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癌2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胃癌患者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胃癌患者案例分析报告范文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胃癌患者案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8岁,农民,主诉为上腹部不适、消瘦、食欲减退3个月。
病史收集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消瘦和食欲减退,未予以重视。
随着症状加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约5公斤。
无明显黑便、呕血或便血等症状。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家族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神志清楚,贫血貌。
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余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血红蛋白(Hb)95g/L,红细胞计数(RBC)2.9×10^12/L,白细胞计数(WBC)正常。
2.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5.2ng/mL,糖类抗原(CA19-9)35U/mL,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胃镜检查:胃体中部可见一不规则溃疡,大小约2.5×3.0cm,边缘隆起,中央凹陷,表面覆盖污秽苔。
4. 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黏膜活检提示低分化腺癌。
5.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CT显示胃体局部增厚,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术式为全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
2. 术后辅助治疗:根据病理分期及患者情况,考虑给予辅助化疗,方案为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
3. 营养支持: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可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4.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预后及随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病理分期为T3N1M0,属于ⅡB期。
术后1个月开始辅助化疗,共6个周期。
随访3年,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
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11期(总第487期)2021年4月- 92 -测值可以达到92.05%、91.25%、91.67%、92.05%、91.25%,达到理想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的sdLDL-C、Hcy、SAA、D-D 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选择偏倚,尚待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层次研究。
参考文献[1] Liu Y X,CAO Q M,MA B S.Pathogens distribution ang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and nosocomial pulmonary infection[J].BMC infect Dis,2019,19:603.[2]赵丰,徐志云.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21:4515-4517.[3]吴嘉,时永辉,程倩,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与再发卒中风险相关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4):316-320.[4]高素颖,张会玲,于凯,等.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关系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5):353-356.[5]宋明香,蒋敏海.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水平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3):231-234.[6]邵从军,卜文君,赵威,等.D-二聚体最佳切点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关系及预后价值评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664-667.[7]李颖,陈卓,陈修平,等.盆底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88-90.[8]吴亚哲,陈伟伟.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6):410-414.[9]杨春生,刘志艳,张砚卿,等.血清Hcy、sdLDL-C、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阿替普酶溶栓效果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4):618-621.[10]张梅,张长庚,姜玉荣,等.sdLDL-C、IMA、25-OH-VD 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6):2007-2011.[11]陆静芬,赵金燕,陈旭,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_(1C)对年龄≥65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3:250-254.[12]姜爽,刘伟娜,万丽珠,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D-二聚体、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34-36.[13]张立霞,郝宁,李贵阳.H 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9):984-987.[14]秦爽,霍豆,邢瑞青,等.血清VEGF、SAA、hs-CRP 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222-225.[15]张锋岂,张如坚,林加潞,等.血清MMP-9、VEGF、D-D 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2:105-109.[16]黄宏亮,杨莉莉,黄崴,等.脑卒中患者血清PARK7、LPA 和D-D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7,16(8):776-783.[17]陈柯霖,王艺,刘竞争,等.Hcy、CRP、sdLDL-C 及血脂相关指标在不同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190-2193.(收稿日期:2021-02-20) (本文编辑:马竹君)①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周君①【摘要】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早期胃癌的临床诊疗特点和预后分析

早期胃癌的临床诊疗特点和预后分析方仪;郑朝旭;冯强;谢玉权;袁兴华【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09(036)008【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本院1998年至2002年在本院行外科治疗的128例早期胃癌.结果:早期胃癌的诊断发现主要依靠胃镜检查(93.0%)和上消化道造影(78%),确诊主要依据胃镜活检及术中活检.5年总生存率为90.9%.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和24%,P<0.0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88%,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2%和73.3%.结论: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是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对预后的影响不明确.【总页数】3页(P199-201)【作者】方仪;郑朝旭;冯强;谢玉权;袁兴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J], 孙献甫;詹友庆;孙晓卫;李威;陈映波;关远祥;李元方;徐大志;张华政2.老年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J], 李华;路平;关华鹤;司荣祥;徐惠绵3.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J], 徐晓燕;方乐平;姬玉;陆明洁;黄普文4.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J], 栾尚峰5.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观察 [J], 车潇良;张宝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手术治疗临床预后分析

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 22例 , 2 回顾分析
其一般情况、 临床表现、 肿瘤大小、 肿瘤部位、 手术方式、 肿瘤分期、 术后 并发症等 , 探讨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 响 因素 。结果 1 、 、 生存率 分别 为 8. % 、5 0 、3 3 , 响 患者 生存 期 的 主要 因素是 T M 分 年 3年 5年 20 4.% 3.% 影 N
[] 赵雅洁 , 7 沈琳辉 , 王
巍 , 脉压 、 等. 脉压指数及估 算 /  ̄l t,
球滤过率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 用 []上海交 通大学学 J.
