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陶瓷历史、现状与未来

合集下载

醴陵非遗项目

醴陵非遗项目

醴陵非遗项目摘要:一、醴陵非遗项目的背景介绍二、醴陵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三、醴陵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四、醴陵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正文:醴陵非遗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醴陵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醴陵非遗项目主要包括陶瓷技艺、花炮制作、民间艺术等。

一、醴陵非遗项目的背景介绍醴陵地处湖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自古以来,醴陵人就以制作陶瓷和花炮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醴陵非遗项目。

二、醴陵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1.陶瓷技艺:醴陵陶瓷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被誉为“南方瓷都”。

醴陵陶瓷以釉下彩绘技艺著称,其产品色彩艳丽、画面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花炮制作:醴陵是我国花炮产业的发源地之一,花炮制作技艺独具特色。

醴陵花炮品种繁多,造型各异,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安全性。

3.民间艺术:醴陵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剪纸、纸扎、民间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醴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醴陵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传承和保护醴陵非遗项目,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醴陵非遗项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挖掘,搜集相关资料,为传承和保护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

此外,还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非遗展览等活动,提高醴陵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醴陵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醴陵非遗项目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如今,醴陵非遗项目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醴陵非遗项目将继续发扬光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湖南醴陵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产区,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湖南醴陵陶瓷产业也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陶瓷产业集群。

然而,目前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2. 现状问题分析2.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湖南醴陵陶瓷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陶瓷产品的种类和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这使得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无法有效提升,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2.2 制造工艺水平有待提高与其他陶瓷产业集群相比,湖南醴陵陶瓷的制造工艺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的加工精度、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待提升。

随着陶瓷市场的竞争加剧,制造工艺水平的不足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

2.3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湖南醴陵陶瓷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OEM生产阶段,品牌认知度低,缺乏品牌溢价能力。

品牌建设不只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也需要行业协会、政府和商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2.4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不足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缺乏高素质的陶瓷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也较弱,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有限,影响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3. 对策研究3.1 拓展产品多样性和创新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需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同时,加强与设计师、艺术家的合作,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打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3.2 提升制造工艺水平醴陵陶瓷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能力。

3.3 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醴陵陶瓷企业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积极参加各类陶瓷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醴陵陶瓷发展历史及特点

醴陵陶瓷发展历史及特点

醴陵陶瓷说到醴陵瓷器,不得不说说醴陵红瓷。

2006年,中国红瓷在醴陵这片热土上破茧而出,红的瓷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热情、欢乐、喜庆的民族情怀,中国红瓷一问世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简介:中华民族是喜爱红色的民族,人们更是愿意将美好的祝福送给亲朋好友,因此,中国红瓷做为国礼送给了四十八位尊贵的非洲客人。

从而兴起了红瓷收藏热。

而更多的礼仪交往都少不了中国红瓷的身影,它传递着友谊和美好祝愿。

而今醴陵红瓷更是蓬勃发展,以红玉红瓷为代表的红瓷企业不断进取,将更多更美的红瓷带给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

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为醴陵瓷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

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

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在文俊铎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产地进行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又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

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

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

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

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前期:此前,醴陵瓷器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

醴陵市陶瓷产业集群调研.doc

醴陵市陶瓷产业集群调研.doc

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醴陵陶瓷已有多年的历史。

陶瓷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群,是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年,湖南省将醴陵陶瓷产业确定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

目前,全市拥有陶瓷企业家,产品品种发展到日用陶瓷、艺术瓷、电瓷、工业瓷、建筑瓷五大系列、多个品种,年产值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家、万元以上的企业家、过亿元的企业家;出口创汇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家、万美元的企业家。

年陶瓷总产值达到亿元,占醴陵工业总产值的,创造税收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外贸出口亿件。

醴陵独特的釉下五彩陶瓷生产工艺是陶瓷行业的一朵奇葩,年获得巴拿马XXXX博览会金质奖,醴陵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生产的日用瓷器,有“红官窑”之称。

醴陵瓷还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的礼品,赠送给多个国家的元首,因此享有“国瓷”的美誉。

醴陵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和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大林、孙家湾、嘉树、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大约为平方公里。

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瓷产区,以XX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浦口电瓷厂、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XX陶瓷工业产业带。

年,醴陵为促进陶瓷产业提质升级,打造陶瓷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XX了醴陵陶瓷产业园区。

并在同年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园区控规面积平方公里,详规面积平方公里,是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的示范区,将突出电瓷发展方向,加强陶瓷产业聚集,主要吸引投资额在万元以上的企业入园,形成规模企业群。

