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方法概述.ppt
合集下载
物流标准化的概念、方法与内容(ppt 27页)

立了相应的第一分委会(负责普通多用途集装箱),第二分委会(负责
特殊用途集装箱)和第四分委会(识别和通信)。美国海加入了 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 会。美国参加了ISO/TC204技术委员会并由美国智能运输系统协会(ITS AMERICA)作为其美国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召集所有制定智能运输 系统相关标准的机构成员共同制定美国国内的ITS标准。
(2)物流集装箱基础模数尺寸: 600×400mm的倍数推导
3.物流标准化内容 P206
物流标准体系
物流技术体系
物流信息体系
物流管理体系
物流服务体系
物 流 设 施 与 设 备 标
准
物 流 技 术 方 法 标
准
物 物物物流 流流流信 信信信息 息息息其 技管服他 术理务相 标标标关
准准准标
准
物 物物 物 物流 物 流流 流 流绩 流 规安 环 统效 卫 则全 保 计评 生 标标 标 标估 标
P212
日本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
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 用性上。 日本政府工业技术院委托日本物流管理协会花费4年时间对物流机械、设备 的标准化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 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 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 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 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 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EAN开发的对物流单元和物流节点的编码,可以用确定的报文格式通信, 国际化的EAN.UCC标准是EDI的保证,是电子商务的前提,也是物流现代化 的基础。
特殊用途集装箱)和第四分委会(识别和通信)。美国海加入了 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 会。美国参加了ISO/TC204技术委员会并由美国智能运输系统协会(ITS AMERICA)作为其美国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召集所有制定智能运输 系统相关标准的机构成员共同制定美国国内的ITS标准。
(2)物流集装箱基础模数尺寸: 600×400mm的倍数推导
3.物流标准化内容 P206
物流标准体系
物流技术体系
物流信息体系
物流管理体系
物流服务体系
物 流 设 施 与 设 备 标
准
物 流 技 术 方 法 标
准
物 物物物流 流流流信 信信信息 息息息其 技管服他 术理务相 标标标关
准准准标
准
物 物物 物 物流 物 流流 流 流绩 流 规安 环 统效 卫 则全 保 计评 生 标标 标 标估 标
P212
日本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
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 用性上。 日本政府工业技术院委托日本物流管理协会花费4年时间对物流机械、设备 的标准化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 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 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 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 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 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EAN开发的对物流单元和物流节点的编码,可以用确定的报文格式通信, 国际化的EAN.UCC标准是EDI的保证,是电子商务的前提,也是物流现代化 的基础。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目的
标准化旨在统一、简化、协调和 优化生产、管理和运营过程,提 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保 障安全和质量。
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标准化
古代的标准化主要应用于手工艺和建筑等领域,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
金字塔等。
02
工业标准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准化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19世纪末
至20世纪初,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组织开始出现,如ISO、IEC等。
标准化基础知识 培训课件
目录
• 标准化概述 •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 标准化工作流程 • 标准化管理工具与技术 • 标准化应用案例分析 • 标准化基础知识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标准化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发布和实 施标准,对事物进行规范化、流 程化的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 降低成本。
THANKS
感谢观看
保障安全
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保产品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和
质量问题的发生。
促进创新
标准化是创新的基础之一,通 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
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02
CATALOGUE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
为满足一定范围内的共同需求,经协 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对一项或 几项有共性的事项制定的共同准则或 规则。
标准的编写规则与要求
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阐述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
性等。
标准编写规范
02
详细介绍标准的编写规范,包括标准结构、标准内容、表达方
式等。
编写实例
标准化旨在统一、简化、协调和 优化生产、管理和运营过程,提 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保 障安全和质量。
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标准化
古代的标准化主要应用于手工艺和建筑等领域,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
金字塔等。
02
工业标准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准化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19世纪末
至20世纪初,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组织开始出现,如ISO、IEC等。
标准化基础知识 培训课件
目录
• 标准化概述 •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 标准化工作流程 • 标准化管理工具与技术 • 标准化应用案例分析 • 标准化基础知识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标准化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发布和实 施标准,对事物进行规范化、流 程化的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 降低成本。
THANKS
感谢观看
保障安全
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保产品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和
质量问题的发生。
促进创新
标准化是创新的基础之一,通 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
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02
CATALOGUE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
为满足一定范围内的共同需求,经协 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对一项或 几项有共性的事项制定的共同准则或 规则。
标准的编写规则与要求
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阐述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
性等。
标准编写规范
02
详细介绍标准的编写规范,包括标准结构、标准内容、表达方
式等。
编写实例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ppt课件(精)

