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史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学史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学史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学史

科学家国籍贡献1 贡献2

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意大利运动物体不受外

力将匀速前进

沈括中国发现了磁偏角

牛顿英国牛顿三大定律光的色散

奥托.克里格德国马德保半球实验

—证明大气压的

存在

托里拆利意大利托里拆利实验—

最先准确测出大

气压的值

阿基米德希腊阿基米德原理(揭

杠杆平衡条件

示出影响浮力大

小的因素)

欧姆德国欧姆定律

焦耳英国焦耳定律—最先

确定出电热与电

流、电阻、通电时

间的关系

奥斯特丹麦奥斯特实验—首

先发现电和磁的

关系

发明了发电机法拉第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

象(进一步揭示电

与磁的关系)

安培法国安培定则(发现通

电螺线管的极性

与电流方向的关

系)

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

汤姆生英国发现电子

爱迪生美国发明灯泡

墨子中国发现小孔成像

昂尼斯荷兰超导现象

贝尔英国发明电话

麦克斯韦英国预言电磁波的存

建立电磁场理论

赫兹德国证实电磁场的存

中考复习物理学史专题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

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

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

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

汤苞(美国天文学家)

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

泰勒斯(古希腊)

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题目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

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

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经典题目

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

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法拉第

贡献:

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

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

经典题目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

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

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对)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

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

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经典题目

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

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

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

阿斯顿

贡献:

①发现了质谱仪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劳伦斯(美国)发现了回旋加速器

★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②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

经典题目

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

★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

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

发现了质子

经典题目

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

★波尔(丹麦物理学家)

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经典题目

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

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

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经典题目

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对)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

★伦琴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

★查德威克贡献:发现了中子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②发现了正电子

经典题目

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

★普朗克贡献:量子论

★爱因斯坦

贡献:

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相对论

经典题目

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

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

★麦克斯韦

贡献:

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经典题目

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

初中物理学史及常见数据总结练习

初中物理学史与常见数据总结 物理学史部分 一.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二.热学 1、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三.电、磁学 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4、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原子物理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 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五.光学 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六.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同样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课本长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 1.0×103kg/m8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大学基础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_含思考题(1)

大学基础物理课后答案 主编:习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思考题: <1-4> 解:在上液面下取A 点,设该点压强为A p ,在下液面内取B 点,设该点压强为B p 。对上液面应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A A R p p γ20= - 对下液面使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B B 02R p p γ= - 又因为 gh p p ρ+=A B 将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 ? ??-= B A 112R R g h ργ <1-5> 答:根据对毛细现象的物理分析可知,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有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越高。在白天,由于日照的原因,土壤表面的温度较高,土壤表面的水分一方面蒸发加快,另一方面土壤颗粒之间的毛细水会因温度升高而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土壤表层变得干燥。相反,在夜间,土壤表面的温度较低,而土壤深层的温度变化不大,使得土壤颗粒间的毛细水上升;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汽也会因为温度下降而凝结,从而使得清晨时土壤表层变得较为湿润。 <1-6> 答:连续性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出的,连续性原理要求流体的流动是定常流动,并且不可压缩。伯努利方程是根据功能原理推出的,它的使用条件是不考虑流体的黏滞性和可压缩性,同时,还要求流动是定常流动。如果流体具有黏滞性,伯努利方程不能使用,需要加以修正。 <1-8> 答:泊肃叶公式适用于圆形管道中的定常流动,并且流体具有黏滞性。斯托克斯公式适用于球形物体在黏滞流体中运动速度不太大的情况。 练习题: <1-6> 解:设以水坝底部作为高度起点,水坝任一点至底部的距离为h 。在h 基础上取微元d h ,与之对应的水坝侧面面积元d S (图中阴影面积)应为坡长d m 与坝长l 的乘积。 练习题1-6用图 d h d F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长 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水的凝固点(冰 的熔点)0℃。,人的正常体温37℃,人感觉舒适的温度25-26℃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鸡蛋一个50g 中学生50kg,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 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 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 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1.0×103 kg/m;;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现在的电视大约为100w 左右。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如:(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 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热量大小的因素;(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大小的因素;(4)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数有关大小的因素;(5)探究响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大小大小的因素等。 2、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例如: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⑵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⑶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4)研究多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引入合力。 3、 建立理想模型法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杠杆是一种理想模型。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籍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 4. 实验推理法 实验推理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该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⑴研究牛顿第一定律;⑵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3)卢瑟的子结构模型;(4)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5. 转换法

