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分析

合集下载

用六书分析陟

用六书分析陟

用六书分析陟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本篇旨在根据许慎《说文解字叙》的关于六书的内容,还原六书的造字原理,以排他议。

《太平广记》云:“天下义理归文字,文字归六书”。

以此开题,省眉明目也。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

上下是也。

释名:指事。

汉书《艺文志》作象事。

属同宗而一之语。

因其事物具处指特性而取象成字的方法。

他说的是具有相互依存特性而可点指的一部分事物。

事,或加儿化音(er)读“事儿”。

诸书训事为义,事、义同训而有别,泛指曰义,特指曰事。

文字曰义,实物处指曰事。

这里指存在于整体内事物与个体相互依存关系的可指性事物。

指事者,中有所指也。

释解:“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

上下是也。

”造字之法,解字知义之根据。

以“刃”字为例,“刀”为其视,视“刀”可识“、”,察“、”可意会而识见其事指。

指事字可分为点化指和象形指。

点化指如“刃”、“本”之类;有的点化指转化成有代指,亦即以有代指,如“上”“下”,初为,跟着by޴޴;象形字指的是形,指的是形而不是形。

比如,烟囱之类的。

指事之法为指身说法。

两个象形图。

象形字,画为物,随身。

是太阳和月亮。

释名:象形,与汉书《艺文志》同,因形体而取象成字的方法。

它指的是具有形体特征的一部分事物。

象形者,意象形也。

释解: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誳。

日月是也。

造字之法,解字知义根据。

画,笔画。

其物者,意象也。

意象著之于形体是也。

象形分具体事物象形和抽象事物象形。

不管是具体象形,还是抽象象形,都是意象形。

非实物实体形。

就是通过其随遂趋引笔画所成形体,能够意会到实物实体形。

因此,其文字形体皆视为立体意象形(这个文字定形很重要,一定意义上说,它概括了所有古文字)。

如日,中“”,指○中不亏虚。

通过意会想象太阳是一个球形实体。

“”为高度抽象的实体不亏的象征性笔画。

由此举一反三,知一推十,可知象形之旨矣。

六书的特点和例子

六书的特点和例子

六书的特点和例子六书(六类字符)是中国古代对于文字的分类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使用文字。

以下是对六书特点和例子的详细解析。

1.象形(表意)字符-以形状描绘事物的特点,使人们能够直观理解其含义。

这类字符形状与所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其中一种对应关系。

例子:-日(太阳):形状表示太阳的圆形。

-月(月亮):形状表示月亮的阴圆形。

2.指事(标志性字符)-通过符号或记号的组合来表示对象或动作,并且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显现的。

这类字符主要表达抽象概念。

例子:-上:形状类似下肢,表示位置、方向或次序。

-下:形状类似上肢,表示位置、方向或次序。

3.会意(会符)字符-通过结合象形和指事字符的特点,表示抽象的含义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这类字符常常由两个或多个符号组合而成。

