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实验报告
色谱 质谱联用仪实验报告

色谱质谱联用仪实验报告色谱质谱联用仪实验报告引言: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它结合了色谱和质谱的优势,能够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准确鉴定。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GC-MS仪器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分析,探索其结构和特性。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份待测样品溶液,并将其注入到GC-MS仪器中。
然后,我们设置了适当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以确保样品能够得到充分的分离和检测。
接下来,我们通过GC-MS仪器进行样品的分离和检测,并记录下相应的色谱图和质谱图。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样品中含有多个化合物,并且它们的相对含量不同。
通过比对质谱图和已知物质的数据库,我们成功地鉴定了样品中的主要化合物,并推测了其结构和特性。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某些未知化合物的峰,这可能是由于样品中存在其他未知物质或者仪器的噪音引起的。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和应用。
GC-MS仪器通过色谱技术实现了样品的分离,使得复杂混合物可以被逐个分离出来,从而方便后续的质谱分析。
而质谱技术则可以通过对化合物的碎片进行分析,推测其结构和特性。
通过联用这两种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并了解其含量和性质。
然而,GC-MS仪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高沸点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其在色谱柱中可能会发生分解或者挥发,导致无法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其次,GC-MS仪器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即使微量的杂质也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
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GC-MS仪器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分析,探索了其结构和特性。
通过对色谱图和质谱图的分析,我们成功地鉴定了样品中的主要化合物,并推测了其结构和特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和应用,并了解了其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1. Smith, L. M.; Kelleher, N. L. Proteoform: a single term describing protein complexity. Nat. Methods 2013, 10 (3), 186–187.2. Glish, G. L.; Vachet, R. W. The basics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at. Rev. Drug Discov. 2003, 2 (2), 140–150.3. Loo, J. A. Studying noncovalent protein complexe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ss Spectrom. Rev. 1997, 16 (1), 1–23.4. Aebersold, R.; Mann, M. 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 Nature 2003, 422 (6928), 198–207.。
实验报告质谱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质谱分析实验实验报告:质谱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质谱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质谱分析,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组成等信息,掌握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化学研究和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离子质荷比(m/z)来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在质谱仪中,样品分子首先被电离成离子,然后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根据其质荷比的不同被分离和检测。
质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进样系统将样品引入质谱仪,离子源使样品分子电离成离子,质量分析器根据离子的质荷比将其分离,检测器则检测离子的信号强度。
常见的离子源有电子轰击电离源(EI)、化学电离源(CI)、电喷雾电离源(ESI)等。
不同的离子源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分析目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实验仪器质谱仪(型号:_____)微量进样器离心机移液器分析天平2、实验试剂待分析样品(名称:_____)溶剂(名称:_____)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称取适量的待分析样品,用溶剂溶解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将溶液在离心机中离心,去除杂质和不溶性颗粒。
2、进样使用微量进样器吸取适量的样品溶液,注入质谱仪的进样口。
3、仪器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设置质谱仪的离子源类型、电离能量、质量分析器参数等。
4、数据采集启动质谱仪,开始采集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和数据的质量。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扣除背景、峰识别、质荷比计算、相对丰度测定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质谱图得到了样品的质谱图,如图 1 所示。
从质谱图中可以观察到多个离子峰,每个峰代表了一种不同质荷比的离子。
2、质荷比分析通过对离子峰的质荷比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数据库,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合物。
例如,质荷比为_____的离子峰可能对应于化合物_____。
3、相对丰度分析测定了各个离子峰的相对丰度,相对丰度反映了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比例。
药物蛋白质谱实验报告

药物蛋白质谱实验报告药物蛋白质谱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类别之一,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现代药物研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蛋白质组学通过研究蛋白质组的表达和功能,可以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其中蛋白质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中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材料与方法:1. 样品制备:将待测的药物样品溶解于蛋白质提取缓冲液中,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去除杂质等。
