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非洲猪瘟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威胁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一、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趋势1、疫情首发:非洲猪瘟非人畜共害病,政府未雨绸缪早有准备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ASF),这是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
疫情发生后,沈北新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已实施管控,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已经扑杀生猪8116头。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
因为临床表现与普通猪瘟类似,故名非洲猪瘟,但两种疫病完全不同。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普通猪瘟为RNA病毒,所以疫苗不存在交叉保护,截至目前,非洲猪瘟都无有效疫苗可防控,扑杀是唯一手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以媒介昆虫传播的DNA 病毒,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性传播。
人类或污染的猪肉、猪肉制品及饲料产品很有可能成为ASFV传播的通道。
研究表明,ASFV对反复冻融有很强的耐受性,其在冻结肉中甚至可以存活1000天。
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患病,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无需恐慌。
非洲猪瘟虽然致死率极高,但是猪是非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即该病非人畜共害病,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
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敏感,70摄氏度下30分钟即可灭活,因此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所以居民无需恐慌。
而深埋病死猪有一个生物发酵发热过程,特别是生石灰遇水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多重措施能够保证彻底杀死病毒。
我国对非洲猪瘟忌惮有加,早有准备,在2015年出台了具有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文件,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
作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我国对非洲猪瘟一直忌惮有加,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出台文件以预防非洲猪瘟,为当前疫情快速控制打下一定基础。
非洲猪瘟 公共卫生的威胁与应对

非洲猪瘟公共卫生的威胁与应对非洲猪瘟:公共卫生的威胁与应对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全球各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威胁。
其中,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作为一种致命的病毒,给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非洲猪瘟对公共卫生的威胁,并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非洲猪瘟的威胁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该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饮食、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使得非洲猪瘟成为畜牧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
首先,非洲猪瘟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疫情的爆发,各国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扑杀感染病毒的猪只、封锁疫区等。
这些措施不仅导致畜牧业生产能力的下降,还带来了市场信心的动摇和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给农民和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生计压力。
其次,非洲猪瘟还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
猪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废弃物处理工具,对于减少粮食浪费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许多地区的猪养殖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大量粮食废弃物无法有效处理,从而增加了粮食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重要的是,非洲猪瘟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
由于该病毒可通过猪的肉制品传播给人类,人们摄入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制品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种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仍在研究中,但已经有证据表明感染后可能导致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二、应对非洲猪瘟的有效措施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公共卫生威胁,各国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和应对。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是应对非洲猪瘟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经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控制和防治。
其次,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
疫苗作为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应得到广泛应用。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 影响与挑战及应对措施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挑战及应对措施作者:成建国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7期自2018年8月3日以来,我国已发生了110多起非洲猪瘟事件,遍布全国各地,养猪大省疫情比较严重,进入后非洲猪瘟时代。
