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生活中的材料》 湘科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到小学生也能参与科技创新。
3、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介绍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小学生也能参与科技创新。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科技产品的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一:科技产品展示师:同学们,你们都使用过哪些科技产品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和模型。
(展示科技产品的图片和模型)师:这些科技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吗?是谁发明了这些科技产品呢?活动二:科技创新师:科技产品的发明离不开科技创新。
那么,小学生也可以参与科技创新吗?当然可以!我们可以从小做起,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开发一些小型的科技产品。
师: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展示电路模型)师:还可以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了解机械原理。
(展示机械模型)师: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成为小小工程师,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活动三:科技发展历程师:科技产品的发明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发展的历程。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科技发展的历程吧。
师:最早的计算工具是算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明了更加先进的计算工具,比如计算器和电脑。
(展示计算工具的图片)师:交通工具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我们从马车到汽车,再到高铁,交通工具的发展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展示交通工具的图片)师:此外,我们还发明了很多家用电器,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等,这些家用电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展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小结阶段:师: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小学生也能参与科技创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科技的发展,为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曾经有滚小球的经历,并预测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更远。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节不同材料的餐具教科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节不同材料的餐具教科版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之一。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餐具来帮助我们进食。
这些餐具由于材料的不同,其用途和特点也就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中的一节课,即不同材料的餐具。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不同材料的餐具,了解每种餐具的优缺点,并学会正确使用餐具。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能够培养对使用餐具的合理性思考,提高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
首先,我将向学生介绍最常见的两种餐具材料,即塑料和金属。
塑料餐具轻盈且易清洗,适合用于室内和室外的餐饮场所。
然而,他们不够坚固,容易受热变形,也不够环保。
金属餐具由不锈钢和铝合金制成,质地坚硬,耐用性强。
金属餐具虽然较重,但可以经常重复使用,对环境友好。
接下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餐具,如餐盘、碗、筷子等。
我将告诉他们这些餐具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餐盘通常用来盛放主食和菜肴,碗通常用来盛放汤或米饭。
然后,我会请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塑料餐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加深对塑料餐具的理解。
对于金属餐具,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不锈钢和铝合金餐具,如刀、叉、勺、锅等。
我会告诉学生这些餐具是由金属制成的,所以它们比塑料餐具更坚固,更耐用。
然后,我会请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金属餐具的形状、大小和重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金属餐具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
此外,我还会提醒学生在使用餐具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例如,使用塑料餐具时,要避免放在高温环境下,以免变形。
使用金属餐具时,要小心刀的锋利部分,以免造成伤害。
我会告诉学生正确的使用餐具的方法,如握筷子的正确方式、使用叉子的技巧等。
这些注意事项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很重要。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我会把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餐具,然后设计一份简单的使用说明书。
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完成这项任务。
一年级科学上册三天气与生活1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天气与生活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做到实事求是、分工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并做到认真听取别人的描述;学会观测气温和风的大小,及用图画或数字做记录,知道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方法;通过模仿制作和设计小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生活的影响,知道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和简易测风仪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析:
6、7岁的学生都见过了很多种天气,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刮风的天气等。
没有学生仔细观察过各种的天气,他们还不会使用温度计,不会正确的读出温度计读数,不会观测风力,不会识别风向,有可能很多学生没有方向感。
但学生可能可以说出一些天气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1章)常见的动植物(第2章)2. 探索身边的物质与材料物质的认识(第3章)常见材料的认识(第4章)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天气与气候(第5章)生活的环境(第6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与材料,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3. 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物质的特点与用途、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常见物质的辨别、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物质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
讲解物质的特点与用途,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讲解天气与气候,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练习。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进行辨识和特点描述。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实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常见物质与材料的特点及用途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生物分类:根据观察结果,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物质特点与用途:如实描述所收集物质的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天气与气候:根据记录的天气情况,分析其对出行、穿衣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2太阳和东南西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请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答案:1.正确2.正确
例题2:
题目:请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中午时太阳在南方的位置最高。
2.傍晚时太阳在西方的位置最低。
-北:与南相对的方向
3.太阳的位置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农业活动等
-文化意义:古代人们对太阳的崇拜等
【总结】
太阳和方位的知识是基础且重要的,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基本概念、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太阳的位置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们周围的世界。
