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论

合集下载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史1.1 世界航空发展简史1.1.1 远古的神话与传说1.1.2 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与发展1.1.3 飞机的诞生1.2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1.3 中国航空发展史1.3.1 中国古代航空技术的萌芽1.3.2 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1.3.3 中国现代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第2章奋进中的中国航空航天2.1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现状2.1.1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航空航天企业2.1.2 中国航空航天的主要成就2.1.3 主要航空航天企业介绍2.2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典型杰出人物2.2.1中国“起飞”第一人——冯如2.2.2中国火箭奠基人——钱学森2.2.3 中国强击机总体设计第一人——陆孝彭2.2.4杰出人物的精神实质2.3 中国独特的航空航天文化和民族精神2.3.1 新中国给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起飞带来了曙光2.3.2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2.3.3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2.4 投身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职业准备2.4.1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2.4.2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2.4.3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2.4.4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2.4.5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第3章飞行原理3.1 飞机的空气动力3.1.1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3.1.2 升力的产生和增升装置3.1.3 飞行的阻力及减阻措施3.2 飞行操纵3.2.1 飞机的重心和机体轴3.2.2 飞机的稳定性3.2.3 飞机的操纵原理3.3 飞机的飞行性能3.3.1 速度性能指标3.3.2 高度性能3.3.3 飞行距离3.3.4 飞机起飞着陆的性能3.3.5 飞机的机动性能3.4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3.4.1 直升机概况3.4.2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3.5 航天器飞行原理3.5.1 F普勒三大定律3.5.2 宇宙速度第4章世界名机赏析4.1 航空先驱与早期飞行器4.2 军用飞机4.2.1 战斗机4.2.2 轰炸机4.2.3 攻击机4.3 民航客机4.3.1 第一代喷气式客机——“彗星”4.3.2 第二代喷气式客机——图-154 4.3.3 第三代喷气式客机——波音-747 4.3.4 第四代喷气式客机——A3204.3.5 第五代喷气式客机——波音-777 4.3.6 空客与波音的泰坦战争——A380 4.3.7 超声速客机——“协和”4.4 直升机4.4.1 单旋翼尾桨直升机4.4.2 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4.4.3 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4.4.4 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4.4.5 侧旋翼直升机(双旋翼直升机)4.5 无人机与其他特种飞机4.5.1 X-1——第一架突破音障的火箭飞机4.5.2 侦察机4.5.3 预警机4.5.4 空中加油机4.5.5 无人机4.6 航天器4.6.1 人造地球卫星4.6.2 宇宙飞船4.6.3 航天飞机4.6.4 空间站4.6.5 运载火箭第5章飞机结构与构造5.1 飞机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功用5.1.1 飞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5.1.2 飞机结构的功用5.2 飞机结构的基本要求5.2.1 飞机的战术技术和使用技术要求5.2.2 空气动力要求和设计一体化要求5.2.3 结构完整性要求5.2.4 最小质量要求5.2.5 使用维修要求5.2.6 工艺要求5.2.7 经济性要求5.3 机翼受力构件的基本构造5.3.1 翼梁5.3.2 长桁5.3.3 纵墙5.3.4 翼肋5.3.5 蒙皮5.4 机翼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4.1 薄蒙皮梁式5.4.2 多梁单块式5.4.3 多墙厚蒙皮式5.5 尾翼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5.1 安定面和操纵面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5.2 全动平尾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6 机身受力构件的基本构造5.6.1 隔框5.6.2 长桁与桁梁5.6.3 蒙皮5.7 机身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7.1 桁梁式5.7.2 桁条式5.7.3 硬壳式5.8 起落架5.8.1 飞机起落装置的类型5.8.2 起落架的功用5.8.3 起落架的组成5.8.4 起落架的配置形式5.8.5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第6章飞行器动力6.1 概述6.2 航空活塞发动机6.2.1 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组成6.2.2 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6.2.3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辅助工作系统6.3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6.3.1 涡轮喷气发动机6.3.2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6.3.3 涡轮风扇发动机6.3.4 涡轮轴发动机6.3.5 螺旋桨风扇发动机6.4 冲压喷气发动机6.5 火箭发动机6.5.1 固体火箭发动机6.5.2 液体火箭发动机6.5.3 其他能源的火箭发动机6.6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型号第7章机载仪器与设备7.1 航空仪表7.1.1 飞行仪表7.1.2 发动机仪表7.2 导航系统7.2.1 无线电导航系统7.2.2 其他导航系统7.3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7.3.1 自动驾驶仪7.3.2 其他自动飞行控制系统7.4 其他机载设备7.4.1 电气设备7.4.2 通信设备7.4.3 雷达设备第8章航空新技术简介8.1 飞机设计新技术8.1.1 新的气动外形设计方法8.1.2 短距起降或垂直起降与推力矢量技术8.1.3 隐身技术8.2 航空发动机新技术8.2.1 脉冲爆震发动机8.2.2 多电发动机8.2.3 超燃冲压发动机8.2.4 特种能源发动机8.3 航空制造新技术8.3.1 大型宽弦风扇叶片8.3.2 整体叶盘结构8.3.3 航空新材料及其成型技术8.3.4 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8.4 民航客机新技术8.5 直升机新技术8.5.1 直升机动力8.5.2 直升机的材料与结构8.5.3 航空电子与二次能源8.5.4 直升机的制造技术8.6 空空导弹新技术8.6.1 远程推进与推力矢量控制技术8.6.2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8.6.3 毫米波制导技术8.6.4 多模导引和复合制导技术8.6.5 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8.6.6 高效定向引战技术8.6.7 导弹模块化与开放式设计技术8.6.8 保形外挂和高密度内挂条件下的发射技术8.7 无人机技术附录附录A 航空大事记附录A.1 世界航空大事记附录A.2 中国航空大事记附录B 航模制作实践——手掷模型滑翔机制作与试飞附录B.1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制作附录B.2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试飞。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的课程,其中涵盖了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科技、航空航天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培养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将对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航空是指任何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的领域,包括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而航天则指太空科学和技术,包括航天器设计、航天器制造和航天器发射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飞行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以及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学生还将研究航空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航空航天科技是指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电子、航空航天通信、航空航天导航和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

