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检查方法

合集下载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PPT课件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PPT课件

在标准切面基础上,动态观察胎儿各系统 的活动情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胎儿的健 康状况。
注意事项
安全性考虑
确保超声检查在安全范围内进 行,避免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超 声暴露对胎儿造成潜在危害。
遵循医疗规范
遵循医疗机构的胎儿系统超声 检查规范,确保检查过程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图像解读
对于获取的超声图像,应由经 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解读,避免 误判或遗漏重要信息。
标准化的切面检查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胎儿各个部位,降低漏诊和误诊
的风险,为孕妇和胎儿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产前诊断服务。
03
提高超声医生的诊断水平
标准化的切面检查要求超声医生掌握更加规范和标准的操作技能,提高
其诊断水平,为孕妇和胎儿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产前诊断服务。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应用范围
产前筛查
这些标准切面包括:头面部切面、脊柱切面、心脏切面、腹 部切面、肢体切面等,每个切面对应着胎儿的不同部位,能 够全面地观察和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意义
01
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标准化的切面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和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降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PPT课件
目录
•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概述 •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定义和意义 •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分类和识别 •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临床价值和展望 • 胎儿系统超声标准切面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01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概述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定义
与临床资料结合
在解读超声图像时,应结合孕 妇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孕周 、病史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

胎儿超声筛查标准切面-胎儿筛查29个标准切面

胎儿超声筛查标准切面-胎儿筛查29个标准切面
胎儿超声筛查观察切面
• 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
在我们识别异常切面的之前,我们必须识别正常图像,有专家
、学者把胎儿超声检查的切面分为20、25、30个,主要是认为 这些切面可以检出80%以上的胎儿系统结构异常。

• • •
侧脑室体部切面
小脑横断面 颅脑正中矢状切面 双眼眶切面
• • • • • • • • • • • • • • •
• 显示胼胝体、透明隔腔、 第三脑室、小脑蚓部和小 脑延髓池的正中长轴切面 (不应显示侧脑室的任何 切面)
• 观察胼胝体动脉确定有无 胼胝体缺如。小脑蚓部缺 失或部分缺失等
• 小脑延髓池
胼胝体
第三脑室
小脑蚓部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 • 脑中线结构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前脑无裂畸形、蛛网膜囊肿、Galen静脉瘤、 Dandy-Walker畸形。中线结构畸形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畸形。中线囊性病变血流鉴别 小脑幕上脑室系统异常:单纯性脑室扩张、前脑无裂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无脑畸 形、先天性感染、脉络丛囊肿。侧脑室大于10mm、第三脑室大于3mm均应考虑有 脑室扩张可能,动态随访。 大脑皮质异常:无脑畸形、露脑畸形、前脑无裂畸形、脑内出血、脑内肿瘤、无脑 回畸形、脑裂畸形。 颅后结构异常:颅后窝池消失常伴小脑扭曲变形—香蕉小脑-脊柱裂脑部特征;颅 后窝池增大— 大于10mm,考虑颅后窝池增大,仔细检查小脑蚓部与第四脑室;小 脑发育不良— 可以单独出现/合并畸形-小脑畸形/D-W综合征。 头颅大小与形态异常:小头畸形(测量<第三百分位)、大头畸形—(测量>第97 百分位时)、脑膨出、柠檬头(脊柱裂、24周以后可以消失)、三叶草形头颅/草 莓头颅— 染色体畸形、颅缝早闭、致死性侏儒。
脊柱冠状面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孕期常规产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超声波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胎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早期发现和诊断胎儿心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标准切面,以确保观察到全面准确的胎儿心脏情况。

1. 心脏四腔切面。

心脏四腔切面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最基本的切面之一,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心脏的大小、形态和收缩功能,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心瓣膜的运动情况,以及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的迹象。

2. 心脏三腔切面。

心脏三腔切面是用来观察胎儿心脏的另一重要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三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这个切面可以更全面地观察到心脏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对于发现心脏畸形和异常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3. 主动脉弓切面。

主动脉弓切面是用来观察主动脉弓的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主动脉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心脏和大血管的关系。

主动脉弓的异常情况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个切面,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4. 腹部大血管切面。

腹部大血管切面是用来观察腹部大血管的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腹部大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包括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等。

这个切面对于评估胎儿心脏和大血管系统的整体情况非常重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相关异常情况。

