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临床病理

合集下载

食道癌检查报告

食道癌检查报告

食道癌检查报告简介本文档是基于我国食道癌实际情况撰写的食道癌检查报告,旨在提供关于食道癌的临床病理和检查结果。

食道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常见于食道粘膜上皮细胞,目前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患者信息•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58岁•就诊日期:2022年5月15日•就诊医院:XX医院病历摘要患者李某某(男性,58岁),于2022年5月15日在XX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胸痛。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身体检查,患者被怀疑可能患有食道癌,并进行了相应的检查。

医学检查1. 内镜检查•日期:2022年5月16日•检查医生:XX医生内镜检查发现患者食道黏膜增厚、表面不规则,并有明显的溃疡和坏死表现,同时在食管中段发现一可疑肿块。

取了部分食道黏膜活检样本进行病理检查。

2. 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日期:2022年5月18日•检查医生:XX医生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中段有不规则狭窄,造影剂通过有一定程度的滞留。

此外,肿瘤形态清晰可见。

3. 血液检查患者进行了血液检查,血液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正常,但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水平异常升高。

病理报告1. 病理检查•日期:2022年5月20日•病理学家:XX医生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位置:食管中段•类型:鳞状细胞癌•分级:高分化•深层浸润:肌层浸润•血管侵犯:无•脉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无2. 免疫组化染色•组织标本编号:2022052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ytokeratin(CK):强阳性•Vimentin:弱阳性•S100:阴性•Ki-67:阳性指数为70%诊断结果患者经过上述的医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最终诊断结果如下:•食道中段鳞状细胞癌•T2期,N0期,M0期•推荐患者进一步行全身检查,评估手术可行性,并进行治疗方案制定。

结论食道癌是一种高发疾病,早期检查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的机会。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发布时间:2021-07-12T12:20:57.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王雨霖[导读]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王雨霖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癌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

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食管鳞癌发病率,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

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肠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临床;病例特点从临床医学方面来看,食管胃交接部,恶性肿瘤=食管腺癌与贲门腺癌两个病症,具有鉴别困难的特点。

在国际肿瘤编码规则中,将贲门腺癌解剖编码为C16·0,隶属胃癌范畴。

相对而言,美国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调查活动发现,在所有肿瘤类疾病中,贲门腺癌和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患者数呈增加趋势,从而引发国内外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近几十年里,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发病率逐渐下降,而贲门腺癌发病情况却得不到缓解。

因此,本文将基于流行病学知识下,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和判定《中国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在1989年颁布,这也是我国早期针对贲门腺癌制定的诊治指南,其中明确指出,贲门腺癌判定期间,主要检查食管胃交界线下2·0cm,在医疗事业高速发展下,2011年关于食管癌的新规定发布,食管腺癌诊断期间,主要检查食管胃交界线上方或侵犯交界线处病变,食管胃交界线下方5·0cm内的近端胃癌,是病变常见位置,诊断过程中注意,贲门癌指未侵犯交界线的病变,此部位一旦产生肿瘤,从医学方面考虑,一般不建议采取Siewert分型。

女性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

女性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
2 1 0 0 2 9 南 京 南京 医科 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肿 瘤 内科 邵 明 雯 ,孙 婧 ,马 兰 ,顾 艳 宏 要】 目的
探讨女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 生存预后 。方 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8年 1月至 2 0 1 1年 1 2月
Co r r e s po n d i n g a u t h o r:LI U L i a n k e,E— ma i 2 :f i u l i a n k e @ me dma i l . c o m. c n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I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I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f e m a l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s o p h a g e a l

6 0 8・
临床肿瘤学杂志 2 0 1 3年 7月第 1 8 卷 第 7期
C h i n e s e C l i n i c a l O n c o l o g v , J u 1 .2 0 1 3 , V o 1 . 1 8 , N o . 7
女性 食 管癌 的 临床 病 理 特 点 及 生存 分 析
Cl i ni c O pa t hO l O g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s ur vi va l a na l y s i s o f f e ma l e pa t i e n t s wi t h e s o p ha g e a l c a r c i n o ma