2. 蛋白质提取: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柱层析、电泳等,将蛋白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
3. 蛋白质鉴定:采用Western blot等方法,确认提取得到的蛋白质的纯度和特异性。
4. 蛋白质消化:将提取得到的蛋白质进行胰蛋白酶消化,产生肽段。
5. 肽段分析:将消化得到的肽段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进行分析。
将肽段进行适当的纯化、分离,并在质谱仪中进行在线检测。
6. 蛋白质鉴定:将得到的质谱数据通过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分析,确定蛋白质的谱图信息和序列信息。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药物蛋白质谱实验的数据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们成功鉴定出了待测药物样品中的多个蛋白质。
通过比对蛋白质数据库中的信息,我们得到了这些蛋白质的谱图信息和序列信息。
根据谱图信息和序列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分析这些蛋白质的序列,我们可以揭示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比对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信息,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途径。
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效应和副作用,进而优化药物的设计和研发。
结论:本实验通过药物蛋白质谱实验,成功鉴定出了待测药物样品中的多个蛋白质,并分析了其谱图信息和序列信息。
这为进一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优化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说明了蛋白质质谱技术在药物研发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质谱实验报告

质谱实验报告质谱实验报告一、引言质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探索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二、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收集待测样品,并进行前处理,如溶解、稀释等。
2. 质谱仪设置:调整质谱仪的参数,包括离子源温度、碰撞能量等。
3. 样品进样:将样品注入质谱仪,通过电离和加速,将样品转化为离子。
4. 质谱分析:离子经过质谱仪的分析区域,根据质量-电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
5. 数据处理:利用质谱仪的软件对得到的质谱图进行解析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通过质谱仪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特征峰和相对丰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四、质谱图解析1. 基础峰解析:根据质谱图中的基础峰,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样品的分子量和元素组成。
2. 特征峰解析:根据质谱图中的特征峰,我们可以推测样品中的特定化合物或它们的衍生物。
3. 质谱图模式匹配:将实验得到的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进一步确认样品的化合物和结构。
五、实验讨论1. 质谱图的解析:质谱图中的峰形、峰位和峰面积等参数对于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2. 质谱仪参数的优化: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质谱仪参数设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3. 数据库的使用:质谱图的解析和鉴定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合理利用数据库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质谱实验,我们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解析,初步确定了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质谱技术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深入理解样品的性质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总结质谱实验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样品制备、质谱仪参数设置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细节,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同时,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质谱技术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应用范围。
总体而言,本实验通过质谱仪的应用,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解析,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气相色谱质谱实验报告引言:气相色谱质谱(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方法的优势。
本实验旨在利用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选择适当的样品,如食品、环境污染物等,并进行前处理,如提取、浓缩等,以便得到可用于GC-MS分析的样品。
2. GC-MS仪器设置: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并设置好合适的温度梯度以及流动相,以实现样品的分离。
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引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3. 数据分析:利用GC-MS软件对得到的质谱图进行解析和处理,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以及其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GC-MS分析,我们得到了样品的质谱图,并对其进行了解析。
在质谱图中,我们观察到了多个峰,每个峰代表一个化合物。
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我们可以确定每个峰对应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
讨论:1. 化合物的鉴定:通过GC-MS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对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可以检测出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2.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GC-MS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因此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如样品前处理、仪器设置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解析:GC-MS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可以对得到的质谱图进行处理和解析。