报( 医学版 )2 0 2 (0 : 2 8—1 6 . ,07,7 1 ) 1 5 0 2 [ ] L oe iG, a oE, izi ,t 1M t o csn rm 8 eni R t Vaz F e a. ea l y do ei n t bi s
5 脉压与高血压病患者并 发脑 卒 中的相关性 研究 本文结果表明, 与无靶器官损 害组相 比, 有靶 器 [ ] 杨军丽 .
官损害组 年龄、 B 、 S P 脉压 均显 著增 高 ( 0 O ) P< . 1 , 分析提示脉压与靶器 官损 害密切相关 。这就就意味 着, 对高血压病 的治疗不仅是 降低血压 , 更要重视 缩 小脉压 , 以减少高血压病并发症 的发生 。因此, 把脉 压的监测及控制作为老年高血压病 患者 的防治重点 对控制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有深远 的意义 。
a s eae t al in r a a g n n n i e i . s o l td wi e y s s o o g n d ma ei o d a t h r g f b c
参
考
文
献
h e es ept ns J . nen Me , 05,5 5) p t v y r ni ai t[ ] JIt d 2 0 27( : e r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与胃癌的鉴别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与胃癌的鉴别
施杰民;董吉顺;顾凤元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2)016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与胃癌的区别,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3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胃癌作比较.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与胃癌相比,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平行,全身情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相对广泛且呈多中心、多形态改变,虽胃周淋巴结肿大较多但手术切除率较高,化疗疗效优于胃癌.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多种检查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因预后比胃癌相对较好,应积极治疗.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施杰民;董吉顺;顾凤元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200025;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200025;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20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4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J], 孟君;胡坚方;曾俊
2.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J], 方明宇;苏金亮;卢陈英;周利民
3.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J], 江向红;洪瑜;钟继红;刘英超;陈兴玲;刘福
4.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J], 郑鹏;韩从辉;张亮;仲永
5.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J], 冯勇;孙现军;吴志先;刘学智;马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胃癌5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早期胃癌5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2-07-24T14:31:5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蔡中文[导读]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的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蔡中文(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 436300)【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105-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2年间我院5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57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为8~70个月,平均33.2个月,5年生存率为89.5%,6例因术后复发,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
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与5年生存率之间无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胃癌的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价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预后影响因素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居第2位,仅次于肺癌。
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而不论其面积大小或有无淋巴转移,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逐年增加,在一些较大规模的医院已达15%左右[1]。
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疗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早期胃癌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当症状出现时已进入进展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通过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旨在为早期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7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3.2岁。
原发性二重癌31例临床分析

存 率 5 . % (6 3 ) 误诊 5例中 , 4例 1年 内死亡 , 1 1 16 1/ 1 , 有 另 例 7个月死 亡。结论 二癌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应根治性治疗 和综合治疗 , 预后是 良好的 。
定发病 率 , 对首发癌治疗后应长期随访 , 及早发现 。警惕将第二癌误诊 为转移癌 而放弃积极治疗 。对第
二 癌距 第 一 癌 的发 生 时 间 : 月 ~l. 9个 6 3年 。其 中 1年 内 发 生 2 例 ( .5 ) 第 2 年 发 生 4 例 6 % , (29 ) 第 3年发生 5例 (6 1 )3~1 1.% , 1. % , 6年发生 2 (4 5 ) 有 5例 第 二 癌 被 误 诊 为 转 移 癌 达 0例 6 . % ,
外科杂志 20 4月第 】 09 卷笙
』 垡Q
. !
