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物理学史模板
《物理学史》word版

物理学史4[编辑]相对论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编辑]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对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表明,或者所有有关以太的理论需要修改,例如像洛伦兹那样引入长度收缩因子,这样会带来一系列的修补工作;或者认为以太存在的理论根本就不成立。
其实早在1865年麦克斯韦就已经证明电磁波传播速度只和介质有关,1890年赫兹在研究电磁理论时也得出了电磁波波速与波源速度无关的结论。
然而,这个结论显然是不符合伽利略变换的,这说明对于运动中的物体需要一种新的电动力学。
洛伦兹曾经在维持以太存在性的前提下发展过这样一种电磁理论,这被称作洛伦兹以太论。
在这一理论中,以太和其他物质被严格区分开,以太是绝对静止的,这也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反映;然而有别于机械观的以太,洛伦兹的以太是一种"电磁以太":洛伦兹假设电磁场是以太状态的体现,但他对此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洛伦兹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塞曼效应,为此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年,洛伦兹给出了长度收缩的假设,并通过他的相关态定理提出了所谓"本地时"的概念[50],运用这一概念他解释了光行差现象、多普勒频移和斐索流水实验。
相关态定理是说相对于以太运动的观察者在他的参考系中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应当和静止坐标系中的观察者看到的是相同的。
本地时的概念在数学上相当于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但在洛伦兹的理论中它只是一种数学上的辅助工具,没有实在的物理意义。
同一年,洛伦兹引入了一组适用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相对以太运动的坐标系中时空变换的方程,即洛伦兹变换,并于1899年和1904年对洛伦兹变换进行了补充和修正[53],他的1904年的论文《以任意小于光速的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给出的洛伦兹变换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的定义[54]。
法国数学家、科学家昂利·庞加莱一直是洛伦兹观点的阐释者及批判者,1900年他对洛伦兹的本地时概念的起源作出了具有物理意义的解释[55],即本地时来自不同坐标系间通过光速进行的时钟同步,这就是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
1.哥白尼“日心说”
2.伽利略:①利用斜面实验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发现单摆“等时性”原理。
3.牛顿:①总结前人(伽利略、笛卡尔)成果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③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4.阿基米德:①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 V排
②杠杠平衡原理:F1L1=F2L
5.马德保半球实验(地名):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一标准大气压的值。
6.焦耳:焦耳定律Q=I2Rt(电流的热效应)
欧姆:欧姆定律I=U R
7.奥斯特: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8.贝尔:发明电话。
梅曼:发明红宝石激光器
9.墨子:小孔成像。
宋代沈括:发现磁偏角。
10.安培: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
11.汤姆生:发现电子(最小的带电单位),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学物理学旨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以下是中学物理学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古代物理学:古代文明国家在探索自然界时发展了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其中,古希腊学者提出了了解物质构成的原子论,人们开始了解火、水、土和气体等自然元素。
2. 牛顿力学:17世纪,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其中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和原理成为了后来力学研究的基础。
3. 热学和热力学:18世纪,卡尔文·卡门迪尔和约瑟夫·布莱克等科学家对热量的本质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热学和热力学的基础。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解释了物质内部的运动和热现象。
4. 电磁学: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研究电和磁现象,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奥斯特、法拉第和法拉第-安培定律等的发现推动了电磁学的发展。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和磁场的关系。
他的工作成为了电磁学理论的基础。
5. 玻尔原子模型: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描述了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
他的工作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6. 相对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相对速度、时间和质量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和物质对时空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7. 量子力学: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理论开始发展。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粒子的能量、位置和态的概率性。
波尔、斯卡罗、海森堡和朗道等科学家为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做出了贡献。
物理学史(综合排版)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闻名物理学家,给出匀变速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了科学推论的方法。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奠基人,提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三大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布朗运动”(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9.库仑:法国科学家,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作用,发现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油滴实验,测得基本电荷。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把电流与水流作对比,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并确立它们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13.安培:法国科学家,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4.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不是他发现这种射线),发现电子,并测出比荷;提出枣糕模型(也叫葡萄干布丁模型)15.劳伦斯:回旋加速器1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成第一台发电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7.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学史归纳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作用力即合外力;F=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F=kx);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物理学史总结1500字模板

物理学史总结1500字模板物理学史总结(篇1)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 —30℃~50℃ 35℃~42℃分度值1℃ 1℃ 0。
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探讨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不断发展和进步。
古代物理学古代的物理学是对周围环境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推理。
