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五.评估

1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类型

(1)过程评估

(2)结果评估

3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和看法

(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4评估方法

基线测量评估

▲定义: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列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八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

▲操作程序: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5注意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

(3)评估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

1 结案阶段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

▲方法:回顾工作过程

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关系

(4)撰写结案记录

2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结案

(2)服因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进行转介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处理方法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整个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

(3)灾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

(4)估计一些破坏已有改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界定与管理(0-14岁)

0~5岁妇联管理 6-14岁共青团少年儿童工作部门 >14岁共青团

2.儿童相关

本质特征:发展性、基础性、未来性,教育是关键

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预防健康服务的照顾

3.儿童社会工作功能

促进儿童发展

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

4.宏观儿童社会上作(面向社会)

1促进对儿童的养育:保证对儿童的营养保证儿童良好的居住环境

2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儿童权益的保障救助被虐待儿童

亲子关系服务救助被忽视儿童

问题儿童服务救助得不到适当照顾的儿童

3增强儿童权益:培智学校儿童偏差矫治残疾儿童康复

4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妇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

5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6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7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和资讯 8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

5.儿童社会工作服务

保护性服务:防止儿童被虐、忽视,并增强家庭的功能,讲求最小的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

补充性服务:对儿童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适用于父母角色不当.严重伤害亲了关系

替代性服务:完全用替代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针对于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是最底线的服务支持性服务:提高家庭功能,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功能完整但出现压力

6.儿童个案工作

▲形式▲途径

个别谈话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要,帮助调整心理情绪,激发发展潜能

咨询服务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变其社会处境

7.儿童社区工作

一种工作模式:调查社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一种理念:自助、互助、自决理念

一种综台社会建设的方式: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来选到为儿童创建美好的生存环境的目的8.儿童社区工作介入

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

从非物质、教育性服务入手

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及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

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

从推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

从建设社会相关舆论入手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类型

A问题青年 C 文化叛逆青年: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

B正直青年 D 政治偏激青年:好打抱不平,认同采取激进行动追求某些理想

2.青少年工作范围

微观:青少年个人

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

宏观: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3.青少年社会工作类型

发展性青少年服务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使青少年得到知识、身体和精神熏陶

设计举办各种活动

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服务

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法律、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服务

提供就业辅导

治疗性青少年服务提供就学或生括补助

未被忽视、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

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与安置服务

为在身体、情绪、精神方面功能缺失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治疗服务

为犯罪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预防性青少年服务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环境

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

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4.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议题

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社会工作本土化

5.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协助青少年适应社会变化和成长

6.青少年社区工作特点

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

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

强调参与

7.青少年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社会服务

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青少年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

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

8.社会工作研究

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社会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分类

低龄老人:60-69 中龄老人:70-79 高龄老人:>80

2.老年工作根本目标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老年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产生问题

反移情:因为对老年人抱有的特殊感情,使工作者对待老年人时特别不或过度保护价值观问题:认为老年人没有价值

自我意识和督导:长时间服务感到精力和情感透支,觉得工作没有价值

4.老年人特殊问题

虐待和疏于照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为不同情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

为不同情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呼吁,改变老人的家庭和杜区和环境丧亲问题

5.认知和情绪问题

抑郁徒:长期悲哀、感到毫无价值

痴呆症、谵妄、焦虑症

6.老年小组工作注意事项

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干预小组动力:出现“心理上行刑的暴徒”

尊重保密权:小组中的事留在小组中

尊重自决权

7.老年人照顾模式

仓储模式:延长老人的生命

园艺模式:满足老人未满足的需求,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

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1.妇女的需要

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最急迫的需要

特殊的妇女保护

2.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针对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失业妇女、单亲母亲、家暴被虐妇女、打工妹

针对全体妇女

3

协助妇女理清思路

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4.优势角度

每个妇女都有优势

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成长的机遇

所有的环境都是资源

5.妇女小组上作

预防性小组:重视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 (准母亲小组)

治疗性小组

支持性小组

发展性小组

6.社会支持网络

以志愿者为主的支持网络 (如社区中为独居的老年妇女建立的邻里支持网络)

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7.社会支持

情感支持

实际支持

8.妇女社会工作原则

为求助妇女保密

接纳求助妇女

个别化对待求助妇女

不批判求助妇女

参与自决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1.残疾

损伤:因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的情况

能力缺失:人体的结构缺陷和助能障碍使人体丧失应具备的能力(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