通过对峰的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等参数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GC-MS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通过质谱图的解析,我们确定了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GC-MS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医药等领域。
质谱实验报告

质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质谱检测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原理,学习质谱检测器的调谐方法;2. 了解色谱工作站的基本功能,掌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离手段,它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中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上的差异。
气相色谱法虽然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但其定性能力较差,通常只是利用组分的保留特性来定性,这在欲定性的组分完全未知或无法获得组分的标准样品时,对组分定性分析就十分困难了。
随着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定性分析手段的发展,目前主要采用在线的联用技术,即将色谱法与其它定性或结构分析手段直接联机,来解决色谱定性困难的问题。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最早实现商品化的色谱联用仪器。
目前,小型台式GC-MS已成为很多实验室的常规配置。
3, 气相色谱法的实验总结怎么写气相色谱法的实验总结报告主要分为:一、描述你的实验目的(如:)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各部件的功能;2、加深理解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3、掌握气相色谱分析的一般实验方法;4、学会使用FID气相色谱对未知物进行分析。
二、实验的原理:1、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要列出自己实验的依据和实验数据);2、气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原理(分析和结果)。
相关概念质谱质谱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同位素成分、有机物构造及元素成分等。
质谱法在一次分析中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将分离技术与质谱法相结合是分离科学方法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质谱分析法对样品有一定的要求。
在众多的分析测试方法中,质谱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普适性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是一种结合了高效液相色
谱(HPLC)和质谱(MS)技术的分析方法。
HPLC用于分离混合
物中的化合物,而质谱用于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用LC-MS方法分析给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并确
定其组成和含量。
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将给定样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前处理,并将其溶
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2. 校准仪器:使用标准品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LC-MS系统
正常运行,并设定适当的参数。
3. 样品进样:将样品溶液加入进样器中,并设置合适的进样量。
4. HPLC分离:使用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进行HPLC分离,
使样品中的化合物逐一分离。
5. MS检测:将HPLC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中进行检测,获取质谱图谱和相关数据。
6. 数据分析:根据质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LC-MS方法,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样品中的多个化合物。
经定量分析,确定了各化合物的含量范围和相对含量比例。
结论
LC-MS方法是一种可靠和高效的分析技术,在化合物分离和
鉴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对所研究样
品的化学组成和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
考依据。
延伸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LC-MS方法在不同样品和
化合物类别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同时,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成像等,可以开展更加全面和深入
的分析研究。
液相质谱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相质谱法(LC-MS/MS)检测胶原蛋白多肽,验证该方法在胶原蛋白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胶原蛋白的定量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液相质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的优点。
本实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检测胶原蛋白特异的多肽片段,实现对胶原蛋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1. 仪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水浴锅、涡旋仪等。
2. 试剂:胶原蛋白试样、胰蛋白酶、甲醇、磷酸、流动相储备液、标准品、内标品等。
3. 试剂规格:胰蛋白酶(1mg/mL)、甲醇(分析纯)、磷酸(分析纯)、流动相储备液(甲醇:水=65:35)。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将胶原蛋白试样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加入适量胰蛋白酶,在37℃水浴中酶解过夜。
(2)酶解结束后,将样品用滤膜过滤,取滤液进行液相色谱分析。
2.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1)色谱柱:Eclipse XDB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
(2)流动相:甲醇-水(65:35)。
(3)流速:0.8mL/min。
(4)柱温:30℃。
(5)进样量:10μL。
3. 质谱条件(1)电离方式:电喷雾电离(ESI)。
(2)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
(3)碰撞能量:20eV。
4. 数据分析(1)根据质谱图谱,使用肽段序列信息和数据库匹配算法鉴定胶原蛋白。
(2)通过计算肽段的峰面积或峰高,定量样品中的胶原蛋白。
