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设计
化学初中放热和吸热教案

化学初中放热和吸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放热和吸热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 掌握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
教学重点:1. 放热和吸热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区分放热和吸热反应。
3. 能够使用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
教学难点:1. 理解放热和吸热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等。
2. 化学试剂:氢气、氧气、石灰水等。
3. 教学课件:包含放热和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出放热和吸热的概念,如冰融化时吸收热量,火烧木头时放出热量。
二、学习1. 讲解放热和吸热的定义及特点。
2. 展示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3. 使用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的过程。
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放热和吸热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结果。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相应的现象。
五、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放热和吸热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六、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放热和吸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火柴燃烧、食物烹饪等。
七、课堂练习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与放热和吸热相关的思考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八、课后反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放热和吸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022年教学教材《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精品优秀教案

专题6-§2-1放热反响与吸热反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节课,属于学考范围。
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包括: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A〔识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从物质的总能量和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响中的热效应—都是B级要求。
本章初步涉及热化学的根底知识,有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启发他们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物质变化的问题,从而逐步树立物质具有能量、化学反响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了解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的概念,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
3初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能量变化计算。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取决于反响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2微观探析: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本质上认识化学能量与化学变化的本质。
3模型认知:知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不同,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1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讲述:在化学反响中,反响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响为生产和生活效劳。
你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应用能量转化的事例?思考:1为什么化学反响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化学反响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而生成和反响物的能量存在差异;〔2〕化学反响中能量守恒;〔3〕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假设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2化学反响的实质:课本o-1 。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化学计量数改变,ΔH的数值要相应改变。
例:破坏1 mo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和形成1 mo该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相等,这局部能量称作键能。
下表中的数据是各种化学键的键能J·mo-1,根据表中数据答复以下问题。
1以下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设计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目标•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的方法•理解热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特点: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释放出热量。
2.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特点: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
3.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的方法–根据温度变化判断:温度上升是放热反应,温度下降是吸热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4.热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热量是化学反应进行的驱动力,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
–热量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反应过程的调控,例如加热或冷却可以加快或减缓反应速率。
–反应热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的热效应,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方法•授课法:通过简明的语言和例子解释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实验演示法:进行几个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验演示,观察温度变化,加深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理解。
教学步骤1.引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解释其定义和特点。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区别。
3.讲解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的方法,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4.进行实验演示,观察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5.综合讲解热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热效应的思考和探讨。
6.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热量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7.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热量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提问:提出几个反应方程式,请学生判断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并解释理由。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总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和要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燃料的充分利用。
学习水平分别是B、C、B。
在《基本要求》中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内容相同,但难度要求不同。
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已具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结构等化学知识和热量、物质变化、分子热运动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引导,从而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进而为后期的能源利用、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平衡、化工生产等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作为高二选修学生的复习课来说,学生已掌握了上述所有知识版块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板块(化学键、能量、平衡、化工生产等)还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希望通过复习课将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同时尝试将图式法、化学用语表达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化学方法进行模拟训练,促进科学方法的养成,将对立统一、宏观与微观转化等化学辩证思想进行渗透;体验绿色化学节能环保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如今高考改革,3+3的模式下,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但由于课时大幅度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训练度减少,再加上学生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因而要求在有限课堂中做到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困惑和干扰,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排摸,除去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还存在的困难点。
如“列举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可以说出“除了热能,还有光能,电能等”。
但在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解释还存在不能完全理解和表达正确,能量变化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综合上述情况,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1.复述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概念2.解释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高低之间的关系3.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在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以及反应热5.辨析有无催化剂对能量变化的影响6.说出能源充分利用的意义,说出热交换法是一种常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符号的解读加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认识2.通过作图,提高图像的解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矛盾问题时体会能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性,进一步达成节能环保的共识。
初中生物放热物质教案