5. 心脏三尖瓣切面。

心脏三尖瓣切面是用来观察心脏三尖瓣的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三尖瓣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心脏瓣膜的运动和闭合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需要通过这个切面来判断是否存在三尖瓣脱垂等异常情况。

在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根据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面,全面观察胎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胎儿头颅超声是孕妇产前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对胎儿的头颅结构和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的观测和评估。

而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切面来进行观察,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1. 矢状位切面。

矢状位切面是胎儿头颅超声检查中常用的一种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中线结构,包括大脑、脑室、脑沟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脑部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脑积水、脑囊肿等异常情况。

2. 横断位切面。

横断位切面是指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胎儿头颅的横向方向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横断面结构,包括颅骨、脑组织、脑室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内结构是否正常,排除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情况。

3. 冠状位切面。

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平行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前后方向结构,包括额叶、颞叶、枕叶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大脑皮层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大脑发育异常、脑裂畸形等情况。

4. 斜冠状位切面。

斜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略微倾斜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颅骨的结构和脑组织的分布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骨发育是否正常,排除颅骨畸形、颅内损伤等情况。

总结。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通过对胎儿头颅超声的标准切面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头颅发育异常、颅内畸形等情况,为产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胎儿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检查方法

胎儿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检查方法

双顶径标准切面: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着,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与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误(参考):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

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

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

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

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胎儿小脑切面:在双顶径测量切面基础上,略旋转探头并向颅底移动,显示小脑及颅后窝,使切面经过侧脑室前角、透明隔、小脑、小脑延髓池。

小脑横径在20-24周时,其数值(mm)与妊娠周数数值相当,以后逐渐大于妊娠周数。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是测量小脑蚓部至颅骨内缘的最大距离,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称为颅后窝池更合适。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其正常测值为5±3mm,最大不超过10mm。

胎儿三维超声筛查标准切面

胎儿三维超声筛查标准切面

上纵膈三血管切面
? 胸腔从左到右依次为肺动 脉主干及与其相延续的动 脉导管,主动脉长轴切面 及上腔静脉横断面,三者 平行排列,内径逐渐变小 ,下腔静脉后方可见气管 横切面,两根动脉内血流 方向一致。
肺动脉
主动脉
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切面
? 探头平行于胎儿躯干长轴,显示主动脉弓及三条分支,近心端的升主动脉及远 心端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
羊膜内多条光带(同上病例)
胎粪性腹膜炎
? 由于胎儿期肠道穿孔胎粪进入 腹腔所致,可有腹腔内钙化强
回声、肠管扩张、腹水、羊水 过多等。
胎粪性腹膜炎
右侧重复肾(双肾盂双输尿管),足月
左侧重复肾,
肾动脉
婴儿型多囊肾 (Melkel综合征) ,20周
双肾呈一致性增大,包膜光 滑完整,肾脏回声增强, 羊水少,多数在患儿期死 亡
婴儿型多囊肾, 22周
婴儿型多囊肾
婴儿型多囊肾
成人型多囊肾早期, 29周,与胎儿型的区别是可以显示低回声的肾髓质,且髓质无明显增大, 父母一方有多囊肾是诊断的有力证据,多数成人在 50岁后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父亲双侧肾脏, 32岁
成人型多囊肾早期,足月
成人型多囊肾
成人型多囊肾
成人型多囊肾
顺序扫查,脊柱两侧前方 呈“S”形锁骨—探头外转
显 示三角形肩胛骨肱骨、尺 骨、桡骨、股骨、胫骨、 腓骨。 一定要显示完整长轴测量
手切面
? 标准切面:手的各切面,尽可能多 的掌骨和指骨,动态观察手姿势
? 观察多指、重叠指、并指等 ? 21-3体特别多小指弯曲。 ? 羊膜带异常形成:手腕部异常手镯
足切面
? 大脑皮质异常:无脑畸形、露脑畸形、前脑无裂畸形、脑内出血、脑内肿瘤、无脑 回畸形、脑裂畸形。

