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
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铁路成为了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国机车铁路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中国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于1876年开通,连接沈阳和大连,由中国北洋政府投资修建并由东北铁路公司运营。

这条铁路使用了进口的蒸汽机车。

2. 民主革命时期: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机车铁路迅速发展。

1912年,中国政府接管了原本由外国资本控制的铁路公司,并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

3.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铁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要维持战争的需要,中国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复。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铁路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机车技术,并自主研发机车。

5. 高铁的发展:2007年,中国首次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列车技术,并在京沪高铁线上开始运营。

随后,中国的高铁网络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且最快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机车铁路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
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机车铁路的投资,完善铁路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努力建设更加现代化和高效的铁路系统。

1-中国铁路发展基础知识

1-中国铁路发展基础知识

中国铁路发展史
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的重点项目。大桥于1957年建成通车,震惊世界。
中国铁路发展史
1958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开通,图为当 年的建设者正在激烈的讨论施工方案。
中国铁路发展史
1964年,模范机组“毛泽东号”机车组被铁道部授予“学 大庆红旗”称号。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08年,京沪高铁开工,拉开了中国城际铁路专线的序幕, 仅2008年一年,全国新开工建设的铁路达到了8000余公里。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第一条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 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刚一开通就创造了每小时350公 里的中国纪录。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09年12月,武广高铁新干线全线投入运营,这标志这我国从机 车制造,到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 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领衔全球率先步入高速铁路 新时代。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10年春运,中国开始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11年6月,京沪高铁率先实行网络售票,高铁时速降到300以内 。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第二条铁路出现在1875年的上海。英国人在引诱等方法都失败 之后,索性用欺骗手段于1875年底,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 国资本集团擅自将钢轨和机车运进了上海。上海官员并没有阻 止,因为从没见过铁路。1876年8月,紫禁城收到了从上海传 来的消息,在英国人修建的吴淞铁路上,火轮车轧死了一个行 人,当地百姓群情激奋。慈禧太后对宣武门铁路的态度,使清 朝大臣对铁路也充满了恐惧,他们不允许这个东西存在,要把 它消灭干净。在拆上海这条铁路时,清政府竟然先花了28.5万 两银子将其赎回,然后拆掉。

中国铁路的发展 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 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分别为:1876年至1905年的起步阶段、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和21世纪初至今的高速铁路大发展阶段。

1876年至1905年的起步阶段,1876年不难理解,这一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成为了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至于为何取1905年为界,这是因为,在1905年9月开工修建的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修建的首条铁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国衰民穷、连年战争,铁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仍在艰难前行。

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功通车。

1975年7月1日,完成电气化改造的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1世纪初至今的高速铁路大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家先后制定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已完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正在实施)等规划,勾画了新时期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国铁路发展起源于1876年的中国上海,当时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铁路——沪杭铁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铁路网络逐渐扩大。

在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发展,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初期(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中国铁路经历了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主要致力于修复战争中受损的铁路线,并进行了一些新线路的修建。

中国铁路的运营和管理主要依靠国营铁路部门。

第二阶段:大跃进时期(1958年-1961年)在大跃进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农田水利化、农村电气化、铁路公路化”的发展口号。

这一时期,铁路建设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铁路线路长度和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铁路的建设和管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这一时期,铁路运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仍然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改扩建工程。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铁路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政府逐步推进铁路部门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

中国铁路网络逐渐完善,高速铁路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动车组列车的运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中国铁路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上铁路线路总里程最长、运输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铁路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未来,中国铁路还将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运能力,助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京张铁路的工程师是谁

京张铁路的工程师是谁

京张铁路的工程师是谁?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

由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建造成本比原预算(729万两白银)节省了20多万两白银。

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铁路的建议,即京张铁路。

修建经4年时间,从此拉开了建造中国铁路的序幕。

早在1899年之前,俄国就曾提出修筑由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到北京的铁路,当时清廷未许。

