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经典:世界电影史发展历程

二、评道具: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
皮影戏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 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 艺术追求,到后来输光家产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时, 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 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 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用于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 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承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 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一、评主题 《活着》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们更加看清历史的面容。主人公福贵 的遭遇异常凄惨,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有的风雨,仿佛在他的身上或 多或少的看到了我们祖辈的影子。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了人 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生死之间的苦笑。
正是每一位演员的倾力出演,让这部电影惟妙惟肖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让我们在感慨的同时,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影片中的主 人公徐福贵——葛优。他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 台词:“千好万好,活着就好”。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 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 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这种叙述方法很 好的表现出编剧的才华。一个富家公子,赌的什么都不剩,然后开始苦涩 的人生经历,给我感觉他很坚强。还值得赞扬的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借 了别人一箱皮影戏,他可以说是尽力保护,这很让人感动!
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给予我们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中,最初当少爷时
纸醉金迷,为赌钱舍妻弃子,气死父亲,十足的纨绔子弟,到五颗子弹的 恐惧,打倒地主豪坤,龙二的子弹本应打在他身上,到儿子夭折之时的悲 痛控诉,如此多的不幸却戏剧般的降临到他身上,像是命运的使然,无可 奈何,只能承受!由此揭示出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由时代大 河所袭卷。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

《淘金记》赏析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四、《公民凯恩》 与现代电影变革
《公民凯恩》赏析
国家:美国 出品:雷电华电影公司 年代: 1941年 导演:奥逊·威尔斯 主演:奥逊·威尔斯 编剧:赫尔曼·曼凯维茨、奥逊·威尔斯 摄影:格雷戈·托兰 九项奥斯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 再现美国西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 党 同 伐 异 》
第三节 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一、好莱坞的崛起
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美国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四个要素:
1、行业内的垄断 八大电影公司: 米高美、派拉蒙、华纳兄弟、哥伦比亚 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
2、分工细致 3、制片人专权 4、明星制
3、庸俗;
4、淫秽;
5、渎神;
6、服装:决不能因情节需要而裸露。
7、舞蹈:
总的来说,跳舞被承认是一种艺术 和一种表达人的情绪的美丽的形式。但 是暗示或表现性动作的独舞或双人或多 人舞、意在挑动观众情欲的舞蹈、摇摆 胸部的舞蹈、双腿不动而作过度的躯体 动作的舞蹈都是不雅观的和邪恶的。
8、宗教:神职人员之所以不能成为滑稽 可笑的角色或歹徒,是因为对待他们 的态度很容易转化为对待宗教的态度。 观众对一位教士不够尊重,宗教在观 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下降。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历史1895年以前11世纪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
“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
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
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1、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
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
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
