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婚丧文化全解
湖南岳阳湘阴结婚礼俗

湖南岳阳湘阴结婚礼俗湖南人结婚明堂(礼数、禁忌)很多,那是约定俗成的,如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套一套的。
春季期间,回家参加朋友的婚礼,确是挺复杂的。
湖南人婚俗,按过程来讲: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大部分婚俗是相同的,在此不细说,专挑特殊点介绍一下。
媒人不可少:媒人的地位与作用,无论过去与现在,一样重要。
即使是自由恋爱,是没有媒人介绍的。
只要是在农村家里结婚,这个手续是不能减的。
自由恋爱了,准备谈婚论嫁了,家里老人还得给你找一个媒人上门提亲,否则不合礼数、会被邻里看不起。
然后办定婚饭,邀请双方父母、重要亲戚参加。
直到结婚,媒人都自始至终参与,只是事情少了很多。
如果是通过媒人介绍的话,那媒人的地位与作用就很重要了。
双方家庭的相互了解、沟通、矛盾化解等都有得通过媒人来传达。
媒人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结婚前一天男方家的晚饭,那是专为媒人准备的,媒人坐上座,男方家的重要亲戚都要来敬酒,这顿饭叫“陪媒”。
吃完饭还得有专人陪媒人打牌等。
因为结婚这天媒人就不重要的,叫“媳妇娶进门,媒人丢过河”之说。
“外婆送亲,多余一礼”:农村吃结婚饭的时间,男女双方是不一样的。
女方家是办早饭,男方家是办午饭。
如果你是女方的亲戚朋友,得一早去。
当然如果是远客、年长的、辈份高的亲戚,都是提前一天到达。
送亲的人选是相当严格的,也有具体安排。
表哥表弟主要挑嫁妆。
至少要有八个人以上,如果表哥表弟少嘛,也可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挑,一路挑着嫁妆浩浩荡荡,很是有面子。
细究为什么要表哥表弟挑嫁妆,原来是男方家要给红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送亲的人还有父母、哥哥妹妹、叔叔等,以前是母亲不送亲的,有“只是嫁女,不是嫁母亲”之嫌,到如今,习惯改了些,母亲可一并送亲,但父亲与母亲用餐时,不得同坐一屋,更不得同座。
爷爷辈的,就不参与送亲了,外婆就更不可能了,隔得太远了。
到现在,外婆还是“懵懂”的代名词。
如果你有说不清楚的,别人会说“怎么跟那外婆一样罗!”。
湖南结婚礼仪(精编版)

湖南结婚礼仪我国那么多的民族,婚礼风俗也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就让我们看看我国湖南婚嫁习俗是如何的?首先,了解一下湖南婚嫁风俗之少数名族,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五光十色,有许多还保持着初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目标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集会结交的极好时机。
湘西苗族还有跳月的习俗,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
志同道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亲。
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典礼。
新娘抵达夫家时,男方的老一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
听说,洗了和气脸,全家能够清泰安全,天伦之乐。
其次,湖南民间成婚风俗,即是在送席的时分,有付席还有正席,岳爸爸妈妈做的即是正席,当然还包括了物与钱,物体主要即是包含了鱼、肉、鸡,在一盘米上面放红包,红包至少大概是几千,这席钱娘家即是把其放在箱底,再跟着新娘送回,究竟身为女儿女婿,也有赡养岳父岳母的职责,湖南究竟不是男权社会了,而是对女人十分尊敬的一个省份,通常湖南的爸爸妈妈都很垂青女孩子,把女孩的位置看的很高,不像北方还存在着大男子主义。
再有一种即是付席,这即是给新娘的一些直属亲戚,那即是物品与金钱,桂圆即是物品,钱即是给女方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为一级,还有即是叔叔,伯伯,舅舅,阿姨。
姑姑为一级,最后即是女方的兄弟姐妹,报价都是二三百元的姿态,也即是有三级区别,白叟看的更为重要,即是要靠自个的财力,当然,也大概给的更重。
最后就是,湖南婚嫁习俗之哭嫁,哭嫁是湖南省部分区域的风俗,特别是郴州、永州、衡阳一些区域婚嫁风俗中的重要一项婚俗。
哭嫁,不仅是出嫁姑娘自己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对哭。
哭的内容过程繁琐且多,如哭爸妈、哭舅爷舅娘、哭弟弟小妹、哭爷爷奶奶等等,要是在现场看的话估量你也会跟着哭起来,那场面适当的震慑。
湖南凤凰的丧葬礼仪习俗

“死地丑地人”必须实行火葬.一般是当天死,当天火化,当天埋葬.但要是越到栽秧、秋种等农忙时节暂时不火化,将尸体装进棺材,停放到离村远地坡上.能农民忙完了,再将尸体火化并埋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丧葬地过程:
临终
