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爱情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名人论爱情之——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偶像采取含蓄、谦恭乃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
——马克思我的亲爱的: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
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
无论如何,这些阴郁的圣母像中没有一张像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到这样的崇拜;你这张照片即使不是阴郁的,至少也是郁闷的,它决不能反映你那可爱的、迷人的、“甜蜜的”,好像专供亲吻的面庞……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
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
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
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能克制这种悲痛。
“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
”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你的卡尔1856年6月21日于曼彻斯特。
马克思主义哲学谈爱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谈爱情简毓浩 著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男人,他的爱情多年来被人称颂,而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哲学思想对我们这些社会主义新人类来说,他的哲学智慧对我们的爱情观念仍然很有时代意义。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哲学?哲学源自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所以我们思考爱情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一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是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有正误之分,或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正确地爱情哲学观才能够指导爱情的实践和发展,只有真正的爱情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我们对爱情的思考实际上也会发现爱情中存在着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影响。
所以具体科学是爱情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推动着爱情哲学的发展。
爱情哲学也会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奖夫妇拥有一段常人难复制的爱情,可以这样讲,爱情为他们的科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又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婚后有文学高产期,这些都可以说明爱情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爱情是一股伟大的力量。
马克思在爱情方面最有发言权,所以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让我们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让它指导我们年轻人的爱情发展,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借鉴这个科学的哲学智慧,即使不能让我们年轻人的爱情一帆风顺,也能对我们的爱情给予科学的指导,给予我们这些想匆匆步入围城的少年们最科学的指导,让我们的爱情少走些弯路,得到我们期待的幸福。
目录第一讲 世界的本质和爱情的物质观第二讲 认识爱情,把握爱情的规律第三讲 把握思维的奥妙 认识爱情思维的本质第四讲 认识爱情意识的作用第五讲 人正确的爱情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讲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爱情第七讲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爱情第八讲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爱情第九讲 矛盾是爱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十讲 树立创新意识是发展爱情的要求第十一讲 社会发展与自身爱情的发展第十二讲 人民才是美好爱情发展的主体第十三讲 爱情价值与爱情价值观第十四讲 爱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十五讲 爱情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第一讲 世界的本质和爱情的物质观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世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班级:1班姓名:郭旗学号:3146609040专业:动画摘要:君子端方温良如玉谁人解其意忧患实多不敢言去长风几万里大学生对于爱情是那样地茫然,对于爱情是那样地放纵。
本文主要试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体会,对马克思的爱情观进行一个阐述,让大家对爱情不仅局限于表面上的,还有更深层次的一种升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爱情观;爱情的指导作用;社会因素;网络因素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关于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她赋诗宋词,留下一段段华美的断章。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爱情总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如何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咧!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
校园里双双对对的情侣给了我们启发,真正合适的人生伴侣却不会轻易求得······二、马克思的爱情经历“千年情爱家”马克思,告诉我们,马克思的情感世界也是举世无双的,如果进行“千年情爱家”网上评选,也非马克思莫属。
马克思的爱情充满了诗情和浪漫。
马克思的爱人燕妮出身名门贵族,是特利尔城最漂亮的姑娘,被誉为“舞会上的皇后”,追求她的小伙子大有人在。
然而马克思的品德和才华赢得了燕妮的芳心,两人相爱了。
马克思这个爱情幸运儿在长达八年的爱恋中,用最动人的诗句向燕妮倾诉了最炽热的感情,用最丰富的想象编织了最美丽的情网。
马克思在伯林大学读书期间和燕妮身处两地,每天都给思念的燕妮写诗。
仅在1836年10—12月,3个月时间就给燕妮创作和抄写了3部诗集,《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马克思每一天都用浪漫的诗情表达对爱情的美好追求。
