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
【教师资源】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对比与历史反思

• 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中华民族开始寻求变革
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意义
• 民族觉醒,使得中华民族开始寻求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
• 民族觉醒,使得中华民族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
• 民族觉醒,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防止政治腐败
• 经济形态的落后,导致经济实力薄弱
• 变革经济形态,促进经济发展
• 军事实力的差距,导致战争中的失利
• 加强军事实力建设,提高战斗力
• 战争指挥场胜率
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与全球历史的变迁
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
• 领土的割让,影响了国家的疆域
• 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中华民族开始反思自己的弱点
• 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03
民众抵抗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
• 民众的抵抗,使得清朝在战争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援
• 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中华民族开始寻求变革
• 民众抵抗与民族意识觉醒,加剧了民族危机,促使中华
民族觉醒
03
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文化差异与碰撞
03
中西文化差异与碰撞的影响
• 中西文化差异,使得中西交流存在障碍
• 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开始发生变革
• 中西文化碰撞,加剧了民族危机,促使中华民族觉醒
中外宗教信仰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固守
• 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信仰的盛行
• 宗教信仰的传承,受到封建礼教的保护
• 宗教信仰的固守,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中国经济形态的落后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政治)

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上资本主义正 处于上升阶段。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工业发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展水平最高。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 英国早就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它曾经采用外交、贸 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 易等手段,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他们发现从事鸦片贸 英 矛头指向中国。 易可以牟取暴利。 国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实内提取乳汁,经干燥制成。 成 它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 为 头 人原来把它作为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是,自从鸦片被 号 当作毒品经营以后,一旦有人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轻 强 者体力和精力逐渐衰竭,重者难保生命。毒贩却可从中牟 国 伦敦的东印度公司 取暴利。 到中国走私鸦片的趸船 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 美 丽 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 成本200多卢比, 的 鸦 在中国的卖价为 2618卢比,可以获得暴利10倍以上。于是 罂 片 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 粟 烟 花 土
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赔款2100万(赔款)
影响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口岸) 有利于外国资本的输出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 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关税)
动脑筋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英军入 1840 侵路线 及年代 1841-1842 抗争 妥协
点 击 画 面 呈 现 战 争 进 程
抗英遗址--虎门炮台
关天培 虎门激战
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向英军 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 惩治林则徐。不久,英军撤退。道光帝 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 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
八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

资料卡 林则徐(1785年——1850年 ) ,福
建侯官(今福州)人。1838 年底,受命 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员翻译 外文书报,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等情况,被誉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在广州,他采取 了一系列的禁烟措施——
《炮子谣》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吸食鸦片者
在鸦片烟馆中吸鸦片的人
吸食鸦片的用具(烟枪、烟斗、烟灯、烟 等)
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 yīng)粟的汁液中提炼出来的。人吸食上瘾后,变得骨瘦如柴,甚 至死亡。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有人惊呼:“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吸食鸦片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还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导火线)
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 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
战争爆发标志:英国军舰到达广东海面,封锁 珠江口。
B.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C.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
并永久居住
使香港岛的被占合法化,中 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 国领土从此不再完整。
《订加 开南地重 创京点了 了条:约中 外南》国 国京签人 侵民 略的 者负 对担 中国,勒更
索赔款的先例。*
上海
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宁洞波开,便 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与中国

