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多样化,流行音乐之风盛行让人们逐渐遗忘民族音乐,戏曲尤甚。

近年来,许多音乐人把戏曲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受到大众认可,喜欢上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碰撞,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让大众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本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借流行之势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因此了解并喜爱戏曲,本文即对提高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戏曲;流行音乐;兴趣引言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

现今,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中国戏曲已走到瓶颈区,在叱咤百年的艺术要逐渐被遗忘的情况下,流行与戏曲相融合的歌曲别具一格,使得戏曲逐渐被大众重新认识与接受。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是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需要”,因此,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戏曲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学生对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看法流行音乐是当下最受年轻人追捧和喜欢的,它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长期受欧美日韩音乐风格的影响,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更易于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反观戏曲,当代大多数年轻人不懂戏曲表达的内容,更不爱它的节奏拖沓冗长与“奇怪”唱腔,甚至觉得戏曲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以上看法在音乐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皆可体现:课件上出现学生喜爱的明星、歌手,课堂的导入、拓展等环节播放流行歌曲,学生会积极表现,兴趣大增令课堂活跃不已,逐渐喜欢音乐课。

反之在课上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京剧一课,学生不耐烦,不愿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一堂课就是“一场空”。

(二)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呈多元化趋势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娱乐形式多样化的时代,中国音乐文化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经久不衰。

早年出现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巧妙融合的“戏歌”《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开创了音乐新篇章,它是对戏曲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戏曲元素在筝乐中的运用初探——以《夜深沉》为例

戏曲元素在筝乐中的运用初探——以《夜深沉》为例

7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4板一眼”(2/4拍),“一板三眼”(4/4拍)、“有板有眼”以及“无板无眼”等板式变化体,类似于西方的“变奏”“重复”等作曲手法。

戏曲音乐中的快板、散板、流水板等不同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在旋律和节奏上做出不同变化,每个板式都各具特点。

作曲家在创作《夜深沉》时,创造性的借鉴了京剧不同板式的曲调变化,从节奏、和声、旋律等多方面来进行变奏。

在京剧唱腔中,散板为主要的抒情段落,速度随唱腔内容、情绪的发展而变化,都是由一板三眼构成。

在乐曲的高潮、间奏、尾声等部分都有散板板式的元素,乐曲中的慢板部分采用不同的节奏型以及不同的演奏技法(滑音、轮值、刮奏等),突显出不同节奏节拍的对比。

为刻画虞姬人物内心矛盾,渲染戏剧性的音乐奠定了基础。

尤其模范京剧“紧拉慢唱”的效果,节奏的伸缩变化也是其中不可过缺的因素。

散板一开始就有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更能体现出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三)旋律唱腔的吸收腔调是体现戏曲的魂,而腔调的基础又是语言。

戏曲元素体现在器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唱腔设计,把当地语言的旋律性融入到戏曲旋律当中,戏曲唱腔则会体现出跌宕起伏。

作曲家将其移植到器乐中,使其夸张化,具有京味的旋律性自然会特别强。

古筝以韵补声独特的演奏技术,通过对技法的运用来表达古筝声腔化的效果。

王中山先生在改编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装饰音来表现京剧腔调,其京剧腔调的韵味主要体现在慢板的左手按音上。

1、在筝曲《夜深沉》中,运用了大量的倚音技巧,主要体现在慢板部分在谱例中运用了十一处倚音技巧,其作韵技巧意在模仿京胡的拉弦的滑音以及京剧“迂回”的唱腔,使得旋律婉转动听,从而更加深刻的体现京剧韵味。

在京剧的演唱中倚音所表现的效果与古筝的演奏效果类似,都是对主音进行修饰,将时值较短的小音穿插在主音之间,在演奏时需明确时值,不可托后面主音的时值打乱节拍。

2、滑音技巧也贯穿在整个乐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艺术歌曲《长相知》是一首融合了戏曲元素的歌曲,通过对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展现了戏曲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渗透与发展。

而在这首歌曲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不仅体现在曲调、歌词和表演方式上,更体现在整个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表现手法上。

从曲调和旋律上看,《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十分明显。

整首歌曲的曲调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戏曲音乐元素,比如唢呐、京剧、黄梅戏等,通过这些传统音乐元素的应用,使整个歌曲在旋律上呈现出了浓厚的戏曲气息,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传统戏曲演出现场的感觉。

歌曲中还使用了传统戏曲的曲调变化和音乐装饰,为整个曲子增添了情感和张力,使听众更加容易进入歌曲的情境中。

在歌词方面,《长相知》也巧妙地融入了戏曲元素。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戏曲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千回百转爱似海,各自奔前程”,“天上星辰,人间要爱谁”,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都是传统戏曲中常见的表达方法,通过这些古典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使歌词更富有诗意和内涵,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能深刻感受到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从表演方式上看,《长相知》中也融入了戏曲元素。