马克思对燕妮的情感是炽热和永恒的,从情窦初开到人生的黄昏,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之火一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爱情观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对于我爱情观的影响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当然也是人的属性,没有一成不变的人。
爱情属于物质,所以也是一个运动和发展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爱情。
通常我们会听到一对热恋的人说,要是我们能一直这样该多好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静止是相对的。
当曾经深爱着你的人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过悲伤,反正这一页,不管你是翻啊还是撕啊,终归是要过去的。
那个人闪了,应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你们之间必将有一个或多个矛盾被激化了,那个人才会选择用这么暴力的手法来解决矛盾。
因为恋人是不断发展的,爱情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在爱情中是行不通。
一个女人最喜欢问男人为什么爱自己,老实说,一个成熟有智慧的女人是不会问这种问题的,而一个成熟有智慧的男人也不会从正面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爱情的本原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也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所以爱情中的物质不光包括我们的躯体和躯体中的灵魂,还包括不是光靠想象就能实现的一切东西,比如人品,能力,财产,家庭等,在我看来爱情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健康,当然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所以健康属于物质范畴,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可以笼统地将爱情中的意识概括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随爱而来的感觉。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爱情同样是普遍联系的,最开始也许你们是二人的世界,但是你们的爱情最后也会和外界联系,产生很多的纽带。
你们的孩子,你们的父母,你们共同的朋友都是你们爱情成长的催化剂,接受对方就必须接受对方的父母和朋友,和你们你们的爱情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谁说爱情不能永恒,只要你能在你们的爱情中溶入亲情和友情的成分,再重铸你们的爱情,你们不仅只是爱人,同样也亲人,更是朋友,这样你们之间的爱情绝对比原先单纯的爱情来得持久很多。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与柏拉图式的爱情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这种情感属意识范畴,它是主观的,是物质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一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理想"。
第三,“相互爱慕”。
注意前提,在商品经济市场化的今天,这个“物质基础"我们把它简单地归结为钱或某种财产或利益。
何谓“基础”,就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基,好比建设高楼大厦要打牢固的地基一样,若没有牢固的根基,即使建设得再高的高楼大厦也不及风雨就会倒塌。
当然这“一定”其实是个不定数,是以恋爱双方的心理来衡量的一个可接受的物质指标.其实,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结合,而且物质生活和爱情也是一对矛盾,当物质适应爱情时,则促进爱情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爱情的发展。
物质生活必须是爱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爱情对物质生活又具有反作用,在双方快乐时爱情指引物质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双方不快乐时又会阻碍物质生活的发展。
否认物质生活是爱情存在的基础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否认爱情对物质生活具有能动作用则会陷入形而上学,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所以,只要爱情不要面包或只要面包不要爱情的都是片面的。
而恋爱则是人们为实现爱情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检验爱情是否正确、检验自己是否拥有爱情的一个客观标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中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就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观察、研究、探索人生问题,形成的一些对人生生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生死观、权力观、金钱观、家庭观等。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摘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用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劳动观;矛盾;自由平等说到马克思主义,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政治经济学,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早已成了定向连接。
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搞政治的人才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直到听了杨老师的课,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么回事,才明白原来马克思与我们的生活如何密切相关。
首先,爱情这个字眼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是很流行的,拍拖也是正常行为,可以说现在我们唯一挂心的就是学位与爱情了,而我们明显更加关注后者,关注我与某个人的爱情是否可以开花结果。
试问我们连学位都不那么关注,还能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论吗?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论要进步,要贴近生活。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不单单只是服务于领导阶层,马克思固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却是活的,我们不断为他注入新鲜血液,使之能继续为我们服务。
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代青年人的要求。
所以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应运而生,受到众多青年人的关注。