物理学史复习资料1.docx

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1 ?地球上有史町考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大体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乜_.JR 力疋 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享誉中外的英国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演讲中说:“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屮国,它发生在西方——欧美,即欧洲文明的广大范围。这是什么原因呢?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分析了近代科学没有在我国萌牛的原因。他归纳了5点:①屮国的传统是入批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说是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观念上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重 要。④中国传统里无________ 的思维方法。⑤冇天人合一的观念。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 因斯坦指出的近代科学的发展在方法论上需要两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5.《易经》中包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成为我国辩证法思想的发源。 6.近代哲学一般认为是从法国数学家、演绎法的奠基人___________ 开始的。他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哥白尼赞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宁宙是和谐的,可以丿IJ简单数V关系表达宇宙规律的基木思想。可是在托勒密的屮,对环绕地球运动的太阳河其他五颗行星的运动描述 非常烦琐复杂、牵强。哥白尼发现如果把_____ 作为宇宙的中心,一切将变的简单、清晰。 8. ____________ 开普勒在第谷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各种尝试,认识到了行星运动轨道不是圆而是__ ,由此他提出了两个定律,分别是:①椭圆定律,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等面积定律,即 ______________ o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用来驳斥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宇宙中只有地球一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

2018年09月17日xx学校高中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零 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为了验证猜想,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为了验证猜想,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 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开普勒等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他们观点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羽毛和铁块下落速度一样快 B.伽利略认为: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后上升到另一光滑斜面,最终将回到原来的高度 C.开普勒认为: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D.开普勒认为:绕太阳公转的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长度跟它的公转周期的比值都相等 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位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库仑 D.焦耳 4.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 C.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 D.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提出理想实验,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普遍存在万有引力 C.牛顿利用扭秤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D.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7.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

固体物理重要思考题

《固体物理》习题 1、体心立方点阵与面心立方点阵互为正点阵与倒易点阵,试证明之。 2、在立方晶胞中,画出(122)、(112)晶面及[122]、[122]晶向。 3、正四面体的对称性比立方体低,试从立方体中找出正四面体的对称操作。 4、如将等体积的硬球堆成下列结构,求证球可能占据的最大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为 简立方: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六角密积: 金刚石: 5、在六角晶系中,点阵平面常用四个指数(hkil)来表示,它们代表一个点阵平面在晶轴a1、a2、a3和c上的截距分别为a1/h,a2/k,a3/I和c/l,试证明 h+k+I=0 6、对于简单立方晶格,证明密勒指数为(h, k, l)的晶面系,面间距d满足: d2=a2/(h2+k2+l2) 其中a为立方边长 7、证明:倒格子原胞的体积为(2π)3/v c,其中v c为正格子原胞的体积。 8、写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金属中,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数。若立方边长为a,写出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间距。 9、试证六方密排密堆积结构中 10、晶体的主要结合类型有哪些?它们的基本特征如何? 11、晶体的互作用势能U(r)和互作用力f(r)各具有哪些特点?由U(r)我们可以了解晶体的哪些物理性能? 12、为什么晶体的稳定结合除需要吸引力外还需要排斥力?排斥力的来源是什么? 13、在离子晶体中,一对异号离子除对库仑能有贡献外,对排斥能有无贡献?为什么?