学生将了解到航空航天科技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他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还将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制度和管理问题。

航空航天制度是指有关航空航天活动的法律、政策、规章和管理机构。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航天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竞争。

第二篇示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以介绍和引导学生认识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为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参与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航空航天概论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概论这门课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航空发展时期。

随着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探索,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飞机和火箭等飞行器不断涌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应运而生。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如航空原理、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和空间力学等。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1.热气球:1783年6月4日,蒙哥尔费兄弟的热气球升空。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

飞行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和空气浮力。

我国古代航空发明:孔明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风筝(,风力垂直于风筝表面,风力和风筝线的受力平衡)竹蜻蜓(利用叶片的旋转产生升力,从而克服自身重力)首次火箭升空飞行的发明人:万户2.第一架可载人动力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1903年飞行器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3.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载人飞船: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探月卫星:嫦娥1号,嫦娥2号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 苏联世界上第一个载人飞船:1961苏联世界上第一个登月飞船:1969 美国世界上第一个航天飞机:企业号美国5.地球大气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飞机飞行环境属于:平流层6.飞机主要组层部分及其辨认(大题):机翼,机身,尾翼,操纵面,起落架P116图(1)雷达 (2) 机身 (3) 水平安定面 (4) 机翼 (5)起落架 (6) 驾驶舱 (7) 副翼 (8) 发动机尾喷管 (9) 方向舵 (10) 襟翼 (11) 升降舵 (12) 垂直安定面 (13) 空速管 (14) 进气道 (15) 操纵杆 (16) 天线7.单旋翼直升机主要组层部分:旋翼:产生升力,推力和操纵力尾桨:平衡反扭矩,对直升机进行航向操纵发动机:提供动力机身:支持和固定直升机部件系统,装载人员物资设备8.直升机,旋翼机以及固定翼飞机之间的主要区别: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像一只风车;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象一台电风扇。

