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多年来,中学生作文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文教学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现在的学生养成了编作文的习惯,说假话、写假作文。
连篇的不良之风,作文一套内心一套,自己不是那么想的一定要那么写,结果写作成了一种模式。
例如,要是要求以“父母”为题,那么父母不是死了就是残了;要是以“教师”为题,那么教师不是蜡烛就是春蚕。
这些学生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生活真空化,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整齐化一的模式文章。
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只有能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别人。
沿着这条思路开展写作教学,就摆正了方向,走进了提高作文教学的门径。
如朱自清的《背影》发表后,他的老父亲看了那篇散文,激动不已。
那么,我们就能明白他确实抒的是真情,写出了人间的父子真情。
如果朱自清写的是假作文,抒的不是真情,他的父亲也就不能那么激动,后人也就不能那么喜爱《背影》了。
又如,春天来了,学生到公园的花丛、草坪、树下、水边去找春天。
秋天到了,庄稼成熟,学生去观察田野的丰收景象。
初冬时节,学生到野外去认识初冬的特征。
通过观察大自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实际材料。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一门课程。
它的总目标明确规定:学生要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重心应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上来。
一、激发写作兴趣新课标提到,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是写作的主人。
因此,教师不应只囿于课堂作文教学,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内外,如图书馆、阅览室、风景名胜甚至农贸市场等,去认识和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
学生亲身走进这些地方,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感受,就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
二、夯实写作基本知识与要求首先,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能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积累和丰富词汇,在此基础上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从而减少写作中的错别字、词汇贫乏或语句不通的现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作文基本知识,掌握作文基本要求。
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构思、如何让语言富有表现力等。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的特点,就能避难趋易。
其次,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
因此,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此外,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
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律,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
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也应该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进行训练。
三、学会积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必须拥有丰富的材料,并将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处理好,使材料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认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长期处于低效状态,这种状态下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因为写作水平体现国民素质问题,因此,能否抓好作文教学也是能否抓好语文教学的关键。
我爱写作,但不要写作的规矩。
不可否认,那些关于写作基本理论的书籍对写作起着指导作用。
可是,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书铺天盖地,贩卖的多是“应试秘笈”之类,为适应“考试经济”而生出作文。
学生对写作往往是畏而不敬,更谈不上热爱;相反,们们丧失了写作兴趣,也丧失了对写作本质的认识。
这样看来,不受规矩束缚的自由写作对学生更有帮助。
一、开掘心灵世界很多作家认为:“写作是快乐的”。
一个人能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确是一种幸福。
然而作为学生,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吗?我的学生受我的影响,一般不太怕作文,但多数人则是“能不写就不写”。
