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佛教文化

合集下载

泰国学校礼仪中的佛教文化

泰国学校礼仪中的佛教文化

泰国学校礼仪中的佛教文化泰国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佛教文化深深融入了泰国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教育。

在泰国的学校里,学生们学习佛教文化,从小就接受佛教的教诲和礼仪教育。

这篇文章将探讨。

在泰国学校,佛教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学时,学生会合十礼佛,行三步礼。

这个仪式是对佛陀的尊敬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合十礼佛要双手合十,掌心对着胸脯,头稍微低下。

行三步礼是指学生们以某种姿势行三步,表示对佛、法和僧的尊敬。

这两个仪式不仅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方式。

佛教也影响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

在泰国学校,学生们要尊敬老师和学长学姐,遵守校纪校规。

这种尊敬体现在学生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上,他们会合十问好,对老师说“萨瓦迪卡(您好)”。

此外,学生们还会注意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他们尊重彼此的权益,追求和谐与平等。

这种行为规范和尊重他人的精神,正是佛教教义中体现的重要价值观。

除了学生的行为举止,还包括对佛教节日的庆祝。

对于泰国人来说,佛教节日是重要的文化活动,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泰国的新年节又称为“宋干节”,这是泰国最重要的佛教节日之一。

在学校里,学生们会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例如放飞孔明灯、举行水战等。

通过参与庆祝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佛教的文化和传统。

此外,泰国学校还会组织学生进行禅修,以培养学生们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佛经中有很多关于禅修的经文,禅修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呼吸调节和闭目冥想,让人心静下来,达到专注的状态。

在学生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禅修可以帮助他们减压和放松,提高学习效果。

禅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悟性和智慧,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泰国学校里,佛教文化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生们学习佛教的礼仪和价值观,通过合十礼佛、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以及参与佛教节日的庆祝等活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认同。

而禅修则帮助学生们培养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提高学习效果。

泰国文化

泰国文化

3, 泰 国 菜 系
泰国菜以色香味闻名,第一大特色是酸与辣, 泰国厨师喜欢用各式各样的配料如蒜头、辣 椒、虾酱之类的调味品来调味。 招牌菜有冬阴功、椰汁嫩鸡汤、咖喱鱼饼、 芒果香饭等。 鱼、虾、蟹都是各餐馆的杀手锏,什么炭烧 蟹、炭烧虾、猪颈肉、咖喱蟹等等。
泰国菜用料主要以海鲜理 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 糖做成的各式甜点。 泰国菜色彩鲜艳,红绿相间,眼观极佳。
• 建筑:除了在皇家宫廷的建筑外,还可以在佛教的所属 物——宝塔和寺庙看到泰国的古典建筑。借鉴印度、 中国和缅甸等国的建筑艺术,泰国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 的建筑风格——多层屋顶、高耸的塔尖,用木雕、金箔、 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装饰。在阳光照耀下,这 些建筑物发出灿烂的艺术之光。
雕刻:泰国的雕刻集中在佛教人物和大象的表现上,在泰 国,佛教人物非常多,这些人物是用木头、金属、象牙或稀 有石器和灰泥制成。
制作人, 徐诺, 刘林
5/27/2014
泰国人妖
人妖主要指的是在泰国 旅游胜地专事表演的从 小服用雌性激素而发育 变态的男性。 部分是变性人,而大部 分仍是“男人”,只是 胸部隆起,腰肢纤细, 完全丧失了生育能力)。 人妖都很漂亮,外表上 和女性区别是通常手脚 大,并可通过声音鉴别。
Rose曾经是泰国 “十大人妖皇后”之 一,在泰国有着极高 的人气。
早期的泰国人的传统用餐方式自由随兴,是以 芭蕉叶盛饭,再以手取饭菜进食。而今日的泰 国餐具也十分简单,基本餐具为一只汤匙和一 双筷子,以及一个圆盘。
正确的进餐方式是:就座先舀适量的白饭 在盘中,再以汤匙将菜肴与饭拌匀,用汤 匙以西餐喝汤的方式,由靠身体的内侧向 前方舀起吃再盛饭。
宫廷文化是指 绘画、建筑、戏剧和音 乐。

泰国祈福文化的介绍

泰国祈福文化的介绍

泰国祈福文化的介绍泰国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宗教氛围的国家,其祈福文化深深影响着泰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泰国祈福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佛教、印度教和本土宗教的元素,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祈福方式和仪式。