航模队培训课第一节航空航天概论

航模队培训课第一节航空航天概论
安全风险管理
讲解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航空航天活动中的安 全风险。
安全监管与审计
阐述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方式和审计程序。
飞行安全法规政策解读
飞行安全法规概述
介绍与航空航天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飞行员资质与培训要求
讲解飞行员资质认证的标准、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
航空器适航管理
阐述航空器适航证书的申请、颁发和监管流程。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预防策略
讲解如何通过分析事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应急处理方案
介绍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启动应急计划、组织救援和保障人员安全。
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阐述事故调查的程序、责任追究的原则和处罚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火箭与卫星技术探讨
Chapter
火箭工作原理及分类
火箭工作原理
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向后 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 进。
火箭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探空火箭、运载火箭 等;按级数可分为单级火箭、多级 火箭等。
卫星功能与应用领域
卫星功能
通信、导航、观测、科研等。
应用领域
气象、军事、地质、资源调查等。
航天
指飞行器离开地球大气层, 进入太空的航行活动,包 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 深空探测器等。
分类方式
根据飞行原理、任务目标、 使用领域等多种方式对航 空航天进行分类。
航空航天发展历史
早期探索
从古希腊神话中的代达罗斯到中国的 万户飞天,人类一直梦想着征服天空。
航天时代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开启了航天时代。随后美国、中国等 国家也相继进入太空探索领域。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挑战
• 高性能材料的制备:如何制备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轻质化的航空航天材料 • 复杂结构的制造:如何制造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航空航天器 • 高精度加工:如何实现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精度加工和装配
航空航天材料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和卫星的结构件 •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和卫星的发动机和部件 • 不锈钢: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的燃料系统和压力容器
航空航天在科学研究中的挑战
• 如何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开展更多领域的科学研究 • 如何提高航空航天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航空航天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 航空航天技术为军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侦查、打击和运 输手段 • 航空航天技术为军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通信、导航和气 象保障
航空航天在军事领域的挑战
航天发动机的应用
• 化学推进: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卫星和探测器等领域 • 核推进: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月球探测和太空航行等领域 • 电推进:广泛应用于卫星、探测器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05
航空航天材料与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种类与性能
航空航天材料种类
• 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和不锈钢等 • 非金属材料:如复合材料、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 • 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21世纪航空航天发展趋势
21世纪初的航空航天发展
•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 2012年,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发射龙飞船
21世纪航空航天发展的趋势
• 航空航天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能源技术 • 太空探索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如火星探测和月球基地建设 • 航空航天器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电动飞机和绿色航天技术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与转让
• 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 航空航天项目的投资与融资
02
国际航空航天交流的渠道与平台
• 国际航空航天组织的活动与会议
• 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与展览
• 国际航空航天教育与培训
03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前景与挑战
•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机遇与潜力
•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障碍与风险
• 国际航空航天合作的策略与选择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挑战
•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 航空航天市场的竞争与整合
• 航空航天产业的环境与资源约束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机遇
• 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与拓展
• 航空航天市场的需求与增长
• 航空航天产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 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航天器轨道设计的优化
• 轨道的初始条件与终端要求
• 轨道的燃料消耗与时间成本
• 轨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03
航空航天材料与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航空航天材料的特性
• 高强度与耐磨性
• 低密度与耐高温
• 良好的疲劳性能与耐腐蚀性
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
• 飞机的机翼与机身结构
• 火箭与航天器的燃料罐
• 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散热器
• 商业航天市场的创新与竞争
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水平
• 航空航天材料与设计技术
• 航空航天发动机与推进技术
• 航空航天制造与发射技术
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竞争格局
• 国际航天巨头的市场份额
• 地区性航空航天产业的崛起
• 新兴航空航天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试题库-百度文库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试题库-百度文库

