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总结]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ada52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7.png)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
中药炮制学蜜炙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 甘草G. inflata Bat. 或 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 根,晒干。
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感, 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久 泻脱肛、便血崩漏。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 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 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蜜炙法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的炼蜜共同拌炒的⽅法称为蜜炙法。
《本草纲⽬》记载:“蜂蜜,其⼊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痛也。
⽣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平和,故能解毒。
柔⽽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腹肌⾁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与⽢草同功。
”辅料选择与⽤量 蜜炙的液体辅料是经过加热炼制的蜂蜜,即通常所称的炼蜜或熟蜜。
⽣蜜性凉,可清热滑肠,⽤于肠燥便秘,炼蜜性温,具补中、润燥、⽌痛、解毒、矫味作⽤。
⽤炼蜜炮制润肺⽌咳和补中益⽓的药物。
炼蜜的⽤量视药物的性质⽽定。
⼀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蜜量宜⼤,通常⽤量为每100公⽄药物,⽤炼蜜25公⽄。
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重的药物⽤蜜量宜⼩,如每100公⽄药物,百部⽚蜜炙⽤炼蜜12.5公⽄,百合⽤炼蜜5公⽄,栝楼、桂枝⽤炼蜜15公⽄,⿇黄、枇把叶、⾦樱⼦⽤炼蜜20公⽄。
操作⽅法 1.先拌蜜后炒 先取⼀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炒⾄颜⾊加深,基本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般药物都⽤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炒⾄颜⾊加深时,加⼊⼀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
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
如百合、槐⾓等。
注意事项 1.炼蜜时,⽕⼒不宜过⼤,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2.炼蜜不可过⽼,含⽔量在10%~13%为宜。
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
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剩余的蜜液为宜。
加⽔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
⽔少则润不均匀,⽔多则不易炒⼲,易发霉变质。
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时,使蜜液逐渐渗⼊到饮⽚内部。
5.炒炙时,⽕⼒宜⼩,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易致外焦内软。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炙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中药炮制中的炙法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对药材药效的影响,掌握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三、实验材料1. 药材:厚朴、黄连、生姜、醋、盐等。
2. 仪器:炒锅、筛子、剪刀、电子秤等。
四、实验方法1. 厚朴炙法(1)取厚朴丝,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厚朴丝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厚朴。
2. 黄连炙法(1)取黄连,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黄连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黄连。
3. 醋炙法(1)取甘遂,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
(2)将拌匀的甘遂放入炒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晾干。
(3)筛去碎屑,得到醋甘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厚朴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厚朴相较于生厚朴,色泽加深,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炮制后的姜厚朴对咽喉的刺激性减小,且宽中和胃的作用增强。
2. 黄连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黄连相较于生黄连,其苦寒之性得到缓和,对脾胃的刺激性减小,止呕作用增强。
3. 醋炙法实验结果显示,醋甘遂相较于生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作用减弱,毒性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减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炙法对厚朴、黄连、甘遂等药材进行炮制,结果表明炙法能够改变药材的药性,降低毒性,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炙法在中药炮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炙法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种类和辅料的不同,掌握好炒制的时间和火力。
2. 炙法过程中,辅料应充分渗入药材内部,确保炮制效果。
3. 筛去碎屑,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得方法,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炮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就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得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得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得限度。
9、泛油:泛油就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得现象。
10、变色:变色就是指饮片得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就是指某些含结晶水得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得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就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得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得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就是采用两种以上得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就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得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得。
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就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得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蜜炙细辛是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常用炮制方法,用以提升细辛的药效和疗效。
