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史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1物理学史类问题(原卷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1物理学史类问题(原卷版)

专题01 物理学史类问题1. (凉山州)如图所示的科学家中,其名字被命名为“力”的单位的是()A. 牛顿B. 法拉第C. 伽利略D. 欧姆2.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A.阿基米德B.亚里士多德C.爱因斯坦D.伽利略3.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压强的单位的是()A.瓦特 B.帕斯卡 C.阿基米德 D.焦耳4.(牡丹江鸡西)为了纪念在物理学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有时会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

如图中的四位物理学家,用于命名力单位的是()A. 牛顿B. 焦耳C. 帕斯卡D. 欧姆5.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最先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物理学家是()A.托里拆利B.牛顿C.瓦特D.帕斯卡6.我们学过许多物理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以表示科学家对科学发展所做贡献的纪念。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用下列哪个科学家名字来命名的()A.焦耳B.阿基米德C.牛顿D. 高斯7.1769年法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

如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汽三轮车工作原理是气体膨胀,对外做功;B.蒸汽三轮车在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向后喷蒸汽时,车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车会匀速向前运动,说明车受到蒸汽的反作用力与地面的摩擦力平衡。

8.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物体只要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C.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能够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来验证的D.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9.“力”单位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科学家()A. 安培B. 伏特C. 欧姆D. 牛顿10.下列单位与物理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瓦特——功B.牛顿——能量C.帕斯卡——压强D.焦耳——力11.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因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被人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往往被命名为某一物理量的单位。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58 初中物理学史中考问题 强化训练(解析)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58 初中物理学史中考问题 强化训练(解析)

专题58 初中物理学史问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原创题)爱迪生常想声音能使细针颤动,反过来针的颤动能否变成声音?在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他发明留声机的过程用到的物理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逆向思维法,C.模型法D.类比法【答案】【解析】爱迪生自强不息,方法得当,一生在专利局的发明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问世。

他常想声音能使细针颤动,反过来针的颤动能否变成声音?正是采用正确的逆向思维的方法,在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1879 年10月研制出电灯,另外蓄电池,电影等都是爱迪生发明的。

2.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答案】D【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3.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托里拆利【答案】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

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

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A.法拉第B.帕斯卡C.牛顿D.安培【答案】D【解析】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致使发动机的诞生,法拉第不是电流的单位;故A错误;B.帕斯卡是压强的国际单位;故B错误;C.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D.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

5.《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答案】C【解析】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物理学史(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物理学史(解析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物理学史一、单选题1.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A.欧姆B.沈括C.法拉第D.牛顿2.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安培B.欧姆C.奥斯特D.伽利略3.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A.欧姆B.安培C.伏特D.库仑4.18世纪70年代,英国工程师、发明家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为纪念他对蒸汽机改良的突出贡献,将其名字作为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A.电能B.电功率C.电热D.电阻5.课堂上,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关于物理知识的常识,其中有正确的也不有正确的。

下列你认为正确的组合是()①电话是奥斯特发明的;②电话的听筒中用到了电磁铁;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④无线电波不属于电磁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在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中,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天文观测,支持了哥白尼的()A.日心说B.地心说C.星云说D.大爆炸说7.德国有位物理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概括为公式:I=U/R,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

A.力B.电流C.压强D.电阻8.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法拉第B.奥斯特C.牛顿D.焦耳9.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实验是()A. B.C. D.二、多选题10.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物理量单位的是()A.安培B.爱因斯坦C.伏特D.欧姆三、填空题11.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历程中,著名的天文学家______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______定律,成功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

12.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物理学家不懈的探索和无私的奉献。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学史》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学史》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学史》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2023·内江)下列物理学家和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牛顿——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法拉第——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C.焦耳——焦耳定律D.卢瑟福——惯性定律2.(2023·达州)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科学,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于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重要发现对应正确的是()A.焦耳——电流的磁效应B.奥斯特——电流的热效应C.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D.阿基米德——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填空题3.(2023·赤峰)如图所示,将重5N的物体分别沿光滑的两个斜面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F1=2.1N,F2=3.5N。

根据实验数据,写出斜面的一条特点:。

4.(2023·河南)从微观世界到无限宇宙,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自然的奥秘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是可分的。

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

发现日月星辰的旋转与苹果下落有着某些相似,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5.(2023·武威)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三、实验探究题6.(2023·福建)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相同、初温不同的水。

