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练习2011-5-24分析

合集下载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练习2011-5-24分析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练习2011-5-24分析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练习每组5-6人,讨论后,由其中一人代表发言。

最后由老师讲解参考答案【病案1】张×,女,43岁,农民。

1996年12月23日初诊:患者昨日因进食生冷食物,深夜腹痛剧烈而登厕大便,排稀便少许,但腹痛未减,且恶寒甚而寒战,腹痛欲呕,肠鸣漉漉,因而送来急诊。

体检:抱腹呻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苔白滑,脉沉紧。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如果医生按诊病人的腹部,有何表现特征?(3) 该病例辨证结论是什么?【病案2】郭×,女,21岁,农民。

1998年3月5日初诊:患者5日前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

昨日起病情变化,症见:发烧39.7℃,咳嗽吐黄稠痰,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问题:(1) 患者的病情分几个阶段?(2) 该病例辨证结论是什么?【病案3】钱×,男,46岁,工人。

2004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来低热,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夜寐盗汗,时有干咳,痰少而粘,咳甚时偶见痰中带血丝,近3天病情加重,出现咳血,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问题:(1) 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对此患者应辨为何证候?(3) 病人咳血为何说明是病情加重?【病案4】王×,男,26岁,工人。

2002年5月12日初诊:患者某日因饮食不慎,食后随即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稀水,臭秽,求治于某医,给以中医温补止泻的药物治疗。

服药后,泻虽止,但腹胀更甚,身热面红,胸腹灼热,且神志昏沉,合目欲睡,但时有躁动,手脚冰凉,口唇红燥,小便短少色黄,舌质红,舌苔黑而干燥,脉中取若有若无,沉取有力。

问题:(1) 病人服药前的病证是什么?(2) 医生所给予的治疗正确吗?(3) 服药后的辨证是什么?赵×,女,52岁,干部。

2003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一周以来胃脘痛,同时伴有尿频,尿急。

第一节 八纲基本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辨证

第一节八纲基本辨证一、表证和里证(一)表证[概念] 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侵入人体浅表所引起的证候。

外感病初期阶段。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

[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

[表证类型]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身痛、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

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表虚证----恶风、微发热、有汗或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而有力。

(二)里证[概念] 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 . 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

[成因] 一、表邪不解入里。

二、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

三、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附:半表半里证二、表里证鉴别要点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久病、病程长-------里证症状: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表证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舌脉: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二、寒证和热证(一)寒证[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特点]冷、淡、稀、润、静(二)热证[概念] 感受热邪或阴液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特点] 热、赤、稠、燥、动寒、热证的鉴别要点(1)寒证恶寒喜热,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迟或紧。

(2)热证恶热喜冷,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重要考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三、虚证与实证(一)虚证[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八纲气血津液辨证87页)

八纲气血津液辨证87页)
此为何证?依据是什么?
表证--表热证
二、寒热辨证
机体阴阳偏盛偏衰
疾病性质 表、里、虚、实
阴胜则寒 (实) 阳虚则外寒(虚) 阳胜则热 (实) 阴虚则内热(虚)
寒证--对一组有寒象的症状、体征的概括 热证--对一组有热象的症状、体征的概括
(一)寒证
形成原因
感受寒邪 阴盛阳虚
过食生冷寒凉 久病伤阳
临床表现
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
1、病机: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 2、临床表现: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主 3、起病缓,病程长
(二)实证 邪气充斥、停积体内,邪正相争激烈
形成原因
外感 外邪袭表,正气抗邪 内伤 病理产物,停积体内
临床表现
身热烦躁,胸闷气粗,痰涎壅盛,脘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 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甚则神昏谵语,舌质苍 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一、表里辨证 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
病变部位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气血阴阳、骨髓
病势趋向
由表入里--病渐增重 由里出表--病渐减轻
(一)表证
外感病初期阶段
形成原因
六淫邪气
皮毛、口鼻 正邪相争于表
人体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势轻浅
临床表现
证型 病因 临床表现
表寒证 寒邪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舌淡红,苔薄白; 鼻塞、流清涕或喷嚏,咽喉痒或痛、微咳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5:15:53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52021/5/152021/5/15May- 2115-M ay-21

专科八纲辨证

专科八纲辨证

第八章辨证一、辨证,就是辨识疾病的证候。

二、分类: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一、表里辨证---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二纲。

