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表

合集下载

非地带性ppt课件

非地带性ppt课件
在新疆行走,满眼荒凉,但有时候也会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 是水草丛生,绿树成荫的景象。如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河谷。
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西北整体的景观不一样呢?
水分的差异。局部地区由于降水、冰雪融水 或者地下水等丰富,形成绿洲。
完整编辑ppt
1
地方性分异
完整编辑ppt
2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南半球副热带地 森林带或草原 区大陆西岸 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水 昆仑山麓 分 尼罗河谷地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 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绿洲 完整编辑ppt
尼罗河河水灌溉 6
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 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 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完整编辑ppt
26
[解题指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尝试解答] 3.D 4.C 完整编辑ppt
27
完整编辑ppt
28
完整编辑ppt
29
完整编辑ppt
30
完整编辑ppt
31
完整编辑ppt
32
题组一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题组二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 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 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 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 其一说明成因。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 6.B 7.C 第6题,该山地南北两侧 基带主要为温带荒漠带,地处温带内陆的天 山山脉符合条件。第7题,天山北坡水汽主 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北坡水分条件好,森 林面积大;自然带4较自然带3植被条件好, 自然带4土壤有机质多,且分解作用弱,有机 质储量高,土壤肥沃。
该山地可能位于(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 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分 度地区 带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
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 带草原带、பைடு நூலகம்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 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由 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此地处 于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 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改变”
(2)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 草原带
3、“约束”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 区,各自然带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 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 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 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 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 寒流]的影响)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 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 温度低,蒸发(对流)弱, 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 带。
2、“改变”
(3)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
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因此形成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 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 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 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 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 叫做非地带性。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 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 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是南半球相同纬度 绝大部分是海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子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子

地域分异规律中的那些非地带性案例整理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1.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

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表现1:植被变化土壤土壤性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表现1:植被变化年降水量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 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 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 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4.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 纬度: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2.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3. 坡向: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4. 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一、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二、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和判读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非地带性规律-课件

非地带性规律-课件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何谓非地带性:
在地带性变化规律或现象处出现了与之不相一致的现象或事 物 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 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 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 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原因是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 道附近,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 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 伸到33°N以北,是由于受加利 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 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 干燥少雨;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 件差
自然带 因素 地区 非地带 地带性 性分布 分布(理 (现实状 想状态) 况) 成 因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西 洋 两岸 北半球 流 中低纬 度大陆 东岸
北半球中高纬度, 东西两岸的 东岸向较低纬度 大陆东岸是寒流, 分布纬度应 延伸,西岸向较 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该大致相当 高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是暖流,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东西两岸的 北半球中低纬度, 自然带向较高纬 分布纬度应 大陆东岸是暖流, 度延伸 该大致相当 西岸是寒流

艺考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

艺考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地势高,气温较低; 上升气流弱,降水较少。
沙漠中的绿洲、尼罗河的绿色走廊受局部 Nhomakorabea分条件影响
思考: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迎风坡、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天山南北坡的自然带是否相同?
天山北坡有云杉林,南坡没有:北坡是迎风坡 夏季在云杉林上的草原放牧;冬季在云杉林下的草原放牧
③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度高于阴坡。
(四)非地带性差异(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 备地带性规律(无规律性分布),称非地带性因素
四处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原因:①面迎来自海洋的信风;②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 形雨;③暖流增温增湿
(1)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多,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2)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 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 因而积雪量大,雪线 较北坡低
乞力马扎罗山、天山的雪线高度?
雪线高度的问题: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 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主要
艺考复习专题五自然地 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和非地带性
2020/9/24
垂直分异规律
①山麓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No Image
该山基带北侧是落叶阔叶林南侧是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带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埃及尼罗河沿岸因有河流水灌溉形成“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热带荒漠带
世界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表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显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侧沿海的热带雨林
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热带疏林(稀树)草原带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缺少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0S~300S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稀树)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