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三篇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范本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1-0.82 1.3+0.74 1.25×8 0.25×0.40.4×0.4 0.89×1 0.11×0.6 80×0.05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4厘米,宽大约是多少厘米?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b. 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c. 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参照。

b. 根据四舍五入法,将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c. 计算出积的近似值。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2)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a.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估算。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进行拓展延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值 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值 教案

积的近似值教材第66页的内容及第67、第68页练习十二的第8~18题。

1.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积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猜测、验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1.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投影仪,课件。

1.口算。

0.21×0.4=3×0.6= 2.5×4=0.17-0.08=0.2×0.3= 1.2×0.05=0.42×20=0.5÷10=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8.008(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1.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们知道乘数里小数的位数越多,积里的小数位数也越多。

因此,为了记录方便,在小数乘法的计算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2.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教材第66页的例9,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3.18×1.6≈5.09(万元)3.18× 1.619083185.088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3.巩固算理。

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题目中的要求是保留两位小数,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简便)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看第三位小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时,小数乘法所得的积有时位数太多,实际却并不需要,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积的近似值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教学目标篇一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难点篇二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引入篇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但有些时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准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概念分析篇四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保留一位小数0.5964≈1.025≈1.9937≈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现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坏人的时候经常要携带一种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幻灯片出示《狗抓坏人》情境图以及问题(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教学目标:篇五1懂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过程:篇六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小结: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即要看精确数位的下一位是几,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然后在精确的数位上加上1。

2导入新课。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探索积的近似值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探索积的近似值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探索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定义,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能够简单对运算结果进行近似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如何理解积的定义。

2. 如何掌握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

3.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积的定义,并掌握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

2. 问答法:多次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有关于积和相近数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孕育深层次、高质量的思考。

3. 归纳法:将所学习的知识、方法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掌握更系统、完整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步骤1.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知识。

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出示一张超市的小票,告诉学生:有时候在结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需要快速算出一些乘积的近似值,让学生想想:如果一件物品是2.98元,我买了4 件怎么办?学生们经过简单计算后得出了答案:大约是12元。

2. 对积的概念进行讲解。

让学生自己计算出什么是积,老师用更简单的语言对积的概念进行讲解。

3. 给学生演示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简单写下一组乘法表达式:10 x 18。

告诉学生:我们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结果,只需要知道大概是多少就行了,这个时候相近数就会给我们带来便捷。

老师随后快速演示了一下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

4. 让学生互相练习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

老师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计算出一些乘积的结果,再用上相近数的在线估算方法。

拆分为两份(简单和困难),分别进行练习。

5. 提示学生进行探究积的近似值计算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被求积式子和一个近似值,让学生成对比。

老师再提示学生:如果你要将这个问题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请考虑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6.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由探究计算积的近似值计算方法。

(1)让学生分组成四人小组,确定小组长并让他(她)自行选择参考材料:① 直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② 考虑分解积后再计算;③ 使用相近数进行在线估算;④ 自行设计一种独特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积的近似值的计算,并能够准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确定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找到需要四舍五入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计算。

3. 积的近似值的判断方法: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大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判断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并解释其原理。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4.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册: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教案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目标备课
课题
积的近似值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基础
知识
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创设一个“求积的近似值问题”的情境,引出积的近似值。
2、学生自主求积2.205的近似数,并说一说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
3、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基本
技能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基本
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渗透感悟推理的思想。
基本经
验活动
积累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
积累描述说理解释自己观点的经验。
四能
发现
问题
在解决求近似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与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应用的价值。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积的近似值
例6 0.049×45≈2.2(亿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4 9
× 4 5
_________________
2 4 5 四舍五入
1 96
___________________
2.205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教师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学伴的角色,适时引导,不着痕迹地把把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课堂容量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为学生的长远学习积蓄能量。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积的近似值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以及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与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积的近似值,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一些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应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时估算总价、烹饪时调整食谱分量等,让学生意识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果你需要买2.3千克的苹果,每千克5元,你该如何快速估算总价?”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感受到学习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栾川县合峪镇合峪小学李永强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积的近似值
教材分析:
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只是在小数乘法计算完后根据需要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

所用的方法同求小数的近似数一样。

教材通过计算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的问题,说明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在“做一做”及练习中一般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没有注
全体学生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并指名板演
讨论: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想收老师多少元?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已经不太常用了,付钱时商店里一般都四舍五入到“角”。

4、进一步讨论
精确到“角“就是保留几位小数?怎样把11.645保留一位小数?横式上用什么符号?为什么?如果要求精确到”分“,该保留几位小数?怎样保留?精确到”元“呢?
5、小结;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
1、按要求填空:
保留两位小数:1.954≈()
保留一位小数:1.954≈()
保留整数:1.954≈()
2、问: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各表示精确到什么位?取近似值时各应看哪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