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资料

合集下载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知识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知识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基本定义:- 吸热反应呢,就是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就好像是一个冷东西,要从周围环境拿热量过来暖和自己一样。

- 放热反应就是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像一个暖炉一样,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环境里。

②重要程度:- 在化学学科里,这可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哟。

这就好比分辨人和人是朋友还是敌人,这是帮我们理解很多化学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基础。

很多关于能量转化和化学平衡之类的知识都跟它有关呢。

③前置知识:- 你得先对化学反应有个基本的认识,知道什么是反应物、生成物。

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和氧气就是反应物,水是生成物。

还得对能量有点概念,像知道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

④应用价值:- 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不少呢。

比如说暖宝宝,它里面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放热,让我们能在冬天取暖。

还有工业上的很多制造流程里,根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来控制反应的条件,能不能让这个反应进行下去,这些都是很实际的用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化学学科里,这是化学反应和能量部分的关键知识点。

它就像一个交通枢纽,和其他例如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点都有关系。

②关联知识:- 与化学平衡的联系特别大。

比如说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的时候,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还和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能会影响反应进行的快慢呢。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吧,我觉得不是特别大。

关键点在于要能准确判断一个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

有时候反应看起来复杂,你就搞不清到底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了。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呢,有时候是直接问某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有时候是给你一些实验现象,让你根据温度变化之类的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吸热反应的准确含义就是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涉及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改变,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放热或吸热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放热和吸热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放热反应的原理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因此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放热。

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或产生热量。

1.1 燃烧反应的放热燃烧反应是常见的放热反应之一。

在燃烧反应中,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能量,如火焰的形成就是燃烧反应放热的结果。

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1.2 某些化学反应的放热除了燃烧反应,其他一些化学反应也可以放热。

例如,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常常伴随着放热现象。

这是因为在酸碱反应中,溶液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结合释放出能量,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高。

二、吸热反应的原理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外界热量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因此反应过程需要吸收外部热量才能进行。

吸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吸收热量。

2.1 冷凝反应的吸热冷凝反应是常见的吸热反应之一。

在冷凝反应中,气体或蒸汽转化为液体或固体,这个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吸热。

例如,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才能完成这个过程。

2.2 溶解反应的吸热溶解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吸热反应。

在溶解反应中,固体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液。

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克服溶质自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因此,溶解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吸收热量。

三、放热与吸热的应用放热和吸热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

3.1 热电效应的应用放热和吸热现象是热电效应的基础。

热电效应是指将放热或吸热反应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例如,燃料电池利用燃料在与氧气反应时释放出的热能来产生电能,这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 什么是吸热反应?1.1. 吸热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反应。

就像你吃一碗热汤时需要吸入热气,而这时热量会从碗里转移到你的嘴里。

化学反应中也是如此,吸热反应“吞噬”了周围的热量,导致反应体系变得冷冷的。

比如说,水的蒸发就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

你想想,夏天的蒸发汗水让你感觉凉爽,就是因为这些汗水在蒸发过程中从你身体里吸收了热量。

1.2. 另一个例子就是冰袋的使用。

那些冷却你扭伤的冰袋,里面其实是化学反应在默默进行。

在你挤破袋子之后,袋子里的化学物质反应开始吸热,从而让冰袋变冷,帮助你缓解疼痛。

说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化学反应其实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呢?2. 放热反应:热量的“疯狂释放”2.1. 反过来,放热反应就是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火锅上的锅底一边炖着美食,一边释放出香喷喷的热气。

在放热反应中,化学物质们忙着把热量“甩”给周围,结果让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热。

举个简单的例子,燃烧木材就是放热反应。

你在篝火旁边取暖,就是因为那些木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

2.2. 还有就是我们冬天用的暖宝宝。

你打开暖宝宝后,它开始产生热量来让你的手暖和起来,这也是一种放热反应。

暖宝宝里的化学反应不断释放热量,就像是给你一个小小的暖炉,帮助你对抗寒冷。

说白了,放热反应就是把热量“撒”出来,给我们带来温暖和舒适。

3. 吸热与放热反应的“互补”3.1.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好朋友,一个吸热,一个放热,彼此配合得天衣无缝。

比如,溶解盐类物质的过程中,一部分吸热,另一部分释放热量。

就像你在做饭时,先得加点热水,然后再加盐,两者的化学反应让你的饭菜更加美味。

这种反应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实验室里,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3.2. 这些反应的“互动”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惊喜和奇妙。