在泰国,祈福被视为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人们通过祈祷、供奉和参与仪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佛教是泰国最主要的宗教,因此佛教仪式在泰国的祈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泰国的寺庙是人们祈福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喜庆的节日还是普通的日常,人们都会前往寺庙祈福。

他们会点燃香烛,供奉鲜花和食物,向佛陀和菩萨祈求健康、幸福和平安。

除了佛教仪式,泰国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祈福方式。

其中之一就是在树上挂上红色的布条,这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和福气。

人们还会在房屋的门前或庭院中设置神龛,供奉家庭守护神,并在每天清晨和傍晚献上香烛和祈祷。

此外,泰国人还会制作和佩戴护身符和符咒,相信这些能够保护自己免受邪恶和厄运的侵扰。

泰国的祈福文化不仅体现在宗教仪式中,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相信善行会带来好运和福报,因此他们常常参与慈善事业,捐助贫困和弱势群体。

此外,泰国人还会定期进行清洁和整理家庭和办公场所,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泰国祈福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多样的方式和仪式。

无论是佛教仪式还是本土传统,都体现了泰国人民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文化不仅加深了泰国人与宗教的纽带,也为泰国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泰国的祈福文化是泰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寺庙里的香烛祈祷,还是家庭中的神龛供奉,都体现了泰国人对神灵的虔诚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种文化不仅丰富了泰国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也为泰国人民带来了安心和满足的心灵寄托。

