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的制造服务产业融合演化机制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测度及演化分析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测度及演化分析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是指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推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庞大的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的测度及演化分析,揭示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地位,为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 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概念及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制造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和竞争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融合协同发展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制造业数字化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制造业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市场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品质量。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所具有的高附加值、高创新性和高成长性等特点。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传统制造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出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为传统能源产业提供了替代和发展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将促使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提供了与新兴产业合作的机会,通过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带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研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传统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下,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效应不明显、管理模式落后等。
研究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时代下创新链内涵及理论体系建构

新时代下创新链内涵及理论体系建构1. 新时代下创新链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链的概念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审视和构建创新链的理论体系。
新时代下的创新链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过程,还包括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协同。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不再是单一企业或科研机构的行为,而是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
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链理论体系,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下的创新链需要关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我们需要关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
新时代下的创新链需要关注创新生态的建设,创新生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
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新时代下的创新链需要关注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在推动创新链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活动。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创新链各环节的监管,确保创新活动的公平竞争和社会效益。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构建创新链的理论体系,以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益加速,新时代下创新链内涵及理论体系建构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链的内涵和理论体系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还对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新时代下创新链内涵及理论体系建构,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

第11卷第5期2010年10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B EI H U A U N IV ER SI T Y(Soci al Sci ence s)V01.1l N o.50ct.2010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刘栋,万力(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产业融合创新是指将各产业中相关创新要素互补匹配,从而使原产业及在其边界处融合出的新产业的整体功能形成独特的持续竞争力。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产业融合相关文献,在剖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构建起综合动力模型。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产业融合创新;动力因素;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0)05—0015—05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浪潮冲击着以大工业为特征的传统产业结构。
大规模的企业兼并和重组不断出现,并呈现出跨行业和地区的特征,随之而来的是产业格局的适应性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拥有着知识密集性、带动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渗透性和高创新性等特征,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产业融合创新中的主导产业。
事实证明,在产业发展演进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趋势日益明显。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人才等不同领域与层次的竞争,但其最终的支撑点都取决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鉴于高新技术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力与作用力,现阶段开展对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动力机制问题的分析,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产业发展演进过程中,产业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从产业融合的动因角度来探讨产业的融合创新问题。
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从动因的角度分析指出,产业融合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从而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2024年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9)

2024年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计40题,每题1分)1.除了探矿队员,很多矿石收藏家也对铀矿石感兴趣,因为它们实在太漂亮了。
然而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不管化学上结合成什么物质,铀元素的放射性都是不会变的。
那么把含铀的“毒花”放在博物馆甚至家里,真的没事吗?实际上,只要隔着一层玻璃,这些铀矿石就算放在卧室里都伤不了人,因为它们所含的铀,几乎全是放射性较弱的铀-238(),只有极少量是用于制造核弹头的同位素铀-235。
不过千万不要吸入它的粉尘,因为哪怕它所放出的最弱的α射线,也会造成辐射伤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铀矿石为什么应该保存在玻璃柜中B.铀矿石作为矿石收藏是比较安全的C.铀-238与同位素铀-235有本质不同D.粉尘态铀矿石的放射性会大大增强2.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不断创新.完善。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加速创新,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数字技术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而且是辅助经济治理的基础。
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也是动态的.系统化的,以不间断的“流”的形式存在。
发挥数字技术在宏观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是创新和完善调控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接下去作者最可能讲述的是:A.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完善宏观调控C.D三项,均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数字技术”,与前文无法衔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善用数字技术创新宏观调控》考点接语选择题2022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网友回忆版)第58题D.如何让数字文明助力新发展格局3.传统戏曲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以及的表演节奏,很难与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节奏与审美趣味相合拍。
因而,关于戏曲衰亡的声音。
事实上,戏曲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知识文化的.快餐式传播,其可重复欣赏和耐咀嚼的品格显得更为可贵,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决定了它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更不会走向消亡。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