在歌曲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采用了传统戏曲表演的手势和动作,结合歌曲的情感和旋律,展现出了传统戏曲表演的韵味和魅力。

这些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形式表现,更使歌曲更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关注和喜爱。

从整个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表现手法上看,《长相知》中的戏曲元素渗透十分巧妙。

整首歌曲的编曲、演唱、表演方式等方面都充分融入了传统戏曲元素,使整个作品在保持了传统戏曲韵味的也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展现出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貌和气质。

通过对戏曲元素的巧妙运用和表现,使整个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不仅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使作品在音乐艺术上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展现了一种新的音乐美学,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长相知》是一首融合了戏曲元素的艺术歌曲,通过对戏曲元素的巧妙渗透和艺术处理,使得这首歌曲在音乐和表演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本文将从戏曲元素的渗透和艺术处理两个方面对《长相知》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价值。

从戏曲元素的渗透方面来看,《长相知》将古典戏曲元素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中,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歌曲中,可以明显地听到京剧的唱腔和曲调,如“二黄”、“快板”等,这些传统戏曲元素为歌曲增添了古朴与典雅的气息。

歌曲中还融入了锣鼓的节奏和音韵,使得整首歌曲显得更加有韵味和活力。

通过这些戏曲元素的渗透,使得《长相知》在音乐风格上独具特色,既具有流行音乐的现代感,又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学。

从艺术处理的角度来看,《长相知》通过对戏曲元素的巧妙运用,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多重叠加和碰撞,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层次和内涵。

在歌曲的编曲上,通过对戏曲音乐的精心安排和结合,使得整首歌曲在音乐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性。

从歌曲的旋律到节奏,从声乐部分到伴奏部分,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巧妙融合,呈现出了一种既独特又美妙的艺术效果。

在歌词方面,也运用了大量的戏曲古典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整首歌曲在文学内涵上更加丰富和深刻。

通过这种艺术处理,使得《长相知》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多元化和开放性,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感,使得整体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和复合。

艺术歌曲《长相知》在戏曲元素的渗透和艺术处理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通过对戏曲元素的融合和运用,使得这首歌曲在音乐和表演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歌曲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当中,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京剧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

京剧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

京剧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歌唱、对白、动作和表情等多种艺术元素来表达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京剧戏曲元素也开始在音乐中得到了运用。

本文将探讨京剧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所在。

京剧唱腔的独特性使得其在歌曲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魅力。

京剧唱腔是京剧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通过独特的音域和音色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生动。

在一些流行歌曲中,也可以听到京剧唱腔的影子,比如在陈奕迅的《十年》中,他运用了京剧的唱腔来表现歌曲中主角的苦闷和无奈。

这种独特的唱腔风格给歌曲注入了一种古典而又典雅的气息,使得歌曲在表现情感和情节方面更加丰富和深刻。

京剧表演艺术的精湛技艺也为歌曲的演绎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融合了歌唱、舞蹈、表演、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表演技艺可以为歌曲的演绎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比如在舞台上的手势、眼神、肢体语言等都可以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和具有戏剧性。

在一些歌曲MV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京剧表演艺术的影子,歌手们在MV中通过舞蹈和表演来展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情节,使得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京剧的戏曲音乐元素也为歌曲的创作和编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京剧的音乐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它融合了民族乐器、唱腔、雅乐等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体系。

在一些歌曲的编曲中,可以听到京剧音乐元素的影子,比如在一些古风歌曲中,背景音乐中会加入京剧的雅乐元素,使得歌曲更加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气息。

这种音乐元素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还提高了歌曲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京剧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也为歌曲的发展和创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而京剧戏曲元素的运用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论流行音乐中京剧戏腔的运用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以歌曲《赤伶》《探窗》为例

论流行音乐中京剧戏腔的运用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以歌曲《赤伶》《探窗》为例

8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此之外,这两首作品在旋律设计上也借鉴了京剧戏腔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使得副歌旋律更具戏曲风格。

例如《赤伶》副歌的第一句就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中的部分乐句就有相似之处,如“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和“乾坤分外明”两句中,“台下人走”和“乾坤”在音程设置上都是“3236”的旋律。

无独有偶,《探窗》中主歌的最后在与副歌衔接的最后一句,在旋律设计上也可以在京剧《霸王别姬》的《看大王》选段中找到渊源,如“在花天锦地”和“轻移步”两句排除节奏不同之外,在旋律走向和音符的衔接变化上,都是“16535”。

