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分类与表现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

【效果评价】
1.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经严密的观察血尿是否减轻 3.疼痛经治疗是否得到缓解 4.卧床休息后疼痛、血尿是否减轻 5.病人的恐惧感是否有所减轻 6.经抗生素控制感染,体温是否下降 7. 病人的焦虑与恐惧是否减轻
18
【健康教育要点】
1.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 2.经常注意尿液性状 3.三个月内勿从事重体力劳动,不做剧烈运动 4.定期复查
• 分 类:真性尿失禁
•
压力性尿失禁
•
充溢性尿失禁
•
急迫性尿失禁
4
尿液异常
• 尿 量:少尿 ()、无尿 ()
• 血 尿 ():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
初始血尿、终末血尿、全程血尿
• 脓 尿 ()
• 乳糜尿 ()
• 晶体尿 ()
5
• 尿道分泌物 • 疼痛:肾绞痛 ( ) • 输尿管痛、膀胱痛、前列腺痛、阴囊痛 • 局部肿块 • 性功能症状
31
【护理评估】
➢ 临床表现 ➢ 1.疼 痛--肾绞痛 ➢ 2.血 尿 ➢ 3.合并感染 ➢ 辅助检查 ➢ 1.尿液检查 ➢ 2.血液生化检查 ➢ 3.影像学检查
32
【治疗原则】
➢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结石小于0.6 ,
➢
无尿路梗阻或感染、肾功能正常
者
➢
措 施 1.大量饮水
➢
2.加强运动
➢
3.饮食疗法
尿动力学改变 长期卧床等原因 ➢ 全身因素 新陈代谢异 常 饮食结构
27
病理生理
1.尿路梗阻 2.局部损伤 3.感 染
28
临床表现
• 肾结石 ( ) • 输尿管结石( ) • 膀胱结石( ) • 尿道结石(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症状
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腰痛等。
治疗
尿路感染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
03
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 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降 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202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contents
目录
•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 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泌尿系统疾病是指肾脏、输尿 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病变
。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泌尿系统 疾病可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 管-间质性疾病、肾脏感染性疾
整体治疗
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不仅需要缓解 症状,还应关注整体治疗。治疗 方法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心理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长期管理
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 管理,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长期治 疗,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1 2 3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药物治 疗方案,如抗生素、利尿剂、降压药等。
治疗
肾小球肾炎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 为主,病情严重者需使用免疫抑制 剂和激素治疗。
肾病综合征
病因
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 如遗传、免疫、感染等。
症状
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 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
脂血症。
治疗
肾病综合征治疗以糖皮质激素 和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辅以
利尿、抗凝等对症治疗。
尿路感染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治疗指南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3-11-21
目录
•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01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泌尿外科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涉及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
泌尿外科疾病可分为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 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几大类。
泌尿外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01
高发疾病
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前列 腺增生等是泌尿外科领域的高 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02
年龄和性别分布
部分泌尿外科疾病具有明显的 年龄和性别特征,如前列腺增
生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生风险。
THANKS
对于存在泌尿外科疾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 低疾病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裤,减少感染机 会。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引发感染。
泌尿外科疾病的康复管理
遵循医嘱
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 期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泌尿系统负担。
02
控制饮水量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控制饮水 量,避免过多饮水加重肾脏负 担。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
路结石的形成。
03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泌尿 系统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疾病 风险。患者应定时起身活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实用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文案-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尿路感染鉴别诊断

症状
尿路感染和尿道综合征都可能出现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但尿道综合征可能伴随
其他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尿 道综合征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心 理治疗、抗过敏治疗等。
案例三:尿路感染与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都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状,但前列腺炎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会阴部疼痛、
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肾盂、输尿管等部位的 炎症,导致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发热
血尿
尿路感染时,细菌在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 ,引起机体发热。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黏膜出血,出现肉眼血 尿或镜下血尿。
辅助检查
01
02
03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 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指 标,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 断。
状。
根据感染病原体鉴别
01
02
03
04
细菌性尿路感染