一、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挑战1. 非洲猪瘟造成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①直接导致死亡和扑杀损失。
非洲猪瘟发生区域发病猪场死亡数量和发病猪场周边扑杀数量约100多万头。
②实施跨省禁运损失严重。
非洲猪瘟发生后,为防止疫情传播,相关部门禁止生猪、种猪跨省运输,影响了生猪市场行情,造成不同區域的生猪价格出现波动。
南方省份生猪养殖较少,猪肉供不应求且价格高;生猪主产区产值过剩、价格低迷,导致养猪企业亏损,不得不压缩养殖规模。
③种猪场损失巨大。
我国的种猪企业、核心猪场大多集中在少数省份,种猪面向全国销售。
跨省禁运后,一些繁育场为防控非洲猪瘟,采取自繁自养、不引种,导致种猪场种猪销售不畅,只好减群、缩群,压缩生产规模。
据统计,2019年2月,山东省33家一级以上纯种猪扩繁场种猪存栏比2018年7月下降41.2%,种猪省内销售量逐月递减,跌幅明显,省外销售2018年9月以后也基本停滞。
④养猪模式的弊端导致生产规模缩减。
随着养猪场规模化发展,资本的大量投入,养猪企业实行细化分工,改变自繁自养模式为主为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方式。
公司集中饲养母猪,繁殖生产断奶仔猪销售给农户饲养,此模式一直为大型企业所追求,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非洲猪瘟的发生,公司繁育的断奶仔猪没有客户,加之自身没有建设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猪舍,只好压缩规模,减群生产或关闭猪场。
⑤猪肉销量减少导致生猪价格低迷,生猪产量减少。
由于消费者对非洲猪瘟存有恐慌心理,以及生猪屠宰企业库存量增加,导致肉产品销量减少。
据山东省189家生猪屠宰企业月报数据显示,2019年2月生猪屠宰量、销售量比较1月下降明显,库存量同比有所增加。
⑥业主心存恐慌,放弃养猪或不敢养猪。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养殖场(户)恐慌心理加剧,快速抛售存栏猪,很多地方出栏的育肥猪重量只有90~95千克,个别地方还不足90千克。
非洲猪瘟的社会经济影响与应对措施

非洲猪瘟的社会经济影响与应对措施随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疫情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 疫情的农业影响非洲猪瘟疫情对农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由于ASF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性,农户不得不大规模屠宰或扑杀受感染的猪只,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疫情还导致生猪养殖业面临崩溃,养殖户纷纷停止生产,致使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由于非洲猪瘟仅感染猪类,而非人类感染,人手不足以扑灭疫情,劳动力短缺使农业生产进一步下降。
2. 疫情的经济影响非洲猪瘟疫情对经济也带来了严重影响。
首先,猪肉市场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负担。
由于市场缺乏竞争,物价飞涨,加剧了人们的贫穷与饥饿问题。
其次,养殖户和相关企业的倒闭使失业率上升,人们的收入减少,从而影响了消费能力和整体经济增长。
此外,农业行业的衰退还会间接影响到饲料生产商、家畜饲养细胞购建设者等多个环节,形成经济的连锁反应。
3. 疫情的社会影响非洲猪瘟的疫情还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疫情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其次,疫情使得社会对猪肉的供需状况更加关注,引发了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担忧。
此外,疫情的扩散还对各级政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要求政府组织防疫和救治工作,同时加强监管,保障公众的利益。
4.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疫情监控和预警,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确保疫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或基金,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农户和相关企业。
这可以包括提供贷款、给予税收减免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科研力量,研发出高效的疫苗和防疫技术,防止疫情的再次爆发。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致死率和高传染性的特点。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非洲猪瘟列为A级动物传染病。
非洲猪瘟最早于1920年在非洲国家被发现,最初主要在非洲国家传播,后经过多年逐步扩散至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目前病毒流行世界各地,给全球猪肉生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猪或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体传播,并具有兼容性很广的特点,可以感染猪科动物的所有种类。
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可以在食品、咀嚼物或衣物上存活几个月,从而增加了传播的难度。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疫情监测和传染病防控。
疫情监测方面,各国应加强对猪类动态监测和疫情预警,提高对非洲猪瘟的诊断能力和检测水平,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建立有效的疫情信息交流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疫情的蔓延。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各国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的防疫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划定疫区、设置隔离区等措施。
2. 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养野猪等易感动物,严格控制饲喂猪类剩余物,禁止非法交易和非法运输猪类。
3. 做好病毒的消毒工作,注重疫区环境的卫生清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4. 实施隔离和封锁措施,及时将发现的病猪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毒扩散。
5. 严格检疫进口猪肉和猪产品,加强对患病国家猪肉的管控,防止输入性病毒感染。
6. 提高养殖场环境的卫生条件,做好消毒和杀菌工作,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
非洲猪瘟对猪肉产业的威胁巨大,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
各国应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的蔓延。