食管癌的定义(图解)

食管癌的定义(图解)
食管癌的定义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癌和腺癌,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进展期典型症 状,预后取决于肿瘤分期。
食管癌
内镜
黏膜片状出血、糜烂
黏膜稍隆起,高低不平
概念
早期食管癌
➢ 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 内镜下呈充血、糜烂、斑块和乳头状;病理多为鳞癌,少数为腺癌。
sm2
28
4. m1~sm1(无淋巴转移,90% sm3有血管侵犯)
sm3
49
复层鳞状上皮 黏膜固有层
m1 m2 m3 sm1 sm2 sm3
黏膜层(m)
黏膜肌层
黏 膜 下 层 ( sm )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率
深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
m2
0
1. m1~m3(无论有无淋巴转移)
m3
8
2. m1~m3(无淋巴转移)
sm1
17
3. m1~sm3(无淋巴转移)

122例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122例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ew r 4 % a d3 % , s et ey T eew sn iee c e e nte x a e n c t no etm r P y n ebo p ee 5 p h c y n 5 r p c v l. h r a od f n eb t e m i s , g dl ai f h o ( e i fr w h ne a o o t u
( 徽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院 消 化 内科 , 徽 合 肥 安 安 202 ) 3 0 2
摘要 : 目的
探讨 早期 食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 高早 期食管癌 的诊断率 。方法 回顾性分 析该 院 2 0 提 04~20 0 8年 5年间经
术后病理证实的 12例 早 期 食 管 癌 和 同期 125例 中 晚 期食 管 癌 患 者 的 临 床 病 理 资 料 。结 果 早 期 食 管 癌 男 性 多 见 2 1 (8 6 % ,6 12 ; 7 .9 9 / 2 ) 好发年龄为 5 6 0— 9岁 ;好发 于食管 中段 (9 5 % ,7 12 ; 7 . 1 9 / 2 ) 粘膜 下癌 占多数 ( 1 4 % ,5 12 ; 癌 占 6 .7 7/ 2 ) 鳞
i. eho A e rs e tv n lss wa ma e te 1 2 a e ft t M t ds r to p cie a ay i s d h 2 c s s o he EEC nd 1 5 a e fa c mp nyn a 21 c s s o c o a ig EC n t d—a e t g i he mi lt sa e
9 .6 (2 /2 )2 .1 3 / 2 ) 8 3 % 10 12 ;5 4 %( 1 12 因非食 管症状 就诊 ; 糜烂 型和斑块型各 为 4 % 、5 5 3 %。早期食管 癌与 中晚期 食管癌 在性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1.肿瘤部位分布临床上通常将食管分为上、中、下三段。

自食管入口至要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为上段,自下肺静脉下缘至贲门口为下段。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新的食管癌部位分段标准: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为颈段,其下为胸段。

胸段食管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为胸上段,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食管贲门交接处)平面以上为中段,以下为下段。

2.病理类型(1)大体类型:食管癌可分为早期和中晚期两大类。

早期食管癌是指原位癌(上皮内癌)和早期浸润癌。

后者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但尚未侵及肌层。

①早期食管癌: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或症状轻微,只有在食管癌高发区经细胞学普查才可发现早期病例。

病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见不到明显肿块,故在肉眼分型时,早期与中晚期食管癌不同。

病理特点,主要病变局限于食管壁的浅层,除少数乳头状肿瘤外,均无明显的肿块而表现为黏膜病变,近20年来对早期食管癌切除标本的形态学研究,一般将早期食管癌划分为以下四型:A.隐伏型:病变处食管黏膜与周围正常食管黏膜平齐,在新鲜标本可见病变处黏膜色泽较正常深,呈粉红色,黏膜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轻度充血斑或黏膜皱襞增粗,镜下均为原位癌。

