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系统讲义第一章

光纤通信系统讲义第一章

0
3
5
•Electric phone
•Radio TV
•micro wave
•AM无线电 •FM无线电 •卫星/微波
•同轴电缆
•双铰线
•infra •Visible
red
light
•光纤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光纤通信系统讲义第一 章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5
光纤通信系统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 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 • 光通信就是发出包含了某种信息在内的光,
将这种光通过媒质光纤传到对方,然后在 这种光中取出原来的信息,这就是光纤通 信。
• 古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利用光来传递信息。 建造烽火台,用烟和火花来报警,用旗语 来传送信息等。
在我国青岛和韩国泰安登陆、全长549公里

光纤通信系统讲义第一章
照Pioneer公司预测,海底光缆系统的建设资金(包 括新建和升级改造),2003年为最低点,2007年 则可恢复到2001年的水平。略高于140亿美元)。 而Terabit Consulting公司认为,2004年后海底光 缆建设将开始复苏,2004-2009年海底光缆的投 资总额可达496亿美元(这段时间每年平均80多 亿美元)。但日本KDDI公司认为,从现时的市场 感觉以及根据IT泡沫发生前的长时期内市场的发 展趋势来判断,Consulting公司的预测将很难成 为现实。KDDI还认为,2004年后海底光缆建设每 年的投资额充其量也就是40亿美元左右。
•2 dB/cm
•Fourth Generation, 1996, 1.55 mm

《光纤通信概论》课件

《光纤通信概论》课件
光纤通信概论
本课程探讨光纤通信的定义、原理、应用领域、优势、挑战、发展历程、基 本元件、系统组成和未来趋势。
定义和原理
1 定义
2 原理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信息 的通信方式。
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是通过光纤芯与包层的 不断反射实现的。
3 优势
4 应用领域
传输量大、速度快、距离远、抗干扰能力 强、安全可靠。
光纤通信开始向更高速度、更大带宽、更小尺 寸、更低成本方向发展子力学原理实现通信,具有超高安全性。
2
光互联
采用光模块、光二极管、光收发器等新元器件实现多种设备之间的高速光纤传输。
3
光计算
将光信号作为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媒介,实现高速计算。
优势和挑战
优势
• 传输速度快、带宽宽 • 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 • 信号安全可靠、节省能源
挑战
• 光纤制造成本高 • 光纤连接技术成熟度有限 • 光纤传输信号需要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
等元器件,仍需进一步提升性能和小型 化。
结论
光纤通信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方面 的挑战,但光纤通信的优势和潜力使其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将不同的光信号进行分离 或合并,实现多路光信号 传输。
光纤跳纤盒
用于连接和调整光纤线路 组合。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
1960s
研制光导纤维,形成基本技术。
1970s-1980s
核磁共振、聚变、半导体、通讯等领域开始使 用光导纤维。
1990s-2000s
全球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 发展。
2010s- 至今
通讯、制造业、娱乐、医疗、国防等领域 均有广泛应用。
基本元件和系统组成

一章光纤通信概述ppt课件

一章光纤通信概述ppt课件
光纤、光缆弯曲半径不能过小(>20CM) 在偏僻地区存在有供电困难问题
由于光纤具备一系列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公用 通信、有线电视图像传输、计算机、空航、航天、船 舰内的通信控制、电力及铁道通信交通控制信号、核 电站通信、油田、炼油厂、矿井等区域内的通信
2020/4/26
图1-1电磁波波谱图
1.11 光纤通信使用波段
2020/4/26
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
1.1 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光纤通信:以光导纤维(光纤)为传输媒 质,以光波为载波,实现信息传输。
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光发射机
光源
光调制器
已调光 光纤线路
信号
调制电信号
基带处理
光接收机
光检测器 解调电信号 基带处理
2020/4/26
基带电信号
基带电信号
1.1 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三阶段(1986年~),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实现 了1.55 μm单模光纤通信系统(SDH) ,速率达2.5~10Gb/s, 无中继距离为100~150km;2019年后,研发波分复用光纤 2020/4/通26 信系统,每波长传输速率10或40G及光波网络。
1.9 光纤通信的特点与应用
传输容量很大:2.5G~10G/波长;每光纤采用波分复用
1.4 光纤传输特性
传输损耗:由材料吸收和杂质散射等因素引起有 三个低损耗窗口:(1)0.85μm附近,损耗2~4dB/km;(2)
1.31 μm附近,损耗约0.5dB/km;(3)1.55 μm附近,损耗约0.2dB/km。
色散(Dispersion):一般包括材料色散、模式色 散、波导色散等,引起接收的信号脉冲展宽,从 而限制了信息传输速率。