农民和养殖户也要提高防控意识,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做好防疫工作,确保猪类养殖的安全和稳定。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 原因、影响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原因、影响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常常导致养猪业遭受巨大损失。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的疫情有所爆发,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控措施。
一、疫情爆发的原因1.1 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野猪与养猪场之间的接触,以及通过感染性病毒存在的肉制品和饲料传播。
由于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易感猪群之间的传播快速,因此疫情迅速蔓延。
1.2 交易活动和国际贸易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与交易活动和国际贸易密切相关。
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和海运等方式进行的跨国交易,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
此外,跨国养猪企业之间频繁的合作和养猪品种的进口也成为病毒传播的风险来源。
1.3 卫生措施不严格卫生措施不严格是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地区,由于监管不力或监管体系不完善,养猪场的防疫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执行,造成病毒的滋生和蔓延。
二、疫情爆发的影响2.1 经济影响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由于病毒的高传染性和致死率,许多养猪场不得不进行大规模扑杀和清洁处理,导致猪肉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
此外,疫情还给养猪产业链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了饲料生产、兽药销售等相关产业。
2.2 农村社会稳定养猪业在许多农村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许多农户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少养猪户面临经济困境。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计,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防控措施3.1 减少传播途径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需要加强对养猪行业的监管,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野生猪的管理,防止其与养猪场产生接触。
此外,对肉制品和饲料的出口入境进行严格检疫,降低传播风险。
3.2 加强养猪场卫生措施养猪场应加强卫生措施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熟悉相关防疫要求,并严格执行。
非洲猪瘟

3-2 耳尖发绀
3-1 皮肤充出血、发绀
3-3 血性腹泻
3-4 仔猪浑身发红,神经症状
慢性型非洲猪瘟的常见临床症状
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至黑色,易碎
肾、肝淋巴结肿大出血
胆囊、肺水肿
肾脏出血点、出血斑
肺部肉芽肿
纤维素性心包炎、出血点
6. 样品采集及运送
• 当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应开展猪群、野猪群的采样工作。 • 病原学样品 采集刚死亡或者被扑杀病猪的抗凝血(用肝素钠或EDTA 作 抗凝剂)、脾脏、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此外,还要采钝缘软蜱 等媒介昆虫。 • 图6 肾、肝淋巴结肿大出血 • 图7 胆囊、肺水肿 • 图8 肾脏出血点、出血斑 • 图9 肺部肉芽肿 • 图10 纤维素性心包炎、出血点 • 血清学样品 无菌采集全血,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
• 病原学检测 应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的实验 室进行。 • 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细胞吸附试验(HAD)、双抗体夹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对 PCR 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鉴定该病毒的基因型。 • 初步诊断为疑似疫情的,样品需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 行确诊。
非洲猪瘟
•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 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 织(OIE)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 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中明 确规定须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非洲猪瘟的全球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的全球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猪类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ASF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各国采取积极的防控策略。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的全球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一、非洲猪瘟的全球流行趋势非洲猪瘟最早于1921年在南非被发现,目前已经在非洲大陆以及亚欧大陆等多个地区蔓延。
近年来,随着全球交通和贸易的加快,ASF 开始呈现出全球流行的趋势。
1. 病毒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猪或病毒污染的物品,例如病死猪体、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尿液等。
此外,蚊虫、虱子等昆虫也可能通过叮咬传播病毒。
由于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加快。
2. 全球性流行的原因(1)全球化的经济贸易:全球化使得猪类及其产品的进出口量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2)旅游和移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尤其是非洲国家劳工的大量外派,也成为了病毒跨国传播的重要因素。
