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合集下载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条锈病一直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条锈病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对小麦条锈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条锈病病因分析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病锈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小麦条锈病锈菌主要通过风传播,在生长季节内传播、寄主、在寄主侵染期间、自我复制,因此在小麦上的感染易造成该病流行。

小麦条锈病锈菌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如果感染严重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减少。

小麦条锈病锈菌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主要有温度、湿度和寄主植株等。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小麦条锈病锈菌的生长发育速度会加快,感染性也会增强。

小麦是小麦条锈病锈菌的寄主植物,小麦种植面积越大,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也越高。

要想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就必须从病原病菌的生长环境、寄主植物入手,详细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的病因。

二、小麦条锈病防控措施1. 加强田间管理为了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首先要做到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及时除草,保持作物间的通风透光,减少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

要加强耕作管理,保持农田湿度的平衡,避免水分过多造成小麦条锈病的滋生。

2. 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条锈病的病害也可以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来进行防控。

科学家可以利用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小麦条锈病的小麦品种。

这种抗病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 合理施药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合理施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防控措施。

选择适宜的农药,喷洒在小麦上,可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但是在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量的掌握,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对小麦产生负面影响。

4. 加强监测预警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及时的监测预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麦条锈病—复习版ppt课件

小麦条锈病—复习版ppt课件

1894年Eriksson & Henning将其改名为Puccinia glumarum;
1915年丹麦访问学者(F. Kolpin Ravn)在美国 Arizona州发现条锈菌,而后来发现1892年的标本中 含有条锈菌; 在1956年,Cummins & Stevenson将Puccinia glumarum改名为Puccinia striiformis;
R: resistant; S: susceptible
28 S S S S S S S S S R S R R R R S R R R
29 S S S S S S S S S R S S R R R S R R R
30 S S S S S S S S S R S S R R R S S R R
31 S S S S S S S S S R S S R S R S S R R
32
4.8 9.1 11.7 28.8 34.6 29.2 29.5
33
2.5 5.4 7.0 4.2 8.8 13.8 26.7
3. 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3.1 侵染过程
3. 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3.1 侵染过程 夏孢子(uredospore, urediospore, urediniospore),
3. 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3.2 影响因子
温度:萌发侵入温度范围为1~ 20℃,最适温度 7℃;侵入后生长温度范围为1~ 30℃,最适温度 10~ 20℃。(Warm temperatures limit germination of spores and infection, but they are less inhibitory of growth within the leaves.) 湿度:萌发和侵入阶段要求植株表面必须存在 液态水;在潜育阶段,环境湿度对于条锈菌的生长 没有直接影响;在产孢阶段,环境相对湿度越高则 越有利于产孢。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质量降低,从而对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锈菌。

该菌主要依靠风传播进行传播,风速越大,传播距离就越远。

感染温度为15-26℃,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病菌生长最适宜,此时易感受到感染。

小麦生长期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茎秆上,更容易在严寒的地区传播。

小麦条锈病会导致植株上的水分和养分被耗费,根系有可能受到破坏,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叶片枯黄、干瘪、脱落,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导致小麦死亡。

此外,条锈病的病原菌容易与其他菌种共生产生更强的抗生素,导致小麦对其他病害的抵抗力下降,病害发生率增加。

1.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以人工摘除已感染叶片为主要方法,减少病害传播。

在病害易发生的地区,需要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已感染的小麦叶片和根系,减少病害传播。

同时,还可以利用气流清洗,将减少感染病害的机会。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剂进行防治,针对带有病菌的叶片和周围空气进行消毒。

我们可以使用有机锡和三氯甲烷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对感染的小麦进行处理。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使用一些有益生物进行防治,破坏病原菌的环境,减少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控制病变发生的目的。

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叶内生菌、拮抗菌、微生物制剂等有益生物对病菌进行防治。

4.耐病品种培育对抗小麦条锈病,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生产技术进行繁殖种植,筹划培育更多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繁殖和培育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因此,对其进行防治十分重要。

从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耐病品种培育四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可帮助农民更好地防治小麦条锈病,达到有效的生产管理和社会效益。

小麦条绣病用什么农药防治

小麦条绣病用什么农药防治

小麦条绣病用什么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每年在不同的地区发病都比较严重,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小麦条绣病用什么农药防治?一起来了解下。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每年在不同的地区发病都比较严重,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小麦条绣病用什么农药防治?一起来了解下。

小麦条绣病的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在叶片上呈条纹状,是顺着叶脉的方向,并且它主要是危害中上部的叶片。

在刚发病时,会在小麦中上部叶片上形成黄色的病孢,然后逐渐向下部叶片扩散,严重时,会危害小麦的整个植株,造成小麦的死亡。

小麦条锈病主要靠气流进行传播,该病害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的可以达到一半以上,严重地块直接绝收。

小麦条绣病用什么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防治,可以在小麦拔节孕穗期,喷施一些吡唑醚菌酯等常规的杀菌剂来防治。

如12.5%氟环唑悬浮剂1000~1200倍液;400克每升的戊唑醇·咪鲜胺,每亩使用40克,兑水50斤左右;唑醚·戊唑醇,30毫升每亩,兑水50斤左右。

以上药剂在使用时还可以搭配99%磷酸二氢钾150克和噻虫·高氯氟30毫升。

注意事项:1、打透打匀,一亩地的用水量不要过少,正常情况下,每亩保证30斤的用水量。

2、不漏喷,特别是地头转弯处,很容易出现漏喷的现象。

3、针对发生条锈病严重的地块,根据防治情况,可多喷几次。

小麦条绣病的预防措施1、首选抗病品种。

2、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03%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3、田间管理。