相对的能力)

残障:由于身体形态和功能缺陷或异常而影响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

2.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运用专业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管理、方案评估和研究工作

3.致残的原冈:

△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沙眼、乙肝等

△营养不良:

△先天性发育缺陷:

△意外事故:

△慢性病和老年病:

△其他因素: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等

4.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生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卫生咨询、减少可以减少70%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定期身体检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合并症

可以减少10%-20%

三级预防:采取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残障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5.康复模式:

△世卫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

△社区服务模式(民政部门负责) 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福利工厂)

△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组织负责)

△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民政部门、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

6.全面康复内容

△医疗康复:语言疗法

物理和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治疗、心理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就业前评价和训练)

心理治疗(松弛疗法、行为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精神支持疗法、催眠疗法)

文体治疗

中医治疗

△教育康复:普通教育(初级到中高等教育)

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职业评定/ 职业咨询/ 职业培训/ 就业指导

△社会康复:维权/ 建立无障碍环境/ 社会参与/ 婚姻家庭辅导工作/ 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1.矫正社会制度是刑罚执行制度,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矫正社会工作者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2.矫正社会工作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止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止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3.矫正社会工作的作用

针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本质上就是社会福利服务

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罪犯服刑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4.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5.矫正对象的主要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收入、低保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疗待遇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6.社区矫止

包括缓刑、假释、社会服务、中途宿舍等各种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的刑罚制度

7.矫正社会工作方法

直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间接: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区工作

第八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1.安置对象

狭义:仅指退役军人广义:退役军人、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等

2.优抚对象的特点

可利用的资源不足: 1城乡差距拉大,农村优抚对象所能利用的资源不断萎缩

2老龄化社会,优抚对象中老年病等特点日益突出,相应服务资源不足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

3.优抚对象需要

基本生活保障需要

医疗康复需要

社会尊重需要

4.安置对象的需要(主要狭义)及特点

就业权益的保障利用帮助的能力相对较强

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情绪波动较大

5.安置优抚社会工作成效

个案工作:1评估其体实际需求2帮助疏解压力3提高再社会化能力

小组工作:1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网2缓解压力

社区工作:1参与社区政策的制定和修改2沟通管理层和决策层3实现安置渠道、资金多元化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社会救助特征

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标准低层次性时限性手段多样性对象限制性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特点

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叠加式的保障服务:物质保障+精神等非物质保障

嵌入式的保障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救助

3.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

训练之前——增能策略:

训练之中——短期策略:教助对象的技能有限,重点安排简单工作,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

长期策略:针对贫困青年失业问题,重点激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增加技能训练服务——宣传策略:致力于建立就业辅导网络,使救助对象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服务之中

训练之后——跟踪回访策略:

4.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

恢复杜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进入机构前: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服务机构内:

回归主流社会阶段:家庭寄养、类家庭、教育技术培训

返家安置后:跟踪同访

6.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环境

▲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

呼吁政府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培训后机能仍较低的救助对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岗位为救助对象提供就业机会

鼓励救助对象自办企业和经济实体

▲倡导劳动力市场的规范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消除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

推进对救助对象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个案工作方法

给贫困前提供差异化的个人服务

缓解牧助对象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能力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

1.家庭工作的体系

正式的家庭工作: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

非正式的家庭工作:邻里互助

2.目标

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强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困难

3.▲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婚姻调解

家庭救助:1.低保救济 2.特定时间的慰问周岁以上夫妇的奖励扶助(农村独生子女或双女家庭)

家庭生活服务:保姆入户服务、社区小饭桌、家庭病床服务

家庭生活教育:讲座、知识竞赛、宣传、娱乐性活动

城乡社区针对象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婚姻学校家政学校家长学校再就业培训

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五好家庭评比

▲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应急性和目标性

城乡贫用家庭的救济与扶助、家庭心理辅导、家庭能力建设

4.家庭治疗流派

沟通派家庭治疗:

结构派家庭治疗:致力于使失去功能的家庭达到结构性改变

MinuChin家庭结构,子系统、界限、权力、联盟

策略派家庭治疗:从独特的视角,以创造性和操作性为特征的短期治疗模式。“矛盾处理”“奇迹提问”

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使用循环提问搜集家庭信息.促使家庭成员发现彼此差异,增进互相了解,用