你有没有发现,当化学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时,它们不仅让我们获得便利,还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体验。

高中化学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引言在化学中,反应过程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类型。

吸热反应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而放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并对其原理进行解析。

吸热反应1. 溶解盐类当溶解一些盐类时,会出现明显的吸热现象。

这是因为溶解盐类需要克服晶格能,而晶格能是由于正负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所导致的。

当溶解盐类时,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从而导致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吸热反应。

在酸碱中和过程中,氢离子(H+)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种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 + OH- → H2O + 热能由于放出的热能被周围环境吸收,所以酸碱中和反应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3. 蒸发过程蒸发是一种吸热过程。

当液体蒸发时,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需要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来提供所需的能量,从而导致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4. 化学反应一些化学反应也是吸热反应,例如氧化铵和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和氢气。

这个反应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并且伴随着剧烈的放烟火花现象。

类似地,其他一些化学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1.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放热反应。

在有机物与氧气发生完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是因为燃烧反应是一种高度放热的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燃料+ O2 → CO2 + H2O + 热能由于放出的热能被周围环境吸收,所以燃烧反应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2. 中和反应除了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吸热现象外,还有一些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例如,在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种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 热能由于释放出的热能被周围环境吸收,所以中和反应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大全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大全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以及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⑴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

如C、CO、C2H5OH等到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

如2KOH+H2SO4=K2SO4+2H2O③活泼⾦属与⽔或酸的反应。

如2Al+6HCl=2AlCl3+3H2↑④多数化合反应。

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⑵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②铵盐与碱的反应,如: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10H2O③C(s)+H2O(g) CO+H2④CO2+C 2CO测定反应热Q= - C(T2 -T1)=- C0m(T2-T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中和反应⽣成1mol⽔时的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数值⼤⼩与反应物量多少⽆关焓:物质本⾝所具有的能量⽤焓来表⽰符号:H焓变△H=H ⽣成物-H反应物H<0时,为放热反应H>0时,为吸热反应影响焓及焓变⼤⼩的因素1、不同物质,H不同,△H也不同2、同⼀物质,物质的量越⼤,H也越⼤,△H也越⼤3、同⼀物质,H(⽓)> H(液)>H(固)焓变与反应热的不同:△H⼤⼩要看符号,Q的⼤⼩不看符号书写热化学⽅程式,注意以下⼏点:(1)热化学⽅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固体—s,液体—l,⽓体—g;⽔溶液中的溶质⽤aq表⽰(2) △H后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对于298K时进⾏的反应可以不注明温度;(3) △H单位是J·mol-1或KJ ·mol-1(4)若⽅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则符号也要变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装置原电池电解池电⼦离⼦流向电⼦流向:负极→导线→正极离⼦流向:电⼦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盖斯定律对于⼀个化学反应,⽆论是⼀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样的,这⼀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协议一、协议方信息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11 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₃=高温= CaO + CO₂↑12 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₂=△= CuO + H₂O13 氯化铵受热分解:NH₄Cl =△= NH₃↑ +HCl↑2、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21 C + CO₂=高温= 2CO3、以 C、H₂、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31 碳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 2Cu + CO₂↑32 氢气还原氧化铜:H₂+ CuO =△= Cu + H₂O3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 =△= Cu + CO₂三、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11 甲烷燃烧:CH₄+ 2O₂=点燃= CO₂+ 2H₂O12 乙醇燃烧:C₂H₅OH + 3O₂=点燃= 2CO₂+ 3H₂O2、酸碱中和反应21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 NaCl + H₂O22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₂SO₄+ 2KOH == K₂SO₄+ 2H₂O3、金属与酸的反应31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ZnSO₄+ H₂↑3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₂+ H₂↑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影响因素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11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12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2、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1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22 吸热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23 放热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吸热反应的应用11 制冷剂:某些吸热反应可以用于制冷,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⑴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

如C、CO、C2H5OH等到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

如2KOH+H2SO4=K2SO4+2H2O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如2Al+6HCl=2AlCl3+3H2↑④多数化合反应。