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世界电影史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在商业和声誉上均获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完整版)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卢米埃尔兄弟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 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 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的去表现和 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 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
2.3八大电影公司 一个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电影 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乱世 佳人》,创造出历久不衰的银幕经 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 象——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 院奖(即奥斯卡) 米高梅
(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 )
2.3八大电影公司 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 月。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派拉 蒙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 知,事实上,用高山来比喻派拉蒙 在电影业的地位也是非常恰当的, 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 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 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 霸主的宝座上。作品《教父》、 《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 《阿甘正传》、2007年,发行了 《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
世界 电影 史
传媒影视系
摄影摄像 肖本军
世界电 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 电影史》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 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 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 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视频:1秒 等于25帧,这25帧图片连在一起有序播放就能被人眼捕捉 下来留下.1 电影先驱者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一.填空1.美国人埃德温鲍特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采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2.美国人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行成。
3.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4.法国乔治梅里爱的代表作:1896《贵妇人的失踪》 1902《月球旅行记》 1905 《太空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德莱福斯案件》5.法国印象派德吕克的《流浪女》、莱皮埃的《黄金国》、冈斯的《车轮》6.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布努艾尔的《黄金时代》一片而告结束。
法国谢尔曼杜拉克(女)的《贝壳与僧侣》、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谷克多的《诗人之血》7.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雷内克莱尔的代表作:《幕间休息》、1930《巴黎屋檐下》、1931《百万法郎》、1932《自由属于我们》、1933《七月十四日》、《夜美人》、《大演习》让维果的代表作:1929《尼斯景象》、1931《塔利斯》、1933《操行零分》、1934 《驳船亚特兰特号》让雷诺阿的代表作:1926《水上姑娘》、《娜娜》、1931《母狗》、1932《布杜落水遇救记》、1934《托尼》、1935《兰基先生的犯罪》、1937《幻灭》、1939 《游戏规则》、1943《吾土吾民》、1945《南方人》、1946《女仆日记》8.新浪潮电影让--吕克戈达尔:1959《筋疲力尽》、1963《卡宾枪手》、1965《疯狂的比埃洛》、1966《我略知她一二》、1967《中国姑娘》、1969《真理》《东风》、1970 《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1972《一切顺利》、1980《故事》、1983《芳名卡门》、1990《新浪潮》弗朗索瓦特吕弗:1959《四百下》、1962《二十岁时的爱情》、1968《偷吻》、 1970《夫妻生活》、1978《飞逝的爱情》1960《枪击钢琴师》、1961《朱尔与吉姆》、1967《穿黑衣的新娘》、1969《密西西比美人鱼》、1970《野孩子》、《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彩色)《最后一班地铁》埃里克罗梅尔:1959《狮子的标志》、1962《蒙梭街的面包店女孩》、1963《苏珊的爱情》、1966《收集男人的女人》、1969《莫德家的一夜》、1970《克莱尔之膝》、1972《午后之恋》1982《沙滩上的宝莲》、1984《圆月映花都》、1986 《绿光》、1987《我女朋友的男朋友》雅克里维特:1959《巴黎属于我们》、1968《爱情疯子》、1971《出局》、1991 《爱吵嘴的美人》克劳德夏布罗尔:1960《花花公子》、1968《不忠的妻子》、1970《屠夫》、1995 《仪式》路易马勒:1957《通往绞架的电梯》、1958《情人们》、1960《扎齐在地铁》雅克德米:1960《洛拉》、1964《瑟堡的雨伞》克洛德勒卢什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9.