胎儿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及正常值

胎儿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及正常值
胎儿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及正 常值
一、双顶径切面(丘脑平面) 1、此切面的标志:此切面呈椭圆形,丘脑居中央,大 脑镰居中,前方显示透明隔及其两侧的侧脑室前角,后 方见侧脑室后脚。 2、测量方法:从头颅骨板的外缘测至对侧骨板的外缘。
• 圆头 型,差距大的称长头型。因为这两种头型 的存在,因而头围接近,双顶径却有可能 显著差别。 2、头围远远超过了双顶径的应用。
四、股骨、肱骨、尺桡骨的测量 1、妊娠10周起可以测股骨长度,一般14 周起比较有临床价值。 2、测量方法:纵切股骨,显示整条股骨 干,包括两端,测量时不包括股骨头与骨 骺。 3、里胫,外腓;里尺外桡。
• 五、小脑平面
• 三、腹围切面 1、是晚期妊娠评价胎儿生长发育、估计体重、 观察有无宫内生长迟缓的最佳指标。 2、此切面的标志:胎体横切呈圆形或椭圆形, 左侧显示胃泡,前方正中显示左、右支门静脉的 汇合。背部为脊柱横切面,后部的位于中央。 (如左支门静脉一直向前延续至脐孔,说明测量 平面太低或探头倾斜。) 3、测量时包括皮肤及皮下脂肪厚度。 4、35周左右头围=腹围,>35周后头围>腹围。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孕妇产前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超声波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胎儿心脏异常,为产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一些标准切面,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 四腔心切面。

四腔心切面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最基本的切面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的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医生可以通过四腔心切面来评估心脏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检查心脏的大小、形态、壁厚、瓣膜运动等情况,以及排除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

2. 三腔心切面。

三腔心切面是观察胎儿主动脉和肺动脉的重要切面,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起始部分及其瓣膜。

医生可以通过三腔心切面来评估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直径、瓣膜的开闭情况,以及排除主动脉弓缺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闭锁等疾病。

3. 心脏三尖瓣切面。

心脏三尖瓣切面是观察胎儿三尖瓣和三尖瓣环的重要切面,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三尖瓣的开闭情况和运动情况,评估三尖瓣环的形态和功能。

医生可以通过心脏三尖瓣切面来排除三尖瓣脱垂、三尖瓣关闭不全等疾病。

4. 肺动脉瓣切面。

肺动脉瓣切面是观察胎儿肺动脉瓣的重要切面,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瓣的开闭情况和瓣叶的形态。

医生可以通过肺动脉瓣切面来排除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闭锁等疾病。

5. 心脏四腔视图。

心脏四腔视图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全面观察切面,通过此切面可以一次性观察到心脏的四个腔室、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全面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可以通过心脏四腔视图来排除心脏整体结构异常、心脏功能异常等情况。

总结。

胎儿心脏超声标准切面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切面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时,也可以了解各种切面的作用和意义,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关注胎儿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顶径标准切面: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着,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与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误(参考):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

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

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

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

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胎儿小脑切面:在双顶径测量切面基础上,略旋转探头并向颅底移动,显示小脑及颅后窝,使切面经过侧脑室前角、透明隔、小脑、小脑延髓池。

小脑横径在20-24周时,其数值(mm)与妊娠周数数值相当,以后逐渐大于妊娠周数。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是测量小脑蚓部至颅骨内缘的最大距离,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称为颅后窝池更合适。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其正常测值为5±3mm,最大不超过10mm。

扩大的小脑延髓池可见于小脑半球发育不良、交通性脑积水及正常变异。

胎儿嘴唇的检查方法为:首先显示胎儿双顶径标准切面,探头略向足侧平移,显示胎儿双侧眼球,以双眼球连线为轴,十字交叉后及显示胎儿面部冠状面。

略调整探头位置及方向,浅面可显示胎儿鼻尖、双侧鼻孔、胎儿上唇、下唇。

深面也可显示眼眶、鼻中隔、颏部、舌尖。

妊娠20周后胎儿面部多可显示,正常上唇呈弓形,嘴唇的前缘强回声边缘线完整、连续,人中沟、唇结节可显示。

鼻中隔居中。

面部显示受下列因素影响显示不满意:(1)胎儿俯卧位。

(2)颏先露。

(3)羊水少。

(4)胎儿肢体遮挡。

(5)颜面部贴近羊膜面或胎盘。

左半图为面部正中矢状面,可显示前额、鼻子、上唇、下唇;眼眶横径与内眦间距大致相等。

右半图为双眶横切面,可显示眼眶及晶状体回声。

这个位置是观察泪囊膨出、眼球病变的最佳位置。

心脏方面懂得很少,只讲一讲心率吧。

胎心博动出现(最早期应该称作原始心管波动),最早在6周左右出现,在75——95次/分,以后胎心率快速上升,在9周达到高峰,约160——195次/分,以后逐渐下降,12周后降至160次/分以下,以后成缓慢下降趋势,在120——160次/分之间。