14、简单说明共价健的饱和性、方向性及sp3轨道杂化概念。 15、什么是范德瓦尔斯力?它有哪些特点? 16、讨论使离子电荷加倍所引起的对NaCl晶格常数及结合能的影响。(排斥势看作不变) 17、经过sp3杂化后形成的共价键,其方向沿立方体的四条对角线,求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18、试将格波的性质与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作一比较。 19、玻恩-卡门条件的物理图象是什么?由此对晶体振动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0、试以双原子链的色散关系比较声学波和光学波的异同。 21、何谓声子?声子与格波有什么关系?试将声子的性质与光子作一比较。 2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德拜比势理论在高温下都能给出与经典理论相同的结果,而在低温下则与经典结果不同? 23、德拜比热理论对爱因斯坦理论有何重要发展?为什么能改善爱因斯坦理论的不足? 24、当晶体发生热膨胀时,格波频率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 25、考虑一个全同原子组成的平面方格子,用u1, m记第l行,第m列的原子垂直于格平面的位移,每个原子质量为m,最近邻原子的力常数为c。 (a)证明运动方程为: (b)设解的形式为 这里a是最近邻原子的间距,证明运动方程是可以满足的,如果 这就是问题的色散关系。 (c)证明独立解存在的k空间区域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这就是平方格子的第1布里渊区。构出k=k x,而k y=0时,和k x=k y时的ω-k图。

物理学史(高三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 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常识 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物理学五大板块: 1.力学(必修1、必修2、) 2.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 3.热学(选修3-3) 4.光学(选修3-4) 5.原子、核物理(选修3-5) 三、自然科学三大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其中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统称为“质能守恒”,除此之外还存在电荷守恒) 四、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

1、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 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P27) 2、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 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胡克定律(F=-kx)。(P50) 3、牛顿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三条规律: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 律)。这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注:物体 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P77) (2)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P89) (3)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 能】叫做【平衡力】。)(P69)

1、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开普勒三定律:(P47)(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3)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T2/a3=c)。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作出了结论: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 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F引=G·(m1m2)/r2)。(【卡文迪许】还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 /kg2))(P49)

物理学史、物理思想方法练习题

物理学史、物理思想方法来练习题 1.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选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A错,B对;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C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错. 2.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C.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D.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解析:选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正确;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选项B错误;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C错误;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D错误;故选A. 3.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 B.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选C.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选项A正确;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选项B正确;洛伦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选项C错误;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

中招物理:常考物理学史

中招物理:常考物理学史 物理学就像一条奔腾的黄河,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它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物理概念和定律,还有了解它的历史发展,并且在中招物理考试中也经常会遇见物理学史的考查。下面给大家对初中物理学史进行一下总结。 在动力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分别是——牛顿和伽利略。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理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然后是牛顿,我们在初中物理中主要学习了他的两大贡献,第一个是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还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二个是牛顿在光学上的贡献:牛顿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证明了光的色散。 在压强与浮力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是——托里拆利和阿基米德。首先是托里拆利通过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测量出一个标准大气压,这一个要和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区分,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然后是阿基米德,他提出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同时阿基米德还提出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然后就有了他那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在电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两个人物是——欧姆和焦耳。欧姆通过实验得到了欧姆定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大小成反比。焦耳提出了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平方成正比,与电阻和通电时间也成正比。 最后是在电磁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任务——奥斯特、安培和法拉第。奥斯特通过小磁针在通电导线下方发生偏转的实验,证明了电生磁: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

