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分类与诊断治疗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治疗指南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3-11-21
目录
•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01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泌尿外科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涉及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
泌尿外科疾病可分为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 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几大类。
泌尿外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01
高发疾病
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前列 腺增生等是泌尿外科领域的高 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02
年龄和性别分布
部分泌尿外科疾病具有明显的 年龄和性别特征,如前列腺增
生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生风险。
THANKS
对于存在泌尿外科疾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 低疾病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裤,减少感染机 会。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引发感染。
泌尿外科疾病的康复管理
遵循医嘱
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 期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泌尿系统负担。
02
控制饮水量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控制饮水 量,避免过多饮水加重肾脏负 担。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
路结石的形成。
03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泌尿 系统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疾病 风险。患者应定时起身活动,
泌尿外科疾病病史、诊断与治疗

泌尿外科疾病病史、诊断与治疗引言泌尿外科疾病是指影响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类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肿瘤等,并且包括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本文将介绍泌尿外科疾病的病史、诊断与治疗。
病史泌尿外科疾病的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病因。
泌尿外科疾病的病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诉:患者在就诊时所表述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现病史:患者当前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如尿液异常、尿道溢血等。
3.既往史:患者过去患病的情况,如泌尿系感染、结石等。
4.个人史:包括过去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
5.家族史:家族成员是否有类似疾病史。
6.心理社会史: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
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需要细致地询问患者,并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以帮助确定正确的诊断方案。
诊断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来确定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泌尿外科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包括:1.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触诊、叩诊等,用于评估腹部、盆腔以及生殖器官的异常情况。
2.尿液分析: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生化指标、显微镜下的颗粒检查等,以判断尿液的异常情况。
3.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扫描、MRI等,用于观察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情况。
4.内窥镜检查: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对泌尿系统进行直接观察,可用于检查尿道、膀胱、尿道黏膜等。
5.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指标的检查,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病因。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诊断方法,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确保准确诊断。
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定。
泌尿外科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适用于一些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疾病,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利尿剂等。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男性生殖器等疾病。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是指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泌尿外科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一、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
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腹痛、腰痛、性功能障碍等。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进行诊断。
二、泌尿外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尿液培养、血常规、肾功能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前列腺炎症情况、是否感染等信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三、泌尿外科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泌尿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B超、CT、MRI、IVP等检查。
这些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肿块、结石、肿大的脏器等病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四、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泌尿外科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五、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
一旦泌尿外科疾病被诊断出来,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六、结语。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有所帮助。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排尿、排泄、生殖等功能的疾病,包括泌尿系统器官的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有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肾小球肾炎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
2.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膀胱壁中形成的固体结晶聚集体。