细辛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温肺、开窍、祛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蜜炙细辛是将细辛与蜂蜜一起炮制,通过独特的工艺方法,使细辛的药性更加温和,具有更好的药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首先需要准备好细辛和蜂蜜。
细辛是从细辛根茎中提取的中草药材,通常需要将其干燥和切碎。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甜味物质,具有很好的保湿和润肺的功效。
在炮制蜜炙细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蜂蜜,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然后将细辛根茎切碎,加入蜂蜜中,混合均匀。
接下来,将混合物放置在低温的环境中,例如冰箱或地下室,进行静置。
在静置的过程中,细辛的药性会逐渐被蜂蜜所吸收,同时蜂蜜的滋养成分也会渗透到细辛中。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决定。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越长,细辛的药效越温和、疗效越好。
在整个炮制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混合物的状态,确保其保持湿润和均匀。
如果发现蜜炙细辛过程中出现干燥或结块的情况,可以适量添加少量蜂蜜,保持混合物的湿度和稳定性。
当细辛完全被蜂蜜所吸收后,即可完成蜜炙细辛的炮制过程。
此时,可以将混合物放置在密封容器中保存,以便后续使用。
蜜炙细辛具有温肺、开窍、祛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将蜜炙细辛直接服用,也可以将其加入到汤剂、茶水或药膳中,增加药效。
此外,蜜炙细辛还可以用于外用,例如制作细辛膏、细辛贴膏等,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肌肉疼痛等症状。
使用时,可以将蜜炙细辛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有助于舒缓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总之,蜜炙细辛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升细辛的药效和疗效,增强药物的温和性。
通过将细辛与蜂蜜混合炮制,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蜜炙细辛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学蜜炙1

• (一)主要目的 • 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百部、款冬花、紫 菀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黄芪、 甘草、党参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 2.缓和药性 麻黄蜜炙后能缓和辛散作用,并 可增强宣肺平喘的功效。 • 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蜜炙不仅能增强其 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炮制研究】
• •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生黄芪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增高,其他磷脂组 分则有所下降;黄芪各炮制品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脯氨酸等17种以上的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炒 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其中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 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 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的药物。
• • 蜜炙法中所选用的蜜需先加热炼过,其药性由凉转温。 炼蜜方法:将蜂蜜置锅内,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除去 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将 过滤后的蜜再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防 止外溢;当加热至116℃~118℃,锅内出现均匀一致,有 光泽的气泡(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手指分开尚 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 13%为宜。 • 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 水分,增强粘性。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 缩锅进行炼制。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 3. 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 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若加 水量过多,则药物过湿,不易炒干,成品容易发霉。 • 4. 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 5.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一、蜜的特征与作用
蜜有黄白之分。
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
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
气芳香,味甜。
蜜除了营养丰富,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外,还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矫味等作用。
二、蜜的分类
1.春蜜较多是洋槐、油菜、桃花、紫云英等花蜜,色淡黄白,黏度大,气清香,味甜,质量较好。
2.伏蜜较多是枣花、葵花、瓜类等花蜜,色多淡黄或深黄至琥珀色,黏稠度大,细腻,气清香,味甜,质量较次。
3.秋蜜较多是棉花、荞麦花等花蜜,呈琥珀色至暗棕色,气微臭,味稍酸,质量差。
三、炼蜜的种类
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取出用3~4号筛网滤过即得,其目的是去其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便于存放。
2.中蜜:将蜜加热至116~119℃,含水量约10%~13%,淡黄色,有黏性。
3.老蜜:将蜜加热到119~122℃,含水量在4%以下,红棕色,黏性强。
四、蜜炙的方法
1.药蜜同时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医。
学教。
育。
网。
搜集]
2.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3.先下药后入蜜液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炒热后,放入适量开水稀释的炼蜜液拌炒,炒至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所炙药的药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分别采用。
五、蜜炙药物的作用
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如甘草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黄芪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温肺润燥的作用;麻黄蜜炙(药100kg,炼蜜20kg)后,减弱了发汗之力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和表症已解而喘咳未愈
的患者;百部蜜炙(药100kg,炼蜜13kg)后药性变缓和,并增强了温肺润燥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的患者;款冬花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一方面可以破坏其分解甙类的酶,增强甙类之稳定性,有利于药效保存,另一方面可增加甙元的溶解度,帮助促进吸收,同时还能增强其润肺镇咳的作用。
六、蜜炙注意事项
1.炼蜜一般指的是嫩蜜,加水量一般是蜜的1/3或1/2,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季节,可灵活掌握。
2.炙药前应核准药与蜜的数量比例,炙炒时先应用中火炒至药物浅黄色后再用文火炒炙,如出现蜜粘锅而糊焦时应马上将焦糊的蜜用净布擦干净,以保证炙药的质量。
3.蜜炙的药物应装瓷缸中盖严,置低温干燥之处防潮,并注意防止发霉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