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合集下载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多样化,流行音乐之风盛行让人们逐渐遗忘民族音乐,戏曲尤甚。

近年来,许多音乐人把戏曲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受到大众认可,喜欢上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碰撞,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让大众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本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借流行之势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因此了解并喜爱戏曲,本文即对提高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戏曲;流行音乐;兴趣引言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

现今,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中国戏曲已走到瓶颈区,在叱咤百年的艺术要逐渐被遗忘的情况下,流行与戏曲相融合的歌曲别具一格,使得戏曲逐渐被大众重新认识与接受。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是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需要”,因此,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戏曲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学生对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看法流行音乐是当下最受年轻人追捧和喜欢的,它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长期受欧美日韩音乐风格的影响,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更易于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反观戏曲,当代大多数年轻人不懂戏曲表达的内容,更不爱它的节奏拖沓冗长与“奇怪”唱腔,甚至觉得戏曲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以上看法在音乐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皆可体现:课件上出现学生喜爱的明星、歌手,课堂的导入、拓展等环节播放流行歌曲,学生会积极表现,兴趣大增令课堂活跃不已,逐渐喜欢音乐课。

反之在课上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京剧一课,学生不耐烦,不愿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一堂课就是“一场空”。

(二)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呈多元化趋势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娱乐形式多样化的时代,中国音乐文化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经久不衰。

早年出现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巧妙融合的“戏歌”《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开创了音乐新篇章,它是对戏曲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说唱脸谱》简介及歌词内容

《说唱脸谱》简介及歌词内容

《说唱脸谱》简介及歌词内容《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

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说唱脸谱》属于京歌。

京歌也称京味歌曲,总称戏歌。

京歌本身不是京剧选段,是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相结合风格的歌曲。

京歌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是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京歌,作为歌中的阳春白雪,珍稀极品,大多情深意远,悱恻缠绵,大气磅礴。

她是加上京戏音乐元素的歌曲。

是对京戏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代表作品有《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梨花颂》《梅兰芳》《情缘》《我是中国人》《前门情思大腕茶》歌曲原唱谢津填词阎肃谱曲姚明编曲姚明音乐风格民族说唱脸谱歌词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一边唱一边喊哇呀呀呀呀好象炸雷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间奏)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rap)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间奏)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rap)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一个劲的来称赞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间奏)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辨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哇呀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间奏)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哈哈哈北京土著是什么意思?歌曲《北京土著...。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发展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审美的情趣不断攀升,对音乐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不同年龄段,赢得不同审美层次人们的喜爱。

创作者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

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及听觉享受。

一、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简要概况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剧种形式繁多,表演生动有趣,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剧种多达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有很多剧种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流行音乐,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内容通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感染力,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二、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在跨越式的提高,戏曲这种最为传统的综合艺术也正面临着现代流行音乐大潮流发展的不断冲击,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演出场次有限,网络信息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

反观流行音乐,原有的一些创作方式和呈现已经不能满足整体大众的需求水平,风格多样但内涵单一,作品量多而不精,瓶颈问题越来越重,广为传唱的作品少之又少。

三、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发展艺术门类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及魅力,无论是戏曲还是流行音乐,都需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当戏曲保留了传统魅力的基础上,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表达出戏曲的完整主题及人物事件,从而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也能更快的接受和融入其中。