常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尿频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排石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或会阴上方疼痛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症状、前列腺按摩液的检查以及前列腺液培养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
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炎症和肾小球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总之,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而治疗方法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对预防和控制泌尿系统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急诊泌尿系统疾病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如尿常规、尿培养、B超、CT等) 进行综合诊断。
02
常见急诊泌尿系统疾病
Chapter
尿路感染
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可能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 。
诊断
尿常规检查、尿培养等。
治疗
抗感染治疗,同时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尿路结石
症状
01
腰痛、腹痛、血尿等。
诊断
01 02 0,如盆底肌肉 锻炼、膀胱功能训练等,以改善 泌尿系统功能。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 题,确保康复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并发症处理
感染并发症处理
对于合并感染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盂肾炎等,应及时使 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尿路通畅。
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处理
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 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同时纠正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尿路梗阻并发症处理
对于因尿路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应根据具 体情况采取药物排石、手术取石或切除肿瘤等措施,恢复 尿路通畅。
02
B超、X线检查等。
治疗
03
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药物排石、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
01
02
03
症状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 血压等。
诊断
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 、免疫学检查等。
治疗
休息、对症治疗,如控制 血压、利尿等,同时预防 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症状
发热、寒战、腰痛、尿频 、尿急等。
生活方式调整
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运 动疗法、心理疗法等方法,帮 助患者恢复健康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 时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汇报人:XX
05
病理学检查:肾活检、膀胱活检等
0 2 体 征 : 腹 部压痛、肾 区叩击痛等
0 4 影 像 学 检 查:超声、 CT、MRI等
病史采集:既往病史、家族史、用 药史等
06
病因诊断:明确病因,确 定疾病类型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 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 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X光检查: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发现结石、肿瘤等病变 CT检查: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结构,发现细小病变 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适合观察泌尿系统周围的病变 超声检查:无创、无痛,适合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
添加 标题
尿常规检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 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
添加 标题
尿培养: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真菌 等微生物
添加 标题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 MRI等,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添加 标题
尿沉渣检查:观察尿液中的细胞、 管型、结晶等成分
添加 标题
肾功能检查:检测血肌酐、尿素氮、 尿酸等指标
添加 标题
肾活检:通过手术获取肾组织样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
01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
03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 功能等
0 4
科学运动:适量运动,避免剧 烈运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 免焦虑和紧张,学会放松和减 压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喝水,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执业医师考试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考试之一,其中泌尿系统病学知识点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每位执业医师都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泌尿系统病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泌尿系统疾病分类泌尿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
肾脏疾病主要包括肾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等,而泌尿道疾病则包括膀胱炎、尿道感染、泌尿结石等。
二、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各异,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症状。
比如尿频、尿急、尿痛是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状;血尿可以出现在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中;疼痛性排尿障碍则是泌尿结石、膀胱炎等疾病的常见症状。
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
其中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尿常规检查、尿液培养、肾功能检查、B 超、X射线等。
根据不同的病情,还可以进行肾脏穿刺、膀胱镜检查等其他进一步的检查。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
对于泌尿道感染,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是泌尿结石,可以考虑适当的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对于肾脏疾病,治疗方法涉及到减轻症状、控制原发病因等方面。
五、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预防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环节。
预防泌尿道感染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个人卫生等措施;预防泌尿结石则需要饮食注意和适当的运动。
对于一些容易导致肾脏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减少肾脏损害。
