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治疗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的。

患者常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和瘀斑,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内脏出血。

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最好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进行治疗。

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葱蒜等,可以帮助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凝血功能,有助于缓解轻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此外,还可以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有助于提高血小板的生成能力。

其次,对于中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和促进血小板凝聚功能的药物。

其中,常用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包括补体C1q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而促进血小板凝聚功能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泼尼松等。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小板的数量和凝聚功能,从而缓解中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最后,对于重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治疗。

在严重的出血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血小板输注,以快速补充血小板,帮助止血和恢复凝血功能。

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以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血小板减少的问题。

总之,针对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轻度和中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状,而在严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治疗或者骨髓移植等方法。

然而,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或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所帮助。

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引言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皮肤和黏膜出血。

尽管存在多种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仍然难以控制该疾病。

艾曲波帕是一种抗癌药物,其已被证明对ITP具有治疗作用。

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则能刺激骨髓产生血小板,是ITP治疗的另一种选择。

本文旨在分析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TPO 治疗ITP的疗效。

研究方法我们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包括截止到2021年的所有相关研究。

我们选取了符合以下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1)研究对象为ITP患者;2)采用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TPO治疗的临床研究;3)提供了疗效评价数据。

最终选取了8篇临床研究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

疗效分析在8篇临床研究中,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TPO治疗ITP的总有效率为83.5%(95%CI,77.9-88.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7.3%(95%CI,37.4-57.2),部分缓解率为36.2%(95%CI,28.6-43.9)。

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平均升高幅度为(65.7±23.4)×10^9/L。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少数患者出现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轻度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和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TPO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手段。

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虽然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但仍需谨慎应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ITP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段璐芬【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4834、4.1321、8.0722、7.0510,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的见效更快,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16【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人血丙种球蛋白;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者】段璐芬【作者单位】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一种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而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常规剂量治疗无效的称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约占用全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11%~35%。

引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到破坏后会造成血小板减少[1]。

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是延缓血小板的消除速度, 避免血小板遭受破坏。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血液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 能够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本文对比了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促进骨髓产生血小板的药物,另一类是增加血小板寿命的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一、促进骨髓产生血小板的药物:1. 激素类药物:包括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能够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生成。

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使用方法是口服或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消化道不适等。

2. 血浆制品:主要是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

适用于急需提高血小板数的患者,如出血严重或手术前。

具体使用方法是将新鲜血浆中的血小板通过输注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以补充患者体内缺少的血小板。

副作用较少,主要是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3.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如培美曲塞(Romiplostim)和厄洛替尼(Eltrombopag)。

这些药物能够模拟体内的血小板生成素,直接作用于骨髓的干细胞,促进血小板的生成。

应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使用方法是皮下注射,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血小板计数而定。

副作用主要包括皮肤瘀斑、头痛等。

二、增加血小板寿命的药物:1. 免疫球蛋白: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增加血小板寿命。

适用于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使用方法是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异常。

2.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和甲氨蝶呤。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血小板破坏,从而增加血小板寿命。

应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使用方法是口服或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和消化道不适。

综上所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促进骨髓产生血小板的药物和增加血小板寿命的药物。

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方法:收治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长春新碱2mg/周/次,5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滴,连用4~6次,疗程结束后对血小板计数<30×109的患者22例行剖腹脾切除治疗;对照组长春新碱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联合醋酸泼尼松口服60mg/日,1个月后逐步减量至停药。

两组均在3个月后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3%,其中显效20例(66.7%),良效3例(10%),进步2例(6.7%)。

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7%,其中显效9例(30%),良效3例(10%),进步5例(16.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脾切除术与长春新碱联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长春新碱与醋酸泼尼松联合。

关键词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认为是机体免疫因素参与产生的一种破坏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临床特点为外周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更新率明显加快,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紫癜和瘀斑。

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临床观察发现近半数患者对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而表现为难治性itp,为了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2007年2月~2011年8月对收治的60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年2月~2011年8月收治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第五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引起的?要如何治疗?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引起的?要如何治疗?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引起的?要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作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不管是临床内科治疗过程中,还是临床外科治疗过程中均可能会遇见血小板减少情况。

出现血小板减少情况,会导致患者发生皮肤组织出血以及黏膜出血等,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其发生内脏组织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威胁。

在人体血液中,血小板是其中体积最小的构成部分,使用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其主要表现为圆盘状以及橄榄型等一系列形态。

1.血小板血小板主要是机体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所脱落产生的一种小块胞质组织,具有黏附以及聚集等基本功能。

在正常状态下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小板始终保持着静息状态,新产生的血小板首先会通过人体脾脏组织,在脾脏组织中大约会暂时保留三分之一的血小板,此部位的血小板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则处于动态平衡稳定状态中。

如果在机体受到一定创伤影响时,血小板会和血液中所含有的其他凝血物质(钙离子以及凝血酶等)在处于破损状态的血管壁组织上逐渐汇集成团,演变为血栓,及时对破损位置的创口以及血管进行堵住处理,实现及时止血的目的。

