 2、王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有(
)
①不能与社会上的人来往
②要自觉接受家庭、学校的教育
③要学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④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三】预防犯罪
16岁中学生小强,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 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加上父母疏于管教, 他逐渐无心学习,不仅夜不归宿,多次进出营 业性网吧,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几个 社会人员竟多次入室盗窃,在短短一年多时间 多次作案,最终因犯盗窃罪被判刑。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罪
罚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法制宣传 ppt课件

一、常见、多发性侵财类
犯罪的防范 民警提示:
! 警 惕
还有一些非接触型诈骗是通过窃取事主的个人信息资料, 冒充上级领导或电信、公安、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给事主打电 话进行连环“忽悠”,此类诈骗手法改变了以往利用事主的
“贪念”来进行诈骗的手法,主要是以借钱或为事主资金提供 安全保障为名,要求事主将钱转帐,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一、常见、多发性侵财类 犯罪的防范
如何防范:
市民在接到陌生电话时不要轻易听信其“忽 悠”,正规银行、政府部门都有自己固定的对外电 话号码,而这些陌生电话往往是一些奇怪号码,打 过去一般都打不通。对于自己在银行的存款,市民 要切记不管对方说得天花乱坠,不管好事坏事,都 要先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汇款前请务必核实对 方身份,若有必要一定要向有关部门和银行查证、 咨询,以免遭受损失。
二、如何防止自己演变 成
(三)职务犯侵罪占嫌罪 疑人
案例:2016年2月7日,我所接某大型速运集团公司高管魏某 报警,称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该公司福永分站站长刘某华 (男,29岁,广西藤县人)收到67032元货款后没有上交,电话已 关机。接到报警后,我所民警迅速展开抓捕行动。经缜密侦查, 2月8日,我所民警在新和社区一出租屋内将嫌疑人刘某华抓获。 经审讯,刘某华对涉嫌职务侵占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已刑事拘 留。
二、如何防止自己演变
成
犯罪嫌疑人 上述的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李某艳因犯盗窃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一年。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 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 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预防犯罪 课件(25张幻灯片)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尽到监护责任是家长的责任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谢谢您的聆听
“朋友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15
刑事 责任 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P55-56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是犯罪的最本质 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 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法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尽到监护责任是家长的责任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谢谢您的聆听
“朋友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15
刑事 责任 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P55-56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是犯罪的最本质 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 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法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ppt2(课件+教案+音频) 鲁教版

况,自己会怎么办?
来,抽一口
第三场景
议一议:在我们周
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 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要求: 讨论时,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 录员,将讨论的结果 总结归纳,并代表小 组发言。
辨一辨:有人认为:“小错不断,大错 不犯。只要不犯罪,不良行为无所谓。”
做一做: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案例三说明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特殊社会规范。
品 学 兼 优 的 好 学 生
不 遵 守 交 通 规 则
现在哪里?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4. 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你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案例一: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 议通过并公布,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案例二:2010年1月19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 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 510余万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松有犯受贿 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
入 深
便放纵自己,曾因打骂同学、顶撞老师等受到学校纪 律处分。在辍学后,为了满足花钱越来越多的需要, 便开始小偷小摸,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渊
不思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 “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3起,
致使两人重伤。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来,抽一口
第三场景
议一议:在我们周
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 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要求: 讨论时,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 录员,将讨论的结果 总结归纳,并代表小 组发言。
辨一辨:有人认为:“小错不断,大错 不犯。只要不犯罪,不良行为无所谓。”
做一做: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案例三说明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特殊社会规范。
品 学 兼 优 的 好 学 生
不 遵 守 交 通 规 则
现在哪里?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4. 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你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案例一: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 议通过并公布,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案例二:2010年1月19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 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 510余万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松有犯受贿 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
入 深
便放纵自己,曾因打骂同学、顶撞老师等受到学校纪 律处分。在辍学后,为了满足花钱越来越多的需要, 便开始小偷小摸,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渊
不思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 “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3起,
致使两人重伤。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ppt课件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不良 行为
违法
犯罪
18 PPT课件
请判断
王某某抢劫了张女士一条金项链,因其作案时刚满十四 周岁而不满十八周岁,所以,王某某不负刑事责任。 A、正确 B、错误
√
为什么?
答: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30
PPT课件
二、品味名言
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悟其中深刻含义。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生命也许葬送在你忘记法律的一瞬间。 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公 民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堕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小便宜吃大亏。
8 PPT课件
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有可能 发展为违法犯罪。那什么是违法犯罪?