(此段属自己根据相关资料总结,有待推敲、整理,具体内容正在查阅相关资料,希望有战友提供详实资料)。

膈肌:左半图,左侧膈肌;右半图,右侧膈肌。

绿箭头,膈肌;PU,肺; H ,心脏; ST胃; L ,肝; BL ,膀胱。

该切面可以显示先天性膈疝,肺外型肺隔离症。

结肠:多数资料说明:正常小肠内径不超过,结肠不超过。

胃(st)与肠管(红箭头)。

正常胃泡孕15周后可显示,横径小于,。

正常大小的胃泡可以排除食管闭锁(孕20周无胃泡显示)、十二指肠闭锁(双泡征)及下消化道梗阻(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及胃泡扩张)。

肛管和直肠壶腹:肛管可以看到线条状高回声粘膜;直肠壶腹略粗,内有低回声或高回声胎便,二者成瓶颈状交接。

肛管、肛门:可以观察是否有直肠肛门闭锁的情况。

肾脏:长径不超过48mm,厚径不超过21mm。

肾窦液性暗区不超过10mm。

晚孕胎儿肾积水宽度≤1.5cm者应视为可复性;积水宽度≥2.0cm为不可复性肾积水。

双侧胎儿肾脏横切面,头端缓慢平移至肾上极,在脊柱两侧可见长椭圆形或条形的肾上腺,中央髓质为线条状强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

左侧紧邻腹主动脉,右侧紧邻下腔静脉,两侧肾上腺大小及切面形态无显着差异。

胎儿躯干一侧朝向母体前方时最容易显示双侧肾上腺,由于受脊柱影干扰远场侧肾上腺显示欠清晰。

胎儿肾上腺在胎龄18周时可显示,26周后一般都可清晰显示。

足月胎儿肾上腺平均大小**。

应该动态追踪观察,以免把膈肌脚误为肾上腺回声。

上肢带骨不太重要,本身的疾病较少(如先天性高肩胛症),但有时在某些特定部位根据它们找肱骨,追逐寻找上肢骨。

锁骨,探头从颈后部上份横切,向足侧倾斜可看到双侧锁骨,成对称的“S”形;直接在上位胸椎横切,可以看到肩胛骨。

NT测量平面:NT即胎儿颈后透明带,其形成机制: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在10-1 4W左右相通,相通之前,少量的淋巴液暂时积聚在颈后积聚,在超声下形成胎儿颈后透明带。

所以10-14W的正常胎儿颈部可出现宽度小于mm的透明带,到14W后消退。

测值大于时诊断为颈项透明层增厚。

有关资料显示:NT厚度>3mm,10%的胎儿有畸形,NT厚度>6mm,90%的胎儿有畸形,可以作为间接诊断胎儿异常的一个标记,可以用于胎儿筛选。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前4条比较重要):1. 头臀长45-84mm(相当于11—14周)。

2. 正中矢状切面(也有学者强调声束必须自前向后的正中矢状面)。

3. 由皮肤的内缘测量到颈项软组织的外缘。

4. 胎儿处于自然伸展姿势。

5. 颈部膜状强回声线清晰、连续。

6. 分清羊膜腔与胚外体腔。

7. 测量最大的透明层厚。

8. 足够的图像放大。

髂骨:股骨长度测量切面、脊柱纵切面。

测量股骨注意事项:1. 使用线阵探头,使股骨长轴与声束垂直,测量股骨干外侧缘两端之间距离,可以减少误差。

2. 不包括股骨颈和骨骺。

3. 双侧股骨并行,远场侧股骨内侧及股骨颈显示时,股骨弯曲明显,不适合做股骨长度测量,并且注意不要轻易诊断畸形。

参考 &id=8482125&tpg=1&ppg=1&sty=1&age=0#8482125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阐述的胎儿腹围测量标准切面:横切,脐部水平与脊柱垂直扫查,腹围呈圆形或椭圆形,应显示脊柱、胃泡、肝、脐静脉四个结构。

周永昌、郭万学的《超声医学》中是选择胎心尾侧与胎肾头侧的横切为标准切面,没有强调胃泡显示。

钱蕴秋教授主张使用脐静脉的横切面。

严英榴等主编的《产前超声诊断学》对腹围的测量平面是这样规定的:取胎体横切面,腹围呈圆形或椭圆形,左侧显示胃泡,前方中央见左支门静脉和右支门静脉的汇合,背部为脊柱横切面。