六、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比如针对肾脏疾病的研究,近年来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结语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是医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每位执业医师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文从泌尿系统疾病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引起肾小球损害的 主要原因 1.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相应抗体与肾小球固
有的或植入的抗原成分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发生反应, 形成免疫复合物
1)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引起的肾炎 2)Heymann肾炎 3)抗体与植入性抗原的反应
2.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炎
内源性非肾性抗原或外源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 应抗体,两者在血液中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随 血流沉积在肾小球内
• 1.病理变化: • 肉眼观:肾体积增大,颜色苍白
• 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脂 蛋白滤出,而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所致。
• 2.临床病理联系 • 早期症状是水肿,主要为小分子的白蛋白
• 3.结局:90%以上儿童可恢复正常
• 是各种类型的肾炎发展到晚期的共同 病理类型。相当于临床上慢性肾小球 肾炎晚期,所以有慢性终末性肾小球 肾炎之称。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以大 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为特点。 多见于成人,预后较差,晚期常发展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肾小球内有大量新月体 形成,主要症状为血尿,并迅速发 展为少尿或无尿、高血压和氮质血 症。患者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发生为
肾衰竭并死于尿毒症
[特点] 大量新月体形成(>50%) [病变] 呈弥漫性
光镜:毛细血管管壁坏死
纤维蛋白原大量滤出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形成
新
月 体 性 肾
新 月 体
小
球
肾
炎
• 早期: 壁层上皮C + 单核C 细胞性新月体 纤维C 纤维 细胞性新月体
• 晚期:纤维组织替代 纤维性新月体 • 新月体压迫毛细血管丛,与球囊粘连
肾球囊囊腔变窄和毛细血管纤维化
细胞性新月体
纤维性新月体
• 电镜:基底膜不规则增厚,部分变薄 基底膜有裂孔或缺损,电子致密 物沉积
2.分泌激素: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前列腺素等 —调节血压、RBC生成、钙吸收
• [结构] 解剖生理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球 Cap.丛
正 常 肾 小 球
肾 球 囊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基
有孔内
底
皮细胞
膜
足 细 胞
二、泌尿系统疾病类型: 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类型有炎症、
代谢性疾病、尿路阻塞、肿瘤、中毒 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
• 免疫荧光:不定,可为线性荧光、颗 粒状荧光或无荧光阳性沉积物
• 大体:肾体积增大,苍白,皮质内散 在点状出血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病理联系]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突然出现血尿、蛋白尿 、少
尿 、无尿;贫血 ;肾衰
1.本病的预后极差,多数病人往往在数周或 数月内死于尿毒症。
2.预后与出现新月体的肾小球的数量有关。
• 肉眼观:双肾肿大,色苍白 大 白肾
[临床] 肾病综合征 (40%成人 )
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
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结局:病变轻者,病情可部分或全部 缓解,多数则反复发作。发展为晚 期,肾纤维化、硬化,可导致肾衰
• 光镜下肾小球病变轻微或无明显变化,临床 上表现为肾病综合症。常见于小儿,是引起 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本章讲授: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障碍
肾小球肾炎
• [部位] 肾小球损害为主 • 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
血压 • 肾小球肾炎:原发性 & 继发性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为抗原、抗体反应 (一).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抗原 • 1. 内源性抗原:
1)肾小球性抗原:基底膜抗原等 2)非肾小球抗原:核Ag、DNA、甲 状腺球蛋白 • 2. 外源性抗原:感染产物、药物等
(1)尿的变化:
①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②少尿甚至无尿:
(2)水肿:病人常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往往首先出现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 睑。
(3)高血压:病人常有轻度或中度高血 压。主要原因可能与水钠潴留引起的 血容量增加有关,血浆肾素水平一般 不升高。
[结局] 1 与年龄有关。儿童95%数周~数月 恢复 2 隐匿性肾炎 3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 新月体性肾炎 肾衰 5 <1%病人迅速肾衰、心衰或高血 压性脑病
• 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及基本病变,肾盂 肾炎的感染途径。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 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代谢产物及毒物在体 内蓄积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 2.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肾盂肾炎的 基本病变
[
结
肾
构
与
输尿管
功
能
膀胱
]
尿道
[功能]
1.产生、排出尿液: 排出废物、毒物, 维持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外源性:感染产物,异种蛋状腺球
蛋白
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 与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阳离子物质:沉积在上皮下 阴离子物质:沉积在内皮下 中性物质:沉积在系膜区
二、常见的病理分类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 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临床上称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
⑴肾内80%~90%以上的肾小球内有新月 体形成则病变不能恢复。
⑵50%~80%有新月体形成,可维持较长 时间,但往往发展为慢性肾炎。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
• [特点] 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 [年龄] 青年、中年多见;儿童少见
• [病变 ] 呈弥漫性 • 光镜: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升高
(一)光镜: • 1.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其
[部位] 弥漫性,两侧肾全部肾小球
受累
• [病因]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为链球菌 感染后肾炎 • [年龄] 儿童,5-14岁,发病急
成人也可,重于儿童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
肉眼观:双侧肾表面充血,颜色较红,体积增大
,被膜紧张,称为大红肾。有的肾脏表面可见散 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称为蚤咬肾。
镜下观:
病变为弥漫性,双侧肾的肾小球广泛受累。 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 主要为内皮细 胞和系膜细胞的肿胀增生,并有中性粒细胞、单 核细胞浸润,有时伴有脏层上皮细胞的增生。毛 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大
蚤
红
咬
肾
肾
2、[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征: 起病急,突发血尿、蛋白尿、
管型尿、少尿、水肿、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