例子:-木(树木)+水(水流)=林(森林):组合象形和指事字符,表示树木聚集成为森林。

-艹(植物)+非田(田地)=芒(草花):组合指事和象形字符,表示植物在田地中生长。

4.形声(字音义相等)字符-分为声旁和意旁两部分,声旁表示字的读音,而意旁则表示字的意义。

这类字符是通过形状和读音的组合来表示概念。

例子:-木+合(合音)=果(果实):声旁合的读音与果的读音相近。

-月+明(明亮)=昏(天黑):声旁明的读音与昏的读音相近。

5.转注(假借)字符-通过一个已有的字符来借用其读音来表示其他与其音近的词汇。

例子:- 水(读音:shui)+ 明(读音:ming)= 湿(读音:shi):借用水的读音来表示湿。

6.假借(会意和形声的结合)字符-分为会意借字和形声借字两种类型。

这类字符通过会意和形声的组合表达含义。

例子:- 陈(示田土)+ 象(音xiang)= 限(限制):表示通过田地来限制行动。

- 米(示米谷)+ 采(音cai)= 操(控制):表示通过对谷物的收获来控制。

这些例子展示了六书的特点和字形的演变过程。

六书分析

六书分析

1、象形:许氏之八字界说中,“画”“物”二字最关键。

象形即取象于物形。

过去,有学者把象形分为独体与合体两类。

其实按构形方式来说,独体象形就是绘形象物,即用简洁的笔画描绘语词所指称的物体,构成一个独立的图象。

例如“子、自、止、贝、行、它、晶、网”等。

合体象形就是烘托显物,即利用一种相关物体图象的陪衬,来显示所要表达的另一物体。

例如“页、眉、须、果、聿、牢、血、州”等,其中“人、目、页、木、又、牛、皿、川”都是用来衬托其余主要部分的。

这两类象形字,是绝大多数汉字构形的基础。

2、指事:许氏之解说中,“见意”二字是其关键。

参照许氏在正文中所举的例字,其构形方式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见意,即用纯粹抽象的符号来代表意义抽象的语词。

这种指事字大多取象于上古原始记事方式中的契刻记号和记绳之法。

例如“一、三、五、、上、下”等。

另一类是加标指物,即在代表某个物体的图象上加上标记,用以指示该物体的某一部分,代表意义具体的语词。

这一类字形中的记号不具有图象性质,仅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

例如“刃、本、末、亦、朱”等。

3、会意:许氏所说“比类合谊”较为确切。

“会”有“会比”、“领会”二义。

会比,自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这部件可以是图形(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也可以是字形。

因而“会意”就包括两类:一是会比图形,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按照事理关系形象地比配在一起,以表示某一语词的意义,其内容大多是某种事物过程的表象。

例如“丞”(拯)、“正”(“征”)、“韦”(围)、“各”(),其他如“立、并、既、即、莫”等。

二是会合字形,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字在一起,借助构件字的意义关联,使人领会出新的意义。

例如“占(以口占卜)、鸣、炎、淼、轰、从、牧、取”等。

4、假借:许氏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就当今严密的思维而言,许氏所定界说,是指因音同而借字;而许氏所举例字,却是指因义转而借字。

因此,许氏所谓“假借”实际上也包括两种:一是转义借字,其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有联系,即通常所谓引申关系,如本义为“命令”之“令”假借为“县令”之“令”,本义为“衣小”之“褊”假借为凡窄狭之称的“褊”,本义为“茵席”之“因”借用为表凭靠、因缘之“因”,本义为“育子”之“字”共用为文字之“字”等。

六书的判断方法

六书的判断方法

六书的判断方法摘要:一、六书概念介绍二、六书判断方法详解1.指事字2.象形字3.形声字4.会意字5.转注字6.假借字三、六书判断方法在现代汉字研究中的应用四、实际案例分析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六书概念介绍六书,又称六书造字法,是我国古代对汉字构造方法的总结。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这六种方法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我们今天的汉字奠定了基础。

二、六书判断方法详解1.指事字:指事字是一种象征性较强的字,它的字形直接表示字义。

例如“刃”字,用刀的形象表示刀的部位;“凶”字,用残缺的口形象表示不好的事物。

2.象形字: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创造的字体。

如“日”字,模拟太阳的形状;“月”字,模拟月亮的形状。

这类字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容易识别。

3.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字。

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形旁表示字的意义。

如“妈”字,声旁为“马”,形旁为“女”,表示母亲的意思。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字。

4.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字组合而成,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如“林”字,由两个“木”字组成,表示树木茂密的地方。

会意字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

5.转注字:转注字是一种通过改换偏旁或部分字形来表达新意义的字。

如“赚”字,由“贝”字旁和“员”字旁组成,表示赚钱的意思。

这类字在字形变化中传递了新的意义。

6.假借字:假借字是指借用一个字的音或形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如“借”字,借用“藉”的音表示借用的意思。