曾经看到过一个CDFI考试选择题是这样的:测量胎儿腹围的标准切面是A.肾水平横切面B.有心脏暗区的横切面C.胃泡及静脉导管的横切面D.脐静脉入前腹壁的切面E.膀胱水平切面标准答案是C。

上肢:晚孕时,四肢往往不容易全面观察。

适合采用追踪法观察。

观察上肢,可以在胸上部找到肱骨,沿肱骨找到肘关节,再通过旋转探头等手法,显示前臂、手。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从手追踪到肩,避免将单侧上肢重复检查,误认为是双侧上肢。

尺骨较桡骨略长,下端较细;桡骨上端附着于尺骨上段,下端略膨大,略低于尺骨,在拇指侧。

尺桡骨可平行,亦可呈交叉状。

下肢:胫骨粗大;腓骨细小,两端略低于胫骨上端。

二骨间隙上宽下窄,并且对应关系固定。

足底长度与股骨长度相当,尤其是在20周左右时。

胎龄越大,足底长度相对于股骨越长。

胎盘正常厚度为2~4cm,一般不超过5cm。

胎盘成熟度:超声检查以绒毛膜、胎盘实质及,基底层回声变化来判断胎盘成熟度分级标准度:0 级:绒毛膜板平直光滑线状回声,胎盘实质呈均匀分布的点状回声,基底层无增强回声。

Ⅰ级:绒毛膜板稍有波浪样线状回声,胎盘实质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基底层无增强回声。

Ⅱ级:绒毛膜板明显波浪状,胎盘实质切迹伸入胎盘实质但未达基底层,基底层散在不均匀点状强回声、线状强回声。

Ⅲ级:绒毛膜板显着切迹伸入胎盘实质,胎盘实质达基底层环状强回声,基底层散在无回声区大而融合的强回声。

胎盘静脉窦为胎盘与肌层之间的类囊状无回声区;胎盘静脉池为胎盘实质内的无回声区,偶尔可显示缓慢的血液流动,呈丝线状、旋涡状;胎盘静脉丛为胎盘与子宫肌层之间的蚓团状、管道状无回声区。

胎盘0级、1级时,应注意与肌层收缩鉴别( &id=&tpg=1&ppg=1&sty=1&age=0# ),勿误诊为胎盘早剥、副胎盘。

胎儿脐带绕颈,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在晚孕时对胎儿影响较大,显得特别重要。

由此可能引发官司:&id=&tpg=1&ppg=1&sty=1&age=0#我的观点:虽然黑白超没有彩超的优势,但对于脐带绕颈,黑白超的诊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可靠的。

脐带绕颈的圈数、松紧程度、脐带本身的长短、胎位、脐带血流情况、产次、产程长短、是否合并其它异常,等等,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

脐带绕颈很容易发生变化,我们只能对当时的检查情况负责。

应该注意留图,防止纠纷。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我记忆犹新(在这里说出来可能有些卖弄)。

我的一个熟人,5年前,一个37岁的某县城的个体户孕妇,属珍贵儿。

我用落后的便携式Akola210机器给孕妇做过几次超声孕检,最后检查时已经临产,发现脐带绕颈2周以上,没有发现其它异常。

我给他出具了“脐带绕颈”的报告,口头告诉她,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到大医院做剖腹产。

随后,她到本市最大的三级医院就诊(不在县医院就是图个“安全”),超声检查没有诊断异常。

所以经阴道分娩,产程中才发现脐带绕颈,由于产程中缺氧,导致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住院治疗7天后死亡。

根据我自己的猜测,这可能与超声医生疏漏有关。

因为事后我详细询问过孕妇的丈夫,当时他是带着我写的报告去检查的。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在检查中应该对该病有个客观认识,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对于有的脐带,只是从颈后或颈肩部穿行的,我们可以提示“脐带颈后穿行”、“绕行”、“搭袢”等描述性诊断,尽量不直接下“脐带绕颈”诊断,尤其是在基层的战友。

这样可以保证以后与上级医院超声检查一致:上级医院诊断了“脐带绕颈”,我们的提示是正确的;如果诊断没有异常,说明已经松脱了。

这叫“进可攻,退可守”。

有时颈后羊水缺乏或与胎盘、肢体相贴,不易观察,可以利用体位,使羊水流入该区,脐带脐带情况多可显示。

胎头入盆或胎位限制时,可以手法推动抬头,以利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