航空航天发展史(一)1. 第一个载人航天站是前苏联于年 4月发射的 "礼炮号 "。

美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于年试飞成功。

A 、 1971 1984 B、 1981 1981 C、 1971 1981 D、 1981 19822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它与自然天体不同的是。

A. 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改变其运行B. 不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C. 其运行轨道固定不变D. 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但不能改变其运行轨道3 、年,第一架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既的 178飞机试飞成功。

A.1949 德国B.1939 德国C.1949 英国D.1939 美国4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就有可升空作为战争中联络信号的 "孔明灯 "出现,这就是现代的雏形。

A.10 世纪初期飞机B.12 世纪初期热气球C.10 世纪初期热气球D.12 世纪初期飞艇5 、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推进的飞机是不能突破 "音障 "的,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A. 内燃机B. 蒸汽机C. 涡轮喷气发动机D. 电动机6 、具有隐身性能的歼击机有。

22 117 39 27 、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 固定翼航空器是通过其螺旋桨的旋转来提供升力的;B. 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机翼安装形式不同;C. 直升机和旋翼机都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的航空器;D. 目前的航天飞机是可以象飞机一样在跑道上着陆的航空器。

8 、飞行器可分为三大类,下列器械属于飞行器的有。

A. 航空器B. 航天器C. 气垫船D. 火箭和导弹9 、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

A. 空战B. 侦察C. 拦截敌机或导弹D. 运输10 、下面航空器中可以称为直升机的有。

A. 直 -9 16D 22 64" 阿帕奇 "航空航天发展史(二)1 、由于航空航天活动都必须经过大气层,所以航空与航天是的。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二章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二章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航空: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在大气层以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际附近以及恒星及空间的航行活动。

联系:地面发射的航天器或当航天器返回地面时,都要穿过大气层特别是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其起飞和降落过程均与飞机极为相似,就与航空航天的特点,因此航空与航天不仅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有时是难以区分的。

2.飞行器的概念: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

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

3.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轻于空气的航天器(气球、飞艇)和重于空气的航天器(飞机滑翔机、直升机、旋翼机)。

航天器: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

导弹: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器飞行轨迹的飞行武器(弹道式导弹、巡航导弹、可高机动飞行的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

火箭:靠火箭发动机(化学、核、电)提供推动力的飞行器。

(无控火箭弹、探空火箭、远载火箭)。

4.⑴轻于空气的航天器:10世纪初中国“孔明灯”。

18世纪末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E.P.罗奇埃和达尔郎特,热气球1000m高度12min飞行12km。

⑵重于空气的航天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行4次。

⑶火箭导弹:1942年纳粹德国V-2火箭,发射第一个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

⑷航天: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

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5.大气层①对流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②平流层:高度上升气温开始不变→略升高→20km-30km以上急升,气流平稳,能见度好③中间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剧烈的垂直方向运动。

