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食物与营养》第2课时优秀教案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9.食物与营养(表格教案)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等。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中。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提供了条件。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实验活动:安排学生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简易检测实验,如检测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与营养的关系。
5.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价
- 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价主要考虑其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 不同种类的食物其营养价值不同,例如全谷物比精谷物营养价值更高,因为它们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5. 食品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颜色、保质期等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 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和种类。
九年级科学上册 4_1 食物与营养教案 (新版)浙教版1

第1节食物与营养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2、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3、通过对食物燃烧测量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的评价,进一不促进学生认识到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认识食物。
4、通过选择一日三餐的食物,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食物中的主要7大类营养物质5、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食物中的7大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6、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平衡膳食的理念,能自觉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食物中所含能量的测定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验及实验的设计方案的评价实验器材:花生仁、大米、牛肉干、燃烧匙、试管、水、温度计教学流程设计:课堂引入:利用时下最火的一档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视频片段,展现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的食物,民以食为天,引入食物与营养的课题。
一、热量价讲授:动物的能量来自于食物,这些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呢?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氧化有相似之处,但进行的方式不同。
等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 究竟哪种食物提供的能量多?我们是否能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呢?你认为如何测量呢?引导学生设计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验1、在人体中食物发生了怎样的反应将能量释放出来?2、在实验中我们怎样把食物的能量释放出来呢?3、在实验中将食物释放出的能量怎样显示出来?4、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5、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量?6、你认为本实验还存在哪些缺陷,对测量结果会有何影响?你能提出哪些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1、为什么选择花生仁、大米、牛肉干?2、如何粗略检测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吗?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选用的食物应是容易燃烧的,并具有典型性;控制条件为相同质量1.用天平分别称取干燥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各1 克,并用小刀尽量切碎。
2.在试管内加入5 毫升水,在带孔的橡皮塞上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口塞紧,注意温度计不能接触试管底部。
小学科学54《食物与营养》(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54《食物与营养》(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与营养的关系,掌握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2.了解食物的分类和食物的来源;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食物的作用和食物的来源;2.食物的分类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3.人体对食物营养的需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常见食物的图片,让学生讨论食物的作用和来源,引导他们思考食物与我们的健康关系密切。
2.讲授新知(概念解释和示例)a.简单介绍食物的作用和来源,让学生明白食物是人体获取能量和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来源。
b.介绍食物的分类,如五大类食物(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和豆类、奶类及其制品),并给出示例。
c.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3.实践与操作(实验和观察)a.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以观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可以选择多种食物,如米饭、鸡蛋、奶酪等,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发现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
b.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差异,以及不同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归纳总结(讨论和思考)a.与学生共同总结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和食物的作用。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理的食物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实验观察、讨论等,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但在布置实验任务时,有部分学生在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另外,对于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食物与营养》PPT(第二课时)【精选推荐课件】

1913年,俄罗斯的“圣虎克号”船载着北极探险队的队 员们在北冰洋的冰块间越冬。没过多久,队员们就得了一种 可怕的病。他们的牙床一块块裂开,充血肿胀,牙齿都松了, 脸也浮肿,皮下青一块紫一块。后来医生将这些病人分成六 组,分别给吃果酒.矾类制剂(一种晶体盐类)。醋、海水、柠 檬和肉豆,发现每天吃两个柠檬的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请分 析:
3.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C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
4.儿童缺钙出现( B )
A、贫血
B、佝偻病
C、骨质疏松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
5.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B )
A、维生素A C、维生素C
B、维生素 B1 D、维生素D
02 学习目标
1、说出合理的膳食结构; 2、说出引起肥胖的原因以及危害。
食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VA(mg)
A 0.4 90
6
4
B 48.2 7
38
40
VC(mg) 7 12
VD(mg) 40 0
C 8.8 9.5
65
7
10
14
D 52.0 0.1
2.5
0
1
0
E
18
2
6
3
220
0
(2)长期以食物D为主要食物有那些缺陷?