一、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爱情观相结合。
杨老师说:要从劳动、特别是异化劳动作为平台去寻求肉体和精神理解的突破。
何为“异化”?即创造的价值不同。
肉体的突破则是人从劳动过程中得到的所需要的肉体存活的必需品;精神理解的突破层面上,是人能从劳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杨老师说:“劳动创造美,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任何美的事物必须是以人为本的。
”即劳动产生美,美必须符合人的本性。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是因为在劳动过程中男女这种搭配制度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同样,在劳动产生美的同时,这种美也随之升华为一种能使双方互相倾慕的美,爱情应运而生。
从劳动中酿造出来的爱情也时时刻刻在翻新。
双方随着劳动的内容不同,爱情也被注入新的内涵。
同时,劳动间接性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爱情观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的两种爱情哪种更长久,稳定?但是无论遇到哪一种,都要坦然面对。
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一下爱情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的、纯真的、专一的感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恋爱的人必须全面分析其所处环境,将来的发展趋向,个人性格,价值取向,及他人的有关问题。
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正确的爱情观,即从实际出发。
人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只有多表现本质,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
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坚定地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但同时须知爱情不是永恒的。
泛意而言,人的感情最多持续到生命的结束。
具体说来:失恋是不可避免的,人需豁达办什么事都有成败,但这只是动态爱情的极小表现,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之分,有前进与后退之别。
爱的内容形式及爱的程度每天都不一样。
决不可肯定见异思迁,真情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社会领域的规律只有在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时才真正起作用。
了解动态爱情的意义在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获得和保持真情.要学会观察和把握自己、他人的变化,这样有助于爱情的科学持续发展。
人是社会性的,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无论博爱、兼爱、大爱,都要终于自己的爱情。
这是对自己人格的肯定。
无情和多情当是辨证统一的,多情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于所爱的人,由于爱情的排他性,这对别人即表现为无情。
人的社会性在恋爱中要求,不可把自己封闭在二人小圈子里,需心中有他人、有亲友、有社会。
得了友情不能忘记亲情,有了爱情不可忘记友情。
人永远不可忘记从社会中学习和对社会的责任。
矛盾具有普遍性,当你向远处看时,脚下的小坑就不明显了。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爱情的挫折是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任何小事而轻易否定一切。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易放眼量。
当代大学生应有遇事不惊,统筹兼顾的魄力。
恋爱就像一场马拉松,你觉得别人优秀,另外某人又看好你,而你认为优秀的人有看中他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对于婚恋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婚恋观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对婚姻的探讨、对爱情的看法、婚恋观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家庭的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对婚恋观的启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以及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探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婚恋观的独特见解和重要影响。
这将有助于引领社会风气的变革,推动婚恋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爱情、阶级斗争、家庭、启示、社会风气、变革。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这种观点下,婚恋观也被理解为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是受到阶级利益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而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否定了唯心主义的个人主义观念,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人的行为和观念都是受到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对婚恋观的分析和观点是建立在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为深刻理解婚恋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为我们探讨和发展婚恋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1.2 婚恋观的重要性婚恋观是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和观念,是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正确的婚恋观可以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稳定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婚恋观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对于婚恋观的重要性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婚恋观的形成和变迁与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更关注这种观念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和影响。
深入研究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婚恋观的本质和作用,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爱情
许欢41009017 统计一班