该型为食管癌最早的表现,极易在内镜检查中漏诊。

B.糜烂型:病变处食管黏膜略凹陷或轻度糜烂,糜烂处色泽较深,边缘不规则呈地图状,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

糜烂区呈细颗粒状,偶有残存的正常黏膜岛。

除个别病例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外,多数糜烂面较清洁,镜下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各占一半。

C.斑块型:病变处食管黏膜略肿胀隆起,表面粗糙不平,色较灰暗,呈苍白色,有时可见小的糜烂区。

病变边界清,有时可累及食管全周。

食管黏膜皱襞增粗、紊乱与中断,黏膜表面粗糙,呈现粗细不等的颗粒与牛皮癣样表现。

此型原位癌占1/3,早期浸润癌占2/3。

D.乳头型:肿瘤呈明显结节状隆起,病变处食管黏膜呈乳头状,或蕈伞状向食管腔内突出,直径为1~3cm,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表面一般比较光滑,可有小的糜烂,有时有灰黄色炎性分泌物覆盖,偶有糜烂。

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讨论

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讨论

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讨论引言食管鳞癌是一种常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以及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进行综述和讨论。

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食管鳞癌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主要表现为鳞状细胞癌。

其病理学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学特点:食管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角化和非角化鳞状细胞增生。

组织学分级可以根据肿瘤细胞的核染色质形态、核仁大小和细胞分化程度进行划分。

2.浸润性生长:食管鳞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常通过血管和淋巴管侵犯周围组织和转移至淋巴结、肺、肝等器官。

3.早期病变:早期的食管鳞癌常表现为不典型增生,通常呈现为不完整的上皮内瘤变或颗粒状增生。

这种早期病变常难以被发现,容易漏诊。

4.分子生物学变异: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变异密切相关。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变异包括肿瘤抑制基因p53、基础细胞增殖因子EGFR等的突变。

食管鳞癌的临床表现食管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程度。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食管鳞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肿瘤位于食管中下段时更为明显。

2.喉咙疼痛:食管鳞癌压迫喉咙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可能导致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3.胸痛和背痛:食管鳞癌向周围器官浸润和转移可能引起胸痛和背痛的不适。

4.消瘦和乏力:肿瘤的生长和代谢消耗可能导致患者消瘦和乏力的症状。

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食管鳞癌的病理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1.早期病变与临床表现:早期的食管鳞癌通常不易被发现,容易漏诊。

因此,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该积极进行检查以排除早期食管鳞癌的可能性。

2.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食管鳞癌的分子生物学变异对于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食道癌

食道癌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一、食道癌早期症状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

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

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

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

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

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灼热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