9
PPT课件
违 法 犯 罪
10
PPT课件
违法行为: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 律所禁止的行为。分为一般违法 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 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31
PPT课件
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 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
PPT课件
故事讲堂
成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自从在溜冰场 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 ,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 偷窃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 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 ,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东方 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 ,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不良 行为
违法
犯罪
18 PPT课件
请判断
王某某抢劫了张女士一条金项链,因其作案时刚满十四 周岁而不满十八周岁,所以,王某某不负刑事责任。 A、正确 B、错误
√
为什么?
答: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30
PPT课件
二、品味名言
列举杜绝不良行为的名言警句,大声朗读,品味感悟其中深刻含义。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生命也许葬送在你忘记法律的一瞬间。 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公 民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堕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小便宜吃大亏。
8 PPT课件
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有可能 发展为违法犯罪。那什么是违法犯罪?
9
PPT课件
违 法 犯 罪
10
PPT课件
违法行为: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 律所禁止的行为。分为一般违法 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 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31
PPT课件
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 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
PPT课件
故事讲堂
成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自从在溜冰场 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 ,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 偷窃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 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 ,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东方 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 ,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9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完整ppt课件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律己廉为首
立世德在先
1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
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
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 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 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殴打 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 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 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 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9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6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一
【行为】胁迫、诱骗或者利 用他人乞讨的;反复纠缠、强行 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 乞讨的。
【处罚】前者处十日以上十 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 以下罚款;后者处五日以下拘留 或者警告。
7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限期出境 或者驱逐出境。
22
下列哪些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王某看球时向客队守门员投掷矿泉水 瓶,将其头部打伤
(2)张某趁夜深人静,盗窃路面井盖五个
(3)孙某多次深夜发送骚扰信息给李某, 影响其夫妻关系
(4)胡某故意杀人未遂
23
相关链接P109:特殊情形
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 5.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强迫违反治安管理的外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律己廉为首
立世德在先
1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
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
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 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 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殴打 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 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 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 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9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杜绝不良行为
6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一
【行为】胁迫、诱骗或者利 用他人乞讨的;反复纠缠、强行 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 乞讨的。
【处罚】前者处十日以上十 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 以下罚款;后者处五日以下拘留 或者警告。
7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限期出境 或者驱逐出境。
22
下列哪些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王某看球时向客队守门员投掷矿泉水 瓶,将其头部打伤
(2)张某趁夜深人静,盗窃路面井盖五个
(3)孙某多次深夜发送骚扰信息给李某, 影响其夫妻关系
(4)胡某故意杀人未遂
23
相关链接P109:特殊情形
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 5.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强迫违反治安管理的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识别不良行为
16
P99页案例 ★分析朴亮是怎样走上犯 罪道路的。
★朴亮失足,给我们什么 警示?
17
不良行为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 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 处罚的行为。轻微不良行为既不构成 违法,更不构成犯罪,它的危险性比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更容易被忽视, 令人不知不觉地走上违法之路。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不良行为这个 源头抓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 堵住这一源头的牢固堤坝。
20
远离这些魔鬼
21
P101页的镜头一 P102页的镜头二
分析以上案例,说说“黄, 赌,毒”有哪些危害?
22
“黄,赌,毒”害人身心 健康。 “黄,赌,毒”诱使人违 法犯罪 “黄,赌,毒”破坏人的 家庭幸福
23
筑起内心的防线
24
• 阅读P103案例 • 如果你是竹生,会怎样做? • 为故事续尾,并对结局进行任
• 行政违法:是指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 的行为。
但是,这些违法行为,都有一个共同 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4
P95页案例
• 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5
警惕身边违法行为
6
P96页:镜头一,二,三 你身边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吗?
7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五花八门,分散在 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治安管理处罚将 它分为四类: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而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是侵犯人 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四是妨害社 会管理的行为。
8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公 共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的 秩序、选举秩序的行为;扰乱文 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 的行为,如看体育比赛向场内投 掷杂物,不听制止的行为;散布 谣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 共秩序的行为;结伙斗殴寻衅事 行为;利用迷信活动等扰乱秩序 的行为。
9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包括; 妨害公务、招摇撞骗的行 为;煽动、策划非法集会、 游行、示威的行为;制造 噪声的行为;破坏文物、 名胜古迹的行为;有伤风 的行为的文化,如利用计 算机信息网络传播淫秽的 行为;涉毒行为;饲养动 物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
10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11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 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不例外。根 据治安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轻重程 度,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应规定了 不同的处罚方式。
13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 程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将罚款和行政拘 留又分若干档次。罚款数额分为200元 500元和1000元,黄赌毒类违法行为的 罚款数额为3000元和5000元,行政拘 留则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 15天,合并执行时最长不超过20天。
14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有人毫无顾虑 地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当他们受到批评 时,往往满不在乎地抛出一句“大错不犯” 来为自己辩护。殊不知,小恶也是恶,任 其发展,小恶会酿成大恶,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害人害已,法律这个雷池不可越
1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严 重不良行,即严重危害社会,但尚 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 结伙滋事,扰乱冶安,携带管制刀 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 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 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 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 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一、认清违法危害 • 1违法无小事 •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 3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 二、杜绝不良行为 • 1识别不良行为 • 2远离这些魔鬼 • 3筑起内心的防线
1
违法无小事
2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法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我们经常说的犯罪
25
•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需要我们牢牢筑起内 心的防线,加强自我防范。 •加强自我防范,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生而为人, 被赋予很多责任。有了责任感,我们会认真生活 锐意进取,拒绝做不负责任的事,摒弃 丑恶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要依法自律,遵纪守法。
26
•加强自我防范,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 加强自我防范,要理解勇敢的真谛。
18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 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 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 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 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 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 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的不良行为。
12
警告,是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 这是最轻的一种处罚,主要适用于初犯,认错态 度较好的违法者以及情节轻微的违法方法。行政 拘留,是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短期剥夺自由的处罚 方法,主要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的人。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是对情节严重的违 法者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方法。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是公安机关强迫违反治安 管理的外国人在一定时间内离开中国国边境或者 将其驱逐出中国国边境的处罚方式。
27
再见!