(1)观察太阳: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2)制作方位卡片:让学生自己制作方位卡片,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卡片来辨别方向。
(3)探究太阳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太阳的位置变化对作息时间、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然后,本节课将介绍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最后,将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太阳的位置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太阳东升西落对作息时间的影响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7金属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当学生汇报金属被捶扁,变形时,老师可引导生金属的这种特性叫延展性。)
师:请同学们跟随我再到铁匠炉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打铁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铁匠师傅的工作更说明什么?(金属有延展性)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你认识的金属有哪些?我们只所以把金、银、铜、铁、铝等都叫金属,就是因为它们都具备金属的这些特点,若缺少其中的一个特点,就不是金属。这也是金属区别其他材料的标准。
师:关于金属你想研究那些问题?(生提问题)
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但时间有限,我们今天重点先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金属有哪些特点?金属从哪里来?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㈡、猜想问题
师:我们先来研究金属有哪些特点,研究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吗?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生汇报)
四、拓展用应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探究的积极性真高,收获也很大,老师心里特别高兴。既然我们都知道了金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就请回收废旧金属物品,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㈢、验证问题
1、制定并交流研究计划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那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确定后,制定出实验方案。时间越快越好,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坐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还有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
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那你知道金属是从那里来的了吗?(课件展示:有的金属是开采地下金属矿石提炼来的,有的金属是回收废旧金属冶炼而来。)无论是从金属矿石中提炼而来,还是从回收废旧物品中冶炼而来的,它们都是经过人工制造的材料,所以说“金属是人造材料,又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可以再生的材料。”(课件)
2024年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4.4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教案)

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形态变化
C.外形变化
D.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形态变化
5.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了( )变化。
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外形变化
C.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形态变化 D.形态变化
二、判断题
1.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
运用于军事。( ) 2.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质变化。( ) 3.应用物质变化,只会造福人类。( ) 4. 物 质 变 化 带 来 了 环 境 污 染 , 因 此 不 能 把 物 质 变 化 应 用 于 生 活 。 () 5.物质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弊 端,有些甚至造成了环境污染。( )
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没有变化 C.外形变化 D.形态变化
2.用木材制造家具,属于( )。
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外形变化 C.没有变化 D.形态变化
3.用铁制造生活用具,属于( )。
A.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B.外形变化
四、练 C.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形态变化
D.形态变化
一练 4.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应用了( )变化。
久后运用于军事。火药传入西方后,经过不断改良,除了在军事上的 用途,还广泛应用于采矿、筑路、兴修水利、工程爆破、金属加工等 工业领域。
提问2:人们是如何应用物质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应用到物质的变化。 谈话:物质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弊 端,有些甚至造成了环境污染。 提问3:不合理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提问4:你认为我们如何兴利除弊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如何兴利除弊,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2. 《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适应性3. 《身边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材料的再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运动方式及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材料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材料的再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各种材料样品。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动物园为例,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以具体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通过分类游戏,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观察周围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记录。
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特点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材料的分类。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吸收阳光、水分、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机物2. 动物的特点与运动方式特点:形态、生活习性、适应性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等3. 材料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金属、塑料、纸质、玻璃等特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可塑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光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定位于认识各种各样的材料,渗透观察方法的训练,为后两课分别深化研究两种同类材料打下认知和方法技能基础。
本课教材认知定位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是由多种多样的材料制造,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很多同一物品是由多种材料构成。
在活动设计上,教材先用概念图引领学生观察比较一个个具体的物品,按材料的种类梳理归类,搭建初步抽象建构材料概念的脚手架;再设置问题并配上含有结构性材料的场景图,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辨别生活中物品的制作材料,发现材料的性质和制作用途之间的关联。
在科学态度上,让学生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辨别生活中的常用材料。
知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二)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分类等,了解到常见材料的相同与不同。
(三)科学态度
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意识到科学与
技术、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辨别生活中的常用材料。
知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各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吸管、纸、手绢、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科学课程,来探究科学知识,你们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们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小身板要坐直坐正,你们能做到吗?