那么,我们现行的作文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呢?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他们热爱写作,才有可能使他们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据考察学生的写作个案可以发现;“热爱”者不一不定能出成果,但是能出成果者多数还是因为热爱。
由于写作的丰富性的自由度,支撑了一个学生写作的情绪,不仅仅是因为有爱,还可以是任何一种情感。
学生在某种强烈的情绪支配下,他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会唱一首歌?去参加争论?找人聊天?找个地方哭一场?大喊大叫一场?沉默?把一切付诸文字……有经验的老师可能都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会突然有一个写作的“兴奋期”,这一段时间他特别愿意写,而且也能写得很好。
那么是什么激励了他的写作?是形成最佳写作状态的因素可能是什么?是因为广泛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的灵感,还是长期处于感情状态下的高峰而寻找到了喷发点?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应巧妙抓住时机,开掘心学生的内心世界。
因为十三、四岁的学生,生活中有许多梦,思维中有许多火花,他们开始有独立意识,对人生充满憧憬,……只要给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他们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涅磐,就有飞翔的可能。
展现个性,抒写真情——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了很多,觉得只过 了一夜就长大了许 多。
这篇 作 文皿 然 篇幅 很 短 ,取材 也 很普 通 ,但 所 写 的正 是 学 生身 边 发生 的凡 人琐 事 ,文章 吉 简意 赅 ,寥 寥几 句 就把 一 一 位 勤 劳 、朴 实 、默 默奉 献 的父 亲 形象 栩 栩如 生地 刻 画 l来 。 } J 淡淡 的 语句 巾体现 了浓浓 的父 子深 情 。
_ —
磊 写 学 裁
展 现 个 性 ' 抒 写 真 情
一 一
中学作文教 学之我见
◎邹 振 秀
叙 文 ,就 应 该 反映 生活 的本质 ,抒 发 真 挚的 感情 。 当然 ,强 调 “ 实 ”不 是 说 不 能 虚 构 , 不 等 于 生 活 琐 事 的 简 单 “ 真 拷
二 、展 示 个性 ,放 飞 自我
1 展 示个 性 。好 的 文章 是心 灵 之泉 的 自然 流淌 ,而每 … . J 颗 心灵 都是 独 一无 不 可复 制 的世 界 ,所 以个 性是 文 章 的灵 一
魂 ,文 章是 心 灵 的 匕 。我 们要 求 作文 就是 要 ’学 生真 情表 翔 止
想 , 丁 H个 性 色 彩 。 为 此 ,笔 者 在 高 中 语 文 选 修 课 的 教 学 孑J
章 鹏 哪 麒 朋
巾 ,注意 引用 唐 宋 诗词 和 散文 的名 家 名篇 来 说 明他们 在 创作
1】
,
写乃 学 。 童
鬻 ■■
中是 如 何 写 出个 性特 点 的 。如 李 白在 《 梦游 犬 姥 吟 留 别 》这 取 了市 区早 晨挤 公共 汽 车 的 个 镜 头 :一 位 老人 带 若 小孙 女 诗 中用 浪 漫 主 义 的于 法 写 I 了 自已对封 建 权 贵 永 不妥 协 的 也 挤上 了拥 挤 的 公共 汽 车 ,没 人 给老 人 让 座 ,更 可 恨 的是 小 叶 』 反 抗 精 神 , 也 曲折 地 反 映 出他 对 当 时 流 社 会 中 污 秽 、庸 女 孩 因为 “ 还不 到 叉 票 的 高度 , 央在 、 丑恶 现 象 的 鄙视 和 厌 弃 的个 性 。义 如苏 轼 的 《 调 歌 头 水 荡 旷达 的个 性 ,展 现 出词人 身 处 逆 境却 泰 然 处 之 、大 气 凛 然 的精 神风 貌 , 充 分体 现 了苏词 雄 奇 奔放 的特 色 。 当 然 ,像 这 用 ,举 反 三 ,就 能在 作 文 中写 m 有 个人 风 格 的 文章 来 。 是 流 行 谈 , 空 话 、假 话、 套 话 多 ; 二 是 目光 总 是 关 注 别 是 个 『题 , 但是 周 围 坐着 的人 都 没有 站 起 来 的念 头 。售 票 员 u J 动”, “ 车过 了两 站 , 终于 有 一位 孕 妇 要 下车 ,这 时售 票 员 示 意要 孩 子 过去 等 着 座位 ,我 也 正想 这 孩 子终 于 不 用 再被 挤 了— — 孕 妇 旁边 坐 着 的 一位 中年 妇 女很 自然地 往 里 面 空 出来 ‘ ,一 位肥 胖 的 中年 男子 顺 势 就坐 了 F来 ” 。整 挪 篇 文章 只 详细 地 记 叙 了这 一 什 事 的经 过和 作者 时 的心 理 活 绘 ,所 以材料 就 显得特 别具 体 ,觉 得这 件事 仿佛 就发 生在我 们 的身边 ,是我们 亲 眼所 见 ,亲身所 为 ,亲身 所感 。这 样具体 的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教学相长这档子事儿。
就说有一次吧,我去给我那小外甥辅导功课。
这小家伙,那可真是调皮得很呐!我给他讲数学题,讲到那什么几加几等于几的时候,他眼睛珠子骨碌碌一转,突然就冒出一句:“舅舅,为啥要做这些题呀,好无聊哦。
”哎呀,可把我给逗乐了,我就跟他说:“傻孩子,这是为了你以后能聪明呀。
”
然后我就继续给他讲,可这小子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儿瞅瞅窗外的小鸟,心思根本就没在题上。
我有点急了呀,提高了点声音说:“认真听着呀,别走神!”他这才老老实实坐好。
我一题一题地给他讲,讲着讲着,嘿,我发现我自己对一些概念也理解得更深刻了呢!比如那个乘法的原理呀,以前我虽然知道,但是经这小家伙一问,我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给他解释清楚。
慢慢地,我发现我和他一起在进步呢。
他学会了知识,我呢,也把以前那些模糊的地方给搞明白了。
这教学的过程呀,还真像一场奇妙的旅程。
我在教他,他也在启发着我。
这可不就是教学相长嘛!到最后,小外甥开心地说他懂了不少,我也觉得自己收获满满呢。
所以呀,我觉得教学相长真不是一句空话,在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呢。
以后呀,我还得多和这小家伙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哈哈!