或久病卧床,或大病不起,或急病倒床,或意外重创,但凡危重,人之将死,或估计生命不能维持一昼夜,要谴人奔告主亲好友前来探视.为体现临终敬孝之情,家人及临终者儿、媳,均放下手中地活计,或哪怕再远,除非确实赶不上,都要齐聚于临终者床前片刻不离地守护,有事离开须臾也必须轮流值守,即便疲惫不堪,也只能在旁打盹休息,以便随时聆听临终嘱咐.家门族内、团转四邻或临近不远地亲友,白天派人轮流到场,晚上除留人看家外,大多要参与守候,如同平时地其他重大事项必须帮忙一样,体现出族人亲情、友情力量,维系着一种团结、互助地凝聚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简述你家乡某一人生礼仪习俗(内容包括:礼仪名称、成年礼应指出年龄要求、具体程序、礼仪禁忌、主要功能、变迁等).指出该人生礼仪习俗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我地家乡在湖南湘西凤凰,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下面我要介绍地是凤凰地丧葬地礼仪习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以前,凤凰地苗族按照死者地死因,即“死地好”、“死地丑”来选择埋葬地方式.只有“死地好”地人能够实行土葬,而“死地丑”地人是不能进行土葬地,苗族“死地丑”地人只能实行火葬,所谓“死地丑”即是非正常死亡地意思.怎样区分“死地丑”呢,在凤凰主要是看死亡地原因,如:溺水死、摔死、枪击死、雷击死、上吊死、刀砍死、蛇咬死、虎咬死、车撞死、马踩死、妇女难产死、均谓之“死地丑”.而且他们认为特别是“死地丑”地小孩子,他们都不能有坟墓,只能把他们进行树葬.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凤凰苗族地三种墓葬地形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湖南,丧事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遵守的,并且是深受尊重的。
湖南丧事习俗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丧事中家庭成员必须较好的礼节及文化习惯的要求。
湖南人民在丧事上的文化习俗从古老的葬礼中可以得到反映,如果是男性的死者,那么家庭成员必须穿着素色的服装,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而如果是女性死者,那么家庭成员必须穿着彩色的服装,表达对死者的爱护。
另外,湖南的丧事习俗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葬者的家人需要在死者葬礼期间忍受多种痛苦,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必须哭泣,以表达对死者的悲伤,也表示他们是一个有爱心的家庭。
此外,湖南的另一个丧事习俗是丧礼,丧礼中不同礼物的送礼也是湖南家庭丧事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受葬者的家人尚未确定未来的安排时,必须要送上大礼,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表示他们的负担只是暂时的,并且可以被替代的。
最后,湖南丧事习俗中还包括孝道的习俗,湖南人民认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丧事中,家庭成员必须要始终牢记孝道,无论他们在丧事中有多少痛苦,都必须要遵守孝道的习俗,而且这也是湖南家庭成员关心彼此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为了长辈的幸福而最做的一种美德。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南丧事习俗是湖南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家庭成员对丧事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不仅要遵守文化习俗,还要牢记孝道,这样才能使家庭团聚更加坚固,世世代代风语流传。
湖南丧事习俗可以为当今社会带来许多正能量,并可以让家庭团聚得更加紧密,这样就可以实现“家和万事兴”。
湘鄂丧葬习俗_传统礼仪与习俗

设灵与圆坟
• 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 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 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 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 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 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 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 位焚化,谓之“除灵”。