这类字在语音和字形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三、六书判断方法在现代汉字研究中的应用六书判断方法不仅是古代汉字构造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现代汉字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六书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为汉字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智能手机”一词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六书方法进行判断。

其中,“智能”二字属于形声字,“智”为声旁,“慧”为形旁;“手机”二字属于会意字,“手”和“机”分别表示手持和机器的意思。

六书概念辨析

六书概念辨析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这六种构造条例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汉字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指事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它根据实物的特征或轮廓指示符号,来表示字义。

例如“上”、“下”二字,用横线表示上端和下端,从而指示出方位。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之一,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日”字,就是一幅太阳的简笔画。

其次,形声是一种半具体的造字法。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旁,表示意义类别;二是声旁,表示声音类别。

形声字的这两个部分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例如“松”字形旁是“木”,声旁是“嵩”,意为“树”,也因声音相近。

象形、指事、形声这些方法都是在造字时使用的,而在汉字的书写中,会意是把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的图形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酒”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三点水、酉和犬,表示的是一种饮料和其制作过程。

转注和假借则是基于已有字形的用字方法。

转注是指同音或近音的字,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在用法上可以互相替换。

假借是指借用已有的字形来表示不同的声音和意义。

例如,“张”、“望”二字在古代都曾假借为“帐”,因为它们的发音相近。

六书的提出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汉字的构造方式,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语言的理解。

通过对六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和演变过程。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六书并不是孤立的。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分析汉字的构造,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汉字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演变过程。

因此,在使用六书理论时,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和方法,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过程。

总的来说,六书作为汉字构造的六个条例,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我们需要在理解和应用六书理论时保持一种开放和综合的态度,以适应现代语言学研究和汉字教学的新需求。

提出分析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的著作

提出分析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的著作

提出分析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的著作
《六书》理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汉字结构的著作,它提出了一种把汉字分为六类的分类方法,并在汉字分类中引入了“六书”的概念。

它由东汉时期的韩愈创立,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六书》理论认为,汉字的结构应该分为六类,即“书、指、迹、形、声、切”。

“书”是指由文字组成的汉字,如“认”;“指”是指汉字中的指示符号,如“上”;“迹”是指汉字中的笔画,如“一”;“形”是指汉字中的形状,如“口”;“声”是指汉字中的
音节,如“息”;“切”是指汉字中的分割符号,如“;”。

此外,《六书》理论还提出了汉字的“四流”理论。

它认为,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四类:“繁体字流”、“简体字流”、“文指
字流”和“笔划字流”。

其中,“繁体字流”是指由多笔画组成的
汉字,如“认”;“简体字流”是指由少笔画组成的汉字,如“讠”;“文指字流”是指由文字和指示符号组成的汉字,如“上”;“笔
划字流”是指由笔划组成的汉字,如“一”。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成果,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今天的汉字书写和阅读。

《六书》理论不仅给了汉字书写和阅读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且也为中国的文字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书》理论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汉字书写和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使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更加简单、容易、统
一。

它的出现不仅使汉字书写和阅读更加规范,而且也使中国文字文化得到了发展。

它的出现,使得中国汉字书写和阅读变得更加容易,也使中国文字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六书解释并举例

六书解释并举例

六书解释并举例
六书是古代汉字的分类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

以下是对这六种类型的解释和举例:
1. 象形:指汉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相似。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而“山”字则是山峰的形状。

2. 指事:指汉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完全相似。

例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而“下”字则表示向下的方向。

3. 会意:指汉字的形状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部分组成,表示一个整体的意思。

例如,“众”字由“人”和“口”两个部分组成,表示许多人聚在一起。

4. 形声:指汉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意思无关,但是由一个意义相近的“声旁”和一个表示汉字意思的“意旁”组成。