初中生物放热物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热是一种化学反应释放热量的过程。
2. 能够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 能够举例说明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放热是一种释放热能的化学反应。
难点: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准备:
1. 实验装置:热化学反应实验装置、瓶装盐酸、废热器、温度计等。
2. 实验原料:碳酸氢钠、硫酸铜、葡萄糖等。
3. 班级物质:塑料杯、水、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化学反应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释放热能的现象。
二、讲解
1. 介绍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放热是化学反应释放热能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演示放热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反应会放热,如何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用瓶装盐酸和废热器演示放热反应。
2. 实验二:用碳酸氢钠和硫酸铜演示放热反应。
3. 实验三:使用温度计测量葡萄糖和水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验证放热反应释放热能。
四、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放热物质的特点和应用,并思考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解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区别。
2. 描述一个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在实验环节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避免意外发生。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教学设计说明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二章溶液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进行设计.二.设计思路1.课标分析:要求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教材分析: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以及变化规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的概念、PH与溶液酸碱度;盐类的水解的本质,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规律,这些重要的化学理论。
本章教材给学生建立一个重要的思想,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让学生能从物质和能量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然后展开对化学变化相关理论的学习,如:化学反应的快慢,以及从能否进行到底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勒夏特列原理这些基本理论。
搞清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是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前提。
所以本节教材,对于构建学生完整的化学反应体系有重要作用,又是对后边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作铺垫。
3.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简单的化学基本理论,中职教材在难度上要比普通高中课程简单,本节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对其热量产生的本质原因这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完全可以掌握本节内容。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对应的焓的符号的意义;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有关;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试管中进行两种溶液的操作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思考、阅读、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的守恒规律5.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熟练完成试管中进行的简单反应难点:学生对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有关的理解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难点: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反应的知识体系;全面的多角度的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守恒定律在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的建立,以及守恒思想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6.教学策略课堂整体教学由教师组织引导;对于实验则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启发学生对能量变化与物质内能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的学习能力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方式、步骤教学用具时间分钟教学效果点评知识回顾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物质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本质区别是(是否问答式讲解,括号内为学生回答内容。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逐字稿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 概述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反应类型,也是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都是伴随着能量变化的,通过对这两种反应类型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热力学规律的应用。
2. 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如果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于外界对反应所做的功,则可以将该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物质温度的升高,外界会感受到反应释放的热量。
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比如燃烧、酸碱中和等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
3. 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如果反应过程中需要消耗外界的能量才能进行,则可以将该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通常会导致物质温度的下降,外界会感受到反应吸收的热量。
吸热反应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许多物质的溶解过程、许多化学反应的吸热特性等都是吸热反应的典型案例。
4.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区别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能量变化和热效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放热反应释放能量,使反应物温度升高,而吸热反应吸收能量,使反应物温度降低。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而吸热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另外,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热反应通常会导致周围温度升高,而吸热反应则会导致周围温度下降。
5.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例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生活中和实验室中都有着许多例子。
燃烧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而溶解氯化铵在水中则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热量才能使固体溶解成溶液。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6.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应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生产和科研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性经常被用来设计和优化化工流程,比如通过控制放热反应可以提高某些反应的速率,通过利用吸热反应可以实现低温制冷。
精选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参考完整教学课件PPT

思 考
(1)为什么②③都生成1mol水,而产生的热量不同呢 ?(2)比较①②两个方程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表示什么意义?
2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那么
a 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分别代表气态ga、液态iquid、
固态oid。
b 用△H 标明反响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 , 数值与测定条件有关。 c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 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简单分数。
专题六 化学反响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响中的热
第1课时 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
你见过化学反响中伴随着的能 量转化吗?举例说明。
镁条的燃烧
闪电时产生氮氧 化物
火箭发射
实验1 镁条与盐酸反响
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 亮的镁条,参加 5 m 2 mo/盐酸,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 实?验2 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响
点燃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 + O2(g) = 2H2O(l)
△H =-571.6 kJ·mol- 1
② H2(g) + 1/2O2(g) = H2O(l) △H =-285.8 kJ·mol- 1
③ H2(g) + 1/2 O2(g) = H2O(g) △H =-241.8 kJ·mol-1
3 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 反响热大小的比较
1 同一反响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如:2H2g O2g = 2H2O1 H1 ;
2H2g O2g = 2H2Og H2
H1 < H2
2 同一反响反响物状态不同时 如:g O2g = O2g H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
[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
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 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 CO(g)+H2(g)
[讨论] 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
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