28
识别不良行为
16
P99页案例 ★分析朴亮是怎样走上犯 罪道路的。
★朴亮失足,给我们什么 警示?
17
不良行为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 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 处罚的行为。轻微不良行为既不构成 违法,更不构成犯罪,它的危险性比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更容易被忽视, 令人不知不觉地走上违法之路。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不良行为这个 源头抓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 堵住这一源头的牢固堤坝。
20
远离这些魔鬼
21
P101页的镜头一 P102页的镜头二
分析以上案例,说说“黄, 赌,毒”有哪些危害?
22
“黄,赌,毒”害人身心 健康。 “黄,赌,毒”诱使人违 法犯罪 “黄,赌,毒”破坏人的 家庭幸福
23
筑起内心的防线
24
• 阅读P103案例 • 如果你是竹生,会怎样做? • 为故事续尾,并对结局进行任
• 行政违法:是指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 的行为。
但是,这些违法行为,都有一个共同 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4
P95页案例
• 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5
警惕身边违法行为
6
P96页:镜头一,二,三 你身边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吗?
7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五花八门,分散在 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治安管理处罚将 它分为四类: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而是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是侵犯人 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四是妨害社 会管理的行为。
8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公 共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的 秩序、选举秩序的行为;扰乱文 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 的行为,如看体育比赛向场内投 掷杂物,不听制止的行为;散布 谣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 共秩序的行为;结伙斗殴寻衅事 行为;利用迷信活动等扰乱秩序 的行为。
9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包括; 妨害公务、招摇撞骗的行 为;煽动、策划非法集会、 游行、示威的行为;制造 噪声的行为;破坏文物、 名胜古迹的行为;有伤风 的行为的文化,如利用计 算机信息网络传播淫秽的 行为;涉毒行为;饲养动 物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
10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11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违 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不例外。根 据治安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轻重程 度,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应规定了 不同的处罚方式。
13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 程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将罚款和行政拘 留又分若干档次。罚款数额分为200元 500元和1000元,黄赌毒类违法行为的 罚款数额为3000元和5000元,行政拘 留则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 15天,合并执行时最长不超过20天。
14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有人毫无顾虑 地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当他们受到批评 时,往往满不在乎地抛出一句“大错不犯” 来为自己辩护。殊不知,小恶也是恶,任 其发展,小恶会酿成大恶,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害人害已,法律这个雷池不可越
1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严 重不良行,即严重危害社会,但尚 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 结伙滋事,扰乱冶安,携带管制刀 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 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 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 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 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一、认清违法危害 • 1违法无小事 •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 3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 二、杜绝不良行为 • 1识别不良行为 • 2远离这些魔鬼 • 3筑起内心的防线
1
违法无小事
2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法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我们经常说的犯罪
25
•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需要我们牢牢筑起内 心的防线,加强自我防范。 •加强自我防范,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生而为人, 被赋予很多责任。有了责任感,我们会认真生活 锐意进取,拒绝做不负责任的事,摒弃 丑恶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要依法自律,遵纪守法。
26
•加强自我防范,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 加强自我防范,要理解勇敢的真谛。
18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 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 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 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 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 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 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的不良行为。
12
警告,是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 这是最轻的一种处罚,主要适用于初犯,认错态 度较好的违法者以及情节轻微的违法方法。行政 拘留,是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短期剥夺自由的处罚 方法,主要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的人。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是对情节严重的违 法者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方法。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是公安机关强迫违反治安 管理的外国人在一定时间内离开中国国边境或者 将其驱逐出中国国边境的处罚方式。
27
再见!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