泰国佛教文化

泰国佛教文化

泰国佛教文化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黄袍佛国”美誉,这都是因为信仰佛教而闻名,佛教的亲和、包容、仁善的民族情怀,是佛国“柔性文化”的基础;佛教在泰国传布广泛,影响深远;现在这世界上,有五个佛教国家,即泰国、缅甸、高棉、寮国、锡兰;所谓佛教国家,可以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老百姓,个个信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佛教在这些国度里,奉为国教;其盛况,不但我们中国不如,就是日本佛教,也还差得多;这五个佛教国家,通常称之为南传佛教,也即小乘佛教,是从印度传入南方的一派;照一般说来,大乘佛教应该更可以深入社会,与社会打成一片;而实际上,在盛行小乘的佛教国家,倒已真正做到了这一地步;这里,我就以泰国为例;一.泰国佛教的特色佛教创自印度释迦牟尼佛,然后开展为世界的宗教,其向外传播,则始于阿育王时代;泰国从大城王朝以来,六百年间才成为清一色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或者称原始佛教;以泰国说,他们的佛教制度,也就是所表现的宗教活动,都不能说是原始佛教;泰国一般人民,对佛教的信心真正表现了「信敬」二字;泰国上下一致,人人信仰,佛教传布普遍,而并非少数人的佛教;现将泰国佛教的特色,逐一介绍如下;一、出家:在泰国,每个人几乎都要出家一次;若没有经过出家,会被人瞧不起,没有地位;这制度很特殊;但我们中国,如出了家又返俗,就被人鄙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即使不能出家,还可以做一良好的在家佛教徒;但在泰国,除少数外,一般出家的并不打算尽形寿出家,有的发心出家七天,或一个月,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出家生活,就返俗回家了;中国人的一生中,结婚是一件大事,丧葬又是一件大事;泰国人对于结婚,并不太重视;但他们也有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出家,其次是死;出家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亲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是一种盛典;这里要附带谈到:泰国的女人,是没有出家的;这因为,泰国过去,本有尼众,但后来一度没有了;后来女人要出家,便没有地方去受戒,也就不能合法的产生比丘尼,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女人出家;可见他们对于佛制,非常尊重;二、僧官:中国从前也有僧官,不过官位低,屈居政治之下;泰国的僧官制,则仿摹政府的组织,而自成一系统的;佛教的僧官,最高的是僧皇,下有四个僧王,分担国务院长,宣传部长,福利部长,教育部长;这些僧官,是有薪俸的当然不多,由国家供给,这是政府对佛教的一种尊重;这种僧官制度,佛世没有,中国、日本也没有,可说是泰国佛教的特有制度,虽不合佛制,但也有其好处;它可以奖励出家人,好好出家,励力向上修学佛法;一般民众对受到僧官阶位的出家人,也特别尊重恭敬;三、佛像佛塔寺庙多:泰国的寺院,虽其建筑形式各各不同,而每一寺院,佛像非常多,而且同是释迦佛像;同时,佛塔也多,每一寺里,佛殿四周,每罗列着许多的塔,都非常庄严;塔的基层是四方形,或圆形,上面尖尖的,普通的都不太高;只有少数特殊的,建筑得十分高大;泰人因为信佛的关系,在他们在生的时候,有权位财富的,就塑了一尊佛像,或建一座塔,等到死后,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或安在塔下,这实与中国人的营建生圹一样;一般有名的像塔,都可以知道,哪座塔是第几世王的;某一尊佛像,是某皇亲国戚或某大臣造的;按理说,这是很不合法的;常人不净的尸骨灰,怎能放在清净庄严的佛塔里或佛像下所以这个现象非常特殊;在泰国,寺庙除了作为佛教活动中心,还通常是小镇的消息集散地、劳工雇佣中心、新闻发布处、药物分发站和社区中心,有时更用作学校和医疗所;总之,泰国社会的寺庙具有多元化用途;四、护身佛:泰国的护身佛,非常盛行;那些小佛像,是佩在身上的,不是供奉的;通常一个人,身上都不止一尊呢据说,佩这种护身佛,可以保平安,而且灵验得很;据说:銮披汶元帅,初时对佛法的信心并不太深,但后来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政治上的变动,他曾被人枪击过三回,被下过几次毒药,结果都没有被害死,也许因为他身上佩了护身佛的缘故吧以上所谈到的,具有特色的泰国佛教,是佛教传入泰国,因适应其民情风俗,人民需要,乃形成另一独特的形态特点;而佛教对泰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佛教在泰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1976年国王颁布新宪法的谕令中写道:“为了使以国王为元首的民主制度的改革来实现这宪法的宗旨,即以坚持国家的支柱——民族、宗教和国王来实现国家的巩固和人民的幸福;”这说明宗教是国家支柱之一,因此佛教也就成了名义上的国教;尽管佛教在泰国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但在泰国的政教关系中,它始终是隶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对性泰国文化影响相信许多男性一提到泰国,第一个想法一定是「男人的天堂」;比如人妖文化和开放的色情产业等;事实上,泰国早从越南战争时期开始始,就吸引着无数单身男性观光客前往进行「性旅游;只不过近十几年来,因为泰国AIDS的泛滥,造成泰国庞大社会成本的浪费,泰国的性产业才开始受到学术界和国际媒体的眼光;可以说泰国的传统佛教对这现象有一定的影响;在泰国的传统文化中,女人的地位永远是次于男人,可以说是次等公民,甚至有句泰国俗语说道:「女人是水牛,男人才是人;因此佛教鼓女性通过提供和尚食物或衣物等方式来积功德,如此一来女性在下辈子就有机会转世投胎成为男人;根据泰国佛教的教义,只要性工作者是为了要帮助家庭生计或是捐助寺庙等做功德的行为,那卖淫便不是那么可耻;性工作者如果按时寄钱回家或去庙里做功德,那其也会获得心灵上的愉悦;虽然佛教教义并未支持女性卖淫,但佛教对性交易抱持着较为宽容的态度确实对女性工作者产生不小的鼓舞力量;泰国佛教文化对学校礼仪的影响这里主要指的是泰国的公立学校,校舍在寺庙旁边;泰国的私立学校多为基督教学校,学校的礼仪与传统的寺庙学校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学生仍信仰佛教;第一,双手合十礼;在泰国的学校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你需要对每一个教师行双手合十礼,这个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对身份特殊的人或年长的人最起码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在僧人阶层已经不再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师的今天,双手合十的礼仪依然在现代学校中得到了保留;无论是见面的时候,还是长辈给晚辈东西的时候,这个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早晨的巴利语祷告;每天早晨八点,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有两项例行的唱诵活动:一个是国歌,另一个是用巴利语向佛祖做祷告;这两项完了以后,有时需要唱校歌,有时需要唱诵圣歌歌词写的是赞美国王的伟大功绩,祝愿国王能够健康长寿之意;第三,打坐,也叫“坐禅”;许多泰国喜欢慢节奏的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宁静;打坐给了他们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 每天早上听校长和其他老师讲话,或者学校开大会时候,学生都要盘坐在地上认真的听讲;如果学校里有佛教节日的话,如果活动需要,所有学生和教师还需要像僧人一样打坐呢;第四,学校的教学区域,学生必须要脱鞋进入;无论是去皇宫,寺庙,还是泰国人的家中,你都需要脱鞋进入,这是最常见的礼仪;在学校里,学生进入教学区域需要脱鞋,而教师却不必如此;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校卫生清洁的考虑,同时也反应出了教师的特殊身份;第五,跪着向教师提问的学生;当学生交作业或者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时候,学生会跪下或蹲下;在国内,从来没有过的;泰国文化里认为,当身份特殊的人如僧侣,父母,教师等坐着的时候,晚辈是不能站着与其说话的;而且要求学生尊敬教师要像尊敬自己父母一样;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黄袍佛国”美誉,这都是因为信仰佛教而闻名,佛教的亲和、包容、仁善的民族情怀,是佛国“柔性文化”的基础;因此泰国人的性格,他们对外人都和蔼可亲,心态平和,泰国也因“微笑之国”的而着名,以上我对泰国佛文化的小小研究与心得;。