主要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可通过尿液细
菌培养确诊。
病毒性尿路感染
主要由病毒引起,如腺病毒、 水痘病毒等,可通过尿液病毒
分离确诊。
支原体尿路感染
主要由支原体引起,可通过尿 液支原体培养确诊。
衣原体尿路感染
主要由衣原体引起,可通过尿 液衣原体培养确诊。
同时,随着人们对尿路感染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该病的预 防和治疗也会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相信在未来,尿路感染 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更好的 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急、尿痛等症状。
05 鉴别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图 10 4 肾 皮 质 高 倍
( )
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 成,是血浆滤过的器官。
这是光镜下的一个正常的肾小球。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数目正常。周围的肾小管也正常。健康状态良好。
这是正常肾小球,用PAS染色以突出基底膜。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
⑴血管球(毛细血管丛)
图 10 - 2 肾 小 体 与 球 旁 复 合 体 立 体 模 式 图
⒉肾的结构:肾单位是肾脏最基本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正常成人每个 肾约有130万个肾单位。在正常情 况下,肾单位交替地进行活动,因 此肾具有很大的储备代偿能力。
肾单位
血管球 肾小球 血管间质(系膜) 肾球囊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表10-1 肾单位的结构
图 10 - 1 肾 单 位 和 集 合 小 管 系 模 式 图
关于细胞免疫在肾小球肾炎发 生中的作用,由于有些病人或实验 性肾炎组织中无免疫复合物,但可 见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反应,故有 人认为,这些肾炎的发生可能与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有关。近年来 有实验证明,T细胞可不依赖抗体 引起肾炎。
㈢引起肾小球肾炎的介质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后, 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肾小球损伤。 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主要介质包括抗 体、补体、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血小板、系膜细胞和凝血系 统等。
肾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有密 切的联系,损伤时常相互影响。 一部分的病变可引起其它部分 的损害。因此,肾疾病晚期往 往各个部分都被破坏。
肾小球不能再生,损伤后只能 由存留的肾单位肥大来代偿损失的 功能,所以肾小球发生严重的弥漫 性病变时可造成严重后果。肾的代 偿储备能力很大,因此肾功能障碍 往往在病变比较严重时才表现出来, 有些已到疾病晚期,所以注意早期 可能出现的症状非常重要。
泌尿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一:尿路感染【概述】(一)定义、发病率、分类尿路感染,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内大量生长繁殖所致的尿路炎症反应。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尿路感染中最多见的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急性尿路感染的80%~90%。
2.感染途径最多为上行感染,即细菌由尿道口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盂,少数经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
3.易感因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导尿、膀胱镜检查、妊娠、性生活损伤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等。
糖尿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重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妊娠或月经期妇女等是易感人群。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可无、可轻、可重,分述如下:1.急性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尿路刺激征,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可有或无尿路刺激征,可有或无腰痛、肋脊角压痛、叩击痛,可有或无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
3.慢性肾盂肾炎单纯性尿路感染,即使反复发作,也极少能发生慢性肾盂肾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在尿路有功能性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器质性梗阻(结石、畸形)时,可能会发生慢性肾盂肾炎。
4.无症状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可以不予以治疗。
(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个/ml,如能排除假阳性,则为真性菌尿。
(三)诊断真性菌尿患者伴有发热>38℃,有明显肋脊角疼痛和叩击痛,血白细胞增加,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处理要点】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灭菌尿、控制症状、驱除诱因、防止复发、保护肾功能。
治疗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选药,一般选用肾毒性小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
转诊1.男性泌尿系感染或反复发作患者,应转上级医院行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泌尿系X线或B超检查,了解致病菌及有无前列腺疾病、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易感因素,并做相应治疗。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临床上,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本文将介绍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症状和体征。
泌尿系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下腹部不适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腹部压痛、尿道口红肿等表现。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蛋白质阳性、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此外,尿培养和药敏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肾盂肾炎的患者,可以进行B超、CT、MRI等影像学
检查,以了解肾脏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范围和严
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
炎症指标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
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帮助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以上标准,提高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水平,
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 Cap.丛
肾球囊
一、肾 小 球 肾 炎
部位:肾小球损害为主 性质:变态反应性炎症
病理变化多为增生性炎 肾小球肾炎:原发性 & 继发性 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为抗原、抗体反应
