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质与分类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三、增能社会工作的取向
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其助人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1、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 2、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3、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3 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 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5、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 “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和功能
一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解释 预测 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发展新的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一、大卫 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二、马尔科姆 佩恩分类 实证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 1887年,弗洛伊德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60年代成立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 儿童引导运用;精神分析洪流
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历史
1971年 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 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 社会 赫恩提出“全人”和“全貌”的概念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在环境中 社会环境的类别: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 式系统;社会系统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与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 人问题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
2. 3. 4.
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 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ABC情绪理论框架 三个基本要素: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① 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②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③ 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社会工作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社会工作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社会工作理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理论关注内容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A.特纳B.大卫·豪C.佩恩D.弗洛伊德,E.戈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2.把社会工作理论分为“为实践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理论”。

A.特纳B.大卫·豪C.比斯台克D.佩恩E.戈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3.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被称作()。

A.实践理论B.为实践服务的理论C.社会工作理论D.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E.社会工作实施理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4.()对社会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直接引起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A.后现代主义B.女权主义C.实证主义D.人本主E.乌托邦理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5.心理学家()创造了精神分析理论,这一理论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A.荣格B.马斯洛C.罗杰斯D.弗洛伊德E.斯金纳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6.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主要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

A.法国B.德国C.奥地利D.英国E.美国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7.精神分析理论在20世纪()年代成为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

A.20B.30C.40D.50E.60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8.1940年,()首先撰文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

A.大卫·豪B.里士满C.伽瑞特D.特纳E.佩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9.()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A.超我B.自我C.意D.潜意识E.前意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10.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阶段。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E.七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社会工作理论11.()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

社会工作常用的16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6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6种理论目录社会工作常用的16种理论 (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 社会学习理论 (2)3. 镜中我理论 (3)4. 社会支持网络 (3)5.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6. 优势视角理论 (5)7. 生态系统理论 (7)8. 弗罗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8)9. 佛罗伊德性本能理论 (10)10. 人本主义心理学 (11)11. 社会化理论 (14)12. 家庭沟通理论 (15)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7)14. 社会化理论 (20)15. 活动理论 (20)16. 社会互动理论 (21)17. ABC理论 (22)社会工作常用的16种理论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2.社会学习理论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3.镜中我理论镜中我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理论。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诉人们如何看待和分析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它所更看重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学科多提 供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技巧,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 (3) 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社会工作对象即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善于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提供的理论、方法及技 术为自己服务。 3、社会工作本质:助人。它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的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的、 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无论从 出发点、过程,还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都是在帮助人。
②专业化: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是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实践、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的研 究成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就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
①1917 年美国学者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此后发表 《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成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个案工 作一直是社会工作界普遍承认的唯一工作方法。
③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最初关心的是眼前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社会工作者认识到,不但要帮助受助者解决 当前面对的困难,而且要从长计议,尤其要注意发展受助者的能力,以免其再入困境。这样,治疗—预防,救助— 发展就成了社会工作基本思路。 (4)工作对象的拓展。
①起初英美国家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只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失依儿童和老人及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 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或者说,社会工作早期对象是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 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① 工作态度的科学性。社会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念,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社会工 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关系,他以“专业角色”开展工作,力求避免将其个人偏见、冲动等态度 不经意地流露于助人过程中。

社会工作教案一

社会工作教案一

“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社会工作的科学性 助人需要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1)客观性 (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3)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1. 什么是专业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弗莱可斯纳(Flexer)的六大专业要素(1915): 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性操作; 构成素材来自科学与学习; 这些素材逐渐达成实用且轮廓分明; 拥有可教育的沟通技巧; 朝向自我组织; 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思想渊源 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莱的福利思想 基督教的“博爱”观念 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 2.工业革命的推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后果 1)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2)社会冲突加剧 3)社会关系日益 理性化、异质化
社会工作导论
社会工作系
张长伟
教学理念
个人成长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教者与学者互动 知识的主观性(价值介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实地参观 观看教学片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工作概述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性质 社会工作的对象和领域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问社会工作是何物,从有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开 始,就是社会工作界探讨的一个问题。 Social work 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 1.社会工作的实质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活动 助人自助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性质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贡献 1.对社会问题的发掘 2.对社会制度的改革 3.社会诊断的建立 4.社会资源的协调 5.社会立法的参与 6.社会福利的评估 ( 三)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

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质与分类

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质与分类
• • • • • • 心理动力模型(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s)包括精神分析、社会心理治疗 (Hollis,Woods) 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crisis intervention and task-centred models)包括危机干预 (Naomi Golan)、任务中心(Reid,Epstein) 行为学派(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s )包括行为学派(Fischer,Gochros; Sheldo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及行为修正团体工作 系统与生态模型(systems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包括系统理论(Pincus, Minahan)、生态系统理论——生活模式、网络建立和社会支持系统(Networking and social surpport system) 社会心理学与沟通模型(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communication models)包括角 色理论、沟通理论 人本主义及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型(humanist and existential perspectives) 包括人本主义(Glassman & Kates: humanist groupwork)、存在主义社会工作 (Krill,Thompson) 认知模型包括社会学习与改变(Goldstein) 基变马克思主义途径(radical and Marxist perspectives)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 作观点(Corrigan,Leonard;Mullaly: structural SW;Fook: radical casework, radical residential work)、女性主义与非性别主义社会工作 给予权力与辩护(empowerment and advocacy增权与倡导)包括辩护、给予黑人权 力(Babara Solomon及Mullender & Ward: self-directed groupwork)、学习来的无 助理论(learned helplessness) Soci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如Midgley: social developmment Anti-doscriminatory and anti-oppressive perspectives包括Hanmer & Stathan: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整合而来的。