物理学史期末作业南京工程学院

物理学史期末作业(一)问答题形式: 1、布鲁诺于1548年1月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他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说,哥白尼学说的革命精神强烈地感染了他,布鲁诺的激进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恼羞成怒,1600年2月17日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据说,当教会判他火刑,在听到判词后,布鲁诺说:“我走向火堆,但是你们比我更恐惧!”你能理解布鲁诺为什么这么说吗? 答:因为科学真理否定了有神论,让统治着人们的教会感到害怕。他们由于害怕而烧死了布鲁诺,但他们却阻止不了人们发现真理,故他们更会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并将一直持续到人们否定并推翻他们。 2、甲同学说:哥白尼比较聪明,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烧的道理。”作为一个科学家,讲究策略,保全性命,才有时间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乙同学说:我认为布鲁诺做得对,这才是科学家应有的品质。你的观点呢? 答:这个没有对错之分,一个人的性格和一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就坚持自己对的不会屈服,有的人却会低头。不能说谁对谁错!一个人一个活法!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3、在1923年的领奖演说中,密立根公开承认自己曾长期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观点和光电方程抱怀疑态度。他在演说中说道:“与我自己预料的相反,这项工作终于在1914年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在很小实验误差范围内精确有效的第一次直接实验证据,并且第一次直接从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h。”如何理解密立根精神? 答: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不被传统观念束缚有勇气否定自己密立根公开承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本着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原则和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敢于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不是出于个人荣辱,而是对真理的肯定态度和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有的素质,正是由于他对科学认真负责的的态度,他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4、麦克斯韦对类比法的论述:“为了不用物理理论而得到物理思想,我们必须熟悉物理类比的存在。所谓物理类比,我指的是一种科学定律与另一种科学定律之间的部分相似性。它使得这两种科学可以相互说明。”但有时简单的类比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请你列举几个用类比法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答:失败的: 天王星是1781年由赫希尔发现的。当时,天文学家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其轨道,总是与观测结果不符。有的人开始怀疑万有引力定律,有的人则深信不疑,却猜测天王星还受到另一颗尚未发现的巨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6)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6)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揭示了行星运动的有关规律 B.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C.库仑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 D.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一样都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 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总结并得出了惯性定律 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C.出色的天文观测家第谷通过观测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及开普勒最终得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C.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 D.洛伦兹研究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规律 5.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6.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②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③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 ④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⑤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⑥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③④⑥

原子物理思考题

近代物理学思考题 1.1.α粒子在散射角很小时,发现卢瑟福公式与实验有显著偏离,这是什么原因? 1.2为什么说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公式的正确性,就是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3.用较重的带负电的粒子代替α粒子作散射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中性粒子代替α粒子作同样的实验是否可行?为什么? 1.4.在散射物质比较厚时,能否应用卢瑟福公式?为什么? 2.1 波尔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其中那些理论对整个微观理论都适用?2.2 为什么通常总把氢原子中电子状态能量作为整个氢原子的状态能量?2.3 对波尔的氢原子在量子态时,势能是负的,且数值大于动能,这意味着什么?当氢原子总能量为正时,又是什么状态? 2.4 为什么氢原子能级,随着能量的增加,越来越密? 2.5 分别用入射粒子撞击氢原子和氦粒子,要使它们在量子数n相同的相邻能级之间激发,问在那一种情况下,入射粒子必须具有较大的能量?2.6 当原子从一种状态跃迁到另一种状态时,下列物理量中那些是守恒的? 总电荷,总电子数,总光子数,原子的能量,总能量,原子的角动量,原子的线动量,总线动量.1.14处于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 (1) 可能产生多少条谱线? (2) 能否发射红外线? (3) 能否吸收红外线? 2.7 有人说:原子辐射跃迁所相应的两个状态能量相差越大,其相应的辐射波长越长,这种说法对不对? 2.8 要确定一个原子的状态,需要哪些量子数? 2.9 什么实验证明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 2.10 解释下述的概念或物理量,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和辐射;定态、基态、激发态和电离态;能级和光谱项:线系和线系限;激发能,电离能;激发电位、共振电位、电离电位;辐射跃迁与非辐射跃迁。 4.1.什么叫原子实?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它给原子的能级带来什么影响?4.2碱金属原子的能级或光谱项与氢(或类氢)原子有何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这种差别当量子数很大时又消失了? 4.3电子自旋是怎样产生的?电子自旋是电子的固有属性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把电子自旋理解为电子绕其对称轴的自转? 4.4对碱金属原子,原子态和电子态有何联系?表示符号上有何区别? 4.5为什么谱项S项的精细结构是单层的,P、D、F等项总是双层的?试从碱金属的光谱双线的规律性和从电子自旋与轨道相互作用的物理概念的两方面分别说明之。 4.6 考虑自旋后,碱金属原子的能级怎样确定和表示? 4.7 以钠为例,碱金属原子的四个光谱线系的精细结构公式如何表达? 4.8 氢或类氢原子的精细结构能级与碱金属精细结构能级有何不同? 4.9 电子自旋有何实验验证?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4.10 电子自旋与其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是何种性质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数量级若用电子伏表示是多少? 4.11什么叫电子组态?为什么电子组态确定后,原子的状态还会有若干个? 4.12什么叫L-S耦合?什么叫j-j耦合?它们反映了原子内部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 5.1 原子的总磁矩与总角动量之间有何关系?这个关系是否受耦合方式的影响? 5.2 在什么条件下朗德g因子的值为1或2? 5.3 什么叫拉莫进动,由进动附加的角动量及磁矩在什么方向上?