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水进行测量。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理学史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理学史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物理学史一、选择题1.以下估计数据都与人体有关,其中合理的是〔〕A. 成人心跳频率为72HzB. 人耳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为20dBC.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D. 唱歌的频率可到达25000Hz【答案】C2.质量和初温均一样的水和某种液体,盛放在一样的两容器中,用规格一样的电热丝加热,如下图,现记录了每隔2min时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如表〕.设电热丝放热全部被水和液体吸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该液体的比热容为3.15×103J/〔kg•℃〕B. 该液体的比热容为5.6×103J/〔kg•℃〕C. 一样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大于该液体吸收的热量D. 一样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小于该液体吸收的热量【答案】A3.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外表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间隔地球约为1.3×1012m,假设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A. 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B. 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C. 地球上如今的景象D. 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答案】B4.如下图为了比拟水和煤油的吸热才能,以下实验步骤错误的选项是〔〕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 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C. 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功率一样的电热器,加热时间一样D.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答案】A5.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进步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以下有关做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B. 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燃烧C. 将废旧干电池乱扔D. 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粉【答案】D6.以下事例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样的是〔〕⑴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⑵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⑷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A. 〔1〕与〔3〕B. 〔2〕与〔4〕C. 〔2〕与〔3〕D. 〔1〕与〔4〕【答案】D7.入冬以来,我国大局部地区遭遇特大冰冻灾害,小明通过上网理解到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来防止路面结冰.他认为撒盐后水的凝固点会降低,并用一个盛有盐的水杯和一个清水杯放进冰箱试了一下.“试了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问B. 猜测C. 实验D. 得出结论【答案】C8.一天,物理课代表王红走进教室,看到李丽和张栋正在辩论.李丽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钉〞,张栋认为“磁铁隔着物体不能吸引铁钉〞.假如你是王红,你会〔〕A. 以物理课代表的权威身份说出自己的结论B. 叫他们停顿辩论,取一块磁铁、铁钉以及一些物品来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进展判断C. 把问题搁置起来,以后再说D. 向教师汇报,请教师给出明确答案【答案】B9.小明用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来测离渠边不同间隔处水流速度.实验如下: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程度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场计时,t=5秒时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离渠中心间隔r/米0.10 0.20 0.40 0.60 0.80 1.00乒乓球挪动间隔S/米 1.00 0.96 0.84 0.64 0.38 几乎为0水流速度/米秒﹣10.200 0.192 0.168 0.128 0.076 几乎为0图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设上述事实同样适用于水下,那么实验时图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A. p B>p CB. p B=p CC. p B<p CD. 无法判断【答案】C10.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进展对此测量,有的是为了通过屡次测量进步精度,有的是为了通过屡次测量寻找规律,下面四个实验中,哪个是通过屡次测量进步精度〔〕A. 在“测量未知阻值的电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B. 在探究“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总电压和各局部电路两端的电压C.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D.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答案】A11.某同学使用矿泉水瓶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其中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是〔〕A. 探究压强与压力大小的关系B.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C.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D. 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答案】D1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理论活动中,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图的一张卡片〔卡片上孔的尺寸约为1厘米〕,另外手中还有一张没有孔的卡片,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进展了如下三个操作:①将有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观察白纸上光斑的不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②保持卡片到白纸的间隔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渐渐向右挪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观察光斑的变化,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③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渐渐靠近白纸,观察光斑的变化,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间隔有关。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

物理历史试题及解析答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自然科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物理学史上重要事件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理学的奠基人是哪位科学家?A. 牛顿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阿基米德2. 牛顿的三大定律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定律是:A. 第一定律B. 第二定律C. 第三定律D. 以上都不是3. 以下哪项不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A. 能量守恒定律B. 熵增原理C.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D. 物质不灭定律4. 电磁学中,描述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定律是:A. 库仑定律B. 洛伦兹力定律C.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麦克斯韦方程组5. 相对论中,描述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效应是:A. 牛顿运动定律B. 洛伦兹变换C. 能量守恒定律D. 熵增原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量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________。

8.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是________,他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原理。

9. 原子核的发现者是________,他通过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

10.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牛顿的三大定律,并说明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2. 描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物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10N的水平推力。

如果摩擦力忽略不计,求物体的加速度。

14. 一个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是3×10^-16 N,如果电子的电荷量是1.6×10^-19 C,求电场强度。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5. 论述量子力学的发展对现代物理学和科技的影响。

2020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讲解专题25物理学史练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讲解专题25物理学史练习含解析

物理学史★考点一:选择题1.(2019•贵港)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B.压强C.压力D.功【答案】C【解答】解:A、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g);故A错误。

B、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是以科学家帕斯卡来命明的;故B错误;C、压力以及所有的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是以科学家牛顿来命名的;故C正确。

D、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是以科学家焦耳来命名的;故D错误。

2.(2019•江西)以下四位物理学家中,没有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物理定律的是()A.欧姆B.焦耳C.牛顿D.阿基米德【答案】D【解答】在物理学中,A、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是欧姆最早发现的,被命名为欧姆定律。