含戏曲的流行歌曲

含戏曲的流行歌曲

含戏曲的流行歌曲
1. 《新贵妃醉酒》啊,那可真是太绝了!李玉刚把京剧和流行完美融合,就像巧克力和牛奶搭配得那么美妙!还记得他那婉转的唱腔吗?“爱恨就在一瞬间”,哇,太惊艳了!
2. 《霍元甲》这首歌也超棒呀!周杰伦把戏曲元素融入其中,那感觉就像在现代都市中突然穿越到了古代的舞台,“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太有气势了!
3. 你们听过《说唱脸谱》吗?那简直是把戏曲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就如同在色彩斑斓的画卷中畅游,“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真带劲!
4. 《在梅边》也很不错哟!王力宏用独特的方式演绎戏曲,好比是在宁静的夜晚突然绽放的烟花,“这厢是梦梅恋上画中的仙”,太好听啦!
5. 《离人愁》也值得一提呀!那里面的戏曲韵味,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让人陶醉,“我应在江湖悠悠,饮一壶浊酒”,绝了!
6. 《牵丝戏》呢,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是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傀儡翁与傀儡牵丝作戏”,好有意境!
7. 《苏三说》你们可别错过!陶喆把戏曲玩出了新花样,好像给传统戏曲穿上了时尚的外衣,“苏三离了洪洞县”,太有感觉了!
8. 《三国恋》也是超有特色的!那戏曲的部分像是战场上的号角,激励着人们,“将军北方仓粮占据”,酷毙了!
9. 《花田错》能不喜欢吗?王力宏再次展现了戏曲与流行的奇妙结合,如同漫步在梦幻的花田,“花田里犯了错”,超赞!
10. 《one night in 北京》更是经典啊!那京剧唱腔一出来,哇,就像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胡同,“人说百花的深处”,太有味道了!
我觉得这些含戏曲的流行歌曲都太有魅力了,它们让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真的很棒!。

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

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

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技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戏曲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创新。

以下是一些戏曲的现代创新例子:1. 电影与戏曲的融合近年来,一些电影导演开始尝试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电影中,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例如,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就将京剧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巧妙地融入到电影情节中,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戏曲的韵味和美感。

2. 现代舞与戏曲的结合在当代舞蹈领域,一些舞者和编舞家也尝试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现代舞蹈中,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

他们利用戏曲的表演技巧和动作特点,结合现代舞蹈的形式和语言,创作出具有戏曲元素的现代舞作品。

这种结合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现代舞蹈的表现力,同时也为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 戏曲剧目题材的现代化在剧目的选择上,一些现代剧作家开始创作以现代题材为背景的戏曲剧目。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当代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创作出反映现实问题的戏曲作品。

这些作品融入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戏曲艺术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

4. 戏曲与科技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创作者开始在戏曲表演中引入科技元素,创造出更为现代化的视听效果。

例如,他们利用投影技术在幕布上展示场景变化,使用灯光和音效来增强戏曲表演的氛围。

这样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戏曲的观赏体验,同时也帮助传统戏曲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5. 戏曲教育的创新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对戏曲产生兴趣,并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戏曲,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创新戏曲教育方式。

他们结合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开发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戏曲学习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和推广戏曲艺术。

这种创新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戏曲,促进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戏曲创作者们在形式、剧目选择、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尝试。

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形式,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到戏曲的魅力。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周兴杰;唐赛男【摘要】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一融合的发展历程,应上溯到1920-19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轫期.这种融合天体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音乐文本形态: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有机融合的突出表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流行歌曲;戏曲;发展历程;文本形态;文化意义【作者】周兴杰;唐赛男【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120.9就起源而言,中国流行歌曲自欧美舶来。

至今,这种影响仍未断绝,如本世纪大行其道的R&B、Hip-Hop等诸多曲风,就是如此。

但与此同时,将之本土化的追求和相应的本土化的音乐生产实践,从未停止过。

早如1920-1930年代黎锦晖的《毛毛雨》、《桃花江》,1980年代又有“西北风”、“高原风”,都是引民歌曲调入流行音乐,借中国民间音乐丰厚的养分以丰富流行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

而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曲调上虽仍效法欧美,填词却极力追摹中国古典诗词,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中国特性,提升自己的审美品格。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探索方式的存在。

近年来,另一种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方式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注意,那就是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它构成了流行音乐本土化的又一重要表现。

本文拟围绕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以揭示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具体的文本形态,阐明其内含的文化意义。