左岸派电影阿伦雷乃:1955《夜与雾》、1959《广岛之恋》、1961《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3《慕里耶》、1966《战争结束了》玛格丽特杜拉:1966《音乐》、1975《印度之歌》阿伦罗伯--格里叶:1963《不朽的女人》、1966《横越欧洲的列车》10.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945-1950的代表导演和作品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6《游击队》、1948 《德意志零年》 1952《欧洲,51年》、1958《印度1958年》、1959《戴拉罗维莱将军》、1961《意大利万岁》维斯康蒂:1942《沉沦》、1947《大地在波动》、1951《小美人》、1953《我们是女人》、1954《情欲》、1957《白夜》、1960《罗科和他的兄弟们》、1963《金钱豹》、1969《群神的灭亡》、1971《威尼斯之死》德西卡:1940《二十四朵玫瑰》、1946《擦鞋童》、1948《偷自行车的人》、195 《米兰的奇迹》、1952《温别尔托 D》、1956《屋顶》德桑蒂斯:1947《悲惨的追逐》、1949《艰辛的米》、1950《橄榄树下无和平》 1952《罗马11时》、1958《一年长的道路》11.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60《奇遇》、1961《夜》、1962《蚀》(人类情感三部曲)第一部彩色影片1964《红色沙漠》1950《一个爱情的故事》、1952《被征服的人们》、1953《没有茶花的茶花女》、 1955《女朋友们》、1958《呼喊》1966《放大》、1970《扎布里斯基角》、1975 《职业记者》、1980《奥伯瓦德的秘密》、1982《一个女人的证明》费德里科费里尼:1954《道路》、1955《骗子》、1957《卡比利亚之夜》(孤独三部曲)1960《甜蜜的生活》、1962《八部半》、1965《朱丽叶塔的精灵》(背叛三部曲) 1952《白酋长》、1953《浪荡儿》、1968《死亡精灵》《爱情神话》、1969《萨蒂里孔》、1970《小丑们》、1971《罗马风情》、1973《我的回忆》、1977《卡萨诺瓦》、1979《乐队排练》、1980《女人城》、1983《船行》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的代表作:1962《瘦弱的教母》、1964《革命之前》、1970 《蜘蛛策略》、1971《随波逐流的人》、1972《巴黎最后的探戈》、1979《月亮》 1976《1900年》、1981《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1987《末代皇帝》12.1919年德国第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编剧是出生于奥地利的青年剧作家卡尔梅育和捷克作家汉斯雅诺维支,导演是罗伯特维内13.新德国电影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代表作:1966《告别昨天》、1968《马戏团蓬顶下的艺术家--不知所措》、1973《一个女奴的临时工作》、1975《强人费迪南特》、1979 《女爱国者》、1982-1983《感情的力量》新德国电影四杰:福尔科斯隆多夫:1966《青年特尔勒斯》、1970《科姆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财》、1975《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9《铁皮鼓》、1981《伪造》1983《斯万的爱情》维尔格赫尔措格:1967《生活的标志》、1973《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4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8《吸血鬼》、1981《路上行舟》、1982《菲茨卡拉多》、1984《绿蚂蚁做梦的地方》维姆文德斯:1970《城市之夏》、1984《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7《柏林上空》、1991《直到世界尽头》、1993《如此之远,如此之近》、1997《暴力启示录》 1973《爱丽丝漫游城市》、1974《错误的运动》、1975《时间的流程》法斯宾德: 1969《爱神比死神更冷酷》、《卡策马赫尔》、《瘟神》、《R先生为什么疯狂的杀人》、1970《当心圣妓》、1971《四季商人》、1973《恐惧吞噬灵魂》、1974《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1982《水手奎莱尔--与魔鬼的结盟》德国女性四部曲:1978《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80《莉莉玛莲》、1981 《洛拉》、1982《维洛尼卡福斯德欲望》14.“瑞典电影之父” ---斯约斯特洛姆15.英国大卫里恩的代表作:1938《卖花女》、1945《相见恨晚》、1947《孤星血泪》、1948《雾都孤儿》、1954《霍布森的选择》、1955《夏日的疯狂》、1957 《桂河桥》、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5《日瓦戈医生》、1971《瑞安的女儿》、1984《印度之行》二、名词解释(最好写出代表导演和作品)1.印象派电影20年代,以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马塞尔莱皮埃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流派--印象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侧重内心描写,试图把人的内心搬上银幕。
左岸派: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群电影作家的创作。 阿伦· 雷乃 瓦尔达 科尔皮
6.意识流电影
特征:1.剖析深入
2.内容深远
3.打破了传统的戏剧化构造。
4.反对超出电影门房一般的伦理
伯格曼《野草莓》 费里尼《八部半》
四.好莱坞类型电影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 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世界电影史
主讲人:
杨昌林
一、电影的诞生
视觉暂留理论 1894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西洋镜)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 法国