:
:
・1 9 ・ 1
上 , 中 1例误 诊 病 例 经 治 疗 后 生 存 l 其 7个 月 , 5年 生存率 为 5 .% (6 3 ) 16 1/ 1 。生 存最 长 1例 为结 肠 癌
术后 并肺 癌患 者 , 经行 左下 肺 叶切 除术 后 已 1 7年 3
18 97年 1月至 2 0 07年 1பைடு நூலகம்2月收 治恶性 肿瘤 212例 , 中原 发性二 重癌 3 6 其 1例 原发性 二重癌有 一
( 1212 14 % ) 发 现 第 二 癌 距 首 发 癌 时 间 9个 月 ~ 6 3年 , 中误 诊 为 转 移 癌 5例 。 治疗 后 5年 生 3/ 6 ,.3 , 1. 其
诊断 标准 。 13 发 生时 间 本 组 3 . 1例 均 为 异 时性 重 复 癌 , 第
治疗 ; 卵巢癌 1 肺癌 1 , 例, 例 胃癌 1 例行单纯化疗 加 免疫 支持 治 疗 。第 二 癌 治 疗 后 1年 内死 亡 5例 ( 其中4例为误诊病例 ) 其余 2 , 6例均生存 1 年以
胃底腺型胃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胃底腺型胃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王耀辉;韩梅;王洁;王晨曦;章宜芬【摘要】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GA-FG的内镜、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46岁女性和77岁男性,均伴有胃部胀满、嗳气,胃底腺息肉病史.内镜特征:2例均为表浅隆起型病变(0~Ⅱa),病变处黏膜颜色正常伴表面小血管充血,边界可见.镜下病变表面被覆无异型的胃小凹上皮,固有层腺体轻度异型增生,排列紊乱融合,由2种细胞构成:一种类似胃底腺主细胞,另一种类似壁细胞,以前者为主.病灶最大径分别为5 mm及2.5 mm,浸润黏膜下层(浸润深度分别为0.5 mm及0.4 mm),无间质反应及脉管侵犯.周围胃黏膜未见萎缩等异常,未查见幽门螺旋杆菌.免疫表型:异型腺体MUC6、pepsinogen-Ⅰ弥漫(+),H+/K+-ATPase、p53散在(+),Ki-67增殖指数5%~10%,β-catenin胞膜/质(+).结论 GA-FG是一种新的组织学类型胃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良好,但需要长期随访.【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6【总页数】5页(P644-648)【关键词】胃肿瘤;胃底腺型胃癌;低度恶性;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作者】王耀辉;韩梅;王洁;王晨曦;章宜芬【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晚期病死率高,精准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诊断有益于个体化治疗[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近4年2例胃单纯性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两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均为III期,接受辅助化疗后至今仍存活。
结论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发现时多为进展期胃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胃肿瘤;鳞癌;Primary gastric simp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report of 2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Received: Accepted: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gastric simp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 patients with gastric simp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4 yea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for analysis.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stages of both patients were stage III, and they have survived adjuvant chemotherapy.Conclusions Primary gastric simp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 is a very rare gastric malignancy, Most of them wer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taken as the ma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Keyword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tomach cancer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Primary gastric simp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文献报道甚少。
现就我院2014年至2018年诊治的2例胃单纯性鳞癌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国内外文献加以讨论。
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同期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患者2例。
患者经胃镜活检及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胃-食管交界处鳞状细胞癌,无腺癌成分,CT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无第二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原发性鳞癌。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4岁、74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食欲下降。
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见表11.2治疗及预后2例患者均接受全身系统化疗。
化疗方案为DOF(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化疗期间出现无Ⅳ度骨髓抑制,均有轻度贫血及中度呕吐。
随访截至2018年1月30日,2例均存活。
2讨论原发性胃鳞癌发病非常罕见,单纯性鳞癌更是少之又少,发病率不足1%[1]。
其组织起源尚不明确[2-3]:(1)异位的鳞状上皮发生;(2)起源于胃黏膜腺上皮鳞化;(3)胃内可能存在的一种多能干细胞,这种多能干细胞可以转化为鳞状上皮及腺上皮。
目前部分学者倾向于第2种起源观点,有相关文献报道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证实[4-7],但也有部分病例在胃鳞癌及其周围组织中未见鳞状上皮化生,这可能与第3种起源有关。