这样的渊源和相似之处有很多,在此笔者不再一一列举,但能够充分说明,在流行音乐中运用京剧戏腔使得人们以这种以小见大的形式窥见了京剧魅力的万分之一,也使得流行音乐的旋律别出心裁,更具魅力。

同时,这两首作品在旋律的设计上,还借鉴了极具京剧特色的装饰音,例如《探窗》和《赤伶》中的部分乐句中,“台下人金榜正题名”中的“名”字的“”和“戏幕落谁是客”中“客”字的“”作为装饰音,是京剧旋律中常见的为达到润腔效果而进行设计的修饰性旋律,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将京剧元素更加鲜明的融合到流行音乐中,更为较平淡的旋律走向增添韵味。

并且,“客”字的“6”作为最后一个音,并由“7”作为装饰音进行修饰,因此在演唱上可以对拖腔进行精细化处理,形成一个下滑的落音,歌曲旋律将结尾归在“6”上,也符合“西皮”唱腔的部分旋律特点,使得副歌部分在旋律上就带有戏腔的特色与风格。

二、演唱者的传承与发展这两首作品副歌部分的原唱都采用了京剧旦角唱腔的音色和演唱风格,但经由上戏“416”女团的翻唱使得戏腔的使用更加凸显不同派别和行当的独特韵味。

例如《探窗》中主攻梅派青衣的朱佳音,她在演唱“她唱着,他乡遇故知”这句时,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法,着力点主要在小腹而不在胸腔,气息贯通,力度运用上较为含蓄。

由于梅派唱腔具有高宽清亮、圆润甜脆、纯净饱满的音色特点,因此演唱时声音位置主要保持在口咽腔的前面部位,共鸣位置较为统一。

戏出东方——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

戏出东方——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
形 式 表 现 出来 。 这 段 说 唱 , 开 描 述 了戏 曲 细 节 。 自 展 很
国独 特 乐 种 。古 辞赋 以 文 言 文 或 古 诗 词 为 主 要 辞 藻 风
格。 具有怀古 的意境 ; 古文化就是歌 曲中体现 中国古典 然 地 带 出 花腔 。 听 众 耳 目一 新 。 让 文化韵 味; 古旋律是指歌曲中运用古典戏曲音乐。我 国
厢 一段 流 传 千 古 的 爱 情故 事 , 曲运 用 了 二胡 、 鼓 、 歌 锣 琵
时 空 的爱 情 甚 是 推 崇 , 用优 美 的歌 词 加 以表 达 :在 梅 运 “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 琶 等戏 曲乐 器 , 调轻 松 悠 扬 , 领 听众 穿 越 时 空 , 受 边 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 曲 带 感 千年 的等待 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 牡丹亭上我 西厢之爱 。歌手后弦以他特有的嬉戏的音乐风格 . 讲述 随人愿 .
了 张生 与 莺 莺 在西 厢 花 丛 边 的 美 丽邂 逅 。 眷 恋 日 日年 年 未 停 歇 。 ” 曲 同时 表 达 了享受 《 丹 亭 》 歌 牡 的飨 宴后 , 于 现 代 速 食 爱情 的反 思 。歌 曲配 唱直 接 运 对
21 第 1 0 0年 4期
总第 1 3 8 期
T E SL 0 D H I K R A
囊飒 殇 z
文学探 微 I
戏 出东方
— —
浅谈 流行 音乐融人戏 曲元 素 的现象
宋 洁
( 州大 学 文学院 ,甘 肃 兰 州 7 0 0 兰 3 0 0)
[ 要 ] 国古 典 戏 曲 是文 艺百 花 园 中的 一 朵 奇 葩 , 摘 我 中国 风 流 行 音 乐 中 部 分 歌 曲 将 流 行 音 乐 曲 风 和 中国 古 典 戏 曲 碰 撞 的 艺 术火 花 作 为 仓 作 的 元 素 , 文 将 从 三个 方 面对 此 类 音 乐 进 行 分 析 。 0 本 [ 键 词 ] 行 音 乐 ; 曲元 素 ; 化 回归 关 流 戏 文 [ 中图 分 类 号 ]273 9 I0 . 0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0 5 3 1 (0 0 1- 0 5 0 文 10 — 1 5 2 1 )4 0 5 — 2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长相知》是一首融合了戏曲元素的艺术歌曲,由著名音乐人马克创作,其在音乐编曲、歌词与演唱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戏曲元素,使得这首歌曲在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就《长相知》中的戏曲元素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进行探讨。

从音乐编曲的角度来看,《长相知》中的古典戏曲元素主要体现在乐器的运用上。

曲中使用了京剧、粤剧等多种戏曲音乐所用的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箫、笛子等,这些传统乐器的运用赋予了整首歌曲浓厚的古典戏曲气息。