泰国佛教文化

泰国佛教文化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泰国是一个典型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然而北传大乘佛教在泰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古代泰国曾传入过大乘佛教,到14世纪时湮没无闻。

近现代大第六佛教主要来自中国、越南等国家。

泰国与中、越等国家毗连,长期有着历史、经济、文化交往,到泰国定居或经商的侨民带去了自己的传统信仰,并使之在此扎根流传。

许多大乘经典和仪礼、思想对主座部佛教产生过影响。

中国佛教的菩萨信仰、净土信仰不同程度地渗到上座部佛教之中,尤其在民间广为流行。

泰国的佛教对中国佛教也发生过影响,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来自同一族源,他们信仰泰国系上座部佛教,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南奥续行和尚到泰国弘法,化缘筹资修造了大乘寺院永福寺。

随着来泰的华僧逐渐增多,另一所龙莲寺建成,此寺建设耗时8年,为当时泰国最大的中华寺院。

拉玛五世亲自参加该寺的开光典礼,并赐寺以泰名。

五世泰王执政期间首次颁布泰国《僧伽管理法》(1902年),为加强华僧的管理,僧伽内部特设“华僧尊长”,及左右副尊长。

续行被首次敕封这一重职。

果悟比丘则是第二位获此职位的华僧。

此后逐渐形成了泰国华僧宗派--华宗,成为泰国佛教的一个重要不得组成部分。

中国在大乘僧人和泰国上座部僧侣和睦相处,如法如礼。

1935年中国僧人悲观、等慈、性教、圆觉等人发起组成“暹罗留学团”赴曼谷越特玛哈塔寺留学。

他们受到泰国政府和僧伽的支持,也受到刚成立不久的大乘佛教徒组织中华佛学社的热心帮助。

以后留学团人员转赴它国,但是等慈继续留在曼谷,潜心修学达5年之久,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才回国。

50年代初泰国曾经掀起排华反共的活动,但是在广大华侨中流行的大乘佛教信仰仍然没变。

1056年中泰关系好转,泰国佛教僧侣代表团曾访问中国。

以后由于泰国政府坚持反共立场,并阻挠在世佛联恢复中国佛教协会的唯一合法地位,遂断绝了中泰佛教的交流。

但是在泰国的广大华侨仍然弘传大乘佛法,华侨子女到大乘佛寺出家,这一时期泰国内已有普仁寺、仙佛寺、甘露寺、龙福寺、弥陀精舍、文殊僧舍、灵鹫精舍和普门报恩寺等30余座寺院道场。

泰国的佛教文化与皇家宫殿

泰国的佛教文化与皇家宫殿

泰国的佛教文化与皇家宫殿泰国是一个充满佛教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深深地融入了泰国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中。

尤其是皇家宫殿,作为泰国的象征和标志,更是展现了佛教文化与王室之间密切的联系。

泰国佛教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佛教传入泰国并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从此以后,佛教在泰国逐渐发展壮大,并影响着泰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佛教教义强调修行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在泰国,佛教寺庙遍布各地,成为了人们寻求安宁和宁静的场所。

在寺庙里,人们可以静心冥想,向佛陀祈祷,并接受僧侣的教导。

寺庙里的佛像也是泰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人们常常前来瞻仰和献上供品。

除了佛教寺庙,泰国的皇家宫殿也是展现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皇家宫殿是泰国君主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同时也是举行盛大仪式和庆典的地方。