( 一 ) 表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肌表的证候临床表现及分析:发热---邪犯表,卫气被遏,郁而发热恶风寒---卫气被伤,温煦功能失常舌苔薄白----病邪在表脉浮----正气抗邪、气血鼓动于外伴头痛、身痛-------邪犯血脉,经络不通则痛鼻流涕、咳嗽------肺气不宣治法:汗法( 二 ) 里证:是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反映的证候。

临床表现及分析:里证范围极广,以脏腑病变为基础。

如心悸、咳喘、呕吐、腹痛等。

治法:和里二、寒热辨证---是辨别病邪性质的二个纲。

( 一 )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活动机能减退表现。

临床表现及分析:恶寒喜温、手足厥冷、面色苍白-----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失常或寒邪外束。

口淡不渴-----津液未伤便溏,小便清长----脾肾阳虚苔白滑、脉迟-----主寒证治法:温法(温中祛寒)( 二 ) 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能活动亢进产生证候。

临床表现及分析:发热喜冷----阳热亢盛口渴饮冷----热伤阴,引水自救面红目赤,烦躁不宁-----肝火上炎,热扰心神便结、尿黄-------热邪伤津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象治法:清法(清热泻火)三、虚实辨证-----辨别正邪盛衰两个纲。

( 一 ) 虚证: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抗病力减弱表现。

临床表现及分析:面色苍白----阳气虚,失其温运精神萎靡身疲乏力-----阳气不足,阳气不振形寒肢冷----阳气不能温煦四末。

短气自汗-----肺主气不足二便失禁------阳气虚,固摄功能失调心烦心悸盗汗----阴虚,阳无所附表现无苔脉虚----气血两虚治法:补法 ( 虚则补之 ) ( 二 ) 实证:邪气亢盛有余,或病理产物内停证候。

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

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

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一、引言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课件旨在对中医八纲辨证进行系统的介绍和阐述,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中医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中医八纲辨证是指通过对疾病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八个方面的辨证方法。

这八个方面分别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脏腑、经络。

中医八纲辨证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

三、阴阳辨证阴阳是中医八纲辨证的基础,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概括。

阴阳辨证主要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分析,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

阴证表现为阴寒、静止、内敛、抑制等特征,阳证表现为阳热、运动、外散、兴奋等特征。

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指对疾病的病位进行辨证。

表证表现为疾病在体表或器官表面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等;里证表现为疾病在体内深部的症状,如胸痛、腹痛、咳嗽等。

表里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疾病的病位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五、寒热辨证寒热辨证是指对疾病的病性进行辨证。

寒证表现为寒性症状,如畏寒、肢冷、腹泻等;热证表现为热性症状,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寒热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疾病的病性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六、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指对疾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

虚证表现为正气不足,如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等;实证表现为邪气亢盛,如发热、便秘、疼痛等。

虚实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疾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七、气血辨证气血辨证是指对疾病的气血状况进行辨证。

气证表现为气机失调,如气短、乏力、胸胁胀痛等;血证表现为血液运行不畅,如痛经、瘀血、紫斑等。

g八纲气血津液辨证

g八纲气血津液辨证

(2)阴水(虚证):发病缓,来势徐,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
2、痰饮 (1)痰证: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 而引起的病证 “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
咯痰或呕吐痰涎,或神昏时喉中痰鸣,或局部痰结,苔腻,脉滑 (2)饮证: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脏腑组织之间所表现的病证 饮停于肺、胃肠、胸胁局部症状及苔白滑,脉弦
八纲、气血津液辩证复习题
1、八纲的概念;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意义
2、实寒证、虚寒证、实热证、虚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
3、气血津液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及其辨证要点
胀闷、疼痛(窜痛、胀痛、攻痛) 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肺、胃、肝气逆于上
补中益气汤
气滞证
柴胡疏肝散 苏子降气汤/旋复代赭汤/ 天麻钩藤饮
气逆证
二、血病辨证
常见证候 辨证要点 面唇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舌淡脉细 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肿块 唇舌爪甲紫暗、脉涩 出血与热象共见 势急、量多、鲜红 局部瘀象与寒象共见 四物汤
运用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 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
量不足:气虚、血虚、津液不足
运动失常:气机失调 血行失常 水湿停聚
一、气病辨证
常见证候 辨证要点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 活动后诸症加重 腰腹气坠感,久泻久痢不止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常用方剂
气虚证
气陷证
脏器下垂+气虚证
邪正盛衰
病证类别
疾 病 共 性
△八纲之间的相兼、夹杂、转化、真假
一、表里辨证
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皮毛、肌腠、经络 病变部位 里--脏腑、气血阴阳、骨髓

