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

合集下载

工作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工作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精神和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分工方案》有关要求,为促进我省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一、重要意义我省的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全省城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弥足珍贵的重要文化遗产。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立足X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养X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到20XX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尊重优秀传统文化。

尊重X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

坚守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革命,加强品牌建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激发创造活力。

保护广大手工艺者个性,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灵感和精心手作潜能,恢复和发展濒危或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

促进就业增收。

发挥传统工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家庭生产的优势,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精准扶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0.18•【字号】渝办发[2005]223号•【施行日期】2005.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5]223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市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严峻形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巴渝大地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是建设有重庆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和源流,是我市各民族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形象地体现了重庆各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融民族性与大众性于一体,是重庆各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利用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渝府发〔2019〕1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渝府发〔2019〕1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渝府发〔2019〕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涪州风物传说”等19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公布。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6月18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序号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22涪州风物传说民间文学涪陵区2Ⅰ—23马桑溪民间故事大渡口区3Ⅰ—24巴渝灯谜大渡口区、万盛经开区4Ⅰ—25东溪故事綦江区5Ⅰ—26刘天成故事大足区6Ⅰ—27武隆民间故事武隆区7Ⅰ—28咸说忠文化8Ⅰ—29夔州民间故事奉节县9Ⅰ—30夔州竹枝词奉节县10Ⅰ—31巫溪吉令词巫溪县11Ⅱ—96长寿民歌传统音乐长寿区12Ⅱ—97梁平劁猪调梁平区13Ⅱ—98乌江船工号子武隆区14Ⅱ—99情妹歌城口县Ⅱ—100石工号子丰都县16Ⅱ—101竹台孝歌云阳县17Ⅱ—102夔州民间吹打奉节县18Ⅱ—103夔州民歌奉节县19Ⅱ—104轿夫号子石柱县20Ⅱ—105酉水船工号子秀山县21Ⅲ—51鬼城神鼓舞传统舞蹈丰都县22狮舞(丰都龙河高台狮舞、奉节高台狮