24
必须抓住用好全球产业变革战略机遇
未来一二十年,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 进。世界重新洗牌。
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中国现实问题。
抓住用好全球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有条件、有能力。 里夫金:未来二十年中国在何处?引领第三次工业 革命。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
15
•
科学研究孕育重大理论突破
在宇宙演化方面,暗物质、暗能量仿佛是新世纪物理学 天空上漂浮的新的“两朵乌云”; 在物质结构方面,人类已经从观测、解释的阶段迈向了 “调控时代”的新起点; 在生命起源方面,人造生命概念的提出以及合成生物学 相关研究的初步成功展示了生命科学激动人心的突破时 代的来临。 上述领域科学研究原始性创新,将为新的科学体系建立 打开空间。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发展
科技部调研室 胥和平
2015.4.26 北大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 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 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十八大报告
2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 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 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
定性因素之一。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 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
那就跟不上趟了。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 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习近平
26
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27
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紧迫需求
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201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这些都是对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先进制造业较为通用的定义是2018年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定义与对策》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解释:“应用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等要素,并能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制造业总称。
”[3]先进制造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制造业利用前沿科技、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而形成的先进制造业;二是由技术革新驱动的新兴先进制造业;三是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产生的先进制造业。
我国陆续出台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表1所示。
表1我国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梳理注:根据国务院和工信部网站信息整理。
现代服务业较为通用的定义是由徐国祥和常宁(2004)[4]所提出,他们认为现代服务业伴生于工业化进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序号123456政策法规名称“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评估指南(暂行)关于深化“互联网十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关于印发《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发文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日期2019年11月22日2019年10月22日2018年2月7日2017年11月27日2017年11月23日2017年11月9日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陶卓,徐文哲,白云朴(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当前不仅是江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中高端化演进的最佳时机,也是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向高度、深度、广度加速推进的最佳选择。
我国科技服务业联动共生发展机制的实证分析思路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4我国科技服务业联动共生发展机制的实证分析思路郭熠倩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一、前言科技服务业整合并调动高新技术知识、方法和工艺,结合现代信息传播与经验共享,为经济发展各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现代智力服务保障。
作为未来第三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主力军,科技服务业态新模式和新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价值传导过程中展示出巨大的能量联动潜力,以其快速迭代的优势不断涌现出新动能。
在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当中,联动共生的动态联结与传导作用时常分布于企业种群互利共存的交易之中。
科技服务业态的分工差异化进一步细化了企业种群在传动价值链中的定位,科技服务业态生态位的联动共生机制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拓宽了资源利用范围,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和利用高效化,最终实现科技服务产能的跨位流动和价值共创。
科技服务业态联动共生模型以科技服务共生单元为中心,分别将共生单元与共生界面、共生基质、共生环境的联动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类型的科技服务企业价值共创机理。
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内容划分为科技服务共生单元的联动共生分析、共生单元和共生界面的联动共生分析和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的联动共生分析三部分。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考虑,现阶段经济发展存在的产业融合、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力动力需要,致使科技服务业联动共生成为重要研究问题。
在联动共生功能生效期间,科技服务业通过技术转移和创新扩散为第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力,第一、二产业与其它服务业衔接更迭、优化调整的过程中促使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效率、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集聚产业发展,其显著的科技含量属性和服务针对性所发挥的动能作用更加突出,反过来,现代产业同时成为科技服务业的战略承载力。
为充分发挥联动共生作用,应充分重视供求市场导向,明确未来行业特点和质量目标,进一步提升技术与服务水平,提升科研技术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建立及时满足服务需求的联动平台机制,保障供需双方经济效益,跟进价值共创联动方案实施,减少行政工作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驱动的制造服务产业融合演化机制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数字化产业的突破性的发展,以及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很多产业的边界开始出现交叉和渗透,产业融合的趋势在90年代开始出现。
产业融合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容小觑的,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不断地随着产业融合的趋势而改变。
全球的产业结构逐渐由“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现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与发展,全球开启工业4.0时代,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是一次危机又是一次机遇。
我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资源可持续发展性,可以说传统的单一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无法良性循环式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产业该如何生存与发展,这将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一次重要机遇。
关键词:制造服务业产业融合互联网思维用户导向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services industry driven by innovation
Abstract: Since twentieth Century 80,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industry and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boundaries of many industries began to cross with each other, industry convergence trend began in the 90's. The economic effect of industrial fusion i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it speeds up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The global industrial structure gradually changes from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o "service economy",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rvice economy in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global industry opened 4.0 times. It is a crisis and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ina is known as the factory of the worl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lagged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some extent,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can not have an effect to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we should think the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survive and develop. It will be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China's manufacture.
Key word : Manufacturing service industry,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nternet thinking, Service oriented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迅猛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尤其是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很多发达国家先后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的优化与升级,从而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各国的经济逐渐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软化”。
而我国最近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劳动效率的要素投入型方式实现的。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一直处于经济结构的最低端,在整个产业增值链中不但没有控制权,而且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当薄弱,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落后粗放型。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的要求,对产品的售前售后等环节的服务也逐渐产生了消费需求。
制造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不仅仅需要创造新的产品,更需要准确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点,制定服务导向型的企业战略。
在20世纪末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国外大型的制造企业面临新的危机,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例如IBM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企业转型就是制造服务产业融合的结果。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将制造业带入了工业4.0的时代,传统的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和竞争不再是渠道和市场份额的占领,互联网的效应来自四面八方,许多传统制造业甚至没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