致力到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计划达到亿元,建为中国陶瓷科技XX基地和国际陶瓷制造基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

园区自年月动工建设到年月止,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开发余亩。

醴陵陶瓷的发展历程

醴陵陶瓷的发展历程

醴陵陶瓷的发展历程醴陵陶瓷作为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千余年的变迁和发展。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醴陵陶瓷的发展历程。

醴陵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湖南省醴陵市境内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陶器,这些陶器被认为是醴陵陶瓷的起源。

这些陶器多以黑陶、红陶为主,器型简单朴素,具有浓厚的原始风味。

这些陶器的出现,标志着醴陵陶瓷的萌芽阶段。

进入商周时代,醴陵陶瓷迎来了较为繁荣的发展。

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陶瓷器的发展。

当时的醴陵陶瓷以青铜釉陶器为主,器型多样,装饰繁复,促使了醴陵陶瓷在技术和艺术上的进一步提升。

这一时期的醴陵陶瓷被视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瑰宝之一。

到了隋唐时期,醴陵陶瓷进一步发展成熟。

唐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醴陵陶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时的醴陵陶瓷以三彩陶器为主,采用了黄、绿、白等多种色彩,装饰造型生动,充满丰富的寓意和神秘色彩。

唐代的醴陵陶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世界陶瓷史上的光辉篇章。

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醴陵陶瓷不断演化和发展,并且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宋代的醴陵陶瓷以青瓷和白瓷为代表,工艺精湛,造型简洁,清新雅致。

元代的醴陵陶瓷则以青花瓷和红花瓷为主,装饰丰富多样,勾勒出了浓郁的西南民族特色。

明代的醴陵陶瓷以青白瓷和鸡血石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的醴陵陶瓷则秉承了明代的传统,但在造型和色彩上进行了创新,多以青花和五彩为主。

进入现代,醴陵陶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醴陵陶瓷的艺术创新和工艺提升成为了发展的关键。

在技术上,醴陵陶瓷开始采用先进的机械制作和窑炉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艺术上,醴陵陶瓷借鉴了现代艺术的发展成果,融入了当代审美观念和元素。

新一代的醴陵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使醴陵陶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株洲市经济委员会2006年9月25日醴陵是著名的瓷城,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产业是醴陵传统支柱产业。

一、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醴陵的陶瓷产业以其辉煌的历史、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自然条件在世界陶瓷行业和陶瓷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醴陵陶瓷目前已成为集日用瓷、电瓷、艺术瓷、化工瓷几大类的一个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陶瓷产品由日用高温瓷独闯天下发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并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陶瓷产业集群。

至2005年底,登记注册的陶瓷法人企业已达437家,从业人员6.44余万人,资产总额31.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元,利润总额0.97亿元。

(一)积淀了深厚的产业文化醴陵陶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醴陵独特的釉下五彩陶瓷生产工艺享誉中外,先后于1909年、1915年获得意大利都郎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醴陵生产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和人民大会堂专用瓷闻名于世,有“红色官窑”之称。

醴陵瓷曾作为共和国的礼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多个国家的元首,因此又享有“国瓷”的美誉。

(二)群体规模较大醴陵生产的日用瓷占到了全省的94.7%、全国的16%,占世界陶瓷产量的9.6%,列全国第三位。

全市拥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陶瓷生产规模企业124家,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5.52%,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有44家,30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过亿元的有4家。

2005年,日用瓷产量达到15.8亿件,工业陶瓷产量达到20.99万吨,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7%,提供税收1.99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75%。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5.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21亿元,资产总额27亿元,利润总额0.43亿元。

醴陵瓷调研报告

醴陵瓷调研报告

醴陵瓷调研报告醴陵瓷调研报告一、引言醴陵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醴陵瓷的现状和发展,本次调研对该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旨在对醴陵瓷的传统工艺、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醴陵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醴陵瓷的传统工艺醴陵瓷制作工艺历史久远,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其工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精细制作:醴陵瓷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需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配料、和泥、成型、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控制。

这种精细制作使得醴陵瓷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细腻的图案。

2. 独特的釉色:醴陵瓷的釉色以青绿色为主,也有黄、白、青等多种颜色。

其中,青绿色是醴陵瓷最为独特和经典的釉色,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感觉。

3. 丰富的纹饰:醴陵瓷的纹饰多样,通常采用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中国元素进行装饰。

纹饰精美,寓意吉祥如意。

4. 独特的窑变效果:醴陵瓷瓷胎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发生窑变现象,即瓷器上出现纹理、色斑等效果。