舞、彭水高竿狮舞)丰都县、奉节县、彭水县23Ⅲ—53玩牛彭水县24Ⅲ—54更鼓红苗芦笙舞万盛经开区25Ⅳ—27川剧传统戏剧大渡口区、江津区、綦江区、大足区26Ⅳ—28秀山花灯戏秀山县27Ⅴ—17金钱板曲艺渝北区、江津区28Ⅴ—18四川竹琴梁平区、奉节县、巫山县29意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九龙坡区30Ⅵ—26传统太极微动桩拳南岸区31Ⅵ—27洪门拳南岸区32Ⅵ—28巴渝射德会传统射艺南岸区33Ⅵ—29白沙杂耍江津区34Ⅵ—30余家拳铜梁区35Ⅵ—31土家竹铃球石柱县36Ⅵ—32杨氏子能太极拳术市体育局37Ⅵ—33浩口仡佬族篾鸡蛋传统体育竞技武隆区38Ⅶ—46蜀绣(万州三峡绣、九龙坡蜀绣、奉节夔州绣)传统美术万州区、九龙坡区、奉节县39Ⅶ—47巴渝棕编(白土棕编、青吉棕编、老黑山传统棕编)黔江区、武隆区、万盛经开区40Ⅶ—48传统书画装裱技艺(文润斋书画传统装裱修复技艺、廖记传统装裱技艺、淳辉阁苏裱技艺)涪陵区、江北区、重庆市美术有限责任公司41Ⅶ—49渝派连环画大渡口区42Ⅶ—50沙磁乱针绣沙坪坝区43Ⅶ—51淑文斋木雕艺术九龙坡区44Ⅶ—52重庆剪纸(黄氏剪纸、渝北剪纸、艺香剪纸)传统美术南岸区、渝北区、永川区45Ⅶ—53长江赏石艺术巴南区46Ⅶ—54三峡蝶画永川区47Ⅶ—55开州糖画开州区48Ⅶ—56朱氏麦杆画丰都县49Ⅶ—57文峰木雕工艺巫溪县50Ⅶ—58马氏根艺51Ⅶ—59酉州苗绣酉阳县52Ⅶ—60三峡木雕万州区53Ⅶ—61玉溪石刻潼南区54Ⅷ—174冉师傅牛肉干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万州区55Ⅷ—175重庆烤鱼技艺(万州烤鱼、巫山烤鱼、巫溪烤鱼)万州区、巫山县、巫溪县56Ⅷ—176重庆小面制作技艺(万州程凉面制作技艺、左婆婆扁担面制作技艺、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制作技艺、愚小面制作技艺、长寿湖鱼面制作技艺、白沙臊子面制作技艺、荣昌铺盖面制作技艺、奉节搭搭面制作技艺)万州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渝北区、长寿区、江津区、荣昌区、奉节县57Ⅷ—177土法制香58Ⅷ—178王氏灶台建造技艺黔江区59Ⅷ—179白土唢呐制作工艺黔江区60Ⅷ—180巴渝皮鼓传统制作技艺(黔江王氏牛皮鼓制作技艺、云阳皮鼓制作传统手工技艺)黔江区、云阳县61Ⅷ—181竹编(黔江传统竹编、江津四面山传统烘笼竹编、梁平竹编)黔江区、江津区、梁平区62Ⅷ—182官村麻糖制作技艺黔江区63Ⅷ—183陆氏中药酒曲传统制作技艺黔江区64Ⅷ—184巴渝土陶传统制作技艺涪陵区、江津区、奉节县65涪陵胭脂萝卜泡菜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涪陵区66Ⅷ—186蔺市特醋传统酿造技艺涪陵区67Ⅷ—187涪陵榨菜酱油传统制作技艺涪陵区68Ⅷ—188巴渝羊肉传统制作技艺(涪陵同乐羊肉制作技艺、铜梁赵木二羊肉制作技艺、武隆碗碗羊肉制作技艺、石柱临溪刘记羊肉制作技艺)涪陵区、铜梁区、武隆区、石柱县69Ⅷ—189百花潞酒传统酿造技艺涪陵区70Ⅷ—190手工羽毛毽传统制作技艺渝中区71Ⅷ—191小洞天干烧江团传统制作技艺渝中区72余记山城小汤圆传统制作技艺渝中区73Ⅷ—193德元小汤圆制作技艺渝中区74Ⅷ—194重庆火锅传统制作技艺(巴将军火锅制作技艺、巴江水毛肚火锅制作技艺、陆派巴倒烫火锅制作技艺、朝天门火锅制作技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市商务委75Ⅷ—195应月斋二胡传统制作技艺沙坪坝区76Ⅷ—196重庆南派角弓制作技艺九龙坡区77Ⅷ—197黄花园酱油酿造技艺九龙坡区78Ⅷ—198唐氏古琴传统制作技艺南岸区79Ⅷ—199吉香园传统中式点心制作技艺南岸区80Ⅷ—200益泰祥段氏奇香炒货制作技艺南岸区81Ⅷ—201“蝶花牌”怪味胡豆传统制作技艺北碚区82Ⅷ—202旗美人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渝北区83Ⅷ—203吴滩无网弹棉制作技艺江津区84Ⅷ—204白沙风筝制作技艺江津区85Ⅷ—205合川肉片(念记)制作技艺合川区86Ⅷ—206“民利权”脂香型酱油酿造技艺合川区87Ⅷ—207李氏养身粥熬制技艺合川区88Ⅷ—208朱沱酸萝卜传统腌制技艺永川区89Ⅷ—209俏表嫂手撕大头菜制作技艺传统技艺永川区90Ⅷ—210“小炉红”传统高粱红酒酿造技艺永川区91Ⅷ—211永川秀芽手工制作技艺永川区92Ⅷ—212合香漆塑南川区93Ⅷ—213刘氏烧鸡公制作技艺南川区94金佛山方竹笋宴制作工艺南川区95Ⅷ—215金佛山方竹笋传统加工工艺南川区96Ⅷ—216外婆家私房油茶传统制作技艺南川区97Ⅷ—217永新执事制作技艺綦江区98Ⅷ—218金角老四川牛肉干制作技艺綦江区99Ⅷ—219綦江萝卜干制作技艺綦江区100Ⅷ—220重庆泡菜传统制作技艺(綦江中坝泡菜制作技艺、夔州泡菜制作技艺)綦江区、奉节县101Ⅷ—221三活春鸡兔鱼烹制技艺102Ⅷ—222卧佛竹麻编潼南区103Ⅷ—223旱蒸牛肉制作技艺荣昌区104Ⅷ—224荣昌猪刨汤制作技艺荣昌区105Ⅷ—225河包粉条制作技艺荣昌区106Ⅷ—226梁平真丝绸制作技艺梁平区107Ⅷ—227木缘坊木梳制作技艺梁平区108Ⅷ—228礼让豆棒制作技艺梁平区109重庆藤编(巷口藤编、外郎藤编传统手工技艺)武隆区、云阳县110Ⅷ—230土坎苕粉传统制作技艺武隆区111Ⅷ—231鸡鸣手工制锣技艺城口县112Ⅷ—232城口鸡淖传统制作技艺城口县113Ⅷ—233茶元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