咋样,我说的这件事有意思吧,这就是我对教学相长的小体会啦。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和周记,这样既可以夯实写作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三、重视新闻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用我笔写我心”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作文以外的功夫磨练。
五、学生的写作毅力培养十分重要。
六、教师必须坚持写“下水”作文,跟学生起一个榜样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探索初中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他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毫不为过。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好体现。
-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写作”。
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实现“用我笔写我心”和“快乐作文”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狠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中国教育的鼻祖、圣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维新变法的急先锋梁启超也说:“凡职业(这里指作文)都是有兴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兴趣自然会产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前提和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语文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它包罗万象,跟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就应该巧妙地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要时时处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念,去感受,去思考。
让作文跟生活对话,让作文跟心灵对话。
使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出每一个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2 指导学生坚持练习写日记或周记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素材,就如同做饭没有柴米油盐,盖高楼没有砖瓦灰石一样。
“作文没什么可写的。
”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怕写作文的症结所在。
那么,平常要求他们坚持写日记或周记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然而总观作文教学现状,学生的作文构思平庸、人文苍白、文理不通、词不达意、书写潦草、应用文体格式不规范等现象,表明了学生作文从习惯到能力都还需要加强训练;而教师的作文教学行为大多混乱无序,训练效率低下。
我们不禁想问,作文教学改革要有所突破,路在何方呢?一、在生活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开放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樵夫难为无米之炊。
”有的同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教科书中积累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的命题、开头、结尾、主体结构、过度照应等)。
从优秀的作文中积累,让学生阅读和积累一些优秀的作文资源有助于学生语感的训练,教师要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片段有计划地让学生朗读、积累、模仿、写作。
作文教学要凭借开放的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空间,这是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二、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
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三、建立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训练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训练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
作文训练涉及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比较繁杂的系统,建立科学性强的训练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中学作文教学,应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阅读生活作文历来讲究积淀,讲究慢工出细活,但在教与学中作文却变得浮躁与功利。
当中学生的娱乐可选择性多阅读成了少数人行为时,当题海战术挤占课外时间让学生无暇阅读时,学生阅读量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阅读量减少最直接的后果是作文能力的降低,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或空话套话胡言乱语,厌恶心理渐渐产生最后甚至放弃了作文训练。
其次,近年来“高考体”的横行让不少学生和教师仿佛看到了救星,从此“有了高考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高考体”,是近几年在高考作文中流行的所谓的“美文”,这种文章堆砌华美词句,惯用古诗词,喜欢串联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古人以及“感动中国”那些今人。
而且这样的作文还有个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开头用增加文采的比喻或排比或类比入题,中间举三个例子,在举例时不断地重复提到话题起照应作用,结尾再用一些修辞手法起增加文采作用并同时再次提话题。
千篇一律,屡试不爽,如同工厂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一般标准,形式虽华美,内容却让人如嚼蜡。
作为多年处于高三一线的教师,对“高考体”可以说是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它对那些患作文恐惧症的学生来说至少是一种快捷模式;恨,是因为这种千人一面的文章,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文变得功利,而且贻害无穷。
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之路在哪?十多年的教学让笔者最终体会到作文教学必须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以及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
一、加强阅读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吸收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用好用活教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只有很好的吸收才能有较好的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可以用它来替代自己的口头陈述。