【八纲、气血津液辩证】

【八纲、气血津液辩证】

【八纲、气血津液辩证】一、八纲辨证表:表证发热恶风寒,头身疼痛是关键,舌淡苔白脉来浮,分清寒热把表散。

里:无表腹痛四肢倦,食少便溏舌质淡,面黄体瘦脉沉缓,详细辨证脏腑篇。

寒:口淡不渴手足寒,面色恍白喜温暖,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白嫩脉迟兼。

热:口渴喜冷大便结,面红目赤苔燥裂,小便短赤脉来数,此是热证津液缺。

虚:身倦无力心烦热,面色恍白气短结,心悸盗汗兼自汗,便溏脉数细白杰。

实:精神亢奋气息高,腹痛拒按苔苍老,小便短赤脉来数,脉实有力泻散消二、气血津液辩证①气病辩证:(1)气类病分四型,虚滞逆陷且记清。

气虚呼吸声低微,自汗倦怠脉无力,食欲不振苔少淡,脱肛下垂脉弱虚,四君六君汤可治,补中益气汤可医。

补中益气黄芪参,当归白术升麻临,柴胡陈皮加甘草,培补后天效如神。

(2)气滞胸胁胀满痛,嗳气矢气后减轻,串痛不定乳房胀,通气散治有神功。

通气散内木香陈,山甲元胡牵牛根,甘草合并大茴香,通气散瘀有功勋。

五磨饮子用乌药,大白沉香枳实壳,木香加入可理气,中焦气滞可调和。

气逆肺咳喘上气,胃气上逆则呃逆,肝气上逆升太过,头晕目眩兼昏迷。

治则降气需镇逆,苏子降气诸可医。

苏子降气用半夏,川朴前胡元桂加,当归陈皮加甘草,生姜降逆功宣发。

旋覆代赭参复花,赭石甘草配半夏,生姜大枣作为引,调治中焦功力大。

②血病辨证:血类病分四种,虚热出瘀要记清。

血虚:血虚萎黄兼心悸,口唇色淡头晕俱,手足麻木舌质淡,面色苍白脉无力,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半夏五味添,陈皮远志加生姜,脾肺气血补为先。

血瘀:血瘀肿块疼刺俱,气少瘦倦兼乏力,血瘀兼虚要失眠,头目晕花脉无力。

寒瘀热瘀总有辨,寒热虚实定大理,血瘀肿块疼刺俱,面色黎暗是不移,口唇色紫舌瘀斑,腹胀肿块穿瘦衣,复元活血桃仁红,当归大黄加其中,柴胡花粉加甘草,山甲破瘀不留停。

血热:血热妄行尿吐衄,心烦口干不饮流,舌红脉数夜热重,犀角地黄汤去忧,清营汤是温病方,热入心包营血伤,犀角丹元连地麦,卷心竹叶入心房。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3题)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征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八纲辨证的应用,属于应用型考题。

寒邪袭表,寒性收引故头身疼痛而无汗,寒邪与卫气相争于体表,故有恶寒发热;寒不化水,津液未伤,故流涕、口不渴、萏白而润,脉浮紧也是风寒袭表的表现。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症特点的是( )(2011年第22题)A.时有缓解B.按之不痛C.喜温喜按D.硬满拒按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虚实真假的临床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真虚假实病机多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其本质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时有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

腹胀喜温喜按应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所致。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虚实真假鉴别要点的是( )(2010年第22题)A.脉有力无力B.舌质的老嫩C.语声的高低D.怕冷的轻重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虚实证的鉴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虚实真假的鉴别包括:①脉象。

②舌象。

③言语发声的高亢与低弱。

④病人体质的强弱。

故选D。

4.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数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6题)A.风热表证B.风热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痰热壅肺证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风热犯肺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本证多有感受风热的病史,以咳嗽、咳痰为主证,病位在肺,伴有发热微恶风寒说明为表证,口干咽痛、咯痰黄稠、脉数说明是热性病。

综合看来应选B。

5.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8年第22题) 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八纲辨证中表里证的鉴别要点,属于应用型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练习每组5-6人,讨论后,由其中一人代表发言。

最后由老师讲解参考答案【病案1】张×,女,43岁,农民。

1996年12月23日初诊:患者昨日因进食生冷食物,深夜腹痛剧烈而登厕大便,排稀便少许,但腹痛未减,且恶寒甚而寒战,腹痛欲呕,肠鸣漉漉,因而送来急诊。

体检:抱腹呻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苔白滑,脉沉紧。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如果医生按诊病人的腹部,有何表现特征?(3) 该病例辨证结论是什么?【病案2】郭×,女,21岁,农民。