1903年,商人李明和、李春相继奏请招集股银承修京张铁路,但股银有外国资本渗透之嫌疑被拒。

又有商人张锡玉奏请商办,因其意不明被驳。

自此,再无人提及京张铁路商办。

此时,朝廷中开始出现官办的呼声。

当时正值关内外铁路(1907年改称京奉铁路)运营良好,盈利颇丰。

时任直隶总督兼关内外铁路总办的袁世凯与会办胡熵棻提出,利用关内外铁路的营业收入来修筑京张铁路。

按照袁世凯的计划,最初预算的500万两白银,从关内外铁路收入中每年支出100万两,拨付四年,另有关内铁路拨还款80多万两即可筹齐。

但最终预算超出700万两,因此他计划将购置车辆的款项另作奏请,办公费用则从第一段工程完工通车营业额中周转。

但后来的资金到位情况似乎要更为顺利些。

1905年7月7日,即预算上奏后的二十多天后,詹天佑和总办陈昭常就到预存关内外铁路营业收入的天津汇丰银行提取了1400000元(合银100万两)。

随着工程的进展,预计的每年100万两银已不能应对工程需要,袁世凯又奏请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年追加30万两,仍由关内外铁路收入盈余支付。

1906年到账金额为银1559879.663两。

1905年9月4日,铁路正式开工修建,12月12日开始铺轨。

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

“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铁路发展史悠久而又辉煌,从最初的铁路萌芽阶段到如今的高铁网络四通八达,中国铁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铁路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萌芽阶段中国铁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西方列强向中国提出修建铁路的提议,最终在1865年清政府颁布了《洋务派办理铁路条约》,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萌芽阶段的开始。

最早的铁路修建由洋务派主持,主要为了军事需要而修建。

起步阶段随着洋务派的努力,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于1888年正式开通,这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起步阶段的开始。

这条铁路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交流,也为中国铁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建设高峰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中国铁路建设的高峰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铁路的建设力度,修建了许多战略铁路,如陇海铁路、滨洲铁路等,以便运输军需物资。

中国铁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铁路网不断扩展,连接成为一体。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腾飞,铁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中国高铁的出现更是让中国铁路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高铁网络迅速铺开,连接了各大城市,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展望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将会不断提升,同时铁路网也会进一步扩张,连接更多的地区。

中国铁路将继续在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逐步发展的历程,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不断强大的国力。

愿中国铁路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以上为中国铁路发展史的简要概述,铁路的发展史与中国的发展史息息相关,中国铁路的未来将会继续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现代中国的铁路蓝图
谢谢!
中国铁路的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概况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
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 之时算起,是134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 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 有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年了。
起步艰难的晚清铁路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
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 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 了。 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 路(又称淞沪铁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由英、美合谋,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 寻常马路”,把“吴淞道路公司”变成“吴淞铁 路公司”,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 —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中国铁
路工程专家”,“ 中国铁路工程先驱 ”,被誉为“中国 铁路之父”。1905 年~1909年主持修 筑京张铁路。
艰苦创业的人民铁路
旧中国的铁路事业,虽是史无前例的产业,但却
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建设、发展和经 营都被控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手里,其发展之缓慢和经营之惨淡,自不待言。 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 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 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 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 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起步艰难的晚清铁路
缺干少支的民国铁路
历史的车轮驶进中华民国,铁路建设的状况有所
改观。南京临时政府在其成立之初设有交通部, 又先后成立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从1928年开始执政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其长达20 余年的统治中,虽然制订了大规模发展铁路的计 划,并一度设立铁道部统管全国铁路事业,但建 成的铁路并不多。全国铁路缺干少支的状况,在 国衰民穷、连年战争的情况下,一直未得改变。

中国铁路历史简单介绍

中国铁路历史简单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也已经要66岁了。

时间流逝,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变了,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年春运的时候,最繁忙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国人民最爱用的交通工具---火车就派上用场了。

而火车离不开铁路,铁路铺到哪里,火车便能开到哪里,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在中国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标志性、里程碑式的铁路。

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办理营业的铁路,使中国在19世纪成为继日本及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

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

当时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

但这条铁路是帝国主义分子用欺骗手段,非法修建的,通车后16个月就拆除了。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的铁路。

1912年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

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就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