然而,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实现。
初中学生往往不清楚自己写作的目的。
本文试图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四不像”作文
初中生写作文,初一学生写记叙文的居绝大多数,到初二后半学期,我发现有的学生的作文开始有了议论文或抒情散文的味道,但又并不太符合文体的要求。
在文中要么通篇围绕一件事泛泛地谈看法,要么围绕一个事物空洞地抒情。
议论时观点不明确且无相应的论据来佐证,抒情时感情不充沛且情无所依。
从整体来看,文中的表达方式混杂不清,分不清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这样的作文就是“四不像”作文。
分析原因,一是在这个时期,学生已经逐渐接触并初步了解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五种文体的表达方式,但又并不能很清晰地区分它们,因此在作文中需要时拿来就用并不会考虑文体的要求;二是受话题作文的影响,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文体不限,“文体不限”是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诗歌或小说,但不是说作文可以没有明确的文体。
而有部分同学则误以为是可以没有文体,写作文时把文体的要求抛到脑后,肆意地挥洒却远离了作文的要求,写成了“四不像”作文。
初中生写“四不像”作文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但也不全是坏
事情,这说明学生在进步,他们能从单一的写记叙文向写其他的文体迈进,虽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写作趋向,既不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
一、因材施教,适当引导
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四不像”作文的特点,因材施教,适当点拨,正确引导。
如果学生的作文接近议论文,则引导他向议论文方向发展,使之中规中矩,既要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又要符合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如果学生的作文有抒情的倾向,那就以抒情的方式方法,使之会抒情,能抒情,所抒之情自然而感人,而不是无病之呻吟。
还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作文模式,比如书信体作文、日记体作文、剧本式作文等,让学生多些选择,多些尝试,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作文新模式,则能很好地避免“四不像”作文出现。
二、练好语言,夯实基础
学生写出“四不像”作文,我认为语言功力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为了凑够字数,内容看起来丰富,学生不得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拼凑,出现表达方式的乱用混用就很正常了。
要想使作文的语言真正的丰富起来,必须在平时多练,在课上就练,在学了好句好段之后就练。
比如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的名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对这一段的处理,绝不能仅仅要求口头背诵即可,那样学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
定要趁他们对这段话有感觉的时候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写一些文字,比如写校园里或居住的小区或村子或公园里的某处景物。
比如学了《谈骨气》这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除了让学生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和结构外,一定让学生多读作者结合论据论证观点的那些内容。
因为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作文中能提出明确的观点,能找到恰当的论据,但整篇作文还是干干巴巴的,缺少什么呢?缺的就是运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内容。
像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名句,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一定要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症其实在平时都可以预防,平常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不断的练习,就能避免。
三、补充美文,积累素材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可要求他们读一些古典名著、外国名著或者是时下新鲜的美文来扩大阅读面。
有的学生在阅读课上只知道读“作文大全”之类的,这是很悲哀的。
初中生写作文已经知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出现在文章中的不是爱因斯坦、爱迪生,就是李白杜甫,不是张海迪就是雷锋,用这些固然没错,但素材不够新鲜,写作不够大胆的弊病已初露端倪,所以一定要适时地提醒学生们作文也要与时代同行,与时俱进。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就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意思是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近几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都让学生搜集过来,并对其概括积累,对自己喜欢的优美的颁奖词可作为仿写的材料在课上适时地运
用。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只要我们注意运用生活这道源泉,作文这条小溪就有不尽的素材。
四、教以技法,提升能力
我不提倡写作文找捷径,但写作的一些技法应该适时的教给学生,这虽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作文的缺陷。
就如有的人比较矮,穿上高跟鞋就显得高一点一样。
一要写好开头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作文的开头写好了,打开了思路,要写的内容就很顺利地写了出来;如果头开得不好,就会思路闭塞,难以下笔。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令人回味,具有“余音绕梁”的作用。
二要巧用修辞。
恰当巧妙地运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语句生动形象,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要的位置巧妙地运用,便可让人眼前一亮,顿觉不俗。
三要巧设悬念。
写记叙文时,可用倒叙手法,先将事情的结果,或中间的某个情节写出来,这样设置悬念,可引起读者的兴趣。
学习这些技法,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文教学无常法,也无定法。
不管是新法还是旧法,只要是根据学生现状,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适当引导,并加以不断的练习,相信“四不像”作文不会再出现,混用表达方式的现象也会减少,学生的作文水平会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