血小板在人体内部的寿命平均值大约是十天左右,随及血小板则会被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完全清除,所以其在人体骨髓中不会出现储备情况。

2.血小板减少原因以及对应的治疗措施2.1血小板生成量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作为一种因为化学以及物理等多方面因素而导致的机体骨髓干细胞障碍以及造血微环境出现一定程度损伤情况,进而造成造血红髓组织逐渐被脂肪组织取代,进一步引发血液中所含有的红细胞、白细胞等呈明显下降趋势的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对应的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利用免疫抑制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环孢素以及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均能对粒一单集落刺激因子以及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等起到明显的推动造血的治疗作用。

2.2血小板受到严重的损伤而造成其减少2.2.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又可以将其称之为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疾病,此疾病主要是因为其他疾病而导致的血小板下降,所包含的疾病种类相对比较复杂。

血小板减少的话应该怎么治疗呢?

血小板减少的话应该怎么治疗呢?

血小板减少的话应该怎么治疗呢?如果你身体中的血小板减少的话你肯定会觉得身体不适,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遇到这些现象的时候可能会忽略,缺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你会经常觉得身体乏力,在遇到身体流血的时候也会经常流不停,所以你一定要知道它的治疗方法,这样才可以帮你有效的避免失血过多。

1.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无效者尚可试用:①长春新碱每次1.5~2mg/m2(最大剂量2mg/次)静脉注射每周一次;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4~6周为1疗程。

用药后血小板可见上升,但多数病人停药后又下降,仅少数可长期缓解。

因疗效短暂,故较适用于手术前准备。

②环磷酰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有效时多在2~6周,如8周无效可停药。

有效者可继续用药4~6周。

③硫唑嘌呤1~3mg/kg·d,一般一个月后方可显效。

这些免疫抑制剂可与皮质激素合用。

2.其它药物:近年来国内外试用炔羟雄烯异恶唑(达那唑Danazol,DNZ),这一非男性化人工合成雄激素,治疗顽固性慢性ITP患者,即刻效果尚好,维持效果时间较短,故对准备切脾手术而需血小板暂时上升者有一定价值。

其作用现认为可调整T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并可减少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消除。

3.脾切除疗法:脾切除对慢性ITP的缓解率为70%~75%。

但应严重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血小板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细胞,所以如果你发现身体有血小板减少的迹象一定要及时的补充,平时你也可以经常吃一些能够补血的食物,像红枣红豆之类的食物就非常的好,另外就是如果你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及治疗

血小板减少分级标准及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标准及治疗方式如下:
分级标准:
1. 轻度:血小板数量为75-99×10^9/L。

患者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可以从事日常活动,如洗碗、扫地、做饭等,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搬砖。

2. 中度:血小板数量为50-74×10^9/L。

患者应尽量避免日常活动,以休息为主,避免磕碰等引起出血的行为。

3. 严重:血小板数量为26-49×10^9/L。

由于血小板已经严重减少,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使用咖啡酸片、升血小板胶囊等药物,提升机体的血小板含量。

4. 极重度:血小板数量小于25×10^9/L。

血小板数量极低,有自发性出血的危险,尤其是颅内出血,需要立即到血液内科或急诊科就诊,由医生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

治疗方法:
1. 观察和找原因:除了观察症状,还需要找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2. 糖皮质激素治疗:当血小板数量小于30×10^9/L时,一般会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3. 中药治疗:可以用一些刺激造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治疗
导语:其实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有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虽然我们并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很少听说,其实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贫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有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虽然我们并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很少听说,其实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贫血症,有的人贫血比较严重,治疗的过程比较艰难,所以被称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该怎么治疗这种病症呢。

1、患者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泼尼龙等效果不佳或维持剂量较大,因此需要逐渐减量,以免减停激素发生停药反应,若减量同时伴血小板下降,则找出最小治疗量,以维持治疗。

症状严重者可用氢化考的松短期静脉滴注。

对于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必要时输注单采血小板,但输注过多容易导致无效输注;
2、免疫抑制剂选择: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同时选用2种以上免疫抑制剂,以达到协同效应,加强用药效果,常用药物如下:
(1) 环孢菌素A:口服应用,主要是用于难治性谢谢你减少症治疗,但要注意监测淋巴细胞亚群、环孢素浓度、血象来调整药物剂量;
(2) 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静点,每星期应用一次,连续应用4-6周,注意监测患者血小板水平及这类药物副作用,如静脉炎等,注意用药护理,减轻副作用;
(3)环磷酰胺(CTX)每星期用1~2次,见效后逐渐间歇给药维持,注意观察副作用如膀胱炎等;
(4)达纳唑口服,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要注意观察血小板水平变化,指导用药剂量、疗程;
(5)硫唑嘌呤:3-6周为一疗程,但容易导致粒细胞缺乏,需要监测血象变化;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