提到晚清政府,人们一直以来的印象和看法是腐败无能,卖国求荣,一无是处,不过京张铁路是个例外。

在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上,却不失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借鉴,那就是晚清政府在修建京张铁路上所体现出的难能可贵的人才观。

孙中山先生就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晚清政府能够修建京张铁路,离不开詹天佑这个关键性人才。

而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不止是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更重要的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这方面急需的爱国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京张铁路的修建也恰恰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着实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现代京张铁路沿线围绕旅游主题开发。

成渝铁路建于1950-1952年。

成渝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碱”?
侯德榜为打破西方对制碱业的垄断, 撰写了《制碱》一书后公诸于世,
你怎样评价他的这种做法?
依据“思想家—严复”, 完成表格
生活时期
代表作
主要内容
你能列举出一个“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例子吗?
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 榜四个伟人成功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
强烈的爱国情怀 敢于挑战困难
必先悉夷情始”。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1)上述材料摘自何书?作 者是谁?
摘自《海国图志》 作者;魏源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 的科学技术用来抵制 西方国家的侵略
8、赵连森从北京乘火车去包头 从沿线某站台看到一尊詹天佑 的铜像,他经过的这条铁路是 ()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淞沪铁路 D、滇越铁路
9、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技,在这一点上,与下列 哪一个思想家主张相同( ) A、严复 B、魏源 C、康有为 D、梁启超
10.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之所以在中国 铁路史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 )
等做出醒目的标记并快速完成 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相互校正一下答案)
依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 完成表格
生活时期
代表作
主要内容 目的
依据《海国图志》的内容, 你能解释《海国图志》的 书名意思吗?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什么意思?
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 科学技术,用来抵制 西方国家的侵略。
你还记的“师夷长技” 是哪个阶层救国的口号
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 投入运营的铁路是什么?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修建的 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1知识:掌握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侯德榜 和“侯氏制碱法”,魏源和严复的思想 主张。 2能力:分析四位文化名人做出贡献的 主要原因。 3情感:学习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 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时间:4分钟 任务:阅读全文大小文字,对 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
不怕他人的嘲笑 敢于创新
魏源和严复的观点,对我们 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哪
些指导意义?
相关时间 主要著作 突出成就 或观点
思 想 家
科 学 家
相关时间 主要著作 突出成就 或观点
思 魏源 想 家 严复
鸦片战争 时期
戊戌变法 时期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 夷
《天演论》 物竟天择适者 生存,世道必 进,后胜于今
吗?
依据“京张铁路—詹天佑”,完成表格
重要贡献 修建时间 突出成就
议一议: 如果你是一位铁路工程师,你
将如何设计一条铁路爬越这座山岭?
依据“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完成 表格
成功时间
代表作
主要成就
碱为何物?有什么用处?
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学实验中,除了用做试剂以 外,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湿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 剂。烧碱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 门都需要烧碱。使用烧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 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 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 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中,都要使用 大量的烧碱.
A.它是在资金不足、机器短缺和技术 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建成的 B.在这条铁路上有几处设计巧妙的著名 工程,如居庸关、八达岭隧道、青龙桥 C.它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 D.领导设计和施工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在 中外铁路建筑史上影响广泛
C、B、A、B、C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制外夷者,
5. 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必进,后胜于今”等进步 观点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A.洪秀全 B.严复 C.康有为 D.胡适
C、C、D、B、B
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 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 () A、京九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7、《幼童》是中央电视台播 出的纪录片。其中追诉了一位 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的 留学生涯,这位工程师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
3.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 写的书是( )
A.《三国志》 B. 《天演论》 C. 《四洲志》 D. 《海国图志》
4. 著名爱国化学家侯德榜彻底打破西方国家
对制碱业垄断的行为是( )
A.经过苦心钻研,制出了获国际金奖的纯碱 B.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众 C.探索出新制碱工艺,比欧洲制碱法还要先进 D.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他本人成为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科 詹天佑 学 家 侯德榜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5-1909
20世纪20 年代
《制碱》
“人”字型路 轨
比欧洲制碱成 本低40%
1、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改变
现状和学习外国的思想家有.
()
①林则徐 ②魏源
③荣禄 ④严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海图国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