④热层:高度上升气温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⑤散逸层:空气稀薄,空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6.飞行环境:⑴自然环境--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微流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临界马赫数
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当气流从A点流过机翼时由于 机翼上表面凸起使流管收缩,气流在这里速度增加; 当气流流到机翼最高点C时,流速增加到最大。当C点 马赫数为1时,A点马赫数称为临界马赫数 。
43
飞机几何外形和参数
飞机的几何外形主要由机身、机翼和尾翼等主要部件 的外形共同来组成。
30
升力公式
翼型和迎角对升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升力系数Cy表现出 来。总结以上因素的影响,升力的公式可写成
Y=
1 2
Cy
V
2S
31
增升装置
飞机的增生装置通常安装在机翼的前缘和后缘位置。 安装在机翼后缘的增生装置叫后缘襟翼。
B-747
32
增升措施
适当增大迎角; 改变机翼剖面形状,增大机翼弯度; 增大机翼面积; 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延缓气流分离。
17
应用实例
它表述了流体的流速与流管截面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截面积小的地方流速大。 例如在河道窄的地方,水流得比较快;而在河道宽的地方,水流得比较慢 。
18
伯努利方程 (Bernoulli’s equation)
(1700-1782)
Daniel Bernoulli (Groningen,
在研究飞行器和大气之间的相对运动时,气体 分子之间的距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即把气体 看成是连续的介质。这就是在空气动力学研究 中常说的连续性假设 。
8
大气的物理性质 3、粘性
粘性 大气的粘性力是相邻大气层之间相互运动时产生的牵扯作用力,即大气
相邻流动层间出现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也叫做大气的内摩擦力 。 粘性与摩擦阻力
25
2.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
1、什么是翼型 “翼型”是指沿平行于飞机对称平面的切平面 切割机翼所得到的剖面 。
26
2.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
2、什么是翼弦和迎角
翼型最前端的点叫 “前缘”,最后端的 点叫“后缘”。前缘 和后缘之间的连线叫 翼弦。翼弦与相对气 流速度之间的夹角叫 迎角 。
的性质 。 当气流速度较小时,压强和密度变化很小,可以不考虑大
气可压缩性的影响。但当大气流动的速度较高时,压强和 速度的变化很明显,就必须考虑大气可压缩性 。
10
一般认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气体是可压缩的
(水和空气的压缩性不同)
11
大气的物理性质 5、声速
声速是指声波在物体中传播的速度 。
声速的大小和传播介质有关。在水中的声速大约 为1440米/秒;而在海平面标准状态下,在空气中 的声速仅为341米/秒。由此可知介质的可压缩性 越大,声速越小(如空气);介质的可压缩性越 小,声速越大(如水)。
大气流过物体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是与大气的粘性有关系的。因此飞机飞 行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与大气的粘性也有很大关系。 理想流体
通常把不考虑粘性的流体(即流体内摩擦系数趋于零的流体)称为理想 流体或无粘流体
9
大气的物理性质 4、可压缩性
流体是气体(如空气)和液体(如水)的统称 。 流体可压缩性是指流体的压强改变时其密度和体积也改变
两船为何自动靠近?
房顶为何被掀翻?
23
低速气流的流动特点
当管道收缩时,气流速度将增加,压力将减小; 当管道扩张时,气流速度将减小,压力将增加 。
24
高速气流的流动特点
超音速气流在变截面管道中的流动情况,与低 速气流相反,收缩管道将使超音速气流减速、 增压;而扩张形管道将使超音速气流增速、减 压。
33
飞机阻力的产生及减阻措施
1、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是由于大气的粘性而产生的。当气流以一
定速度流过飞机表面时,流的流动,因此 产生了摩擦阻力 。 减小摩擦阻力的措施
摩擦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粘性,飞机表面的 粗糙程度和飞机的表面积大小等因素。为了减小摩擦 阻力,应在这些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1.对流层:大气中最低的一层,特点是其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0 ~18公里)
2.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面,特点是该层中的大气主要是水平方向 流动,没有上下对流。(18~50公里)
3、中间层:中间层为离地球50到80公里的一层。在该层内,气温随 高度升高而下降,且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
15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质量守恒与连续方程
取横截面1,2,3,假设在流管中流动的流体质量既不会穿越流管流出,也不
会有其它流体质量穿越流面流入,则通过流管各截面的质量流量必须相等 。
16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质量守恒与连续方程
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变截面管道中任意截面处的气体质量都应相等,即