CHAPTER 04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防护设施
包括安全网、安全栏杆、安全门等,用于防止人员或物品从高处 坠落、误入危险区域等。
个人防护用品
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等,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
安全距离与避难场所
设置安全距离和避难场所,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危 险区域。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建议企业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 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和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
智能化安全技术应用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效 率和准确性。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
强调员工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 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 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
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 全生产水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
行业安全生产标准
1 2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管 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 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3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规范了烟花爆竹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 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标准化培训》ppt课件(2024)

近代标准化
工业革命后,标准化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 种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相继出现。
现代标准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已经成为 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在推 动全球标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对比
2024/1/30
国内标准化现状
渔业标准化
制定水产养殖和水产捕捞 标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 展。
14
04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关系探讨
2024/1/30
15
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化作用
2024/1/30
01
提供统一、规范的管理语言和准则,确保质量 管理体系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02
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 准确性。
03
为持续改进和创新提供基础,推动质量管理体 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
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推动 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业务创新。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加强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力和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26
THANKS
2024/1/30
27
管理标准体系
包括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方法 标准等,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8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立项阶段
明确标准制定的目的、范围、参 与人员和时间计划。
征求意见阶段
将草案发送给相关部门和专家征 求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
2024/1/30
起草阶段
收集资料、调研分析、编写标准 草案。
审查阶段
组织专家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审 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 和可操作性。
工业革命后,标准化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 种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相继出现。
现代标准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已经成为 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在推 动全球标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对比
2024/1/30
国内标准化现状
渔业标准化
制定水产养殖和水产捕捞 标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 展。
14
04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关系探讨
2024/1/30
15
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化作用
2024/1/30
01
提供统一、规范的管理语言和准则,确保质量 管理体系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02
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 准确性。
03
为持续改进和创新提供基础,推动质量管理体 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
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推动 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业务创新。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加强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力和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26
THANKS
2024/1/30
27
管理标准体系
包括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方法 标准等,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8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立项阶段
明确标准制定的目的、范围、参 与人员和时间计划。
征求意见阶段
将草案发送给相关部门和专家征 求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
2024/1/30
起草阶段
收集资料、调研分析、编写标准 草案。
审查阶段
组织专家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审 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 和可操作性。
《标准化概论》PPT课件

18
三 标准化的作用
1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2 科学管理的基础 3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4 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5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6 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9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本质
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能够有序运 转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游戏”规则 的 过程。
——第一阶段(1949年—1988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第二阶段(1988年—2001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贯彻执行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向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管理,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逐渐显得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2001年11月10日起)这个新时期内国家对标准化事 业的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将把标准化事 业还原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而不 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亦不列入政府管理职能。
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才能使系统由较低 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系统的发展。 4 反馈控制原理
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 机制是反馈控制;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的三阶段
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20
第二节 标准化发展历程
一 人类无意识的标准化行为 二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实践 三 中国古代标准化 四 近代标准化 五 现代标准化
1 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2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三 标准化的作用
1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2 科学管理的基础 3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4 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5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6 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9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本质
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能够有序运 转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游戏”规则 的 过程。
——第一阶段(1949年—1988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第二阶段(1988年—2001年) 这个时期国家对标准化事业的 管理特点是“贯彻执行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向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管理,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逐渐显得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2001年11月10日起)这个新时期内国家对标准化事 业的管理将发生重大变化,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将把标准化事 业还原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而不 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亦不列入政府管理职能。
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才能使系统由较低 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系统的发展。 4 反馈控制原理
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 机制是反馈控制;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的三阶段
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20
第二节 标准化发展历程
一 人类无意识的标准化行为 二 人类有意识的标准化实践 三 中国古代标准化 四 近代标准化 五 现代标准化
1 现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 2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标准化与标准概述ppt课件