一戏曲与流行歌曲融合的发展历程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民间艺术,其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赋予了这种音乐生产方式鲜明的中国特性。

试论当代戏曲艺术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试论当代戏曲艺术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试 当 慧 艺藏 曲



≥ ≥ 0 _
● 汪黎 明
的表演技巧,唱腔音 乐折射 出五 千年华复 文 明的发展足迹 ,犹如 一部博 大丰 寓、雅俗共 赏的大百科全 书,记 载着生生 不息 的民族文
明的足迹。 Biblioteka 从 哲学的角度米 看世界 上的一 切事物都 | 界上三大古老戏剧 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 ,二是印度 梵剧 ,三是中国戏d 。古希 腊 足在不断的变化 与 发展 叶 得 以生存 发 展 的 , n 戏剧产生于公元前 6世纪 , 0 2 0多年后 ,它便衰微 中落 ,后世 欧洲的 戏剧 文化都足 任何事物不管 它有 多么强大 ,都应 该顺 应 客 f j 山它派生演化出来 的;印度梵剧 形成时间不详 ,它早已是文化 陈迹 ,但东南亚 各国 观现实 的 要求 而 产 生丰 应 的变 化 以求 得 发 的歌舞没有 不受它影响蕾 ;中国戏 曲最年轻 ,至公元 1 世纪才正式登 堂入室 ,但 由于它积 蓄 展。纵 观我 国音乐艺 术的发 胰道路 ,为什 么 1 既久 , 来源亦多 ,故而潜藏了特别 旺盛 的生命 力。8 0余年来 ,非 但末见 衰败 ,反而 根深 叶 很多传统 的、高雅 的艺术形式 发展 到了现代 0 茂 、繁衍派生 ,形成 大大小小 3 7个地 方剧种 。这使 【 国变成一 个实力 雄厚 的戏 曲大国 ,更 都在一 定程度 上走入 了窘 困的局 面,归根结 1 l I 使 中国积 累了异常丰富 ,任何 国家都无法 与之相 比的剧 日、剧种 、剧论 、表 导演及 唱腔 音 乐 底是艺 术 高雅 到 一定 程 度 就走 入 了阳 春 白 雪、曲高和寡 、知音难 觅 的象牙之 塔 ,美足 遗产 。 中国戏曲 ,起源于原始歌 舞。汉 代 ,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 的 “ 角抵戏 ” 。到了南 北 美到极 至了,但却难 为俗众 普遍接 受 ,以至 朝 时期 ,民间出现 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 “ 歌舞戏” ,具有 r 更为浓郁 的表演成 份。唐代 ,民 成了少 数专家 鉴赏的活文物 ,而艺 术的强 大 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 ,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民间 又出现 l “ 『 俗讲 ”和 “ 文”等 通俗 说唱形 生 命力则 体现在 它初创 发展 于群众 中时 的通 变 式。宋 代,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 “ 瓦舍”和 “ 勾栏” ,民间歌舞 、说唱 、滑稽戏 有 了综 俗、合时 、泥 土昧 浓 烈 的表 现 形 式 里。 因 合的趋势 ,出现了 “ 杂剧 ” 宋 。金 代 ,在宋杂剧基 础上 ,北 方出现 了 “ 院本 ” 金 ,南方 出现 了 此 ,戏 曲艺术要发展需 要结合我 们 当代社会 “ 南戏 ” 。元代北方形成 “ 杂剧” 北 ,南方南戏 进一步发展成熟 ,戏 曲形成 。元 代 ,是 中国戏 曲 些优 秀的音 乐元 素 。其 实我 们 不难 发现 , 史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它以其元 曲 闻名 于世 ,中国戏 曲第 二个繁盛 时期是在 明清 时期 ,当时 戏曲改革 以前 就 有 人 尝试 过 ,但 成 功 的不

试论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

试论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

试论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不断加深,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融合也日益频繁,这种融合给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概念、历史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试论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