尽管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但是在实践中二者常被整合在一起,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更有效的理论视角和服务途径。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只关注人的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

这种理论成为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分道扬镳。

阿德勒认为,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过度强调被压抑的潜意识,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

在阿德勒看来,人类行为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

而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

由此,认知因素在人行为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认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的又一个理论高峰。

班杜拉从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该理论指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经由观察其他人或从事学习得来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①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1.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在认知理论的理论脉络之下,贝克首先提出了认知治疗模式,艾利斯则发展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德莱顿则发展出一套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

社工概论笔记(整合版)

社工概论笔记(整合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1、助人活动2、科学性(有理论指导,工作态度的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二、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1、什么是专业?Greenuond:社会认可、伦理守则职业Freedsom:知识与技能向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2、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满足他人需要、利他主义、建构性3、中国的社会工作(处于初步化阶段):行政性、半专业化(1)专业知识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2)实践领域:社会福利服务行政化四、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五、对社会工作的多重释义1 、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

工作对象:案主工作目标:治疗、发展2、方式:助人自助价值观:利他主义服务提供者3、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4、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5、西方社会工作的阶段:志愿—行业—专业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属性)一、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属性):社会工作的科学性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督导性,案例和面试)社会工作的综合性二、社会工作的科学性:1、社会工作与哲学:哲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2、社会工作与社会学(1)联系:①社会学有助于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②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③社会学为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2)区别:①研究领域: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更广泛,包括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目的是揭示社会客观发展规律②主要任务:社会学主要解释社会,社会工作在于参与实践,解决社会问题③知识领域:社会工作的知识领域更为广泛3、社会学与心理学(个案工作)区别:①社会工作: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案主,强调助人自助,发展案主潜能。

②心理学:借助于药物帮助案主,用技术和手段治疗,个人层面,精神无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ploma in Social Work (HK PolyU):
Social Work Practice (I)
• 1920年前:科学的慈善(scientific philanthropy) • 1921-30:“预估”和“介入”(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 1931-45:“人在情境中”(person-in-the-situation)及
Turner(1979《社会工作治疗》): 18种
大卫· 豪(1987):四种范式及其代表理论
David Howe,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ory——Making Sense in Practice • The Fixers: The psychoanalytic tradition in SW;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 何雪松(2007《社会工作理论》,P2):
Turner(1986)认为理论是对事实建构的一系列命题,从而提供一 个关于事实的模式,并帮助人们认识那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 ——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
• Sibeon(1990):关于什么是社会工作的理论,如何开展 社会工作的理论,关于案主世界的理论; • Rees(1991)和Fook(1993):第一层社会理论或大理论 (broad theory)与知识基础,第二层策略理论( strategic theory)或实践理论(theories of practice) ,第三层实践观念(practice ideologies); • [港]罗致光:描述性/解释性理论(descriptive /explanatory theory)与处方性理论(prescriptive theory)……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史
• • • •

• • •
大卫· 豪:7阶段 1、调查(investigation) 2、精神分析(psychiatric deluge) 3、诊断与功能双派并峙(the diagnostic school and functional school ) 4、获得(吸收/攫取,“拿来主义”— acquisition) 5、盘点/清点(taking an inventory) 6、理论统整(unification of theory) 7、归类(classifying)
• • • • • • • • •
• • • • • •
• • •
自我心理学( ego psychology ) 心理暨社会治疗( psychosocial therapy ) 问题解决( problem-solving ) 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实施的功能理论(fuctional theory for SWP ) 功能派个案工作,团体与社区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existential SW ) —模式;治疗,社区及社会价值 案主中心系统扩展理论(the client-centered system unfolding ) 认知理论( cognitive theory ) 完型理论与社会工作治疗( gestalt theory to SW treatment ) 完型治疗模式 交易分析的社会治疗模型( transactional – a socal treatement model ) 交流互动分析 模式(生活脚本) 仲裁与社会工作治疗( mediators and SW treatment ) 综合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general system theory and SW ) 一般系统模式 社会工作实施的社会生活模型( the life model of SWP ) 生活模式;助人程序 角色理论( role theory ) 沟通的观念与原则(communication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 行为修正:社会变迁的一种科技( behavior modification: a technology of social change ) 职责中心的治疗( task-centered treatment ) 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 ) 危机理论( crisis theory ) 危机调适模式(生命周律理论与)生命危险防止
过程、987)
• 实施理论(practice theory)—助人模式理论 (helping model theory) Robert & Nee(1970《社会工作实施的理论》): 6种 ——功能派 ——问题解决派 ——心理暨社会治疗 ——行为修正 ——危机调适 ——家族治疗
Behavioural SW
• The Seekers After Meaning:
Client-centred approaches
• The Raisers of Consciousness:
Radical practice • The Revolutionaries: Marxist SW
马尔孔· 佩恩《当代社会工作理论: 批判的导论》(台译)
社会工作理论?
• 社会工作(理论)范式(paradigms) • 社会工作理论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ies for sw)/支持性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ies of sw)/社会工作实践(务 )理论(practice theory)
• • • • •
社会工作视角(perspectives) 社会工作手法(approaches) 社会工作模式(models) 社会工作方法(methods) 社会工作技巧(techniques/skills)
“助人”(helping) • 1945-60:“社会工作关系”(social work relationship)
• 1961-75:“通才(整合)实务”(generalist/integrative
practice)与实务模式的多样发展 • 1976-:社会工作实务核心概念形成——人在情境中、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