本文报道的2例原发性胃鳞癌在胃组织中没有找到鳞状上皮,也没有发现鳞状上皮化生,组织来源可能符合第3种观点。
鳞癌的诊断标准参照Boswell标准[8]:即(1)角化细胞团伴角化珠形成;(2)癌细胞排列成镶嵌状,细胞边界清楚,单个细胞角化或早期癌珠形成;(3)癌细胞间见细胞间桥;(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角蛋白存在的证据。
原发性胃鳞癌的诊断除了满足上述几点,还必须排除食管下端或贲门部鳞癌向下侵犯胃底和胃体部,同时还需排除身体其他部位存在原发性鳞癌,如肺、支气管、子宫颈鳞癌转移至胃。
本文2例均发生于胃窦部,内镜检查排除了食管下端、贲门部肿瘤,CT检查排除肺等其他脏器肿瘤,活检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
根据H E 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显示2例患者的癌细胞胞浆着色为阳性,组织化学PAS染色也为阳性。
根据组织学特点将SCC 分为 3 级:Ⅰ级、Ⅱ级、Ⅲ级,2例均为Ⅲ级。
胃鳞癌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与胃腺癌相似,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进行鉴别;且发生部位与胃腺癌相似,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胃小弯部,易发生远处转移,肝脏是其主要远处转移器官,发现时已是中晚期[9-11]。
本研究2例均为老年患者,均发生在胃窦部小弯侧,术后病理分期均为III期,虽由于例数较少,但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由于原发性胃单纯性鳞癌罕见,临床并无明确的诊疗指南。
根据既往文献报道胃癌根治术可能是惟一可治愈或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手段,对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应先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进行辅助化疗[12-14]。
本研究2例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III期,采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为DOF(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至随访截至日期仅2例均存活。
原发性胃鳞癌患者预后文献报道不一,由于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2例原发性胃单纯性胃鳞癌患者,接受了胃癌根治术,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至今仍存活。
预后因素应与患者是否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分期有关,尚需继续深入总结研究。
3.参考文献[1] Yildirim Y, Akcali Z, Bilezikci B, et al. Primary squamous cell-carcinonla of the stomach: a case report [J]. Tumori, 2005, 91:440-44.[2]索娟,剐索香.胃原发住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217-218.[3]吴春森,杨维群,吴瑞兰,等.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25-27.[4] 周建农,曾志毅.钱永嘉,等.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J].中华消化杂志,1988,8(3):138.[5] Boswell JT,Helwig EB.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acanthoma ofthe stomach.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J].Cancer, 1965, 18(8):181-192.[6] EATON H,TENNEKOON GE.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following corrosive acid buns[J].Br J surg,1972,59(2):382-387.[7]Callery CD,Sanders MM,Pratf S,et a1.Squarm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a study of patients with comments on histqenesis[J].Surg oncoi,1985,29(1):166-172.[8]Yoshida K,Manabe T,Tsunoda T,et a1.Early gastric cancel of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type: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pn J Clin Oncol.1996.26:252-257.[9] Wakabayashi H, Matsutani T, Fujita I, et al. A rare case of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and a review of the 56 cases reported in Japan[J]. J Gastric Cancer,2014,14(1):58-62.[10] Hwang SH, Lee JH, Kim K, et al.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a case report[J]. Oncol Lett, 2014, 8(5):2122-2124.[11] 胡红杰,徐美芳,金梅,等.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二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5):383-384.[12]程俊,韩少良,吴秀玲.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359-361.[13]Takita J, Kato H, Miyazaki T,et al. Primary squamous cell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 a cage report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 studies[J]. Hepatogastroentemlogy ,2005,52:969-974.[14] Mardi K, Mahajan V, Sharma S, Singh S.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stomach: A rare case report. South Asian J Cancer 2013, 2: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