主要从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播种时间进行,播种密度正常情况下,一亩地播种30斤左右,深度在3-5cm。

正常的冬小麦种植区域,在10月上中旬播种即可。

4、条锈病是通过气流进行传播的,对于已发生条锈病的地块,小麦收获后要清除地块掉落的麦秸,此外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除了遗传变异能力,这两种病原菌还具有潜伏期长、寄主特异性突出等特点。潜伏期长意味着在寄主中病原菌可能长时间存在却不引发明显的病征,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寄主特异性突出则表明这两种病原菌对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侵染力和致病性,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特点对于有效防控此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防治方案时,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生活史和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控措施,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小麦生产。
3.2 研究展望
对于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通过对小麦品种的筛选育种来提高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进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条锈病病原菌的抗药性机制,以便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加强对病害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的深入研究,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传播,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可以开展针对小麦种植管理措施的优化研究,提高小麦的整体生长状况,从而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为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支撑。
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施肥、适时灌溉、病害监测和病害预警,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条锈病的风险。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虫和拮抗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减少损失。
综合以上几种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在实践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并加强科学管理,才能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3.1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的重要性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病害主要有哪些

小麦病害主要有哪些

小麦病害主要有哪些小麦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以下将对这些病害进行详细介绍: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

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

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

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末,即夏孢子。

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二、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导致叶片枯死。

1.症状:受害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随着病害发展,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

三、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病斑呈褐色,逐渐扩大,导致小麦生长受阻。

1.症状:受害部位出现褐色病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导致小麦叶片枯死。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小麦抗病能力;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感染。

四、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穗部,病穗呈粉红色,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1.症状:受害穗部呈粉红色,结实不良,严重时导致小麦减产。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

五、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主要发生在根部和地下部分,导致小麦生长缓慢、枯死。

1.症状:受害小麦根部变黑,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叶片黄化,严重时整株枯死。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药剂拌种,减少病菌传播。

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三唑酮
戊唑醇
烯唑醇
己唑醇
一、什么是小麦条锈病?
是小麦锈病之一。
小麦锈病俗称“
”,分条锈
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
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Fra bibliotek。其中以小麦条
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
二、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分布于全世界,在我国 主要发生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林芝地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湖北等地,内蒙古为零星发生区,安徽 为偶发区。
4-5月份如果雨水偏多,温度 适宜,将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与 蔓延。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 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 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春季持 续干旱,即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 种由于越冬菌源不能顺利侵染, 条锈病也不易流行。
四、如何识别田间小麦条锈病?
1、病状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 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 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 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 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 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 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 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 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 裂,别于小麦秆锈病。
可以远距离 高空随气流传播,吹到几百至上千米以 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以 。其侵染循环可
分为越夏、侵染秋苗、 及 四个环节。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 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 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 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三、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特点

病理-小麦锈病

病理-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杆锈和叶锈三种,是小麦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

2、小麦锈病的危害危害特点: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期内大面积流行,减产严重。

3、3种锈病的症状(1)共同特点:夏孢子堆——夏孢子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

(2)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A.条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夏孢子堆为小型鲜黄色,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

B.叶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杆上很少。

夏孢子堆为小型橙色,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

C.杆锈病:主要发生在茎杆和叶鞘上。

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常数个堆愈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

4、发病条件:•锈病能否流行,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及气候条件。

•①品种抗病性:•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小麦品种对锈病菌的抗病性,依据其对生理小种专化性的有无分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

5、病害控制:•1、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锈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1)利用小种专化抗性品种时,要根据生理小种的种类及数量分布,进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尤其要注意避免品种单一化。

•(2)在一个地区,抗病品种的轮换种植,即用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轮换种植,或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多个品种,使抗性基因多样化,可以稳定小种的变异。

•(3)培育和利用聚合品种(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一个品种中)、多系品种(抗不同生理小种的多个品系的组合)或多抗品种(抗多个小种,或兼抗其他病害的品种)。

•(4)鉴于非小种专化的慢锈性在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目前已开始进行研究,并已有一些慢锈性品种在生产上推广。

•(5)选育具有比较广泛微效基因抗性又有较强小种专化抗性的丰产良种作为育种的新方向。

•2、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粮食生产上的重大流行性病害,其发生危害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小麦条锈病以其发生区域广,致害性变异快,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成为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

在甘肃,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虽然甘肃不是全国小麦的主产区,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及生态、栽培、气侯等条件,致使甘肃成为了全国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越夏区、新毒性小种的异变区和发生流行的策源地。

甘肃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在全国占据战略要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麦条锈病曾在全国造成多次大的流行,其中1950年、1964年、1985年三次特大流行,发病面积均在2亿亩以上,分别造成30亿-60亿公斤小麦损失。

1990年,因条锈病毒性小种条中29号的出现,致使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洛类品种、扬麦、阿夫系品种先后“丧失”抗性,条锈病又一次大流行,小麦减产26.5亿公斤。

1993年,由于新生理小种条中30和31号等的出现和发展,使表现相对持久抗性的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在生产上“丧失”抗条锈性,造成小麦条锈病在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暴发性流行。

2002年,由于以条中32号为主的新的流行小种的积累和发展,小麦条锈病在湖北、河南、云南、四川、重庆、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市普遍发生,面积约1.2亿亩以上,小麦产量损失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