这种窑变效果使得每一件醴陵瓷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醴陵瓷的市场需求1. 消费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变化,瓷器在家居装饰和礼品领域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醴陵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外观,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醴陵瓷还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吸引了很多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2. 文化旅游市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品,醴陵瓷在文化旅游市场也有一定的需求。

醴陵作为醴陵瓷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陶瓷产业基础,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购买醴陵瓷。

四、醴陵瓷的未来发展趋势1. 创新设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醴陵瓷需要注重创新设计,推出更具时代感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可以通过与设计师合作,结合当今流行元素与传统工艺,开发出别具一格的醴陵瓷产品。

2. 提高产品质量:醴陵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之一,其产品质量是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

千年瓷都醴陵简介篇一:千年瓷都醴陵简介醴陵市,位于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中部,是中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千年瓷都”。

醴陵市地处湘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县级市。

醴陵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宋代时,醴陵的陶瓷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陶瓷业的中心之一。

明代时,醴陵的陶瓷业达到了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国瓷都”。

清代以后,醴陵的陶瓷业逐渐走向衰落,但在近年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醴陵的陶瓷制作技艺独特精湛,尤以青瓷和白瓷为著名。

其中,青瓷是醴陵的代表作品之一。

青瓷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高温烧制,最终呈现出独特的青绿色调。

而白瓷则以其洁白细腻、通透光亮的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誉。

醴陵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陶瓷产业,醴陵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醴陵市境内有湘江、滨江、桃花江等多条河流,水域资源丰富。

境内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如瑶寨风情园、黑石山风景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作为中国的陶瓷之都,醴陵市在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陶瓷产业的保护和发展,积极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举办陶瓷艺术展览、举办陶瓷文化节等活动,为醴陵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醴陵市作为中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以其千年的陶瓷制作历史和独特的陶瓷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同时,其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篇二:千年瓷都醴陵简介醴陵位于中国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中,被誉为千年瓷都。

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醴陵自古以来就以瓷器制作而闻名于世。

醴陵的陶瓷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

在醴陵,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经过多个工序,以手工制作出精美细腻的陶瓷器皿,这些器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醴陵,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世代瓷工对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起始 阶段 ,1 0 年 之前 。醴 陵瓷器 到底 始于 哪个朝 代 、哪 . 94
个年份存有争论 。醴 陵瓷器历史到现在 为止 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
由于熊 、文二人决策得当 、措施有力 ,在研发 、设计 、生产各方
面都 取得了 很大的 成绩 。1 0 年 ,湖南 瓷业学堂组 织部份 产品 8 9 参加 “ 武汉劝 业促进 会 ”获 一等金 牌奖 ;1 1 年 出赛南洋 劝业 98 会获一等 奖 ;1 年参加意大 利都朗博览会 获最优奖 ;1 5 91 1 91 年 2 月至 1 月 ,醴陵 瓷器 在美 国 旧全 山 “ 2 巴拿马 太 平洋 万国博 览 会 ”上获金牌 奖 。从此 ,醴 陵瓷器走出国门 ,扬名天 下 。这一阶 段的主要标志 ,我们认 为有下 列几点 :
后 ,怀着振兴 中华 陶瓷 、抵制洋瓷 的志向 ,对醴陵沩 山一带进行