② 经济上:西方——在1840年以前完成了工业革命 中国——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社会
工业革命的成绩
中国农业社会的景象
● 所谓的“康雍乾盛世”,实质是一个“有增长无发展”的时代
③ 科技方面:西方——广泛应用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停留在中古科技时代
西方的大炮
中国的抛石机
(二)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
● 英国在17世纪完成了资产阶级革—— 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后,迅速发展成 工业强国——美国独立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开始谋求全球扩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资本主义的特性:资本控制一切,资本支配一切。
● 资本无限的扩张性,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世界”。 ——殖民侵略就成为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条件。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国没以兴保 文有前衰罗 明一时》 更个期中肯 发国的评尼 达家所价迪 ,的有说在 更文文“《 先明明在大 进比中近国 。中,代的 ” ﹒
古 代 丝 绸
(二)中国走向衰落
中国自明朝中期以后开始落后于西方 ■ 在世界视域中中国的落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政治上:西方——建立了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 中国——维持封建专制
●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完全不对称的战争。
④ 文化方面:西方——建立了资产阶级文化 中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 结论:从中外历史的纵、横比较中看到,中国
丧失了早期现代化的机遇,其结果是鸦片战争前 “西方的崛起和中国的沉沦”。因此,鸦片战争 的 发生和中国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鸦片战争前西方世界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变革 ● 西方崛起的历史定点大约在1500前后的两大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 核心思想是: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考点27比较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中
经济基础 文明类型
国
欧美列强
完成工业革命,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 强国, 强国,经济迅速发展 属于工业文明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船坚炮利、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 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
农业为主,男耕女织, 农业为主,男耕女织,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属于农耕文明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 大帝国,不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大帝国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 大帝国, 时势,安于现状, 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 此竭力的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此竭力的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 决斗中被打垮。 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马克思《 马克思 鸦片贸易史》
考点训练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中国 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材料一: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一:英国的社会变革:查理一世被押上断送 改变世界的蒸汽机。 台;改变世界的蒸汽机。 材料一说明当时的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1)材料一说明当时的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政治: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① 政治: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 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经济: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 ②经济: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 经济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经济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陕西省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25700 李端)[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
[关键词] 鸦片英国清政府工业革命市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思想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自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同时清政府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在对华的贸易中得不到利益。
于是英国想通过对中国贩卖鸦片意图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通过鸦片贸易英国改变了在对华贸易的得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从战争前中西方的现状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中国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第一,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交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到清政府时则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在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对比一、大清帝国的日益没落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一个经过数千年延续不变的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无不表现出与西方蒸蒸日上相比的落后性。
政治上,清朝是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它集两千多年来的专制制度之大成,高度中央集权。
其权力结构呈巨型金字塔式,金字塔的顶端是高高在上的皇权,在它之下是各级官僚,形成精密完备的官僚政治体制。
由于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清代专制统治的突出表现是满洲贵族独揽大权,排斥汉人,由此助长了庸才政治。
并且对外关系上,长期实行保守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它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而且简单的农业和手工业密切结合,维持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
这种经济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允许自由买卖,因而土地不断集中和分散,财产占有的非延续性是其主要特征,这也为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提供了一种弹性。
文化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作为正统地位的统治思想为统治者所采纳。
其中,纲常伦理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突出表现在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和五常;此外还有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服从中央集权统治的大一统思想,处理人与人关系最高准则的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强调农业的积极性、轻视商业作用的重农抑商的本末观等。
但是,自乾隆中后期起,清朝已经从康乾盛世的巅峰开始从整体上走下坡路了。
吏治日益腐败,官吏贿赂公行、营私舞弊、贪污盛行、卖官鬻爵。
乾隆朝的宠臣和珅,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搜刮,嘉庆帝即位时打击和珅势力,竟然从其家中查抄四亿多两的财富,相当于整个清政府八年的财政收入,真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武备松弛,军队腐化相当严重。
军官不理营务,士兵不经常操练,整天吸食鸦片、赌博酗酒、提笼遛鸟。
于是出现骑兵没有马可骑,水兵不习水性,“上不得马,拉不开弓”的情况。
到了检阅时骑兵花钱雇马匹,水兵以渔民冒名顶替的现象。
在统治阶级文恬武嬉的同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103416 王建楠回望历史,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可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早在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后,中国的明王朝在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冲击下轰然倒塌,满族骑兵杀入关内,建立了大清王朝,从此,东西方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革命后的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快车道,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清王朝建立后仍维护传统的封建根基,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因此,自17世纪以后,中国先进、西方落后的历史渐渐改观了。
到了19世纪,中国更是在诸多方面落后于英国,这也成为鸦片战争中中国落后的原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从政治角度看,17世纪,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掌权的资产阶级处处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处处显示出了新生政权的活力。
而此时处在清朝统治之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更加衰败,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由此可见,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此时的英国资产阶级专政则刚刚兴起,正处于对外扩张和自身充满活力的时期,相比之下,中国已是远远落后。
而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独特的社会精神取决于客观的社会存在,并受到历史传统、政治变革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中国是一个灿烂的历史文明古国,它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
有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辉煌,有着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化底蕴,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延续了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以来,统治者都在不断的加强皇权,以“奉天承运”的“天子”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最为显著的就是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然而,在中国兴衰交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也随之向外扩张,14世纪——15世纪,在西方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西方形成了资本主义自由的经济体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也顺应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殖民主义的发展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使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与正在发展的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都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否决定于它的经济兴衰,中国古代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自从公元5世纪到1840年,中国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样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明清时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者的工作坊,家庭手工业的买卖商,四大航路的发现开拓了欧洲市场,并发展生产进行殖民扩张,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取决于国人的共同观念,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即使历经沧桑,却始终延绵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美不胜收,百花争艳的戏剧艺术、巧夺天工的宫殿园林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各种思想服务封建统治,然而明清时期采取了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形成了文化专制主义,在西方,十八世纪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在此运动中,霍布斯,伏尔泰提出了反对宗教束缚问题,否认君权神授,提出社会契约论,洛克、卢梭提出分权学说,这次思想启蒙对教权主义持批判态度,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议题,贯穿着法国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
14世纪——16世纪,欧洲兴起了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为了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丁以神曲为作品,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另外,还有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等用自己的作品集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提倡科学文化,使得欧洲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弓矢矛戟,刀斧椎梃”这些都是中国历代以来用来御敌的工具,很显然,即使弓矛再利,刀斧再锋也抵不过西方的船坚炮利,当中国正使用陈旧的御敌工具时,西方已经用我国发明的指南针提高了航海技术,用火药制造出了枪和炮,并且他们开始用这些工具进行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及其深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