例如,“骑”字的声旁是“骑”,意旁是“马”,表示人骑在马上。

5. 转注:指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用法不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根据语境或者音律的需要而转义。

例如,“财”字原本是指“脂肪”,但是后来转义为“钱财”的意思。

6. 假借:指汉字的音形与本义不同,但是借用了某些字的音形来表示新的意思。

例如,“银”字原本是指银色的金属,但是后来也被用来表示货币的意思。

- 1 -。

简述对六书的认识

简述对六书的认识

六书什么是六书六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对文题和文类的分类方法,也是对文体的归类和划分。

六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类方法将文学作品分为不同的文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六书包括:比、兴、景、情、物、声。

比比是指通过比较来描绘事物的特征和形态。

比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比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景象、感情等方面。

比可以有明喻和暗喻两种形式。

明喻是直接通过类比来描绘事物,如”她如花一般美丽”;而暗喻则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比较事物,如”他的心如蛇一般狠毒”。

兴兴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激发。

兴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传达情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用。

它通过作者的描述和创造,使读者产生代入感,从而共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兴可以分为哀、乐、怒、思、愁、惊等几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效果。

例如,在描述悲伤时,采用悲切的语言、哀怨的节奏和悲凄的音调,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悲伤的情感。

景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和背景。

景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社会环境、地方特色等来丰富作品的内涵。

景的描写可以具体刻画,也可以形象化,甚至可以借物品、比方、感叹等方式来表达。

通过景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背景环境。

情情是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状态。

情在文学作品中起到表现人物个性、塑造形象的作用。

它通过描写人物的话语、行为和思考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情可以分为表情和含情两个方面。

表情是通过人物话语和行为来刻画人物的情感状态,如喜、怒、哀、惧等;含情则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和心情转换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物物是指作品中的物象描写和物态写生。

物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丰富画面、烘托环境的作用。

它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特征和作用来体现事物的形象和意义。

物可以分为自然和人物两个方面。

自然物主要指自然界的物象,如山、水、花等;人物物则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象,如建筑、家具、衣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象形。

本义:蜥易。

果,象形。

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

本义:果子,果实。

牧,会意。

甲骨文字形。

从牛,从攴( 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

本义:放牧牲畜。

街,形声。

从行,圭声。

“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

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辩,形声。

从言,辡( biǎn)声。

本义:辩论,申辩。

朝,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

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 zhāo)本义:早晨。

亦,指事。

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

“腋”的本字。

本义:
人腋窝。

鸣,会意。

从口,从鸟。

本义:鸟叫。

它,象形。

小篆字形。

象虫形。

本义:虫。

盥,会意。

小篆字形,从臼( jiù),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

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

本义:洗手。

颠,形声。

从页( xié),真声。

本义:头顶。

朱,指事。

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景,形声。

从日,京声。

本义:日光。

驭,会意。

从又,从马。

又,手。

用手驾御马匹。

本义:驾御车马。

北,会意,从二人相背。

监,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

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

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

本义:监督,察看督促。

皿,象形。

小篆字形,象碗、盆之类的食器。

本义:器皿。

自,象形。

小篆字形。

象鼻形。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鼻子。

州,会意。

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

“州”是“洲”的本字。

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

本义:水中的陆地。

伐,会意。

从人,从戈。

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

本义:砍杀。

江,形声。

从水,工声。

本义:长江的专称。

臭,会意。

从犬,从自(鼻)。

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 xiù)本义:闻气味。

止,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

本义:脚。

刃,指事,刀刃。

莫,会意,日且冥也。

从日在茻中。

莫故切。

韦,形声。

从舛( chuǎn),舛像两脚相对形。

意为违背。

囗声。

韦是违的初字。

本义:违背。

身,象形。

象人之形。

本义:身躯的总称。

恭,形声。

从心共声。

涉,会意。

从水步。

甲骨文字形。

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

本义:趟水过河。

沐,形声。

从水,木声。

本义:洗头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