一、概念的界定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反映某一特定民族或地区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是通过口头传统或习俗传承下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统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流行音乐则是指广泛流传于当代社会,受到大众喜爱和追捧的音乐形式,它具有通俗性、时尚性和商业性的特点,常常受到大众文化和商业市场的影响。

有机融合的概念是指在保留各自独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和交融,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样式。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中,既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要满足当代大众的欣赏需求,这就需要在保持文化传承的进行创新和变革,使传统音乐与时尚音乐有机结合,形成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音乐风格。

二、历史与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并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索。

历史上,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民间元素一直都与宫廷音乐相互融合,创造出了许多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清代民间戏曲音乐与宫廷音乐的融合,形成了京剧和昆曲等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不仅保留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民间元素,同时也吸收了宫廷音乐中的流行元素,使得它们更具观赏性和欣赏性。

随着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在中国,民族音乐家通过创作和演绎,不断将古老的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当中,创作出了大量新的音乐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

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它那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不过当前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港台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持续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

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戏曲衰退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

所以,要振兴戏曲,继承和发扬这个民族瑰宝,使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不但需要好的表演者,更需要大量观众。

“振兴戏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一、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喜欢唱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节奏轻快,简单易学。

在他们眼里,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因而对戏曲也就知之甚少、不感兴趣。

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

戏中有歌、歌中有戏,但究其根本它不是戏而是歌,所以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

也正因为绝大部分戏歌又是以流行歌曲为主要旋律的,唱起来琅琅上口,甚至有些戏歌是歌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与学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我们主要流行的戏曲剧种是川剧,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戏歌,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中向学生介绍了四类戏歌,分别是融合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元素的戏歌,现在流行的戏歌,有如《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龙拳》(周杰伦),《唱脸谱》(谢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零点乐队),《对花》(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戏歌众多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使用了戏曲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仅仅改变了唱法,还有的则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音乐来表现……通过听、唱、动、说、看,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了时代气息。

而同学们熟悉喜爱的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歌手都自觉地将戏曲元素融合在歌曲中,也足以证明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倍感亲切!因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戏曲艺术,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使用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戏曲唱段
音乐课堂上,学习歌曲一般都采用先唱谱后唱词,或先唱词后唱谱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乐谱,且完全按乐谱学习,“唯谱是从”。

而在中国戏曲界,艺人们习惯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当师傅“口传”时,他已经把多年对于这段唱腔的感悟、体验,以及风格的把握和只能“意会”的经验完全融入在其中,让徒弟们心领神会,达到“心传”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学唱几段戏曲唱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在戏曲课程中使用传统教唱的方式,则
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戏曲魅力所在。

每次上戏曲课时,学生常常
对异于普通话的吐字、长长的拖腔犯难,特别是长长的拖腔速度缓慢、节奏迟缓、旋律起伏大,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做、边演边敲。

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提示学生注意装饰音的使用,以及最后的耍腔。

一句句模仿,一句句细品,一句句体会,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开始慢慢品味唱腔的韵味。

三、音乐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戏曲水平,做戏曲的欣赏者和爱好者
《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

”教师在戏曲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戏曲音乐的积极态度。

当向学生介绍地方戏曲时,教师那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有腔有韵的演唱,一会是京剧,一会是越剧,一会是黄梅戏、一会又是锡剧,俨然是一个戏曲杂家,而学生对于听自己老师的演唱远远胜过听戏曲大师的演唱。

当向学生介绍戏曲知识时,一幅幅珍贵的剧照,一段段精彩的唱段,一篇篇介绍的文章,老师对戏曲陶醉的表情,无不显示着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因而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戏曲的艺术殿堂。

所以,教师要自己先喜欢上戏曲,多听、多学、多唱、多接触戏曲,持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厚积薄发,应用自如。

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

振兴戏曲艺术,学校音乐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戏曲理应成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