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 中含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 从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人死不为鬼”,但活人基 于对死人的鬼魂观念,对死人的恐惧、以及对阴间 生活的幻想,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葬法和葬礼,这些 葬法和葬礼随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也受生 活的影响,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宗法观念和伦理 思想,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历 史、探索古代社会的渊源提供了线索,保留了大量 的历史遗存。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习俗无疑是 一种精神创造,所以我们应当客观地去看待它。
烧屋
• 在道士作法后,后人为了先辈在那 边不白手起家而受苦,会烧掉纸糊 的房子送出去。
出柩下葬
• 早上,帮忙的人在阴阳先生选好的 墓地上打好井。吃过饭后,等到吉 时到才能出柩。“闭殓”,柩夫们 一拥而上,众人手托棺材,出大门 时,不得触及门框、门槛和地面, 棺柩必须放在道场中。屋内执事客 迅速扫清堂屋地面杂物,紧关大门, 将一切牛鬼蛇神挡于门外。浩浩荡 荡的送葬队伍,经过一番热闹的折 腾,直达埋葬地点,将亡者入土为 安。
湖南丧葬风俗

湖南丧葬风俗
湖南丧葬风俗
在中国社会中,丧葬的风俗是每一个区域都不尽相同的,而湖南的丧葬风俗又
有其独特之处,按照传统习俗,它具有自己的礼乐制度,影响着湖南人的死亡仪式。
一般来说,湖南的殡仪遵循着金素原则,“朴重仪礼”。
在殡仪服务期间,要
遵守“五孝”礼,孝敬死者、孝敬家属、孝敬布施、孝敬颐养、孝敬穷乡僻壤,且礼仪要虔诚完备。
葬礼期间,大多都是怀念死者,吊唁行列,象征怀念的“闭眉节”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结束后,大多亲友都会在遗体周围点烟、撒米之类,以充实安葬的仪式。
此外,湖南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哀悼仪式,也就是“做七”,一般人按照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或十五日后,轮流在家办理做七。
做七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照例先吃米饭,然后,依序诵读经文,传统古老的诵经,赞扬老人的孝心、去年做出的贡献,让大家深深的感受到家乡的文化信仰和承袭的无形遗产,增强了彼此的联系。
湖南的丧葬风俗,既保留了神圣又不失喜悦,保持重要而不失其礼仪,让团结
亲友,纪念死者。
它通过礼乐和做七等传统仪式,以及朴重仪礼的遵循,让老乡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湖南丧葬风俗以它相传千古,深入人心,让人熟悉温暖,深受湖南老乡们的喜爱,是湖南一个有特殊文化标志的美好传统。
湖南婚嫁习俗

湖南婚嫁习俗国婚礼习俗非常之多,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尽相同,湖南的每个地区的婚嫁习俗也有着差异,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湖南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湖南婚嫁习俗湖南婚嫁习俗之汉族: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
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
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
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
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
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
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
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
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
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
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
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
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