(3)环境因素: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改变了向非洲猪瘟的宿主猪和病毒适应的地理分布格局,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病毒的传播。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为了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全球流行趋势,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包括早期预警、加强监管、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1. 早期预警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早期预警和监测体系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对猪瘟病毒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此外,加强对野外猪群的监测,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 强化国家监管以国家监管为基础,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养殖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场所的检查和监管,确保养殖环节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加强交通工具和物品进出口的检疫工作,防止病毒通过贸易和旅行传播。
3.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C h i n a A n i ma l He a l t h a n d E p i d e mi o l o g y C e n t e r ,Q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 6 6 0 3 2
建议在 中俄边境地 区加 强对野猪和软蜱 的监 测 ,禁止与疫情 国家进行生猪及其 产品贸 易,指定生猪及 其产品的
进 口贸 易口岸,严 禁旅客 携带猪 肉制品入境 ,严格无 害化处理 国际口岸 中的生活垃圾及其他 污染物 。
关键词 : 非洲猪 瘟 ; 流行情况 ; 防控难点 ; 传入风险 因素
撒哈拉 以南地 区,多呈地 方性 流行 ;欧洲疫情 已由高加索地 区扩散 到波 罗的海周边 国家,家猪 、野猪疫情频发 , 且有 进一步扩散 的趋 势。分析 认为 ,非洲猪瘟传入 我 国的风 险因素主要 是活猪及其 产品的进 口、旅客携 带猪 肉 制 品的入境 、 口岸中生活垃圾 与废 物的未安全处理以及野猪的流动 。依据非洲猪瘟 的流行特 点及传入风 险因素,
2 . C h i n a An i ma l D i s e a s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C e n t e r ,Be i j i n g 1 0 0 1 2 5 )
A b s t r a c t: Af r i c a n s wi n e f e v e r ( AS F ) h a s s p r e a d t o 5 2 c o u n t r i e s o f t h e wo r l d s i n c e i t wa s i f r s t f o u n d i n K e n y a i n 1 9 2 1 .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类号 : ¥ 8 5 1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5 . 9 4 4 X( 2 0 1 7 )0 4 . 0 0 2 4 . 0 5
D0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9 4 4 X. 2 0 1 7 . 0 4 . 0 0 7 Gl o ba l Epi d e mi c St a t us o f AS F a nd I t s Th r e a t t o Ch i n a
全球非洲猪瘟流行情况及对我 国的威胁
孙 洪涛 ,彭 程 ,宋 建德 ,袁忠 勋 ,魏 荣
( 1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 岛 2 6 6 0 3 2;
2 . 中 国动 物疫 病预 防与控 制 中心 ,北京 1 0 0 1 2 5 )
摘 要 :非洲猪瘟 自 1 9 2 1 年首次在肯尼 亚被 发现 以来, 已扩散 至全球 5 2个 国家。 目前,非洲疫情主要 集中在
I n Af r i c a , AS F wa s c o n s i d e r e d e n d e mi c i n s o u t h e r n p a ts r o f s u b — S a h a r a n Af ri c a . An d i n Eu r o p e ,t h e e p i d e mi c h a s a l r e a d y s p r e a d f r o m Ca u c a s u s t o t h e Ba l t i c c o u n t r i e s wi t h a t e n d e n c y o f f u r t h e r t r a n s mi s s i o n, d o me s t i c a n d wi l d p i g s we r e 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t h e d i s e a s e . He n c e Ch i n a i s f a c i n g a s e io r u s t h r e a t t h a t AS F ma y b e r e l e a s e d i n t o Ch i n e s e t e r r i t o r y . Ba s e d o n r e s u l t s o f r i s k a n a l y s i s , ma i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 c l u d e d t h e i mp o r t a t i o n o f l i v e p i g s a n d r e l a t e d p r o d u c t s ,p o r k p r o d u c t s c a ri e d b y p a s s e n g e r s e n t e r i n g Ch i n a ,h o u s e h o l d g a r b a g e a n d r u b b i s h p r o d u c e d a t p o ts r a n d t h e l f o w o f wi l d p i g s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p i d e m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a b o v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we r e p u t f o r wa r d, i n c l u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mo n i t o r i n g o f wi l d p i g s a n d s o f t t i c k s l i v i n g i n b o r d e r b e t we e n Ch i n a a n d Ru s s i a ,p r o h i b i t i n g t h e r t a d e o f l i v e p i g s a n d p i g p r o d u c t s wi t h t h e a fe c t e d c o u n t i r e s ,p r o h i b i t i n g t h e e n t r y o f p i g p r o d u c t s c a ri e d b y p a s s e n g e r s , s ri t c t l y c a r r y i n g o u t t h e b i o ・ s a f e t y d i s p o s a l t o wa r d s t h e h o u s e h o l d g a r b a g e a n d o t h e r p o l l u t a n t s a t t h o s e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