古代的物理学家通过对天象、天文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的观察,开创了古代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如孔子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推测了天气变化的规律,萨摩斯岛的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起源于水的学说等。
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
伽利略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伽利略以观测、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提出了物体运动的惯性定律和重力加速度的研究结论,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同时,牛顿成功地统一了地球上研究的运动定律和天体现象的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现代物理学近代初步探究了物理学的一些规律和现象,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理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开辟了全新的物理研究领域。
量子力学的产生,使得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然规律上的两大伟大发现。
同时,原子能、核能和量子力学等新的物理概念和技术应运而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定义与描述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基本特征是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其中,位置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变化快慢,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的变化率。
2. 运动的描述和计算在力学中,通过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计算,可以使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对物体运动的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牛顿三定律等来描述物体所受外力的影响。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数学描述方法。
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三大基础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中学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学物理学史一.力学中的物理学史知识点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理论上验证了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还制成了第一架观察天体的望远镜;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人们的新思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等。
3、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5、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即“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二.热学中的物理学史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661年英国物理学家玻意耳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为盖·吕萨克定律。
三.电、磁学中的物理学史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进行手抛鸡蛋表演,由图 可估算出鸡蛋从最高点落到手中的过程中,鸡蛋所 受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C) A.0.002 J B.0.02 J C.0.2 J D.2 J 10.在中考体育测试的跳绳项目中,某同学取得了 每分钟跳150次的好成绩.假设他每跳一次所用 时间相等,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6 cm.则 B ) 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A.7.5 W B.75 W C.4 500 W D.7 500 W
7.学校运动会上举行“双摇跳绳”比赛,“双摇跳绳” 是指每次在双脚跳起后,绳连续绕身体两周的跳绳方 法.如图所示的比赛中,某同学1min内摇轻绳240圈, 则他在整个跳绳过程中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 A.120 W B.400 W C.600 W D.1 000 W 8.小明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 行了估算,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B ) A.10 cm3 B. 50 cm3 C.1 200 cm3 D.150 cm3
4.下列几种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D ) A.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5分钟 B.洗澡水的温度是80 ℃ C.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的质量约4 kg D.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 cm
5.以下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C ) A.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10-9 m的颗 粒悬浮物 B.学生课桌面积约为200 cm2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 D.华山山顶的大气压为2×105 Pa 6.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0×103 kg/m3 B.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 m平均用100 s C.考试专用的“天雁牌”计算器功率约为50 W D.普通穿的鞋长度大约36 ~ 44 cm
物理学 国籍 家
重要成就
内容
安培
法国 库仑 赫兹 法国 德国
安培定则 库仑定律 证明电磁波 的存在
物理学 国籍 家
沈括 贝尔
重要成就
内容
中国 地磁偏角
美国
电话 避雷针
富兰克 美国 林
卢瑟福 新西兰 提出原子 核的结构
以物理学家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单位
科学 家 牛顿 安培 伏特 欧姆 电阻 瓦特 功率 物理量 符号 科学家 物理量 符号 帕斯卡 赫兹 库仑
5.以下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C ) A.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10-9 m的颗 粒悬浮物 B.学生课桌面积约为200 cm2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 D.华山山顶的大气压为2×105 Pa 6.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0×103 kg/m3 B.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 m平均用100 s C.考试专用的“天雁牌”计算器功率约为50 W D.普通穿的鞋长度大约36 ~ 44 cm
2.小明家里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 ( B ) A. 0.01 A B. 0.1 A C. 1 A D. 10 A
3.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教室门的高度约是6 m B.陕西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可达-37 ℃ C.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300 g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 s
力 电流
电压
N A V Ω
W
压强
频率 电荷量
Pa
Hz
C
2015年中雾霾天气,形成雾霾的 主要污染物是PM2.5. 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等 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的2万 倍,能被肺部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 根据描述,PM2.5中“2.5”的单位是(B ) A.nm B. μm C. mm D. cm
初中常见物理学史
物理学 家 国籍 英国 重要成就 牛顿第一定律、 色散 内容
牛顿
伽利略
托里拆 利
阿基米 德
意大 阻力对运动的 利 影响、单摆 意大利 测出大气 压的值 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
物理学 家 欧姆
国籍
重要成就
内容
欧姆定律 德国 英国 焦耳定律 电流的 磁效应 电磁感应
焦耳 奥斯特 丹麦
法拉第 英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