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是对湖南省范围内的婚姻、丧葬和嫁娶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了婚姻登记、结婚禁忌、丧葬礼仪和嫁娶礼仪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的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关于婚姻登记的规定:根据湖南省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结婚双方应当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双方应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同时需要填写婚姻登记申请表。
婚姻登记机关会对双方进行审查,并在满足婚姻登记条件后发放结婚证。
其次,关于结婚禁忌的规定:湖南省婚姻法规定了一些结婚禁忌,例如禁止近亲结婚、禁止强迫婚姻等。
另外,湖南省也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结婚禁忌,如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结婚,未满20周岁的男性和18周岁的女性不得结婚等。
再次,关于丧葬礼仪的规定:湖南省重视丧葬礼仪的规范,对丧葬期限、祭祀用品和祭祀仪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根据例行丧葬礼仪,丧葬期限为3至5天。
此外,在湖南省丧葬礼仪中,要求尊重逝者的意愿,以其生前的宗教信仰和陈述为准。
同时,湖南省规定,凡是因自然灾害、事故等原因致使的伤亡事件,必须在得到批准后举行集体追悼仪式。
最后,关于嫁娶礼仪的规定:湖南省规定了一些关于嫁娶礼仪的基本原则。
其中,嫁娶双方应当自愿参与,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强迫婚姻。
此外,嫁娶礼仪应当遵循传统的礼仪规范,尊重家族和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
同时,省内各地嫁娶礼仪还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风俗习惯。
总而言之,湖南省婚丧嫁娶规定旨在规范和保护婚姻、丧葬和嫁娶等方面的各项权益和利益,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规定既尊重传统习俗,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婚姻登记、结婚、丧葬和嫁娶等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孝
(2)戴孝:死者的孝男孝女, 孝子孝孙,都要戴孝,近 亲属要戴白麻布者白布头 巾,要穿不钉扣子,以布 条相结的白长衫,叫孝衣。 孝帕要连续戴满三年。死 者的亲生儿子在死者安葬 后三个月内不剃头发,以 表哀思。
葬礼
(3)葬礼:在"改土归流"前, 由土司举行葬礼。"改土归 流"后改为道士开路和举行 葬礼。死者一般要停柩三 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 设灵堂。这几天内选择一 吉日为"火葬日"举行葬礼, 给死者杀猪宰牛作祭奠。 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结 "和"超度亡魂"。
入殓
葬礼的过程:
(1)入殓:人死后,由死者的长子 或长女(无儿无女者派其他晚辈), 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鲜水, 烧热后给死者洗澡,然后穿上寿衣 和大红寿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纱 (按死者享年,一岁一根),用门板 放在火炕的房中,脸上盖张白纸, 胸口压一个鼎罐盖,脚边点上清油 灯。这时,把死者病中睡过的床铺 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烧掉。死者病中 睡过的被盖,穿过的衣服都要洗晒。 将棺材放在堂屋正中,从七至九户 邻居家中取来火坑灰撒在棺材内, 铺上皮纸,就入殓,待亲人看过后 再密封。
湖南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嫁文化
葬丧文化
葬礼: 土家族人常说:“生死生就的。”意思是老天爷 自有安排。这对于有充分思维能力的土家族人来 说,他们认为,一个人和死亡应该有其重要位置, 不能草率办理,必须要让死者“入土为安”,到 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享受阴间快乐。可以说,这是 土家族人生死价值观及宗教信仰,因而形成自身 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既有它的复杂性,又有它 的传统特色性。
2、陪十姊妹:女儿出嫁 前一日晚上,设素宴,请 未婚女子九人和新娘围席 而坐,称为“陪十姊妹”, 又谓之“带花酒”。由两 个陪姑娘先围席作四十八 个揖之后,请新娘坐席中 间,牵亲者挨其左右而坐, 其余按长幼而坐,由歌师 傅或新娘自已开台“陪十 姊妹歌”。