联盟标准 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
1
2
1、联盟的定义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 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 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 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 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 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23
专利权人或专利申请人在作出必要专利实施许可声 明时,应保证其不会以规避所作出的实施许可声明 为目的转让专利权或专利申请权。对于已经向全国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归口单位提交实施许可 声明的专利,专利权人或专利申请人转让或者转移 该专利时,应当事先告知受让人该专利实施许可声 明的内容,并保证受让人同意受该专利实施许可声 明的约束。
7
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
8
术语和定义
9
• 必要权利要求 essential claim 实施标准时,某一专利中不可避免被侵犯的权利要求。
解释: 必要权利要求是指在应用标准的过程中,某一项专利中 不可避免被侵犯的权利要求。定义中的权利要求指的是 专利授权文件中界定技术方案的内容,记载了解决技术 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其内容决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每个专利通常包含多个权利要求,每个权利要求对应着 一项可独立实施的技术方案。实施标准时,如果使用的 技术方案不可避免要落入某一专利所包含的一个或者多 个权利要求的范围,该权利要求即为必要权利要求。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联盟的构建
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 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 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 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 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 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1
2
1、联盟的定义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 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 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 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 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 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23
专利权人或专利申请人在作出必要专利实施许可声 明时,应保证其不会以规避所作出的实施许可声明 为目的转让专利权或专利申请权。对于已经向全国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归口单位提交实施许可 声明的专利,专利权人或专利申请人转让或者转移 该专利时,应当事先告知受让人该专利实施许可声 明的内容,并保证受让人同意受该专利实施许可声 明的约束。
7
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
8
术语和定义
9
• 必要权利要求 essential claim 实施标准时,某一专利中不可避免被侵犯的权利要求。
解释: 必要权利要求是指在应用标准的过程中,某一项专利中 不可避免被侵犯的权利要求。定义中的权利要求指的是 专利授权文件中界定技术方案的内容,记载了解决技术 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其内容决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每个专利通常包含多个权利要求,每个权利要求对应着 一项可独立实施的技术方案。实施标准时,如果使用的 技术方案不可避免要落入某一专利所包含的一个或者多 个权利要求的范围,该权利要求即为必要权利要求。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联盟的构建
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 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 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 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 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 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企业标准化(完全版)PPT培训课件

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
统一质量标准
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质 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 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规范生产过程
通过标准化生产过程,减 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 和误差,提高产品质量。
强化质量意识
通过标准化管理,强化员 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 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品牌形象
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 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
03
企业标准化的实施
企业标准化的制定
制定目标
明确企业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确定 标准化的范围和重点。
调研分析
制定标准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企业标准, 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等,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 操作性。
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现 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确定标准化的需求和改进方向。
• 总结词:企业标准化应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协商性、开放性和国际性 等基本原则。
• 详细描述:企业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的原则,确保所制定 的标准符合科学技术原理,具备科学依据。同时,企业标准化也要注重 经济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 展。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循协商性的原则,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 商,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开放性原则要求企业标准应具备开 放性和兼容性,方便与其他标准进行对接和交流。最后,企业标准化还 应遵循国际性的原则,关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 准化活动,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标准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方法,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企业的各项 活动、产品、服务和过程达到统一、协调和规范的状态。标准可以是企业自行 制定的内部标准,也可以是行业或国家制定的标准。
标准化法ppt课件