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缺陷是除糖类以外,脂肪、 蛋白质和VC的含量太少,并且缺乏VA,因此不利于健康。
综合运用二:
1913年,俄罗斯的“圣虎克号”船载着北极探险队 的队员们在北冰洋的冰块间越冬。没过多久,队员们就得了 一种可怕的病。他们的牙床一块块裂开,充血肿胀,牙齿都 松了,脸也浮肿,皮下青一块紫一块。后来医生将这些病人 分成六组,分别给吃果酒.矾类制剂(一种晶体盐类)。醋、海 水、柠檬和肉豆,发现每天吃两个柠檬的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请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知道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能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关注饮食营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分析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第二课时: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摄入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素的摄入标准和平衡原则。
3.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食物。
第三课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2. 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 学习如何辨别和选择安全的食品。
第四课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1. 导入: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制定膳食计划。
3. 分享优秀的膳食计划案例。
第五课时: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 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学习健康饮食的习惯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物中的营养》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与营养教案大学选修课

课程类型:大学选修课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均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 营养学基本概念2. 均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3. 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教学难点:1. 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调整膳食结构教学内容:一、绪论1.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2. 营养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二、食物的营养价值1.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2. 膳食中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3. 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三、均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1. 均衡膳食的概念2. 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摄入比例3. 食物选择与搭配的原则4. 如何制定个人膳食计划四、常见营养问题与防治1. 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常见问题2. 针对常见问题的防治方法3.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结合实际生活,提问:大家是否关注自己的饮食营养?2. 引导学生思考:营养与健康之间有何关系?二、讲解营养学基本概念1. 介绍营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2. 强调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三、食物的营养价值1. 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2. 分析膳食中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3. 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第二课时:一、讲解均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1. 介绍均衡膳食的概念2. 分析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摄入比例3. 讲解食物选择与搭配的原则4.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个人膳食计划二、常见营养问题与防治1. 分析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常见问题2. 讲解针对常见问题的防治方法3. 强调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均衡膳食的短文2. 调查自己所在班级的饮食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学评价:1. 学生对营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掌握均衡膳食的原则和方法的能力3.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调整膳食结构的能力4. 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1《食物与营养》教案

《食物与营养》教案一、教材分析内容:初中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第4章第1节食物与摄食,本节主要包括食物与能量、营养素的作用、动物的摄食以及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四部分内容。
其中第一课时又包括常见食物中的能量及测定、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及作用两部分知识。
地位:在上一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而在下一节我们将安排“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因而本节内容“食物与摄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食物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每天所摄入的食物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食物虽然是学生每天都要食用的,但通常学生对各种食物的营养以及其所能供给我们人体的能量,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对于初三学生,要说出各种食物中营养素提供的能量以及作用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Flash演示,并配合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各种食物的能量及其中主要营养素的作用;通过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方法;(2)说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者的热量价;(3)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养成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介绍各种营养素及其作用,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计测定不同食物的能量实验,进一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各种营养素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2)演示实验测定不同食物燃烧并计算释放出的热量。
教学难点: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六、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七、教学策略1、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9.《食物与营养》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9.《食物与营养》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9.《食物与营养》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它们的作用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何满足人体的需求。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与营养的关系。
2.利用插图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食物模型,加深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食物模型的材料和工具,如卡纸、剪刀、胶水等。