五、实验结果1. 胶原蛋白多肽的鉴定根据质谱图谱,成功鉴定出胶原蛋白特异的多肽片段,如Gly-Pro-Gly-Gly等。
2. 胶原蛋白的定量分析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中的胶原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为0.5mg/mL。
六、实验讨论1. 液相质谱法在胶原蛋白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准确检测出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石油作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和优质的有机化工原料,在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及近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更凸显了如何将其进行深加工以获得更高的轻质油品收率这一重要能源课题的紧迫性。
而存在于石油中的众多金属元素中,镍、钒、铁、钠、钙、铜及砷都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导致石油深加工难度增大等不利影响,其中以镍和钒的危害最为突出。
镍和钒都是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普通的电脱盐过程无法将它们脱除,因此在石油精制加工过程中它们的存在容易导致催化剂中毒或催化剂床层堵塞。
而在有关石油成因的研究过程中,作为生物标记物,研究石油中的金属镍和钒化合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油中的金属卟啉我们是无法直接分析的,由于其不易挥发和结构分布的复杂性,相关的分离和鉴定受到一定限制,而且金属卟啉在石油中的含量相对都比较低,分析石油卟啉时油中含有的石油基质也会对分析产生严重影响。
这就需要先把石油卟啉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并提纯,再进行分析和鉴定。
从石油中分离镍和钒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很多,鉴定石油卟啉常用的方法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对石油卟啉进行定量分析,质谱法可以得到石油卟啉的分子量和类型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大,我国所加工的原油中,进口原油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委内瑞拉原油由于其较高的金属含量,对石油中卟啉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次试验以委内瑞拉原油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卟啉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为了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采用溶剂萃取与柱色谱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委内瑞拉原油中的金属卟啉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分离后的样品进行了质谱分析。
实验内容
1实验药品与仪器
实验药品:乙腈、正己烷(Hexane)、二氯甲烷(DCM)、环己烷、无水乙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委内瑞拉原油。
实验仪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
2实验方法
2.1原油中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本实验采用乙腈/正己烷液-液萃取和硅胶柱色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提纯原油各组分,得到较纯的镍卟啉和钒卟啉组分,为质谱实验做准备。
具体实验方案以及试剂的配比如图1所示。
图1 原油中的金属卟啉化合物分离和提纯
2.2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
分别对原油、原油萃取相和萃余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的镍卟啉组分、钒卟啉组分进行FT-ICR MS 分析。
实验结果
1.原油、原油萃取相和萃余相的质谱分析结果
图2 原油、原油萃取相、萃余相的FT-ICR MS 分析谱图
由图2可以看出,原油的分子量分布大致为为200-1000,质谱峰数量很多,且其分布较广,且同一类化合物同系物的质谱峰呈现正态连续分布,
符合质谱图
委内瑞拉原油
委内瑞拉原油
乙腈萃取组分
委内瑞拉原油正己烷组分
的普遍规律。
而乙腈萃取相组分的分子量分布为200-800,质谱峰数量显著减少,且同一类化合物同系物的质谱峰也呈现正态连续分布。
这说明该实验采用的萃取分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物质实现了有效分离。
2.镍卟啉组分的质谱分析结果
2.1镍卟啉组分的质谱图
由图3可以看出镍卟啉组分的分子量分布主要在200-800,质谱峰很多,且同一类化合物同系物的质谱峰也呈现正态连续分布。
图3 镍卟啉组分的ESI FT-ICR MS谱图
[C38H48N1+H]+
图4 镍卟啉m/z为518处局部放大图
将m/z 为518处的质谱图进行局部放大后进行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该组分中存在N 4Ni 类的化合物,说明组分中含有镍卟啉类化合物,且其DBE 为18,属于Di-DPEP 型卟啉。
同时也说明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对镍卟啉化合物实现了有效的分离。
2.2镍卟啉化合物的DBE 与碳数分布图
图5 镍卟啉化合物的DBE 与碳数分布图
由图5可以看出,N 4Ni 在DBE 为17和18时丰度最大,说明分离出的镍卟啉主要为DPEP 型卟啉和Di-DPEP 型卟啉,同时还有少量的RHODO-ETIO 型卟啉,几乎没有游离的卟啉。
含量较多的三种卟啉的分子碳数分布分别为26-36、27-37、30-39,对应的分子量为451+14n 、463+14n 、503+14n 。
3.钒卟啉组分的质谱分析结果
3.1钒卟啉组分的质谱图
由图6可以看出钒卟啉组分的分子量分布主要在400-800,质谱峰很多,且同一类化合物同系物的质谱峰也呈现正态连续分布。
将m/z 为558附近的质谱图进行局部放大后分析。
由图7可以看出该组分中存在N 4VO 类的化合物,即为钒卟啉化合物,其DBE 为17,属于DPEP 型卟啉。
说明该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实现了对镍卟啉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D B E
Carbon Number
图6 钒卟啉组分的ESI FT-ICR MS 谱图
图7 钒卟啉m/z 为558处局部放大图
3.2钒卟啉化合物的DBE 与碳数分布图
558.0558.1
558.2558.3558.4558.5558.6558.7558.8558.9m/z [C 33H 38N 4OV+H] +
[C 39H 59N 1O+H]+
[C 37H 51NO 1S+H]
图8 钒卟啉化合物的DBE 与碳数分布图
由图8可以看出N 4VO 在DBE 为17和18时丰度最大,DBE 为19-26的丰度较少而且逐渐减少,说明分离出的钒卟啉主要为DPEP 型卟啉和Di-DPEP 型卟啉,还有少量的RHODO 型卟啉,没有游离的卟啉。
三种含量最多的卟啉的分子碳数分布分别为25-47、26-50、26-48,对应的分子量为446+14n 、458+14n 、456+14n 、454+14n 、508+14n 等。
结论
(1)该实验中采用的乙腈/正己烷液-液萃取和硅胶柱色谱层析方法,可以对委内瑞拉原油中的镍卟啉和钒卟啉实现有效分离。
(2)委内瑞拉原油中的的镍卟啉主要为DPEP 型卟啉和Di-DPEP 型卟啉,同时还有少量的RHODO-ETIO 型卟啉,几乎没有游离的卟啉。
(3)委内瑞拉原油中的钒卟啉主要为DPEP 型卟啉和Di-DPEP 型卟啉,还有少量的RHODO 型卟啉,没有游离的卟啉。
Carbon Number D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