哭嫁
3、哭嫁。新娘出嫁前半月 乃至一月,自哭于室,其 内容大多是哭爹娘、哭哥 嫂、哭姐妹,也有哭骂媒 人的。哭嫁的形式有多种, 有一人独哭 ,也有母女、 姐妹、哥嫂、亲友同哭的; 有低声哭诉,也有放声嚎 哭 的,诉说自己不幸遭遇 和离别之情。临嫁日母嫂 同哭,妇女陪哭 ,谓之哭 嫁礼。哭嫁,近已不见。
四、喜期
四、喜期。有的地方称 “过期”。举行婚礼,历 时三四天,有许多仪式, 显得十分繁杂和格外热闹, 其间有:
上头
1、上头:女了出嫁前一日, 择族戚夫妻双全有德行的 人,以两条线互相绞合勒 去鬓边短发,拔去汗毛, 曰“开脸”,亦曰“上 头”,为分梳,此时始挽 成高髻,又称“粑粑纂”。
陪十姊妹
婚嫁文化
婚嫁
一、定婚前的礼仪
一、定婚前的礼仪:官府 文告规定“百姓男女年纪 相当,又无亲属制服,而 男女父母情愿结姻者,必 先央媒约,通知明 白,……一有不愿,即 止。”民间也演渐成俗。 男方托媒人,提亲讨口气; 女方放话看人家。这个过 程完全是由媒人牵线搭桥, 在双方父母主持下进行。
二、行聘订婚
此外,死者家属们,要向新坟连送 三夜火把,满"三朝"后,还要带上 酒和"刀头肉"到新坟上"捉魂",将 蜘蛛和其他小虫捉来放进纸筒内封 好,拿回家供神龛上,表示亡人已 到家神龛上,同历代祖先们一起生 活了。
特别介绍:赶尸
赶尸: 赶尸是把客死的人连魂带身一起带回家乡, 尸体称为喜神。要在尸体最后一口生气没吐 出之前用符封其口鼻,这是为了避免接触阳 气造成喜神走煞变成僵尸。为了避免魂魄离 体,还要用辰砂封其七窍。指引的灵器有摄 魂铃、招魂幡、赶尸棍、引魂锣。另外每三 步是一个阴点,喜神每步都要走在这个点, 否则会走煞,所以基本是用跳的。 真正的赶尸只是因为我们这边以前都是山路 没有大路可以通车 所以就有一些有钱人家里 死了 要埋到很远的地方有会雇佣一些人去把 尸体背过去 也有一些来这边淘金的外地人 不幸在这边山里死了 把尸体弄出去也是请专 门的人把尸体背出去 其实是背而不是赶 但 是后面也有一些人利用中医的一些原理 和人 身上的一些神经末梢来使其尸体会动起来 但 是这些是不是真的 我也不清楚 也是听老人 说起的
送葬
(4)送葬:举行大葬礼的第 二天早上是送葬。先请阴 阳先生选择好"前朱雀、后 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 地方为坟地。抬丧出门, 要沿路丢"买路钱"(迷信 纸),经过人家门口要放一 个火把。灵柩边走边有人 用"子孙棍"(竹杆上捆七至 九节钱纸)打棺材盖,敲着 锣鼓送葬上山。
安葬
(5)安葬:灵柩抬到墓井边,下墓 井前,由道士先在井内用小米画上 八卦,洒雄黄酒后,棺材方能入坑, 先由孝子一只脚跪在棺材盖上挖三 锄泥下坑,然后众人堆土搬岩彻好 坟墓。坟上要插一把纸伞,一根" 子孙棍",倒放一只畚箕,插上已 出嫁女儿和侄女们送的"活乐伞 "(纸扎的如花圈)做好坟堆后,再 放鞭炮,表示安葬完毕。
二、行聘订婚。女方“看人家” 允许之后,男方择期备台盒, 即备绢帛,簪环,果酒等物, 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 月、日出生的男家庚书生,礼 物男用红全开具,后写姻眷弟 某率男某顿首拜。请媒人随同 到女家。女家收聘,用相同格 式写好女子庚书,中帖红签上 写“领谢”二字,交付媒人回 复男家。举行定婚仪式之后, 男方所送聘礼称之为打发。此 后,男女双方即可走动,但主 要是逢年过节时男方到女家拜 年。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 置嫁奁。择期的讲究是按照男 女双方“八字”找推定吉日, 如女家许约,即行定期,定期 之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 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 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 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 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 严格按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 不得差错。早期,男家置办的 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 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 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 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 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 显示体面。
4、背新娘上花轿。发亲时, 新娘更衣,脱下娘家衣, 穿上婆家衣和露水衣,轿 门向内,由兄或叔将新娘 从闺房中背上花轿。新娘 登轿,即撤食箸。俗谓箸 为筷子,取其字音,寓快 生子之意。由两 个送亲人 (一男一女)相送,送亲 人称“上亲”或“高亲”, 富户女上亲坐轿,贫户女 上亲坐滑竿,男上亲骑马。 男上亲在花轿前,女上亲 尾随花轿后面,沿路六乐 合奏,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