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⑵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CaO+CO2↑②铵盐与碱的反应,如: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10H2O③C(s)+H2O(g) CO+H2④CO2+C 2CO测定反应热Q= - C(T2 -T1)=- C0m(T2-T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数值大小与反应物量多少无关焓: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用焓来表示符号:H焓变△H=H 生成物-H反应物∆H<0时,为放热反应∆H>0时,为吸热反应影响焓及焓变大小的因素1、不同物质,H不同,△H也不同2、同一物质,物质的量越大,H也越大,△H也越大3、同一物质,H(气)> H(液)> H(固)焓变与反应热的不同:△H大小要看符号,Q的大小不看符号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以下几点:(1)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固体—s,液体—l,气体—g;水溶液中的溶质用aq表示(2) △H后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对于298K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温度;(3) △H单位是J·mol-1或KJ ·mol-1(4)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符号也要变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电子离子 流向电子流向: 负极 →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阳离子→正极 阴离子→负极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离子流向: 阴离子→阳极 阳离子→阴极电解池与原电池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形成条件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定义装置 实例电解池原电池装置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电镀①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待镀金属制品 ②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燃烧反应。

如C、CO、C2H5OH等到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如2KOH+H2SO4=K2SO4+2H2O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如2Al+6HCl=2AlCl3+3H2↑
④多数化合反应。

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如: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10H2O
③C(s)+H2O(g) CO+H2
④CO2+C 2CO
测定反应热
Q= - C(T2 -T1)=- C0m(T2-T1)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数值大小与反应物量多少无关
焓: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用焓来表示
符号:H
焓变△H=H 生成物-H反应物
∆H<0时,为放热反应
∆H>0时,为吸热反应
影响焓及焓变大小的因素
1、不同物质,H不同,△H也不同
2、同一物质,物质的量越大,H也越大,△H也越大
3、同一物质,H(气)> H(液)>H(固)
焓变与反应热的不同:
△H大小要看符号,Q的大小不看符号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固体—s,液体—l,气
体—g;水溶液中的溶质用aq表示
(2) △H后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对于298K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
注明温度;
(3) △H单位是J·mol-1或KJ ·mol-1
(4)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加倍,则△H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
向进行,则符号也要变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
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 电子离子 流向
电子流向: 负极 →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电解
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电解池与原电池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定义
装置 实例
电解池
原电池
装置
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离子流向:阴离子→阳极阳离子→阴极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续)
Fe2+>Zn 2+>Al 3+>Mg 2+>Na
+
>Ca 2+>K +
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 含少量Zn ﹑Fe ﹑Ni ﹑Ag ﹑Au 、 Pt 等 阳极: 粗铜 阴极: 纯铜 电解液: CuSO 4溶液 阳极: Cu - 2e - = Cu 2+ (主要反应)
Zn - 2e - = Zn 2+
Fe - 2e - = Fe 2+ Ni - 2e - = Ni 2+
(Au ﹑Ag 、Pt 沉积下来,形成阳极泥)
阴极:
Cu 2+ + 2e - = Cu
电镀
①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待镀金属制品 ②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③电解质溶液:溶液中CuSO 4的浓度保持不变。

待镀制品
铜片
氯化铜溶液
原电池电极式的书写:
判断是否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正、负极
根据负失氧,正得还写正负极电极

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泼负)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电流:正极→负极 电子:负极→正极 (3)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阳离子向 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根据现象判断:
一般,电极变细的为负极,有气泡产生或变粗的一极为正极 (5)根据发生的反应判断(负失氧,正得还)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条件 金属跟周围物质(气体或溶液)直接接触被氧化 不纯金属或合金跟电
解质溶液接触 现象 无电流产生 有微弱电流产生 本质 金属被氧化
较活泼金属被氧化
联系
两者往往同时发生,电化学腐蚀更普遍
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比较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条件
酸性环境
中性或酸性很弱的环境
电极反应 负极
Fe-2e=Fe 2+
Fe-2e=Fe 2+
氢氧燃料电池
电池反应为:
在碱性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反应:
正极
总反应 2H ++2e -= H 2↑ Fe+2H +=Fe 2++H 2↑
O 2+2H2O+4e=4OH -
2Fe+2H 2O+O 2= 2 Fe(OH)2
4Fe(OH)2+2H 2O+O 2=4Fe(OH)3 Fe 2O 3 · n H 2O (铁锈)
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锌块必须定期更换
航海的船只的船底四周镶嵌锌块(白色),就是利用
牺牲阳极保护法。

电解池及原电池的应用----金属的防护
1)金属腐蚀快慢的判断
2)金属的防护方法 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②覆盖保护层 ③电化学保护法
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保护法
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由快到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 腐蚀>应用原电池保护措施的腐蚀>应用电解池原理保 护措施的腐蚀
阴极电保护法——电解原理
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附加电极作为电解池的两个极,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使阴极得到保护。

此法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及水中金属设备的腐蚀。

废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