醴 陵的陶瓷历史
实地考察 ,分析 了发 展醴陵瓷业的有利 条件和不足之处 ,因此提 出一办学堂 、二设公 司的主张 。在 当时湖广总督支持下 ,在醴陵 姜湾创 办湖 南官 立瓷业 学堂 ,开设 模型 、机械 、绘 画三 个速成 班 ,培 养技术人 才 。1 0 年在 姜湾组建 湖南 瓷业公司 ,并设厂 6 9 生 产细瓷 。为了加快培 养人才 ,采取两项 举措 :一 、从 日本 引进 技术人 才 、引进技术 ;二 、从社会上招收有一技 之长人员入伙 。
花面光滑 、底足光滑 ”的严格要 求 ,致 使醴 陵陶瓷企业管理和产
14恢复 阶段 ,时间1 5 9 9 。在恢 复生 产阶段的前五年 , . 9O 5年 陶瓷生产粉 碎靠人力 ,成形靠手工 ,干燥靠太阳 ,烧窑靠柴火 ,
品质量水平处于全 国陶瓷行业领 先水平 。国光 瓷厂成为全国陶瓷
曰豆 下 彩 的 名 让 人 知, 就 陵 陶 历 、 五 瓷 闻 而 世 皆 现 醴 的 瓷 史
现状与未来 分几部份内容进行阐述 。 12兴盛时期 ,时间 1 0 -91 年 。这 一阶段的领军人物 是熊希 9 51 7 龄 、文 俊铎两 位著名人 士 。1 0 年 ,他俩从 日本学 习考察 回来 95
201O 1 — 2 11
政府的黑 暗统治 ,致使 醴陵 的陶瓷企业 破产倒 闭 ,陷入衰 落状 况 ,制 瓷工人 、制瓷艺人失业流落他乡谋生 。
( )管理上狠抓产品质量 ,提 出 “ 无” ( 二 五 无斑 点 、无落渍 、
无针孔 、无火刺 、无黑点 ) 一小 ( 变形 小 ) 三光滑 ( 釉面光滑 、
作者的 努力挖 掘 ,在醴陵沩 山枫 林市一带发现大批宋 代瓷器 ,由 此推 断醴 陵瓷器 历史应 前推 1 0 多年 或6 0 ,这是 第二 个版 0 0 8年
本 。第三个版 本说 ,醴陵瓷器历史不 是始于雍正七年 ,比宋代还 早 ,唐代醴 陵就有 了瓷器 ,说 醴陵 瓷器具有 2 0 多年的历 史 , 00 真可谓历史悠久 。
LLNG P CE AI AS , RE E UT E II OR L N P P S NTAND F UR T
醴 陵陶瓷历史 、现状与 未来
陈海波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醴 陵 41 2 0 2 0
曲 陵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名城, 于醴陵釉 更由
( ) 四 为老百姓提供 了用餐器具 ,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 ) 一 醴陵瓷器 由粗瓷转化细 瓷 ,这是一大技术进步 。
( )由单一釉下青花 转化五彩缤纷的釉 下五 彩瓷 ,并在国际展 二 览会上获 金奖 ,釉下五彩的发 明获得 国际上认同与肯定 。
醴陵瓷器历史 三个 版本摆在我们 面前 ,你信 哪一个呢7我们认 为 现在 是到了统一认识 的时候 了 。市考古部 门和 宣传部 门当前应做 好两 件事 :一是查掘 出的古瓷上是否有年代记 载 ;二是将古瓷实 物样 品送国家权威单位 ,用 同位素检查年代 。手里 有年代记载的
据历 史记 载 ,东 汉时期 ( 元2 - 2 年 ) 陵始 建陶器作 坊 , 公 020 醴
生 产 火 候 较 高 的 壶 、碗 、 罐 等 1 多 种 独 具 特 色 的 陶 器 。现 在 道 0
姑岭还有陶器厂 生产陶器 。纵观醴 陵瓷的发展进程 ,我们 可以把 它分为六个阶段或者说六 个发 展历史时期 。
( ) 三 注重教育 , 养专业技术人才 。 培
( ) 四 思想开放 ,引进 人才 ,引进技术 ,发展经济 。
古 瓷和国家检查结果 ,就可 以召开文物考古专 家会议认定 , 把三
个版 本统一起来对外宣布定 论 ,避免醴 陵瓷器 历史对外宣传说法 ( )创办公司 ,注重 生产优质产品 。 五
行业的排头兵 ,在全 国陶瓷行业掀起 了一股 “ 学湖南赶国光”的
热潮 。
装饰 靠手绘 ,机械 化 、半机械化程度很低 ,生产方式非常落后 。
陶瓷生产用的贴花 纸和全水 、颜料制造等都是空白 。据不完全统
计 1 5 年 全 国 陶瓷 企 业 固 定 资 产 原 值 只 有 1 0 万 元 ,稍 具 规 90 00
不一 的状况 。起始阶段的意 义在于 : ( ) 一 发现 了瓷土可以制造 瓷器 ; 开创了醴陵造瓷的起点 ; ( ) 养了一批制瓷人才 ; ( 二) 三 培
13衰落阶段 ,时间1 1 _9 9 。由于 北洋军阀混乱 、国民党 . 9 81 4 年
综 述 与 述 评
Z0 N G SHU YU S|nJPI G N
版本是醴 陵瓷器始 于 1 2 年 ( 正七年 ),广 东兴宁县 有个廖 9 7 雍
仲威 移 民 ,在 沩 山发 现 瓷 土 矿 ,于 是 就 在 沩 山 采 泥 ,建 厂 生 产 瓷
器 。从第一个版 本看醴陵瓷器 历史只有3 0 0 年时 间 ,比不上景德 镇。2 0 年以前陶 瓷行业 都是这样 认定这 段历史 。由于 考古工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