宫殿内部布局庄严肃穆,建筑设计精美细致,充满了佛教的艺术元素。

在宫殿内,可以看到许多佛像和佛堂,这些都反映了泰国王室与佛教的紧密联系。

皇家宫殿中最著名的是泰国最重要的宫殿——大皇宫。

大皇宫建于18世纪,是泰国最大、最宏伟的宫殿之一,也是国家宗教仪式和庆典的中心。

大皇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泰国传统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元素,非常壮观。

大皇宫内部还有一座重要的寺庙——玉佛寺,里面供奉着泰国最神圣的佛像之一——翡翠佛。

皇家宫殿和寺庙对泰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每年,泰国人民在特定的佛教节日里会前往皇家宫殿参加盛大的庆祝活动,表达对佛陀和君主的崇敬之情。

同时,皇家宫殿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他们来到这里欣赏宫殿的壮丽和瞻仰佛像,感受泰国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泰国的佛教文化与皇家宫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泰国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种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泰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使得泰国成为世界上一个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寻找灵感与平静的修行者,还是对泰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旅游者,泰国的佛教文化与皇家宫殿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以忘怀的回忆。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何异同?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何异同?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何异同?中国和泰国都是佛教文化背景较为深厚的国家。

在佛教文化的方面,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共通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从佛教的学派、佛教的礼仪、佛教的文化遗产以及佛教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中国和泰国佛教文化存在的异同点。

第一部分:佛教的学派1.在学派上,中国和泰国均有其独特的佛教学派。

中国的佛教学派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小不一。

如涅槃宗、天台宗、禅宗等等,各自有其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式;而泰国的佛教学派则以上座部为主,上座部是南传佛教的主要学派,强调的是原始的佛教教义,主张依照原始佛教戒律和教诲去开悟。

两国在佛教学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在修学上,中国佛教注重的是白话文学,修行中注重思想的理解、禅定的体验和实修的效果;而泰国佛教注重的是巴利文学,更加注重修养和净化内心。

第二部分:佛教的礼仪1.在佛教的礼仪上,中国和泰国也有着不同的习俗。

中国佛教尤其是汉地佛教,礼仪气氛活跃,以供佛、念佛、放生等民间信仰节日为主,出家人不太在社会上接触;泰国佛教则以僧侣团体为中心,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供养僧团是泰国人的一项重要义务。

佛教的传承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在礼仪中,中国佛教以“礼佛尊师、佛法弘扬”为主题,形式多样,如打坐诵经、拜佛进香、供养香油、放生捐资、佛诞节日、诵经沙门、僧俗交流。

而泰国佛教更加重视供僧、举办葬礼、修建寺庙等。

两国的佛教礼仪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第三部分:佛教的文化遗产1.在佛教文化遗产上,中国和泰国同样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佛教遗产。

中国的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丽江古城、大雁塔、敦煌莫高窟、佛教名山峨眉山、五台山和普陀山等为代表;泰国佛教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如素可泰古城、拜县古城、湄公河四国文化区等。

两国的佛教文化遗产都是世界上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遗产反映出佛教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和泰国在佛教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中国佛教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什么区别?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什么区别?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有什么区别?在中国与泰国这两个国家之间,佛教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虽然佛教是一种跨越边界的宗教,但是由于各国在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佛教文化在不同国度之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通过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和泰国佛教文化的区别。

一、文化渊源不同中国是佛教文化最为繁荣的国度之一,佛教在其4大古代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佛教是由印度佛教传入,与中国本土哲学思想交融而形成的。

而泰国佛教的传播则是由斯里兰卡佛教向东南亚传入而来,泰国佛教更偏向于原始的上座部佛教传统。

二、佛教文化中的不同色彩中国佛教注重修养内心,强调因果报应。

佛教文化中,禅宗强调的是禅定成佛,而且强调“看心”。

在其具体的修行过程中,致力于印证“菩提心”。

泰国佛教文化中则偏向于忏悔与清净,注重提高人们生命的品质以及思想、行为的升华。

泰国佛教往往被视为佛教正宗的“上座部佛教”,其修行方法较为传统,强调的是清真、戒律、信仰和冥想等方面。

三、文化传承形式不同中国的佛教文化在传承的形式上形式多样,而且有多种门派、流派。

这些门派中,禅宗和华严宗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两大门派。

禅宗的兴起则是与我们著名的佛教名僧——禅宗六祖惠能密不可分的。

泰国的佛教文化则注重寺院、僧侣的地位,中国则更注重佛教的思想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文化虽然保持着共同点,但在文化渊源、佛教文化中的不同色彩以及传承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无论是中国的禅宗、华严宗,还是泰国的上座部佛教,都是独特的文化遗产,都在不同的历史和环境背景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国佛教文化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泰国佛教文化
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黄袍佛国”美誉,这都是因为信仰佛教而闻名,佛教的亲和、包容、仁善的民族情怀,是佛国“柔性文化”的基础。