故A不符合题意;B、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一规律最早是焦耳发现的,被命名为焦耳定律。

故B不符合题意;C、牛顿发现了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

故C不符合题意;D、阿基米德是著名的学者,科学家,但目前为止没有以阿基米德名字命名的定律。

故D符合题意。

3.(2019秋•房山区期末)下列单位中,电功率的单位是()A.欧姆B.焦耳C.安培D.瓦特【答案】D【解答】在物理学中,A、欧姆是电阻的基本单位。

故A不符合题意;B、焦耳是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

故B不符合题意;C、安培是电流的基本单位。

故C不符合题意;D、瓦特是功率的基本单位。

故D符合题意。

4.(2019秋•丹阳市期末)为了纪念欧姆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作为一个物理量的单位,这个物理量是()A.功B.电阻C.电流D.功率【答案】B【解答】在物理学中,A、焦耳是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欧姆是电阻的基本单位,故B符合题意;C、安培是电流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瓦特是功率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5.(2019•攀枝花)下列哪位学者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阿基米德D.帕斯卡【答案】A【解答】科学家伽利略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也就是“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

专题10物理学史选择填空题-2023年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原卷版)

专题10物理学史选择填空题-2023年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原卷版)

专题10 物理学史选择填空题2023年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一、单选题1.(2023·吉林长春·校考一模)最先通过实验研究,并正确归纳得出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牛顿B.欧姆C.伏特D.爱因斯坦2.(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一中校考一模)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托里拆利发现了大气压的存在B.焦耳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C.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色散现象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2023·陕西·校联考一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对下列生活中的事例,判断错误的是()A.“小王比小李胖”是指小王的体重一定大于小李的体重B.“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C.用上网时,不能随意点击陌生链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D.大功率家用电器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否则漏电时会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4.(2023·福建三明·统考一模)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焦耳B.欧姆C.安培D.奥斯特5.(2023·广东佛山·统考一模)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中子B.中子、原子核、原子C.原子核、中子、原子D.原子、中子、原子核6.(2023·福建·校联考一模)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帕斯卡C.焦耳D.阿基米德7.(2023·陕西西安·校考一模)如图是“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微粉中加入发泡剂,经高温熔化、发泡、退火而制成的非金属材料,具有容重轻、强度高、防火、隔热、防水、绝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关于泡沫玻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泡沫玻璃可以用于制作歌剧院的吸音墙B.泡沫玻璃具有较强导电性C.泡沫玻璃的密度比普通玻璃小D.泡沫玻璃可以用于做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8.(2023·陕西咸阳·校考一模)下列物体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A.足球B.原子C.太阳D.原子核9.(2023·陕西西安·统考一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表明,星系离地球远去,说明宇宙正在收缩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原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10.(2023·河南郑州·校考一模)以下活动中,主要运用“控制变量”科学方法的是A.学习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概念B.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C.用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D.学习电流时,用水流类比电流二、填空题11.(2023·云南曲靖·校考模拟预测)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图甲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斯顿
贡献:
①发现了质谱仪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劳伦斯(美国)发现了回旋加速器
★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②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
经典题目
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
★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
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
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
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经典题目
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
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法拉第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
发现了质子
经典题目
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
★波尔(丹麦物理学家)
贡献:
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
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
经典题目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
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
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对)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经典题目
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
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
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经典题目
欧姆定律
焦耳
英国
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奥斯特Leabharlann 丹麦奥斯特实验—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
法拉第
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
发明了发电机
安培
法国
安培定则(发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瓦特
英国
发明蒸汽机
汤姆生
英国
发现电子
爱迪生
美国
发明灯泡
墨子
中国
发现小孔成像
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对)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
★伦琴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
★查德威克贡献:发现了中子
★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②发现了正电子
经典题目
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
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
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
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经典题目
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
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
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
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
★麦克斯韦
贡献:
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经典题目
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
昂尼斯
荷兰
超导现象
贝尔
英国
发明电话
麦克斯韦
英国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建立电磁场理论
赫兹
德国
证实电磁场的存在
中考复习物理学史专题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
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
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
汤苞(美国天文学家)
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
泰勒斯(古希腊)
经典题目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经典题目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题目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
贡献:
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普朗克贡献:量子论
★爱因斯坦
贡献:
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相对论
经典题目
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
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
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
初中物理学史
科学家
国籍
贡献1
贡献2
伽利略
意大利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匀速前进
单摆的等时性
沈括
中国
发现了磁偏角
牛顿
英国
牛顿三大定律
光的色散
奥托.克里格
德国
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
意大利
托里拆利实验—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阿基米德
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揭示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杠杆平衡条件
欧姆
德国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