丰都县114Ⅷ—234青龙茶传统制作技艺丰都县115Ⅷ—235垫江石磨豆花制作技艺垫江县116Ⅷ—236香山蜜饼传统制作技艺忠县117Ⅷ—237夔州生漆制作技艺奉节县118Ⅷ—238夔州老腊肉传统制作技艺奉节县119Ⅷ—239郭家沟老白干酿造技艺奉节县120Ⅷ—240巫山梨膏糖传统制作技艺巫山县121Ⅷ—241翡翠凉粉传统制作技艺巫山县122Ⅷ—242水口银丝面传统制作技艺巫山县123Ⅷ—243大宁河柳叶舟制作技艺巫溪县124Ⅷ—244马武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石柱县125Ⅷ—245秀山毛尖栽培与制作技艺秀山县126Ⅷ—246浪坪传统织绸技艺酉阳县127Ⅷ—247传统铁器锻打技艺彭水县128Ⅷ—248鞍子酥食制作技艺彭水县129Ⅷ—249龙塘麻糖制作技艺彭水县130Ⅷ—250郁山晶丝苕粉制作技艺彭水县131Ⅷ—251郁山三香制作技艺彭水县132Ⅷ—252苗家天锅传统酿酒技艺彭水县133Ⅷ—253重庆脆皮鱼传统制作技艺两江新区134Ⅷ—254溱溪河竹艺家具传统制作技艺万盛经开区135Ⅷ—255红苗竹木制品防蛀处理传统技艺万盛经开区136Ⅷ—256隆林火烧糯米酒传统制作技艺万盛经开区137Ⅷ—257古籍修复技艺重庆图书馆138Ⅷ—258传统合香制香技艺九龙坡区139Ⅷ—259周氏传统木作技艺巴南区140Ⅷ—260浩口仡佬族蜡染传统制作技艺武隆区141Ⅷ—261马氏蒲扇板鸭技艺九龙坡区142Ⅷ—262江津传统花椒栽培与加工技艺江津区143Ⅷ—263川东花生传统制作技艺永川区144Ⅷ—264金佛山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技艺南川区145Ⅷ—265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南川区146Ⅷ—266铁皮石斛酒传统制作技艺南川区147Ⅷ—267武隆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赵家花酒传统酿造技艺、武隆洞藏酒传统酿造技艺)武隆区148Ⅷ—268武隆老鹰茶传统制作技艺武隆区149Ⅷ—269涪翁烧白传统制作技艺彭水县150Ⅸ—21郑氏温病诊疗法传统医药万州区151Ⅸ—22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正骨诊疗术渝中区152Ⅸ—23黄氏儿科传统医术渝中区153Ⅸ—24陈膏药传统制作技艺沙坪坝区154Ⅸ—25黄氏中医正骨术沙坪坝区155Ⅸ—26梵谷中医正骨术沙坪坝区156Ⅸ—27养生五禽戏导引法南岸区157Ⅸ—28桐君阁还少丹传统制作技艺南岸区158Ⅸ—29桐君阁麻仁丸传统制作技艺南岸区159Ⅸ—30强力天麻杜仲丸传统制作技艺南岸区160Ⅸ—31王氏传统膏药传统制作技艺北碚区161Ⅸ—32赵氏正骨术渝北区162Ⅸ—33周氏二指禅推拿技法渝北区163Ⅸ—34南川天麻传统生产技艺南川区164Ⅸ—35向氏草药疗骨法大足区165Ⅸ—36鹿茸蜜丸传统制作工艺大足区166Ⅸ—37李氏骨科传统正骨术大足区167Ⅸ—38何氏点熨灸治术荣昌区168Ⅸ—39牡丹皮传统加工技艺垫江县169Ⅸ—40古方精骨术石柱县170Ⅸ—41雷氏蛇药酉阳县171Ⅸ—42柳氏外丹炼制技艺传统医药两江新区172Ⅸ—43更鼓红苗兽医万盛经开区173Ⅸ—44天府可乐集团中药原浆配方及提取技术市国资委174Ⅸ—45向氏针罐压穴灸石柱县175Ⅹ—43土家婚俗黔江区、奉节县、巫山县176Ⅹ—44土苗丧葬礼仪黔江区177Ⅹ—45白沙龙舟会江津区178Ⅹ—46窑王祭祀荣昌区179Ⅹ—47上九登高开州区180Ⅹ—48寺院坪香会武隆区181Ⅹ—49羊角黄氏家训武隆区182Ⅹ—50搭红习俗城口县Ⅹ—51城口十大碗城口县184Ⅹ—52夔州食俗奉节县185Ⅹ—53清净庵庙会奉节县186Ⅹ—54饮酒习俗巫山县187Ⅹ—55转丧鼓巫溪县188Ⅹ—56土家米米茶习俗石柱县189Ⅹ—57秀山赦饭制作与分享习俗秀山县190Ⅹ—58苗族四月八秀山县191Ⅹ—59秀山米豆腐食俗秀山县192Ⅹ—60苗族赶秋秀山县193Ⅹ—61苗族踩花山节彭水县194Ⅹ—62土家三道席传统习俗彭水县195Ⅹ—63石鼓红苗礼歌万盛经开区196Ⅹ—64茶树红苗长桌宴万盛经开区——结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3月12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一、重要意义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最新)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最新)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X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传承人培养更多后继人才;有助于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地区发展活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X〕25号)精神,现就加快推动我省传统工艺振兴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立足X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我省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