光纤通信第1章概论.pptx

光纤通信第1章概论.pptx
1·2 1.2.1 光通信与电通信 1.2.2 光纤通信的优点
1.2.3 光纤通信的应用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3.1 发射和接收 1.3.2 基本光纤传输系统 1.3.3 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
1.1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1.1 探索时期的光通信
原始形式的光通信:中国古代用“烽火 台”报警,欧洲人用旗语传送信息。 1880年,美国人贝尔(Bell)发明了用 光波作载波传送话音的“光电话”。贝 尔光电话是现代光通信的雏型。
第三阶段(1986~1996年),这是以超大容
量超长距离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新技术研
究的时期。
返回主目录
1.1.3
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的现场试验, 标志着光纤通信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了商业应用 的新阶段。
此后,光纤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光纤从多 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从0.85 μm发展到1.31 μm和1.55 μm(短波长向长波长),传输速率从 几十Mb/s发展到几十Gb/s。
1976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 射波长为1.3 μm的铟镓砷磷(InGaAsP) 激光器。
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 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
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 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 1.55 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 1970 年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返回主目录
1.2.2 光纤通信的优点
容许频带很宽,
损耗很小, 中继距离很长且误码率很小
重量轻、 体积小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泄漏小,
返回主目录
节约金属材料, 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光纤通信原理-(全套)课件

光纤通信原理-(全套)课件

1.2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性
1.2.1 光纤通信的优点
1. 光纤的容量大
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光波为载 波的通信系统,其载波—光波具有很高的 频率(约1014Hz),因此光纤具有很大的通信 容量。
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目前,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 纤多为石英光纤,此类光纤在1.55μm波长 区的损耗可低到0.18dB/km,比已知的其他 通信线路的损耗都低得多,因此,由其组 成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也较其它介 质构成的系统长得多。
光纤通信原理
1
第一章 概 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2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性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1.1 早期的光通信
到了1880年,贝尔发明了第一个光电 话,这一大胆的尝试,可以说是现代光通 信的开端。
在这里,将弧光灯的恒定光束投射在 话筒的音膜上,随声音的振动而得到强弱 变化的反射光束,这个过程就是调制。
式中:R、T都是复数,包括大小及相
位。其模值分别表示反射波、传递波与入
射波幅度的大小之比;2Ф1、2Ф2是R和T的
相角,分别表示在介质分界面上反射波、 传递波比入射波超前的相位。
3. 平面波的全反射
全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当光 波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 于临界角时才能产生全反射,即全反射必
1. 子午射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
阶跃型光纤是由半径为a、折射率为常 数n 1的纤芯和折射率为常数n2的包层组 成,并且n1>n2,如图2.6所示。
图2.6 光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
2. 子午射线在渐变型光纤中的传播
渐变型光纤与阶跃型光纤的区别在于 其纤芯的折射率不是常数,而是随半径的 增加而递减直到等于包层的折射率。