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中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样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膜(内)癌(intra) mucosal carcinoma
浸润没有超出固有膜的癌,
浅表(或微小浸润)性癌 superficial (or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是指浸润没有超出粘膜下的癌,
表浅扩散癌 superficial spreading carcinoma
一般和临床特征
50岁以上男性, 中国及东方国家常见,美国少。 吸烟、饮酒是重要因素 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 食管中1/3和下1/3好发。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发生在疾病早期,是治
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诊断时多处于晚期。 远隔器官转移常见,特别是肝、肺和肾上腺。
形态学特征和局部扩散
细胞角蛋白14和19表达明显。常常出现bcl-2表 达和c-myc扩增。 口腔、咽、喉和肛管可以发生类似的肿瘤。
肉瘤样癌 (假肉瘤、癌肉瘤、梭形细胞癌、息肉样癌)
大的息肉样肿瘤 上皮成分可能难以发现,
通常局限于少数原位癌或浅表浸润癌的部位。 通常表现为普通性或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的疣状亚型,不常见, 分化很好,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死亡并不少见,
因为在广泛局部扩散发生之前不能作出诊断。 内窥镜活检常常显示为非典型性不明显的高分化鳞状上
皮碎片,而被误诊为反应性上皮增生,即使是在内窥镜 下检查有显著异常时也会如此。 因此,为了作出正确诊断,将临床,内窥镜、放射学及 组织学特征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糜烂型---33.3% 斑块型---51.3% 乳头型---8% 隐伏型---7.3%:食管运动障碍。
中晚期食管癌
肉眼分型
髓质型:管壁内扩展、增厚。60.9%
蕈伞型:突入腔内。
12.1%
溃疡型
12.6%
缩窄型
5.5%
腔内型:巨大息肉状突入腔内。3.3%
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食管癌
组织类型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全世界在地方性流行区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 见,但在非地方性流行区,如北美和许多西 欧国家,则以腺癌最为常见。
鳞癌和腺癌均多见于男性。
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和大量饮酒。
食管腺癌最大的危险因素是胃食管返流性疾 病 (GERD) 和 Barrett’s 食管。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多为大的侵袭性肿瘤,
常混有其他成分,通常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 癌。此时常广泛转移。预后类似单纯的鳞状细胞癌。
与经典的涎腺型相应肿瘤不同,
常累及表面上皮(有时为典型的原位癌);核分裂活跃, 几乎没有神经周围侵犯。
向旁边粘膜内扩散至少超出浸润性病变2cm的肿瘤。
早期癌 early carcinoma
有时被用作刚刚描述的某些病变(特别是浅表性癌)的同义词, 但是并不鼓励这种用法,因为这种假设的含义没有得到证实。 当肿瘤浸润超出粘膜时,其增生指数增加,而且p53过度表达。
息肉样病变越明显,越可能发现粘膜下浸润及伴有淋巴 结转移。
浅表性病变多中心发生的几率非常高。 原位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是零, 而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实际上也是零。 在有粘膜下浸润的病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20%-
50% 原位癌或粘膜(内)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而浅表
性癌下降到50%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高度恶性,高度侵袭性。常误诊为腺样囊性癌 基本上视为鳞状细胞肿瘤。 局灶性,有时为广泛性的原始腺体结构的分化。 特征:周围呈栅栏状排列,圆形的腺腔,基底
膜物质沉积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底细胞样细胞巢周围的
WHO组织学分类
鳞癌 疣状鳞状细胞癌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腺癌 腺鳞癌 粘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 其他
早期食管癌
定义:癌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 层,更无淋巴结转移。
组织学分型: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 肉眼分型:
在活检标本中常常难以区分Barrett粘膜高级别异型增 生和腺癌,主要根据是否有明确的浸润来判断。活检 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的病例,在随后的切除标本中 却有浸润性癌。因此,有权威专家建议,将明确诊断 的高级别异型增生作为手术的指征。
腺鳞癌(adenosquamous 化。 罕见,高度恶性。
肿瘤大部分具有多形性肉瘤样表现。
类似于软组织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有时呈现局灶性软骨、骨或骨骼肌分化。
也是上皮衍化物,而且形态学上所有形形色色的肿瘤成分都具有同样 的克隆性来源
免疫组化检查,
上皮表现的成分角蛋白染色总是阳性,局灶性神经内分泌特征 有些肉瘤样细胞角蛋白也呈阳性反应。 肉瘤样细胞与波形蛋白也有强阳性反应,偶尔肌动蛋白和结蛋白阳性。
20%经过手术的患者发生转移或复发,总的生存率大约为50% 预后好于典型的鳞状细胞癌。
腺癌 (adenocarcinoma)
Barrett化生的粘膜、异位胃粘膜灶、食管的腺体。占 食管癌10%。
肠型管状或乳头状腺癌,分化程度不一,似胃贲门腺 癌。背景为Barrett型化生性腺上皮的高级别异型增生。
粘液表皮样成分常有角化,这不是经典肿瘤的特征, 腺样囊性区域常有坏死。与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相似,
建议:具有双向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的亚型。
小细胞癌 small cell carcinoma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间变性小细胞癌 高度恶性,非常类似于肺小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 大体上,通常表现为蕈状生长方式,偶尔多发性 小细胞具有深染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及非常少量的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