正向积极的角度戒毒家庭问题,用“未来取向”启发家庭构想未来的计划。

鲍氏家庭治疗:鲍恩提出八个连锁理论

第十一章学校社会工作

1.服务对象

全体学生,特别是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也与家长、学校和社区人员进行沟通,提供咨询2.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

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

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

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尊重机构的宗旨和规范

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和摹奉权利

保持专业素质和态度,并与其他专业人员竭诚合作

3.学校社会工作内容

全体学生生活辅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开放性、变化性 (防火逃生训练)全体学生职业辅导、全体学生成长关怀、全体学生责任培养

全体学生学业辅导:学习兴趣小组等

特殊学生服务:行为问题、厌学、身心障碍,继父母、单亲、服刑、残疾家庭,资优、特长、转校生4.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

行为问题:1学习适应 2情绪障碍 3人际关系紧张 4品德不良

转校生: 1同辈团体的接纳 2教材教法的适应 3学校规范的认知和遵循

资优生: 1情绪问题 2同辈交往问题 3适应和发展问题

特长生: 1情绪问题 2学习问题

残疾人家庭学生、单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

1家庭成员情绪问题 2孩子的照顾问题 3经济压力 4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5.学校个案社会工作原则

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平等沟通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6.学校社区工作基本过程

建立关系:探访社区机构及重要人士.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让社区居民知道社会工作者是谁”

情境估量:进行杜区调查,解社区情况

发展计划

社区活动

成效评估

7.学校小组工作

选题招募甄选实施评估跟踪

8.心理辅导方法

行为改变技术:应用增强、惩罚、削弱、隔离等策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人际沟通分析:人与人的心埋地位分为四种:“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健康心理

沟通形式:且补沟通、交错沟通、暖昧沟通

人格结构:儿童、成人、父母

第十二章社区社会工作

1.社区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利他精神敬业精神

能力建设优势取向

2.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性质

街道办事处:政府派出机构

居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

社区工作站:“议行分离”理念下的创新产物,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医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工作社区服务中心:以提供公益性服务项目为主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领导和扶持

3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及价值观念

▲对个人

解决个人困境

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发展个人潜能

▲对社区▲对社会

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解决社区问题净化礼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

培养居民公共意识

4.社区社会工作内容

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服务:福利型服务、经等性服务、互助服务

非正式服务(居民个人提供) 准正式服务(社区和企业提供) 正式服务(政府提供)社区卫生: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礼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等

社区治安: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

社区教育:补偿式教育为居民提供未受到的正规知识教育水及的知识空问。如电脑培训,知识讲座控制式教育为居民提供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居民遵守法律、法规

解放式教育着重居民权利、人性化的发展,发挥个人的潜能,创造公平的社会秩序5.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程序

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资

6.居民个案访谈

了解居民需求征询服务意见建立信任关系

7.邻里纠纷个案工作

经常性的信息疏通及时调节邻里纠纷调解纠纷后的建设性引导

8.婚姻关系辅导代际冲突辅导子女教育辅导解决特殊困难

第十三章医疗社会工作

1.医疗社会丁作理论模式

危机处理模式

家庭管理模式

生活适应模式最基础

2.医疗社会工作功能

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和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

3.医疗社会工作内容

医院社会工作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医疗、康复、心理、社会服务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防止疾病扩散

4.医疗社会上作服务

出院计划、慢性病和严重疾病照顾、临终关怀、团队合作、职业相关服务

外展服务:医院社会工作者到社区开展活动

危机干预:对被诊断为癌症、艾滋病、或车祸等有严重后遗症的病人及家属提供的援助心理礼会评估与干预:家庭沟通、家庭关系调整等

5.常用表单

开案单、未开案单、转介单、服务记录单、结案单、重开案单

社会工作者基础知识要点

社会工作者基础知识要点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多数是困难群体、贫弱群体和边缘群体,他们可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那么,下面是为大家的社会工作者基础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理论方面的知识科学的助人要把问题放到现实的社会背景 下来认识和分析,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较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社会现象方面的科学知识,这里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 (2)政策方面的知识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涉及社会财富和公共利益分配的制度性安排。政府的政策也称公共政策,它是面对公众的。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困难群体,对其给予优惠以促进社会公正的制度安排,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社会政策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权利、老人与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涉及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这些都是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 (3)技术方面的知识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达到助人目的,就必须掌握多种技术方面的知识。重要的包括调查研究方面的知识、现代资讯工具方面的知识等。