1998年3月5日初诊:患者5日前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

昨日起病情变化,症见:发烧39.7℃,咳嗽吐黄稠痰,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问题:(1) 患者的病情分几个阶段?(2) 该病例辨证结论是什么?【病案3】钱×,男,46岁,工人。

2004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来低热,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夜寐盗汗,时有干咳,痰少而粘,咳甚时偶见痰中带血丝,近3天病情加重,出现咳血,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问题:(1) 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对此患者应辨为何证候?(3) 病人咳血为何说明是病情加重?【病案4】王×,男,26岁,工人。

2002年5月12日初诊:患者某日因饮食不慎,食后随即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稀水,臭秽,求治于某医,给以中医温补止泻的药物治疗。

服药后,泻虽止,但腹胀更甚,身热面红,胸腹灼热,且神志昏沉,合目欲睡,但时有躁动,手脚冰凉,口唇红燥,小便短少色黄,舌质红,舌苔黑而干燥,脉中取若有若无,沉取有力。

问题:(1) 病人服药前的病证是什么?(2) 医生所给予的治疗正确吗?(3) 服药后的辨证是什么?赵×,女,52岁,干部。

2003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一周以来胃脘痛,同时伴有尿频,尿急。

症见胃脘拘急冷痛,呕吐清水,纳少,呃逆频频,小腹疼痛胀闷,尿痛,尿频,尿急,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紧。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本患者应辨为何证候?【病案6】史×,男,78岁。

1997年2月8日初诊:患者病已6个月,未及时治疗,近2天来,汗出肤冷,神识昏迷,气息微弱,呼之不应而求医出诊。

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通身汗出,肢冷肢厥,呼吸微弱,神识昏迷,呼之不应,小便自遗,僵卧如尸,脉微欲绝。

问题:(1) 试述本病案的辨证思路。

(2) 此属何证?其病机特点是什么?(3) 本病案与亡阴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黄×,男,51岁。

1984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5年前因劳累过度发生心慌头晕。

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房性早搏”。

口服心律平、心得安等药曾一度好转,但停药后复发,且日益加重,后改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现感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劳累时尤甚,头晕自汗,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语声低微,纳食欠佳,偶感心前区疼痛,畏寒肢冷,大便稀软,每日一两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结。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本案主要病机为何?【病案8】杨×,女,76岁,因“咳喘反复发作30余年,复发并加重半月”就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半月前受凉后复发,高热,胸痛,咳嗽,喘憋,在某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双下肺感染”住院2周,经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输液治疗后,热退咳轻,惟喘息不减,遂来就诊。

刻下:面色晦暗无光泽,喘息不止,张口抬肩,自述喘憋胸闷,气短懒言,心悸痛,夜不能卧,咳轻痰少,口苦喜饮,食欲不振,耳鸣耳聋,夜间四肢肌肉抽动,疲乏无力,大便干,3日未行,小便短少,舌干红无苔,脉沉细数。

问题:(1) 请概括本案的四诊资料。

(2) 本案病在何脏?(3) 本案主要病因病机为何?【病案9】任×,女,27岁。

1999年10月2日初诊:国庆节前2日到某农场演出不慎着凉,即起咳嗽,痰少粘稠、不易咯出。

昨起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喜饮,伴身热恶风,头痛,舌尖红、苔黄白而干,脉浮数。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实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3) 应用虚实辨证进行分析,本案属于何证?【病案10】张×,男,28岁。

2004年7月16日初诊:患者今日中午在抢修炼钢锅炉中,因天气炎热突然昏倒,经抢救后神识已清,但仍发热,汗出不止,并觉口干喜饮,气短,疲乏,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虚数。

问题:(1) 热、火、暑有何异同?(2) 暑淫证有何特点?(3) 应用虚实辨证进行分析,本案属于何证?李×,男,25岁,渔民。

1994年8月16日初诊:起病至今已十天,始觉恶寒,继之发热,体温38℃,用西药治疗无效,来诊入院。

症见身热不扬,体温38℃,汗出不多,周身痠楚,头重痛,胸闷,纳呆,小便黄,大便溏泄,舌苔白微腻,脉濡。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湿淫证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3) 外湿证与内湿证有何不同?【病案12】李××,男,51岁。