该式称为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当气体以低速流动时, 可以认为气体是不可压缩的,即密度保持不变。则上式可以写成(该式 成为不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
34
飞机阻力的产生及减阻措施
2、压差阻力 在翼型前后由于压强差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压差阻力。 减小压差阻力的办法是应尽量减小飞机的最大迎风面 积,并对飞机各部件进行整流,做成流线形。
35
飞机阻力的产生及减阻措施
3、诱导阻力 诱导阻力是伴随着升力而产生的,这个由升力诱导
而产生的阻力叫诱导阻力。 气流经过翼型而产生向下的速度,称为下洗速度,
该速度与升力方向相反,是产生诱导阻力的直接原因。 诱导阻力与机翼的平面形状、翼剖面形状、展弦
比等有关。 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平面形状(如梯形机翼)、
增加翼梢小翼等方法来减小诱导阻力。
36
37
飞机阻力的产生及减阻措施
4、干扰阻力 干扰阻力就是飞机各部件组合到一起后由于气流
的相对干扰而产生的一种额外阻力。 干扰阻力和气流不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0.4<Ma<0.85, 为亚声速飞行; 0.85<Ma<1.3, 为跨声速飞行 ; 1.3<Ma<5.0, 为超声速飞行; Ma>5.0, 为高超声速飞行。
14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相对运动原理
飞机以一定速度作水平直线飞行时,作用在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与远前方空气以该速度流向 静止不动的飞机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全 一样。这就是飞机相对运动原理 。
27
2.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
3、升力的产生 由于翼型作用当气流流过 翼面时,流动通道变窄, 气流速度增大,压强降 低;相反下翼面处流动 通道变宽,气流速度减 小,压强增大。上下翼 面之间形成了一个压强 差从而产生了一个向上 的升力 。
28
29
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
机翼面积的影响 机翼面积越大,则产生的升力就越大。
机翼几何外形可分为机翼平面形状和翼剖面形状。机 翼平面形状主要包括翼展、前缘后掠角等 。
44
机翼的剖面形状
圆头尖尾
尖头尖尾
对称翼型 非对称翼型
菱形翼型 平板翼型 弯板翼型
45
机翼几何参数
翼展b:机翼左右翼梢之间的最大横向距离 。
翼弦:翼型前缘点和后缘点之间的连线 。(c0翼根弦长,c1翼 梢弦长)
2
上式就是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它表示流速与静压
之间的关系,即流体流速增加,流体静压将减小;反之,
流动速度减小,流体静压将增加。
21
伯努利方程
22
伯努利方程
• 由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方程可知,流体在变截面管 道中流动时,凡是截面积小的地方,流速就大,压 强就小;凡是截面积大的地方,流速就小,压强就 大。
前缘后掠角
间的夹角。
:机翼前缘线与垂直于翼根对称平面的直线之
0
0
46
机翼几何参数
几何平均弦长 cpj (c0c1)/2 展弦比
相对速度的影响 相对速度越大,机翼产生的升力就越大。
空气密度的影响 空气密度越大,升力也就越大,反之当空气稀薄
时,升力就变小了。 机翼剖面形状和翼迎角的影响
机翼上产生升力的大小与机翼剖面形状有很大关 系。在一定迎角范围内,随着迎角的增大,升力也会 随之增大。当迎角超出此范围而继续增大时,则会产 生失速现象。
E E 2 E 1 m 2 1 / 2 g m 2 2 ( m h v 1 1 / 2 m g 1 2 ) h W v
m/V
20
伯努利方程
• 由能量守恒定理描述流体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 • 在管道中稳定流动的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管道各
处的流体动压和静压之和应始终保持不变即:静压+ 动压=总压=常数 如果用P代表静压,1 v 2 代表动压,则任意截面处便有
40
41
正激波和斜激波
正激波是指其波面与气流方向接近于垂直的激波,正 激波是最强的激波。
斜激波是指波面沿气流方向倾斜的激波,激波相对较 弱。
激波的强弱与物体的形状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
物体头部越钝激波越强(正激波),波阻也大;头部越尖
时,激波越弱(斜激波)阻也小。这就是超音速飞机为什
么采用尖机头、后掠翼的缘故。
4
国际标准大气
为了准确描述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必须建立一 个统一的标准,即标准大气。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国际标准大气,是一种“模 式大气”。它依据实测资料,用简化方程近似 地表示大气温度、密度和压强等参数的平均铅 垂分布,并将计算结果排列成表,形成国际标 准大气表 。
5
6
大气的物理性质 1、大气的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
大气的状态参数是指压强P、温度T和密度 这 三个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气体状态方 程表示,即P=ρRT。
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必须具备动力装置产生推 力或拉力来克服前进的阻力 。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航空器分为轻 于(或等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同体积 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
7
大气的物理性质 2、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