(4)文化知识社会工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掌握多种文化知识。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包括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生育死亡等相关知识。 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联系及其本质的学问。运用 哲学知识能从普遍联系、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等方面分析社会工作中的问题,对于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即人 们怎样组成社会,社会又如何运行以满足其成员的需要。社会学中的人的社会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 ___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制度理论以及与 ___相关的理论,对社会工作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心理学知识是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当服务对象的问题 主要是个人的,并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用社

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

【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 )。 A.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个人情况(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下列不属于累犯的法律后果的是( )。 A.应当从重处罚 B.不得适用缓刑 C.不得适用假释 D.不得减刑 3.以下情况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识联络时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端午节是夏季的节日,它的时间与哪个节气最接近? A.谷雨 B.立夏 C.小满 D.芒种 5.给折枝山茶花保鲜应该用什么?( ) A.淡盐水B.浓盐水C.淡糖水D.尿素 6.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 A.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B.冰箱里的冰升华后又凝结成小水滴 C.冰箱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D.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7.文学名篇有时会涉及一些当地的特色民居,以下对应错误的是:①陈忠实——《白鹿原》——窑洞②林语堂——《边城》——吊脚楼③阿来——《尘埃落定》——骑楼④老舍——《四世同堂》——四合院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一名言出自( )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9.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领导班子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任务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下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1、建国初期,为解决吃饭问题,我国将“北大荒”开垦成“北大仓”。今天,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我国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草)。我国农业生产的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解决 B.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植树种草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 2、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B.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维护世界和平 3、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4、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pm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矫正对象小芳情绪不稳定,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幻想有人要害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小芳的丈夫因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小王察觉到小芳的精神状况有异常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201 A.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开展治疗,改善小芳的情绪问题 B.转介给社区精神科医生,由医生做出评估 C.送小芳到丈夫工作地,由其丈夫照顾 D.向小芳所在社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报告小芳目前情况 【答案】A 解析: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因此,社会工作者发现小芳不理性的认为有人要害她时,应该对她情绪进行治疗,改变她的思考方式 2.某村为农户实施了沼气改建项目。项目完成后,妇女们用上了清洁能源做饭,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受烟熏火燎的困扰了。这样的沼气项目( )。140 A.满足了妇女的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B.满足了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 C.既满足了妇女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又满足了其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 D.既没满足妇女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又没满足其实用性社会性别要求 【答案】B 解析: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妇女就其社会承认的角色而确定的需要,尽管这种需求是由社会分工及妇女的从属地位引起的,不具有对社会性别的挑战性,但这些需求是妇女很实际的需要,如妇女需要水、健康、就业等,在满足这些需要的过程中并不会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分工模式。因此,实用性需要的满足依旧延续传统的分工模式和

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指的是由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而产生的需要。这类需要涉及社会的分工模式、权利等,满足这类需求可以协助妇女取得更多的平等权利,改变现存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角色,挑战妇女的从属地位。题中,某村的做法满足了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 3.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女性在家庭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而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中扮演辅助性角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这种分工模式是( )。 A.两性生理基础上的分工 B.符合两性特点的分工 C.两性各取所长的分工 D.社会建构的两性分工 【答案】D 解析:传统的、定型的社会性别观念规定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的发展路径,而且男性优越于女性的性别定型认识阻碍了妇女的发展。因此,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定型认识,重新反思和认识社会性别,这对妇女的发展、男女平等的实现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4.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周鉴于目前一些青少年存在被过度保护、容易受挫折等问题计划开展一次小组工作,该工作主要围绕抗逆力构成要素展开,即外部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 )因素。311 A.保护 B.生理 C.效能 D.风险 【答案】C 解析:从构成要素来看,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三部分组成 5.老张今年50岁,一年前因公司裁员失业在家。老张妻子患慢性病,几年前从单位病退。近期,老张儿子考上职校,需交纳一大笔学费。为了让儿子上学,老张妻子打算放弃治疗。根据国家政策,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老张家申请的专项社会救助是( )。253 A.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B.失业救助和医疗救助 C.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 D.失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 【答案】C 解析: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