光纤通信原理和技术PPT课件

光纤通信原理和技术PPT课件

波长(µm) 系统类型
0.85
IM/DD
光纤 多模
BL(Gb/s·km) 年代
2
1978
1.3
IM/DD
单模
第1章 绪论
1.1 光通信发展史 1.2 国内外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1章 绪论
1.1 光通信发展史
1.1.1 现代通信的发展
人类社会出现后,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信息交流。原始社会 人们可以靠声音(语言)、肢体动作(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 等交流信息,这就是原始的通信,是人们面对面的交流。
60年代最好的光纤传输衰减为1000dB/km,即传输1km, 光功率降到原来的1/10100≈0,因而这种光纤不可能用作通 信媒质。当时没有人相信光纤可以用于通信,也没有人从 事光纤用于通信的研究。英藉华人学者高锟博士的贡献在 于理论上证明这样大的传输衰减是由于光纤中杂质吸收和 散射引起的。如将光纤提纯,则传输衰减可以降到可在通 信中实用的程度(最初提出的指标是20dB/km)[1].这一贡 献具有深远意义,完全改变了通信容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求,推动了信息社会更快地到来。由于这一贡献,高锟 博士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章 绪论
2.半导体激光器性能的突破
1960年发明的第一个激光器是红宝石(固体)激光器,不久 (1961年)半导体激光器研制成功,但当时需要在低温(液氮) 下脉冲工作。后来采用异质结技术使激光器可在常温下连续 工作,但开始只有数小时甚至数分钟的寿命,由于寿命极短 不能实用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研制成功可实用的半 导体激光器。现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其寿命可达106小时,甚至达108小时,功率可达10 毫瓦量级 (泵浦激光器可达几百毫瓦),可调谐范围几百GHz,线宽低到 1―10MHz(外腔激光器能达几十kHz),适用于各种光通信系统, 为光纤通信实用化打下了基础。激光器价格也在不断下降, 干线通信系统所用激光器已降到千美元量级;几十美元,甚 至几美元的半导体激光器可用于接入网系统。

光纤通信课件第一章

光纤通信课件第一章
组成框图:
驱动电路 电信号输入
光源
调制器
通道耦合器 光输出
结构参数:发送功率,dbm概念
p(dBm) 10 lg p(mv) 1(mv )
传输系统
• 现代通信方式示意图
信息
信息 信息 信息
用户 终端
用户 环路
用户 终端
用户 终端
用户 终端
用户 环路
交换
电复接

设信备 息指设用备 户要求送机 传送
的语音、图像、数据
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
交换 设备
电复接 设备
接 收

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 光纤通信 移动通信
传输系统
用户终端• 现代通信方式示电意复图接设备
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以及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 信系统的试验。
• 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
• 随后,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
• 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
1989年建成。从此,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 促进了全球通信网的发展。
目前光纤已成为信息宽带传输的主要媒质,光纤通信系统 将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柱。
在许多发达国家,生产光纤通信产品的行业已在国民经济 中占重要地位。
光纤通信整体发展时间表
(Gb/s•Km
100000
系 10000 统 性 1000 能
100
10 )
1
1.55μm 相干检测 1.55μm 直接检测
1.1.3
1976年美国在亚特兰大进行的现场试验,标志着光纤通信 从基础研究发展到了商业应用的新阶段。

光纤通信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光纤通信概论第一章 ppt课件
发射波长为1.55 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
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 1970 年成为光
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1.3
自20世纪70年代,各种各样的光纤通信系统大体经过
了这样几个阶段:
1、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投入运
营。由0.85微米的光源和多模光纤构成。光纤损耗大,
激光光束的发散问题
光源与探测器之间的对准问题
建筑物与地球弧形表面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影响
➢依靠大气介质无法建立商用化大容量光通信系统。
➢近年来,空间光通信在航空航天器之间、航空航天器与地面基站之间以及野
战条件下的军事通信等特殊领域的应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开始显现,正逐渐受
到通信研究领域重视并得到初步应用。
介质光波导
❖ 光沿水流传输并且能随之弯曲
❖ 此现象首次由英国物学家John Tyndall 于187
0年证明
❖ 在 1920-1950期间,纤细的有柔韧性的玻璃和
塑料光纤可以用于导光
❖ 这个时期的光纤称为“裸”光纤,因为光纤表
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 用介质光波导可以实现对光的空间约束与定向导引
➢ 为实现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需要研制出具有极低损耗的光导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学习意义
于噪声,无法调制。
❖没有合适的传输介质,由于光频极高,透过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