佛教在泰国传布广泛,影响深远。

现在这世界上,有五个佛教国家,即泰国、缅甸、高棉、寮国、锡兰。

所谓佛教国家,可以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老百姓,个个信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

佛教在这些国度里,奉为国教。

其盛况,不但我们中国不如,就是日本佛教,也还差得多。

这五个佛教国家,通常称之为南传佛教,也即小乘佛教,是从印度传入南方的一派。

照一般说来,大乘佛教应该更可以深入社会,与社会打成一片。

而实际上,在盛行小乘的佛教国家,倒已真正做到了这一地步。

这里,我就以泰国为例。

一.泰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创自印度释迦牟尼佛,然后开展为世界的宗教,其向外传播,则始于阿育王时代。

泰国从大城王朝以来,六百年间才成为清一色的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或者称原始佛教。

以泰国说,他们的佛教制度,也就是所表现的宗教活动,都不能说是原始佛教。

泰国一般人民,对佛教的信心真正表现了「信敬」二字。

泰国上下一致,人人信仰,佛教传布普遍,而并非少数人的佛教。

现将泰国佛教的特色,逐一介绍如下。

一、出家:在泰国,每个人几乎都要出家一次。

若没有经过出家,会被人瞧不起,没有地位。

这制度很特殊。

但我们中国,如出了家又返俗,就被人鄙视。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即使不能出家,还可以做一良好的在家佛教徒。

但在泰国,除少数外,一般出家的并不打算尽形寿出家,有的发心出家七天,或一个月,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出家生活,就返俗回家了。

中国人的一生中,结婚是一件大事,丧葬又是一件大事。

泰国人对于结婚,并不太重视。

但他们也有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出家,其次是死。

出家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亲
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是一种盛典。

这里要附带谈到:泰国的女人,是没有出家的。

这因为,泰国过去,本有尼众,但后来一度没有了。

后来女人要出家,便没有地方去受戒,也就不能合法的产生比丘尼,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女人出家。

可见他们对于佛制,非常尊重。

二、僧官:中国从前也有僧官,不过官位低,屈居政治之下。

泰国的僧官制,则仿摹政府的组织,而自成一系统的。

佛教的僧官,最高的是僧皇,下有四个僧王,分担国务院长,宣传部长,福利部长,教育部长。

这些僧官,是有薪俸的(当然不多),由国家供给,这是政府对佛教的一种尊重。

这种僧官制度,佛世没有,中国、日本也没有,可说是泰国佛教的特有制度,虽不合佛制,但也有其好处。

它可以奖励出家人,好好出家,励力向上修学佛法。

一般民众对受到僧官阶位的出家人,也特别尊重恭敬。

三、佛像佛塔寺庙多:泰国的寺院,虽其建筑形式各各不同,而每一寺院,佛像非常多,而且同是释迦佛像。

同时,佛塔也多,每一寺里,佛殿四周,每罗列着许多的塔,都非常庄严。

塔的基层是四方形,或圆形,上面尖尖的,普通的都不太高;只有少数特殊的,建筑得十分高大。

泰人因为信佛的关系,在他们在生的时候,有权位财富的,就塑了一尊佛像,或建一座塔,等到死后,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或安在塔下,这实与中国人的营建生圹一样。

一般有名的像塔,都可以知道,哪座塔是第几世王的;某一尊佛像,是某皇亲国戚或某大臣造的。

按理说,这是很不合法的。

常人不净的尸骨灰,怎能放在清净庄严的佛塔里或佛像下!所以这个现象非常特殊。

在泰国,寺庙除了作为佛教活动中心,还通常是小镇的消息集散地、劳工雇佣中心、新闻发布处、药物分发站和社区中心,有时更用作学校和医疗所。

总之,泰国社会的寺庙具有多元化用途。

四、护身佛:泰国的护身佛,非常盛行。

那些小佛像,是佩在身上的,不是供奉的。

通常一个人,身上都不止一尊呢!据说,佩这种护身佛,可以保平安,而且灵验得很。

据说:銮披汶元帅,初时对佛法的信心并不太深,但后来信心越来越强。

因为政治上的变
动,他曾被人枪击过三回,被下过几次毒药,结果都没有被害死,也许因为他身上佩了护身佛的缘故吧!
以上所谈到的,具有特色的泰国佛教,是佛教传入泰国,因适应其民情风俗,人民需要,乃形成另一独特的形态特点。