编曲上也采用了戏曲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装饰音等元素,使得整个编曲既具有了古典戏曲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流行音乐的活力与魅力。

整体上,编曲上的戏曲元素渗透不仅使得《长相知》展现出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从歌词角度来看,《长相知》中的戏曲元素主要体现在古典戏曲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上。

歌词中通过使用经典的戏曲意象和古典诗词句式,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情若是久长时”等,使得整个歌曲充满了古典雅致与戏曲韵味。

歌词中还融入了许多古代文学典故和戏曲剧情,如《红楼梦》中的片段、《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等,这些古典文学与戏曲的元素的融入使得整首歌曲古韵盎然,情感飘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长相知》在歌词的艺术处理上将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使得整首歌曲在情感表达和形式美感上都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从演唱的角度来看,《长相知》中运用了京剧和豫剧等戏曲的演唱技巧与表现方式。

演唱者在演唱时运用了京剧和豫剧的唱腔、音调和表情等,通过他们的演绎,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有了戏曲的表现力与张力。

演唱者也在表演中加入了戏剧化的舞台动作,如扇子舞、旋转等,力求将戏曲的表演技巧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鲜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

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

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

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1 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

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

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

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而最近两年来十分流行的《新贵妃醉酒》,由擅长扮演花旦的李玉刚演唱,其副歌部分,也是采用了京剧中的旋律,结合歌曲本身的内容以及李玉刚的扮相,即刻就获得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所以说,戏曲艺术中很多旋律素材,对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当歌曲的内容需要时,就可以从中选取与之相适宜的旋律素材,从而使歌曲的风格得到强化。

2 戏曲唱腔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唱腔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系统,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不少演唱者都借鉴了戏曲中的唱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朱德荣创作出的歌曲《梦北京》,该作品是由陈树作词,由王佩首次演唱,粤语版本的名字叫做《情迷》,经向雪怀填词后再由周慧敏演唱,这首歌曲中的过门部分是一段女声京剧唱段,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

此后,根据朱德荣本人介绍,歌曲中的京剧唱段是由他的太太来演唱的,正是因为朱太太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使其在演唱京剧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京剧光芒几乎将流行唱法掩盖住了。

孙燕姿这位小天后在作品《反过来走走》中开场的京剧唱腔就令人耳目一新,之后她采用了不同声音或说或唱,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比较戏剧化。

陈升创作的《北京一夜》中,就使用了两种唱腔,陈升模仿老生,刘佳慧模仿旦角,两个人的唱腔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听着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在北京一个萧瑟的午夜,那坐在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正木然的望着远方。

采用京剧的唱腔,突出表现了一种苍凉和凄美,让唱腔和歌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对夜晚北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

陶喆创作的《susan说》,根据脍炙人口的京剧《苏三起解》改编而成,将苏三的名字用谐音的英文susan来表示,歌词的内容是对原故事的感想,而在前奏部分,则用旦角的唱腔唱起了《苏三起解》的开头部分:苏三离了洪峒县&&让人获得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

王力宏创作的《花田错》,是根据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代表剧目《花田
错》改编而成,王力宏保留了原曲的旋律,但是却把唱词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戏曲风味,又有现代之感。

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中,一个请字,被王力宏采用了拖腔的手法予以展现,充分表达出了现代人对故事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而新生代歌手后弦在他的《古玩》专辑中,提出了借用京剧中宫调式唱法,主打歌曲《西厢》,取材于著名的《西厢记》,采用了宫调式拉音、转音和rap结合的方式,将这段爱情娓娓道来,传递出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浪漫感觉。

3 戏曲器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器乐,分为打击乐和管弦乐两种,也叫文场和武场。

打击乐由鼓板、大小锣和钹四件乐器构成,俗称武场四大件。

通过这四种乐器的配合,调动起全场的气氛,同时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管弦乐主要包含二胡、京胡、月琴和小三弦四种,俗称文场四大件,其主要作为演员演唱时的辅助。

无论是打击乐还是管弦乐,都在当下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周杰伦《我的地盘》的mv中,有一段是周杰伦化上了猴妆,穿上了戏服,耍起了猴拳,这时候的伴奏音乐,就采用了京剧中的打击乐。

同样是周杰伦的作品,《双截棍》中,在唱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一句时,耳边想起了二胡的声音,将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力宏的《盖世英雄》,表现出了当代人对楚霸王项羽的认识,歌曲中大量使用了京胡和二胡,突出表现出了对楚霸王的惋惜和当代人的豪情。

而吴克羣的《将军令》中,本身就取材于传统戏曲《将军令》,原曲中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得到了保留,体现出了一种古今韵味的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