在保护传统工艺核心技艺的基础上,推进X传统工艺元素的挖掘和传统工艺的应用,打造X地域文化知名品牌和文化名片,提升传统工艺设计理念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促进X传统工艺与文化艺术、科技发展、设计管理及教育传播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工艺企业和名牌产品。

到X年,全省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建立X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项目,建立X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对列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并予以重点支持。

(省文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二)培养壮大传承人队伍。

弘扬工匠精神,鼓励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或)各级工艺美术大师队伍,形成合理梯队,优化人才结构,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

大力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组织优秀传承人、工艺师及设计、管理人员,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开展巡回讲习,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最新)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最新)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X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X政办〔X〕27号)精神,为促进我市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一、重要意义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

我市的传统工艺种类繁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全市城乡。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立足X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培养工匠精神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消费需要。

力争到X年,全市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传统工艺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得到明显强化,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

尊重优秀传统文化。

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

坚守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提升,加强品牌建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激发创造活力。

创新是灵魂,保护广大手工艺者个性,深入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手工艺人成为具有设计能力的匠人,启发精心手作潜能,发掘恢复失传的优秀传统工艺和元素。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06•【字号】巴南府办发〔2018〕194号•【施行日期】2018.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85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重庆市巴南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6日重庆市巴南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推动全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85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门。

一、总体目标立足区内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充分依托区内传统工艺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提升传统工艺设计制作水平和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

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组织传统工艺项目调查。

对区内传统工艺项目进行调研,挖掘、记录和整理制作技艺,搜集代表性实物,全面了解和掌握传统工艺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传统工艺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

(责任单位:区文化委、区经信委、区商务局、各镇街)2.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渝人社发〔2023〕47号•【施行日期】2023.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4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组织人事部、产业促进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改革发展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经济信息局,市级部门人事(干部)处,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人力资源)部门:现将《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申报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23年6月30日重庆市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基本条件第四章工艺美术员申报条件第五章助理工艺美术师申报条件第六章工艺美术师申报条件第七章高级工艺美术师申报条件第八章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申报条件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15号)《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推进职称改革,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市工艺美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结合我市工艺美术人才需求和职业属性,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工艺美术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和助理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条本条件适用于全市从事工艺美术制作、研究、设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
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府办发[2018]85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6.12
【实施日期】2018.06.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渝府办发〔2018〕85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文化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6月12日
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市文化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加快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有关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重要意义
我市传统工艺门类众多,遍布全市各地。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我市传统工艺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提升设计制作水平和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

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

尊重优秀传统文化。

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和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弘扬传统工艺
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

坚守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激发创造活力。

保护手工艺者个性,激发因材施艺灵感和精心手作潜能,恢复和发展濒危或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

促进就业增收。

发挥传统工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家庭生产的优势,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精准扶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绿色发展。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反对滥用不可再生的天然原材料资源,禁止使用非法获取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1.组织传统工艺项目调查。

对我市传统工艺项目进行调研普查,挖掘、记录和整理制作技艺,搜集代表性实物,全面了解和掌握传统工艺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传统工艺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

(责任单位:市文化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