2.准备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划分教室空间,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食物,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与营养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食物中有什么营养成分吗?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食物营养成分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带来的食物样品中的营养成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第1节食物与营养第2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第4章第1节
【主题】平衡膳食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合理的膳食结构;
2、说出引起肥胖的原因以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科学的管理自己的饮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少食、不多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衡膳食。
难点: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
PPT、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大营养素,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营养素都有些什么作用。
糖类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教师活动】:蛋白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教师活动】:脂肪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教师活动】:水和无机盐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生理活动的基础,无机物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的微量有机物。
【教师活动】:纤维素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辅助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利于排便等。
【教师活动】:经过刚才的热身,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1.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的是()
①蛋白质②水③粗纤维④无机盐⑤糖类⑥脂肪⑦维生素
2.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糖类
B、脂肪
C、水
D、维生素
E、粗纤维
F、无机盐
G、蛋白质
3.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
4.儿童缺钙出现()
A、贫血
B、佝偻病
C、骨质疏松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
5.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很快回答出来。
2、新知识呈现
【教师活动】:通过之前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各种营养素,对于人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其中的任一种营养素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所以,我们在饮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均衡饮食。
【教师活动】:平衡膳食、均衡饮食在生活中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做得到的。
请分析下面的一组图,每幅图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道理。
【学生活动】:都不正确,并做出说明。
【教师活动】:他们都没有做到膳食平衡,因为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为了满足人体的需要,我们应该进食各类食物,并均衡膳食,做到合理搭配。
【学生活动】:嗯嗯。
【教师活动】:2007年,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平衡膳食宝塔,这是适合我国人群的食物营养摄入指南。
我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如图4-8)可分几层?每层有哪些食物?营养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
可以分为5层,层次越高食用的量就要越少,其中以淀粉类食物为主(主食),其次为蔬果类,油脂类摄入要最少。
【教师活动】:根据你自己记录的近三天的食谱。
谈谈你的食谱中主要含有什么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有什么作用?对照“平衡膳食宝塔”,谈谈这些营养素能满足你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吗?请其中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食谱。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食谱(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平衡膳食,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 为宜。
同时建议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天至少饮水1200 克(约6~8 杯)。
【教师活动】:青少年处于身体的发育期间,请同学们抓住青春期的尾巴,好好发展自己。
青少年的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4.早、晚占30%,中餐占40%。
【学生活动】:嗯嗯。
【教师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界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
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
同时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也在快速增加,从2002年到2015年,儿童和青少年超重率从4.5%上升到9.6%,肥胖率从2.1%上升到6.4%。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多的一种状态。
那我们又该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或者偏瘦呢?
【学生活动】:去超市旁的投币称重测身高的地方测量一下。
【教师活动】:医院体检常用体重指数(即BMI值)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BMI值是指一个人的体重(单位:千克)与其身高(单位:米)2次方的比值。
在我国,一般认为一个人的BMI值如果超过28便是肥胖的。
那么,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遗传、缺少运动、有害的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
【教师活动】:肥胖会的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活动】:易患糖尿病、易患心脑血管病、易患某些癌症、生活不便。
【教师活动】:一位同学欲减肥,每天只吃水果和蔬菜。
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学生活动】:不合理。
因为人体需要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教师活动】:我们在生活中要均衡饮食,积极锻炼,奠定人生的基础。
【教师活动】:小结。
3、巩固练习
1.我国自2000年11 月15日起正式推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成为世界上实施学生奶计划的国家之一。
青少年学生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较多的()
A、维生素A 、钙
B、蛋白质、糖类
C、蛋白质、钙
D、维生素A、糖类
2.下表列出了A、B、C、D、E五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
(1)食物()有助于预防夜盲症;()能提供较多的能量;()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
(2)长期以食物D为主要食物有那些缺陷?
3.1913年,俄罗斯的“圣虎克号”船载着北极探险队的队员们在北冰洋的冰块间越冬。
没过多久,队员们就得了一种可怕的病。
他们的牙床一块块裂开,充血肿胀,牙齿都松了,脸也浮肿,皮下青一块紫一块。
后来医生将这些病人分成六组,分别给吃果酒。
矾类制剂(一种晶体盐类)。
醋、海水、柠檬和肉豆,发现每天吃两个柠檬的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请分析:
(1)船上的队员到底得了什么病?
(2)为什么柠檬能治疗这种病?
(3)海员最容易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结
同板书
5、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作业
6、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