物理学史 高考真题含答案

物理学史 1.(2013四川成都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D. 公式与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 2.(2014山西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3.(2014山东潍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4.(2014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5.(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14)下列有关电磁学的四幅图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学物理学 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 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为什么? 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合磁场如何? 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 6 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 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对于闭合回路L ,求? =?L dr B ?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μ=计算?

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 习题 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12.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 处,通过电流为A 3 108.1?。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T 4-106.0?,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 12.3在汽船上,指南针装在相距载流导线0.8m 处,该导线中电流为20A 。 (1)该电流在指南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多大(导线作为长直导线处理)?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向北)为T 4 -1080?。 。由于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作用,指南针的指向要偏离正北方向。如果电流的磁场方向是水平的而且与地磁场垂直,指南针将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求在最坏情况下,上述汽船中的指南针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12.4 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被引到铁环上A,C 两点。电流方向如图12.39所示。求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物理学史与物理思想的建构

物理学史与物理思想的建构 大同市实验中学(037010)田雨禾 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物理学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的结晶,它的基本使命是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研究目标是正确揭示客观物质世界所有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的规律。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和科学推理等。物理学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教育的功能定位,即以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通过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物理学以及高中物理教育的特点,功能定位决定了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策略上与其它学科在课堂学习策略上应该也有所不同。 很多物理教育家指出,物理教学不仅要给出物理事实和物理规律,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教育。这与新一轮课改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完全吻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就曾经这样说过,“进了一个好的研究院,学生都不坏,都得了博士学位。过了15年,他们的成就可以很悬殊。所以悬殊决不是他们的天分差得那么远,也绝对不是他们的技术差得那么多。最主要的是有的人走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在以后5年、10年或15年有了大发展,他们和这个方向与之俱长,就可以有大成就。”由此可见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建构与掌握的重要性。物理学史含有的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进行物理教学十分必要的部分。由于物理事实和物理规律具体,较容易把握,而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隐含其中,较为抽象,因此容易被忽略。因此,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如何从物理学史料中发掘物理思想,引导学生建构物理思想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已成为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使命,新课程目标的提出也给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以及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发展的天地。 一、新课标提倡的面向过程的教学给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历史的研究中,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不仅牛顿如此,凡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都善于批判和继承。学习物理学史有助于活跃思维,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人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在《教学任务的变革》一文中提到: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就曾说过:“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他据此推断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默会知识则是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而且人

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20XX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必修部分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 =. E mc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牛顿)时空观: (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①“同时”的相对性②运动的时钟变慢③运动的尺子缩短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连续, εh=; 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