亲情友情爱情一直是我们人类感情生活的三大主题,而爱情是其中最微妙的也是最错综复杂的感情。
古往今来歌颂爱情的诗句层出不穷,早在《诗经.邶风》里就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被彼此写在心里的爱,被彼此写在眼里的情,心里的苦就算都不记得,也会化成目光吟唱成一首歌。
爱情的美妙之处在于走过的路只记得美好的回忆,尽管经历酸甜苦辣还能回眸凝望笑靥如花。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爱情物质说,我想现代人对此的看法褒贬不一。
一部《蜗居》使人们看清物质基础对于爱情的毁灭,而近期的《裸婚时代》又表达了相对于物质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我国一档可以算是家喻户晓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就曾因物质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哗然,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么?”马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其因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对大胆、犀利的言论而迅速在网络上蹿红,被网友们称作“拜金女”。
针对艳照事件,北京东城法院一审认定马诺肖像权受侵,但名誉权未受到侵害。
法官表示,“刻薄拜金女”说法没有捏造,属客观评价。
法官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一切物质的夸大在人们的心中是认为可耻而不懈的,莎士比亚有一句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而马克思主义里关于物质的定义是朴素而不奢华、纯洁而不矫揉造作的。
不是金钱堆砌的感情,不是
这种扭曲的爱情观。
其实,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结合,而且物质生活和爱情也是一对矛盾,当物质适应爱情时,则促进爱情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爱情的发展。
物质生活必须是爱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爱情对物质生活又具有反作用,在双方快乐时爱情指引物质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双方不快乐时又会阻碍物质生活的发展。
否认物质生活是爱情存在的基础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否认爱情对物质生活具有能动作用则会陷入形而上学,因此对于爱情与物质之间的联系我们也要用一种辩证的方法来看待,用静止和非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爱情与物质只会使爱情埋葬在物质的坟墓里。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不可强求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
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梁祝》里面对马文才的逼婚,祝英台选择化蝶和梁山伯双宿双飞。
据非官方统计世界上两个人相爱的概率为0.000049,因此你不知我心里的悲与喜,又怎能知晓我内心夹岸群花胜放。
列宁在1903年7月20日《关于崩得在俄国社会明主共党内的地位问题》的发言中说:“爱情是不可强求的”。
恩格斯也说过:“现代的性爱,统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想离。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这样耳鬓厮磨的爱恋又怎能强求得来?古代的妇女极少的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决定了一个女人悲喜的一生。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下的爱情不可强求使得男女双方有了互爱,不是一个女人将自己的丈夫奉之为天,而是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爱恋。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
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能克制这种悲痛。
“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
”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
”
这是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书中的节选片段。
马克思对燕妮的爱炙热而久长,就像陈年的佳酿,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沉淀越香醇。
他曾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爱是全力以赴的,是彻底而义无反顾的。
就像流进诗里的嘈嘈水声,滋养了干涸,忧伤也会被调味的像一颗糖。
这种指向未来的爱情,仿佛能看到未来两串脚印的走廊。
马克思主义认为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才有可能相知相爱,而我对此也有一些略有不同的看法。
相爱的双方不一定一开始就有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理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略有一丝理想化。
当两个思想并不是高度一致的男女走到一起时,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为一体,让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共同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还使得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来发展自己。
因此即使是矛盾的双方也能通过时间的融合相互了解相互吸引,爱情就是人们找寻自己的缺失,正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一根肋骨。
所以即使是世界观和理想观不相同的男女之间也会有真正的爱情,当然一致的思想会使爱情来得相对容易,爱情的道路不是那么曲折。
这年头,在谈恋爱这件事面前,谁都不是善男信女。
在这件事面前,你我最阴暗的一面都会显现出来。
功利,算计,欺骗,对比——谁都不会再傻到在一开始就一颗心丢过去。
恋爱需要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物质的投入,还要考虑回报率。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使我们对于自己的爱情有了理性的判断,你为什么爱你认为你爱上的人?是出于什么因素使你爱上了他或她?是时间太久自然而然?是抵挡不住炙热的追求?还是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感情?爱情不是无时无刻的相伴,不是放弃自己的理想,爱情不是你迷失的理由。
经营爱情如掘井,需要足够时间去探索,去挖掘,去守候,去等待,去流泪,去坚持,去相信。
爱情是一种动力,一种鼓励。
爱情是漫漫人生路上时刻相伴的美妙旋律,爱情是困顿时一个简陋朴素的屋檐,爱情是海浪尽
头静静守候的港湾。
马克思告诉我们“真爱情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真爱情要经过长期的考验。
”当你在爱情里感到迷茫时,当你被爱情的幸福冲昏头脑时,请坚持这得来不易的爱情同时也要看清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