2019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知识点汇总Ⅰ

2019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知识点汇总Ⅰ 单选题 1、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这是小组工作的哪种工作模式?()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发展模式 答案:C 社会工作目标模式强调“共同体”,治疗模式强调“改变”,互动模式强调“组员互动”,发展模式强调“人有潜力”。结合题中和每个模式强调的关键词,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 2、社会工作者小张为患有绝症的高大爷提供服务有三年了,双方建立了高度信任的关系。高大爷把小张当做自己亲身儿子看待,有很多没有跟儿女提起的事情,他都会跟小张说。有一天,小张在与高大爷的谈话中得知他有数额不小的银行存款,但又不愿意留给子女。面对这种情况,小张应当()。 A.告知高大爷的家人 B.根据保护隐私原则,为高大爷保守秘密 C.与高大爷面谈,了解他日前的苦恼和生活状况 D.劝说高大爷将存款转给自己的孩子 答案:B [解析] 为服务对象保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

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社会工作者事后以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本题所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张应为高大爷保守秘密。 单选题 3、社会工作的灵魂是()。 A.价值观 B.工作方法 C.助人活动 D.服务对象 答案:A [解析]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只有在牢固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才会自觉地、持久地开展工作,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 单选题 4、关于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包括解决社会问题 B.包括促进社会公正 C.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革命 D.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C [解析] 社会工作不但要对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和群体进行服务,而且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及推动社会进步等。 单选题 5、社会工作督导是一个提升社会工作效能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 A.协助社会工作者共同完成任务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doc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23,分数:69.00)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工作者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案主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助人自助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社会秩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理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社会福利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剩余性社会福利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社会工作价值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接纳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伦理守则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标签理论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活动理论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社会福利制度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福利国家 (分数:3.00)

最新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点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点汇编 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2、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三是社区治安;四是社区环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社区组织。 3、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4)业务素质。(5)能力素质。 4、什么是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5、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6、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7、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答: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试题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答题要求: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A.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C.是一种和志愿者活动相同的慈善活动 D.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E.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2.关于社会工作的正确理解是()。 A.普通社会工作 B.一种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C.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士开展的助人活动 D.“义工”工作 E.志愿者服务工作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决定》内容的是()。 A.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B.为了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在相关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 C.要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 D.要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E.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制度 4.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C.强调专业方法 D.注重实践 E.双方合作与多方协同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服务于困难群体为目的 B.以利他为目的 C.以营利为目的 D.以提升个人福利为目的E.以提升社会福利为目的

6.()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A.专业工作方法 B.专业价值 C.社会工作者 D.服务对象 E.助人活动 7.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 A.利己主义 B.利他主义 C.经济利益最大化 D.专业主义 E.权威主义 8.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A.社会工作有为服务对象和社会服务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C.在社会层面上的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能力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E.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为服务机构的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目标9.下列是关于社会工作功能的表述,其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社会工作的功能分为对于服务对象和对于社会两大层面 B.从服务对象来看,社会工作可以起到促进其能力发展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作用 C.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工作可以起到促进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D.社会工作的功能是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E.社会工作可以为服务者带来声望和地位 10.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B.可以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C.只是指那些在物质方面遇到困难的个人 D.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E.可以是社区和社会公众11.在社会工作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新颖)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2)行政性社会工作(3)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5)互动合作 (6)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 3. 社会工作的目标 { 服务对象层面{ 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 社会工作的功能 {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对社会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 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 上讲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 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最值得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 残疾人、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 ②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得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与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得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得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得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得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得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得运行 1、狭义得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就是指社会服务得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得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得提 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得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得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 资源提供者。 3: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角色:参与与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得提供者。 4:①确定实施得具体细节与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得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得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与复杂情境得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①确定基本得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得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得分配与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与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完整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最新)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 (2)行政性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 社会工作的特点 (1) 专业助人活动 (2) 注重专业价值 (3) 强调专业方法 (4) 注重实践 (5) 互动合作 (6) 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 3. 社会工作的目标 { 服务对象层面 { 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 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 社会工作的功能 {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最值得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 ②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 困难民众→一般公众 (2)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它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团队概念。 ②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a) 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倡导者 b) 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 c) 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3) 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4) 专业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5) 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各种要素,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不能简单的将助人活动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单向支持,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合作过程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题库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题库 一、选择单项题 1、社会工作又可称为()。 A.社会服务 B.社会福利 C.社会安全网络 D.社会保障 2、社会工作是一种()。 A.自发助人活动 B.营利活动