《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梅里爱 法国 ——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1899年《德雷福斯案件》
1902年:《月球旅行记》、《鲁宾逊漂游记》、 《格利佛游记》。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结束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的 每位导演分别完成了四部重要的影片。1929 , 爱森斯坦前往好莱坞学习研究声音技巧。最 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1931) 和普多夫金的《逃兵》(1933) 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德国或法国因为工 业或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远离民众的艺术 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方向的新艺术政策。
把D.W.格里菲斯引进了电影界,启用他在影片《从鹰巢中救出的 人》(1907)里当演员。鲍特自1916年以后转而从事研制电影放映机 和其他电影新技术。1929年因在股票市场上遭到失败而破产。1941 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酝酿与尝试:短片时代的格里菲斯 1:让剪辑深入到场景之内 2:情感的介入与叙述的复杂化 《陶丽历险记》《姑娘和她的忠诚》《埃德加· 爱伦· 坡》
八大电影公司:米高梅、派拉蒙、雷电华、联美 、 环球、哥伦比亚、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特点:1.长镜头 2.实景拍摄 3.非职业演员 5.记录性,普通人 4.平实的叙事,没有闪回等手段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
德· 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
口号:将摄影及抗到大街上
5.法国新浪潮——作者电影 阿伦· 雷乃 《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戈达尔 《筋疲力尽》
格里菲斯的艺术活动的进步和革新的意义在于,他把导演看作是作品的 统一形象的创造者。几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尝试解决一个形式或者美 学问题。”从而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电影的蒙太奇体系就是在 他的艺术生涯里发展出了最初的模样。
——苏联《世界电影百科全书》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门新的艺术诞生
1:戏剧性宏大叙述与电影语言的有机结合。 2:电影语言不仅是用来讲故事的。
谢尔盖-爱森斯坦与理性蒙太奇
世界电影默片经典《战舰波将金号》(1925) 之“敖德萨阶梯” 蒙太奇研究:吸引力蒙太奇、理性电影、复 调蒙太奇与电影总体的影片结构理论 隐喻蒙太奇
吉加-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
理论:《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从电影眼睛到无线电 眼睛》等。 1、电影眼睛的方法是一种探索视觉世界的科学的试验方 法。不用演员、摄影棚、布景、剧本的纯记录性、即兴观察 的叙事电影。 2、把电影摄影机当成比肉眼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来使用, 电影眼睛拥有自己的时空向度。与剧情电影的观众视点相反, 遵循运动主体/被摄主体的动作顺序,将细节组成一个有序的 蒙太奇研究。“以新的方法来阐释一个你所不认识的世 界。” 。 3、反对仅把蒙太奇看作意义生成的手段,它是一种观察、 捕捉意义的途径和思维方式 拍摄实践:《顿巴斯交响乐 》、《带摄影机的人》
鲍特:西部片之父 《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首先在美国电影中采用特写、 交替切入、停机再拍摇拍等技巧,是美国第一部经过剪辑的影片。
《火车大劫案》 (1903) 给当时的美国电影带来了美国西部现实生 活的气氛,成为美国经典故事片样式,为西部片定下了基调和发展 方向,后来被美国电影史家称之的不同理解 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认为,镜头是元素,蒙太 奇在于剪辑,在于冲突,其最大效果在于将两个并 不相关的镜头并列,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概念。 口+鸟 “鸣” 诗电影:普多夫金认为镜头是组合、镜头犹如砖 块,像砖块盖楼一样,镜头积累形成一个段落。分 镜头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蒙太奇成为 剧情片段的连续、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
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出现
1927年《爵士歌王》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有声 电影
1935年,历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问世:马摩里安在他 执导的《浮华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术。
三、电影史上的几大流派
1.法国印象派 (20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路易· 德吕克《流浪女》
杜克拉《西班牙的节目》
阿贝尔· 冈斯《拿破仑传》《车轮》
突出强调电影的叙事性,充分注意并实践蒙太 奇诗意的传达 《母亲》“滴水的画面”与“浮冰的镜头” 工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来到街上/河上冰出现 裂痕——工人们逐渐聚集/冰块开始滚动——游 行队伍在行进/冰块在相互撞击——工人们汇聚 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冰块在奔腾咆哮 蒙太奇的视觉效果运用,冰块不仅隐喻革 命与工人的力量,而且为影片创造了一种越来 越汹涌澎湃的激情。
《一千零一夜》《海底两万里》 科幻片之父,
梅里爱的贡献: 1: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2:使用了专业的演员和服装道具化妆等戏剧舞台上的元素