2002年3月5日初诊:5年前头部受外伤,当即昏倒,神志不清约半小时,醒后觉头晕头胀头痛。

此后经常发作,时轻时剧,有时头痛如劈如刺,不能安寝,舌色较暗、边有紫斑、苔薄白,脉涩。

问题:(1) 本案的病因是什么?辨证结论是什么?(2) 气、血、津液的运行代谢障碍所表现的证候特点各是什么?(3) 本案患者出现头痛的病机是什么?(4) 本证应与哪些证候相鉴别?姜×,女,年42岁,生4胎,末次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初尚正常,四个月后,忽然行经过多,形成崩漏,持续五、六个月,淋漓不断,形瘦,心跳,失眠,腰痠,心中懊恼。

复刮子宫二次,崩漏更多,西医以为必须切除子宫,方能止血,患者不愿,转请中医治疗,服补血益气止涩药多剂,未见功效。

现患者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腰痠肢软,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舌淡暗,按其小腹则坠隐作痛,切其脉则虚细而涩。

问题:(1) 本案主要病机是什么?(2) 辨为何证?【病案14】桂×,男,41岁。

前年曾患痢疾,因之脱肛,至今已有2年。

大便经常每日2次,溏泻兼有黏液脓样物,每便必脱肛,疼痛,时常出血。

腹胀闷,不思食,舌苔黄垢,脉象沉数。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问题:(1) 本案主要病因?(2) 本案主要病变在何脏?【病案15】王×,男,10岁,学生。

2000年10月11日初诊:患者三年前“感冒”后,出现颜面浮肿,小便短少,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

经住院治疗后,浮肿消退而出院。

去年因劳累后又出现浮肿,以后经常反复发作,浮肿以下肢为甚,服利尿药和休息后,浮肿即消,家人未加重视。

上周又因过度劳累浮肿再发,自服利尿药,肿势不减,遂来就诊。

现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重,小便短少,肢体倦怠,四肢不温,腰膝痠软而冷痛,面色白光白,纳少,大便调,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

问题:(1) 患者的病情分几个阶段?(2) 实证与虚证有何不同?(3) 如何通过本病案理解实证与虚证之间的关系?皮×,男,17岁。

2001年2月10日初诊:立春后患者一吹风即有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干咳,现上症仍在,且恶风,微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缓。

问题:(1) 六淫的致病特点有哪些?(2) 风淫证与内风证如何区别?(3) 应用表里辨证进行分析,本案属于何证?【病案17】李××,女,35岁,职工。

1998年11月14日初诊:胃脘痛病史3年,时作时止。

昨天因受凉而发作。

现感胃脘冷痛喜温热,进食后缓解。

伴有怕冷喜暖,手足不温。

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问题:(1) 请概括本病案的主诉。

(2) 分析以上所见症状的主要病机。

(3) 本证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里还是在表?【病案18】王×,女,58岁,教师。

2004年3月12日初诊:胸闷,心悸,伴心前区隐痛,反复发作两年,每于劳累及受凉后即发作。

发作时心悸不能活动,自汗出,胸闷如窒。

近几日病情加重,症见胸闷痛,咳痰,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胃脘胀满,泛吐清水,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问题:(1) 根据诊法中所学内容,整理该患者的临床表现。

(2) 根据临床表现,分析其病因病机。

(3) 应用表里辨证进行分析,本案属于何证?李×,男68岁,退休工人。

2005年11月15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15年,秋冬为甚,咯痰稀白,胸胀闷,神疲乏力,稍劳则喘促加剧。

三日前感寒,现发热,喘咳不能平卧,痰黄质稠,渴不多饮,溲赤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问题:(1) 根据诊法中所学内容,整理该患者的临床表现。

(2) 根据临床表现,分析其病因病机。

(3) 应用表里辨证,作出病位诊断。

(4) 对病在肺咳嗽和表证咳嗽进行鉴别。

【病案20】许×,男,23岁,学生。

1999年1月28日初诊:患者于4天前由于打蓝球活动太过,突然感明显怕冷,发热,经服“康泰克”,病情略见好转。

现仍感乏力,头痛,咽红疼痛,口干而渴,鼻塞流涕,需要多加衣服。

体温38.2℃。

舌红苔薄白尖部略黄,脉滑数。

问题:(1) 请问该患者的症状应如何归纳?(2) 请分析其病理变化。

(3) 该病例辨证结论是什么?(4) 怎样鉴别表证和表里同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