C.专业助人活动 D.提供物质救助的活动3、矫治服务是指()。 A.针对监狱中的犯人的社会工作 B.针对社区中的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C.针对监狱和社区中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D.针对犯罪人员家属的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 为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物资A.让个人及家庭能够承担起基本社会责任B. 让人们过上好日子C. 让公民获得权力D. 。5、“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含义是() 在环境中解决个人的问题A. D.个人的社会性问题与环境有关,个人的生理问题与环境无关 6、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 A.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B.所有的社会成员 C.贫困人员 D.遭受各种困难的人员 7、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

A.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数增加了 B.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C.弱势群体的人数扩大了 D.贫困群体扩大了 8、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素?() A.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B.救济物资 C.心理辅导 D.社会政策 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的角色?() A.服务提供者 B.支持者

C.倡导者 D.资源争取者 10、老年人社会服务是指()。 A.照顾老年人 B.治疗老年性疾病 C.老人赡养 D.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 11、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影响人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能()。 影响政策A. 决定政策B. 制定政策C. 发布政策D. 。、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是()12 研究人员A. 兼职做研究B. 研究助理来源:C. 对服务对象的研究评估D. 。、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13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选6)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专业助人是社会工作 的本质,社会工作是持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2.慈善组织会社: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一个组织。 3.友善访问: 4.睦邻组织运动:或称社区睦邻运动, 是通过对社区进行改良来实 现助人目标的一场运动。 5.社会福利:通过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安排来解决社会问题, 满足公 民的社会需求, 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 6.激进女性主义:把妇女看做在社会中被男性压迫的角色, 这种压 迫以两性的生物差异为根基。在婚姻中两性是相互对立的个体, 女性被男性支配。P155 7.伦理守则: 伦理守则就是将专业价值观念和职业信念加以条理化 和详细地明确,以倡导的积极方式和强制的消极方式来规定和约束专业人员的行为。 1保护生命原则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3自主和自由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6隐私和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8符合规章 P112-113 8.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

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 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9.小组工作:指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 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 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群体或社区的问题。 10.宏观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部分, 是日益得到重视的社会 工作类别, 是促进社会公正的积极手段, 是指在机构和社区内引导积极的社会变迁的相关专业活动。 11.社区工作: 是以一定社区居民为对象, 帮助社区居民认识社区存 在的社会问题, 动员调配社区资源, 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 以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 12.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重要领域, 是一个动态过程。 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 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安全, 改善社会环境, 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1.社会福利的功能 ⑴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 ⑵在社会福利体系中, 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 ⑶社会福利本身也是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有: 1、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社区工作概述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功能 一、社区的概念:以相近文化为纽带的人群在特定区域中互动的社会单元 1、社区的社会学定义应当包括三个特点:地域性、社会互动、共同的联系纽带 2、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贡献,《社区与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3、汉语中“社区”一词源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创造 二、社区的功能 1、生产—分配—消费(经济功能,最基本功能) 2、社会化 3、社会控制:行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1)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出来的内在控制(2)制度化形成的对社区提倡的和允许的行为进行奖励以及对社区禁止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外部控制 4、社会参与:根本功能,是社区实践的核心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所在,社区参与中,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互支持 第二节、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它既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也是一个过程;社区工作者经常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法,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自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1、目标:罗斯曼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2、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特点 三、社区工作的模式 1、社区照顾 2、社区组织 3、社区发展 4、社区计划 5、社区教育 6、社区行动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两种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无)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4、获得的阶段 5、盘点的阶段 6、理论统一的阶段 7、理论归类的阶段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一)社会分析理论(无) 1、功能派理论:将社会看出有机体 2、系统理论:将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 3、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达伦多夫 4、阶级冲突理论: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含这样三个基本假设:(1)经济组织决定其他所有社会组织(2)每个经济组织里都包含有阶级冲突的成分(3)无产阶级因为受压迫而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要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现行的经济制度,取消私有财产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二)意识形态理论 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影响社区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看法,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和介入方式、策略 1、新保守主义 代表人物:机构有哈耶克.约瑟夫、经济事务研究所,主要观点:(1)强调社会的渐进性(2)坚信自由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3)强调个人主义(4)分析核心家庭的作用(5)提倡助人自助 2、多元主义 流行于英美,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尔、林德布鲁、阿尔蒙德和卫拔 (1)承认并应促进社会生不同群体的并存(2)承认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3)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公平竞争(4)对于自由的追求: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一切行为皆可容忍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策划及社会行动模式均有多元主义的影子。通过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有效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