而佛教对泰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佛教在泰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在1976年国王颁布新宪法的谕令中写道:“为了使以国王为元首的民主制度的改革来实现这宪法的宗旨,即以坚持国家的支柱——民族、宗教和国王来实现国家的巩固和人民的幸福。

”这说明宗教是国家支柱之一,因此佛教也就成了名义上的国教。

尽管佛教在泰国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但在泰国的政教关系中,它始终是隶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

对性泰国文化影响
相信许多男性一提到泰国,第一个想法一定是「男人的天堂」。

比如人妖文化和开放的色情产业等。

事实上,泰国早从越南战争时期开始始,就吸引着无数单身男性观光客前往进行「性旅游。

只不过近十几年来,因为泰国AIDS的泛滥,造成泰国庞大社会成本的浪费,泰国的性产业才开始受到学术界和国际媒体的眼光。

可以说泰国的传统佛教对这现象有一定的影响。

在泰国的传统文化中,女人的地位永远是次于男人,可以说是次等公民,甚至有句泰国俗语说道:「女人是水牛,男人才是人。

因此佛教鼓女性通过提供和尚食物或衣物等方式来积功德,如此一来女性在下辈子就有机会转世投胎成为男人。

根据泰国佛教的教义,只要性工作者是为了要帮助家庭生计或是捐助寺庙等做功德的行为,那卖淫便不是那么可耻。

性工作者如果按时寄钱回家或去庙里做功
德,那其也会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虽然佛教教义并未支持女性卖淫,但佛教对性交易抱持着较为宽容的态度确实对女性工作者产生不小的鼓舞力量。

泰国佛教文化对学校礼仪的影响
这里主要指的是泰国的公立学校,校舍在寺庙旁边;泰国的私立学校多为基督教学校,学校的礼仪与传统的寺庙学校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学生仍信仰佛教。

第一,双手合十礼。

在泰国的学校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你需要对每一个教师行双手合十礼,这个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对身份特殊的人或年长的人最起码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

在僧人阶层已经不再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师的今天,双手合十的礼仪依然在现代学校中得到了保留。

无论是见面的时候,还是长辈给晚辈东西的时候,这个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早晨的巴利语祷告。

每天早晨八点,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有两项例行的唱诵活动:一个是国歌,另一个是用巴利语向佛祖做祷告。

这两项完了以后,有时需要唱校歌,有时需要唱诵圣歌(歌词写的是赞美国王的伟大功绩,祝愿国王能够健康长寿之意)。

第三,打坐,也叫“坐禅”。

许多泰国喜欢慢节奏的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宁静。

打坐给了他们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

每天早上听校长和其他老师讲话,或者学校开大会时候,学生都要盘坐在地上认真的听讲。

如果学校里有佛教节日的话,如果活动需要,所有学生和教师还需要像僧人一样打坐呢。

第四,学校的教学区域,学生必须要脱鞋进入。

无论是去皇宫,寺庙,还是泰国人的家中,你都需要脱鞋进入,这是最常见的礼仪。

在学校里,学生进入教学区域需要脱鞋,而教师却不必如此。

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校卫生清洁的考虑,同时也反应出了教师的特殊身份。

第五,跪着向教师提问的学生。

当学生交作业或者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时候,学生会跪下或蹲下。

在国内,从来没有过的。

泰国文化里认为,当身份特殊的人(如僧侣,父母,教师等)坐着的时候,晚辈是不能站着与其说话的。

而且要求学生尊敬教师要像尊敬自己父母一样。

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黄袍佛国”美誉,这都是因为信仰佛教而闻名,佛教的亲和、包容、仁善的民族情怀,是佛国“柔性文化”的基础。

因此泰国人的性格,他们对外人都和蔼可亲,心态平和,泰国也因“微笑之国”的而着名,以上我对泰国佛文化的小小研究与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