3:使用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升格降格,渐隐渐现。
“戏剧电影”拯救了电影
扩展电影到戏剧舞台,增添了电影的艺术气息
同时又被舞台和摄影棚局限
布莱顿学派(英国)
2.超现实主义
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 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 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谢尔曼· 杜拉克《贝壳与僧侣》 路易· 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
3.好莱坞电影 特点:1.工业化生产模式 2.制片人制度 3.明星制
普多夫金与“诗电影”
1920,和爱森斯坦一起倡导蒙太奇理论,发 表有《电影导演和电影素材》、《电影剧本》 等 1922年进入库里肖夫电影“实验工作室”、 参加过多类型电影实践。 拍摄实践:《母亲》(1926)、《圣彼得堡 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的后代》 (1928)。成就卓越,形成“诗电影”美学 风格,赢得世界性声誉。
口号: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 阿尔培特· 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 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 詹姆士· 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
埃斯美· 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
西赛尔· 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美国电影的异军突起
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
《电影手册》主编
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是对巴赞提出的“景深镜头理 论”的不严密的概括。按照长镜头(镜 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 片,是一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 风格和表现手法。
a.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 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 和多义的真实。 b.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 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 c.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 屏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 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3:电影在怎样的意义上不是戏剧
4:超前的探索尝试的孤独与悲哀
二、电影艺术的发展史
两大理论体系:前苏联的蒙太奇理论 安德烈·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前苏联的蒙太奇理论
montage——法文音译为“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 语,意为装配、安装、组合。在电影艺术中,这一术 语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库里肖夫与蒙太奇实验
实验工作室与“库里肖夫效应” 1、虚构的时空表现为逼真的时空: 1920年蒙太奇 在时空选择、创造方面获得巨大成功。 2、组合创造新的含义:从废片中找出莫兹尤辛的特 写镜头,与另外三个镜头——桌上的一盆汤、棺材 里的女尸、小女孩玩着玩具熊——分组组合,在观 众中激起不同的情绪,从这个现象中库里肖夫看到 了蒙太奇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 结论:电影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 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对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评价
建立电影蒙太奇美学:虚拟的时空与逼真的时空、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艺术结合 形成前苏联电影叙事风格:社会力量如何影响并改 变了人们。带有极端性和激进性的历史局限。 应该说,是欧洲的艺术电影、前苏联的政治电影和 美国的娱乐电影构成了20世纪20-30年代的电影大 格局,逐渐形成了写实主义、戏剧主义、形式主义 和技术主义四大世界电影的基本传统。
A、结构与节奏:“最后一分钟营救”所开拓的广阔艺术 天地
B、情绪的渲染和情感的认同 3: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矛盾及其历史启示 A、艺术表达背后渗透着艺术家的观点和态度 B、那是艺术家担当历史主角的时代
标志着好莱坞电影统治世界的开端
《党同伐异》 四个互补相干的故事组织在一起
1:电影能不能表达抽象的思想。 2:对电影叙事和时空规律的全面探索
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犯罪片、喜剧片、动画片、伦理片、 爱情片、灾难片、悬疑片、动作片、惊悚片。
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
库里肖夫与蒙太奇实验 谢尔盖-爱森斯坦与理性蒙太奇 吉加-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 普多夫金与“诗电影” 亚历山大-杜甫仁科
苏联蒙太奇的风格
这批导演的拍摄实践与理论文章都集中在对 于剪辑的研究之上。他们认为电影并不存在 于单个镜头,而是必须通过剪辑将其组合为 一个整体。电影中的时空不是对真实时空的 简单记录,而是按照一定的需要、根据一定 的条件和采用特殊的技术手段重新创造出来 的。蒙太奇则使这些非真实的时空具有内在 逻辑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时空感,有效 传达或强化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