2、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听话的孩子,一定能说到做到。
你们是最棒的!(竖起大拇指)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认识矿泉水瓶和吸管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的两个物体是什么呀?(指生回答)你们知道矿泉水瓶和吸管是什么做的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塑料”两个字,请学生跟老师认读。
(3)请学生换一种说法,说什么做成了矿泉水瓶和吸管?
(4)学生齐读“矿泉水瓶和吸管是用塑料做成的”和“塑料做成了矿泉水瓶和吸管”两种读法。
2、认识锁头和扳子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指生说出图片上的两个物体是什么?锁头和扳子是什么做的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金属”两个字,请学生跟老师认读。
(3)请学生换一种说法,说什么做成了锁头和扳子?
(4)学生齐读“锁头和扳子是用金属做成的”和“金属做成了锁头和扳子”两种读法。
3、认识椅子和擀面杖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的两个物体是什么?(指生回答)椅子和擀面杖是什么做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木头”两个字,学生齐读。
(3)请学生换一种说法,说什么做成了椅子和擀面杖?
(4)学生齐读“椅子和擀面杖是用木头做成的”和“椅子和擀木头做成了椅子和擀面杖”两种读法。
4、认识报纸和书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两个物体名称,然后说出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做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纸”字,学生齐读。
(3)请学生换一种说法,说什么做成了报纸和书?
(4)学生齐读“报纸和书是用纸做成的”和“纸做成了报纸和书”两种读法。
5、认识衣服和窗帘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的两个物体是什么呀?(指生回答)你们知道衣服和窗帘是什么做的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布”字,学生齐读。
(3)请学生换一种说法,说什么做成了衣服和窗帘?
(4)学生齐读“衣服和窗帘是用布做成的”和“布做成了衣服和窗帘”两种读法。
6、认识眼镜片和水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两个物体是什么,再说出它们是什么做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玻璃”两个字,请学生跟老师认读。
(3)请学生换一种说法,说什么做成了眼镜片和水杯?
(4)学生齐读“眼镜片和水杯是用玻璃做成的”和“玻璃做成了眼镜片和水杯”两种读法。
(二)区分各种材料的不同
1、大家看,塑料、布、木头、纸、金属、玻璃能做许许多多的东西,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材料。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材料)
2、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分小组来研究。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老师分别出示六种材料,问:这是什么材料?
学生分别说出六种材料,教师指出这些都是刚才学过的六种材料。
3、老师提出小组合作研究的要求:学生可以像老师这样摸一摸,看谁是光滑的,谁是粗糙的;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撕一撕,看谁能撕得动,谁撕不动;还可以看一看,谁是透明的,谁是不透明的;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捏一捏,看谁能捏得动,比较软,谁捏不动,比较硬;还可以像老师这样掂一掂,看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学生可以用各种喜欢的方法来比较这六种材料的不同。
4、各小组学生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教师及时评价、引导、鼓励。
三、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请学生先说出图上的物品是什么,然后再说出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四、课后拓展
辨别家中物品的制作材料,告诉父母亲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材料
塑料金属木头
纸布玻璃
小组讨论时需要的材料有:塑料瓶、布、玻璃杯、纸、方便筷、锁头(每种物品数量与小组数相同)
我认识了6种材料,有塑料、金属、木头、纸、布、玻璃。
我知道了眼镜片和水杯是用玻璃做成的。
我知道衣服是用布做成的。
我知道纸轻,金属重。
我知道布软活,金属硬。
我知道纸不能做衣服,布能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