1.引起肾小球炎的抗原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2.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的形式 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与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伤,通透性增加所致。②少尿甚至无尿:由于肾小球内增生肿胀 的细胞压迫毛细血管,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少 尿甚至无尿。 (2)水肿:病人常有轻度或中度水肿,往往首先出现于组织疏 松的部位如眼睑。水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减少,而肾 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引起水钠潴留。此外,也可能与变态 反应所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高血压:病人常有轻度或中度高血压。主要原因可能与水 钠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加有关,血浆肾素水平一般不升高。 预后:本型肾炎多数预后良好,尤以儿童链球菌感染后的肾炎预 后更好,80%~90%患儿在数周或数月内痊愈。少数转化为慢性 肾炎或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请思考: 1.你认为他们是同病吗?两人肾脏的病理变化主要区别 是什么?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学习目标
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类型以及病理变化。 2.掌握肾孟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特
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和分型。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光镜: 1.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PSGN normal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2.肾小管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肾小球缺血,出球动脉血流量减少,肾小管血 供减少,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水肿,肾小管管腔内可出现由蛋白、 细胞等集聚而形成的圆柱状的管型,如蛋白管型、红细胞管型和细胞分解 产物聚集形成的颗粒管型。
激活介质:Ab、补体、中性粒C、巨噬C、血小板、系 膜细胞、凝血系统 肾小球损伤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二)肾小球肾炎的分类
临床分类:急性、急进性、慢性、隐匿性和肾病综合征。 病理形态学分型 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或硬化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①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④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 ⑤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2)膜性肾小球肾炎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 Cap.丛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正 常 肾 小 球
肾 球 囊
❖滤过膜
1. 内皮细胞 2. 肾小球基底膜 3. 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基
有孔内
底
皮细胞
膜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足 细 胞
血管极
肾小球 系膜
正常肾小球
尿极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结构] 解剖生理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肾小球
(模式图)
a. 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 毛细血管节 段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肾小球
(模式图)
a. 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 肾小球旁器 d.肾小囊腔 e. 近端肾小管 f.肾小球毛细血 管 g. 脏层上皮细胞
植入性抗原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颗粒状荧光
肾小球基底膜抗原内源性非肾性抗原或外源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 体,两者在血液中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沉积在肾小球内。
循环免疫复合物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颗粒状荧光
3.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炎的机制 免疫复合物沉积
泌尿系统疾病分 类和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导学案例
内科病房有二个病人,自称同病相怜。女患者,45岁, 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0年,间歇性眼睑水肿3年,阵 发性腰痛伴夜尿增多1年。血压158/106mmHg。查尿 白细胞(++),蛋白(++)。 男患者,48岁,因间断性眼 睑水肿3年,血压持续升高2年,多尿、夜尿2月,尿量 明显减少3天入院。血压192/135 mmHg。查尿蛋白 (+++),脓细胞(-)。自述小时曾患“肾炎”,治疗痊愈。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三)常见肾小球肾炎类型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相当于临床分类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本型多发生于
儿童,尤以学龄儿童多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 预后较好。 本病的发生与感染,尤其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有关,但并非感染直接引起,而是感染所致的 变态反应性炎症。病人多在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 染1~2周后发病,因此,临床上有效预防链球菌 感染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
[
一、肾小球病概论 结 构 与 功 能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功能]
1.产生、排出尿液: 排出废物、毒物, 维持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2.分泌激素: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胆钙化醇 —调节血压、RBC生成、钙吸收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肉眼观:双 侧肾脏肿大, 包膜紧张, 表面充血, 称为大红肾。 肾脏表面及 切面有散在 粟粒大小出 血点,又称 为蚤咬肾。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蚤咬肾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病理变化 镜下观
1.肾小球广泛受累:病变 累及双侧肾的大多数肾小 球。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 主,表现为毛细血管充血, 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渗 出;以后以增生性病变为 主,主要为内皮细胞和系 膜细胞的肿胀增生,并有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 润,有时伴有脏层上皮细 胞的增生。表现为肾小球 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
应用电镜可见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于系膜区、内皮 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内皮下)、基底膜与足细胞之 间(上皮下)或基底膜内。
小分子物质
中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形成和沉积基本上有两 种方式:
(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相应抗体与肾小球 固有的或植入的抗原成分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发 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3.肾间质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 润。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肾小管上皮 细胞浊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管腔内可见 管型。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2 中 性 粒 细 胞 浸 润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和表现
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1)尿的变化:①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系肾小球毛细血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