2.标准化的核心是建立标准管理体制。标准化 管理体制建立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认知的基础上, 并形成了三种类型:
市场主导型标准化管理体制:欧美国家
政府主导型标准化管理体制:中国
调整型标准化管理体制:日本、俄罗斯
3.标准化法调整标准化活动关系
技术 经济 竞争 标准 标准 标准 制定 实施 管理
(二)中国标准化法的现状
3.标准化的作用,在延伸与强化标准“获 得最佳秩序”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了社 会作用。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预期目的改进 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 并促进技术合作。
(二)标准化的方法 简化
统一 通用
标准 化的 方法
综合 模块
四、标准化法及其基础性
(一)标准化法的含义 标准化法是确立标准基本类型、建立标准管理体制、调
该条例第8条、9条分别对省级人
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
责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
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
(二)我国政府在标准化活动中角色的 评论与展望
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宜选择协调型政 府模式,具体可概括为政府标准化职能集中统一行使, 企业标准化主体市场引导,原则规定与例外补充相结 合。现分述如下:
既要在自愿标准领域完全放手推动企业为 主体,又要在技术法规的适用上授权标准, 完善合格评定,强化自愿性标准的实施, 更要发挥在企业所不及之处,发挥国家优 势,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提高国家创新 能力和竞争能力。
整体上看,中国标准化战略属于基础
性的调整型战略。如果能够以《标准化法》 的修改为契机完成标准体制和标准管理体 制的改革与调整,那么战略目标的完成时 间就有望得到明显的甚至是大幅的缩短, 在10年内完成15年的任务,为第二个中国 标准化发展战略即“重点争夺战略"的启动 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 通用化
工艺中的通用化工作
在工艺工作中通用化工作主要是编制通用工艺 规程。
编制通用工艺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缩短生产准 备周期,减少工艺规程编制工作量,以提高生 产效率和工艺水平。
2.1 标准化的形式
简化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模块化
2.1.4 系列化
系列化的概念
系列化一般是指产品系列化,它主要根据技术 经济的原则,考虑生产和使用的要求,统一产 品结构,简化品种规格,实行同类归并、参数 分档,形成有规则的排列,以指导生产和品种 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2.1.3 通用化
通用件的特征
尺寸上的互换性 功能上的一致性 结构上的典型性 使用上的重复性
2.1.3 通用化
通用件的对象
通用零件 通用部件
结构组合件 功能组合件
2.1.3 通用化
设计中的通用化工作
在产品设计中通用化是从不同产品及其零部件 中,考虑通用化对象,按照它们之间在结构、 功能、尺寸及参数上,运用标准化的原则进行 通用化工作。
2.1.3 通用化
通用化的目的
最大限度减少专用零部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 重复劳动。
通用化的一般方法
采用通用件提高通用件使用的重复性,扩大通 用件在不同产品中的使用范围 。
2.1.3 通用化
通用件的概念
在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规格产品中的零部件, 其尺寸功能相同,相互可以互换通用,这种零 部件称作通用件。
简化的特点
事物的多样化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事物的类 型数目加以缩减。
2.1.1 简化
简化的条件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其结果应能保证 满足一般需要。
事物的多样性是普遍存在的,要求限制事 物的多样性,用简化形式是不可缺少的。
简化是在肯定某是一种最古老的标准化形式,也是最 基本的标准化形式。
2.1.5 组合化
组合化的基本理论
系统分解与组合
分解,即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或结构可看作一 个系统,这个系统可分解为若干功能单元,这 些功能单元不仅具有特定的功能,且与其它系 统的功能单元可以通用、互换,可以分解作为 通用单元和标准单元独立存在。
2.1.5 组合化
组合,即为了满足某些规定的要求,可把事先 已设计准备的通用单元、标准单元,再加上个 别专用单元,组成一个具有新功能的一个新系 统。
2.1.2 统一化
统一化的目的
去除不必要的多样性而引起的混乱,为正常的 工作活动建立共同遵守的秩序。
统一化是一种古老的标准化形式,也是最 基本的标准化形式。
2.1.2 统一化
统一化的条件
可以统一,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一致; 不能统一,不应该统一的,不能强求统一。
统一化的时机
统一,不能阻碍生产技术的发展; 统一,应该统一在最佳秩序和最佳效果上。
2.1.4 系列化
参数的相关特性
产品技术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不断扩散的特征称 为参数的相关特性。
参数系列
对标准化对象的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分档、分级, 形成总体功能最佳的参数系列。
2.1.4 系列化
工业产品的系列化的一般步骤
制定产品基本参数系列标准 编制产品系列型谱 开展产品的系列设计
对产品规格的简化要形成系列,其参数组合应 尽量符合数值分级制度。
2.1 标准化的形式
简化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模块化
2.1.2 统一化
统一化的含义
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 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统一化是在不同的对象或范围中归并达到 一致性。
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一致性。
系列设计
系列设计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结构作为基 型(基本型),对系列产品进行技术设计,组成 同一系列不同尺寸参数的产品,并在基型的基 础上派生各种变型(派生型)产品。
基本参数
工况(特性)参数 几何(型式)尺寸参数
2.1.4 系列化
主参数
基本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称为主参数(主要参
数),即产品的使用特性具有代表性的参数,也是对 其他参数起决定性影响的参数。 主参数必须符合优先数系,主参数在产品中可能有 一个或二个,但有两个主参数时,根据其重要性, 可分为第一主参数及第二主参数。 主参数与其它参数有相互的联系,主参数属于自变 量参数,其他参数属于因变量参数,可根据参数方 程式导出。
2.1.2 统一化
统一化的原则
适时原则 适度原则 等效原则 先进性原则
2.1 标准化的形式
简化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模块化
2.1.3 通用化
通用化的含义
通用化是指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 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 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的前提
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前提
系列化是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 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2.1.4 系列化
产品系列
具有相同的设计依据、相同的结构特征及相同 的使用条件的产品,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和技术 经济分析的原则,合理安排产品不同的尺寸、 参数,使基本结构一致的产品,从小到大,由 低到高,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产品系列。
2.1.4 系列化
简化是人类对社会产品的类型进行有意识 的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2.1.1 简化
简化的原则
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化时,既要对不必要的多样 性加以压缩,又要防止过分压缩。
对简化方案的论证应以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 为前提。
简化的结果必须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足以满足 一般需要,不能因简化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1 标准化的形式
简化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模块化
2.1.5 组合化
组合化的概念
组合化是指预先设计并制造可分解、组合具有 通用性强的若干单元,按设计要求组合成不同 用途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组合化的特点
组合的单元具有通用性及互换性; 组合成产品或结构的单元,可以拆、装、分解; 组合的单元可以重复性使用。
2 标准化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 标准化中的数学方法
2 标准化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 标准化中的数学方法
2.1 标准化的形式
简化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模块化
2.1 标准化的形式
简化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模块化
2.1.1 简化
简化的含义
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 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 准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