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跖骨骨折临床路径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

早读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内固定选择及手术入路详解!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特殊且重要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跖骨骨折之一,以往常采用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复位后由于腓骨短肌的牵拉,易致骨块移位、愈合困难。
如果治疗不当,易引起足负重发生改变,延迟愈合、骨不连,远期将带来如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本文详细给大家讲解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认识。
(一)解剖特点第五跖骨位于足的最外侧,是外侧纵弓及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应力传导、负重缓冲及维持侧方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 第三腓骨肌腱,止于跖骨干部;② 腓骨短肌腱,止于跖骨粗隆部;③ 跖腱膜的外侧束止于跖骨尖部。
血供情况:粗隆血供来自于多条干骺端血管和滋养动脉分支,而近端骨干的血供仅来自于从中间骨干进入骨内的滋养动脉,这就在干骺端和骨干交界处形成一个血供的“分水岭”,从而使该部位骨折发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风险增高。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1)患者可能这样描述病史:•参加对抗运动时,在完成某个特殊动作后,足外侧缘出现急性疼痛。
•患足外侧缘可有肿胀和瘀斑。
•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时引发疼痛。
2)体格检查:•直接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该区域疼痛应怀疑有损伤。
•直接触诊跖附关节复合体:出现疼痛可能为Lisfranc损伤。
•被动跖屈-背伸每个跖骨头:出现疼痛可能为Lisfranc损伤。
3)诊断要点:•患者在第五跖骨底部突然疼痛,足踝有明显外伤史;•体格检查显示第五跖骨底部有压痛,常伴有瘀斑和部位肿胀;•首选X线片检查(图5),应包括正位、侧位和斜位,必要时增加踝关节正侧位;•伤后评估必须包括腓骨远端和韧带外侧结构的完整评估;•外踝处肿胀明显时行踝关节MRI进一步明确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
4)鉴别诊断①青少年的第5 跖骨粗隆部骨突儿童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性突起易被误认为是无移位的结节骨折,在9~11岁的女孩可见骨性突起,11~14岁的男孩可见。
2018.10指骨骨折临床路径

指骨骨折标准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指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ICD-10 编码:S62.802 >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拟订。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拟定。
2. 证候分期:(1 )早期指伤后1〜2周内。
(2 )中期指伤后3〜4周。
(3 )晚期指伤后4周以后。
3. 骨折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 证候诊断指骨脊柱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中期:营血不调证后期:气血两虚证5. 病史:外伤史。
6•体检有明确体征: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感。
7•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指骨骨折。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指骨骨折(TCD编码:BGGOOO. ICD-10编码:S62.802 >外伤引起的单纯指骨骨折。
除外病理性骨折。
除外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除外合并其它正在治疗的疾病。
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是1—14天。
(五)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 )凝血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 )手部正侧斜位X线片;(6 )胸片、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 )血气分析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 )肺功能检查(260岁、(3) 肝胆脾胰肾B超(4 )心脏彩超(5 )三维CT(七)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拟定。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xx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xx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xx以内。
(2)中期:伤后2xx~4xx。
(3)晚期:伤后4xx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039.足底病(跖骨痛)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足底病(跖骨痛)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跖骨痛需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
一、足底病(跖骨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足底病(TCD编码:BWC035)西医诊断:跖骨痛(ICD编码:M77.4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学》《足踝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拟定诊断标准。
①前足第2~4跖趾关节单个或多个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行走时疼痛加重,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减轻,疼痛性质多为刺痛、胀痛、或隐痛等。
②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③常见跖趾关节肿胀、压痛,遇寒则重,常伴有拇外翻、跖趾关节脱位以及锤状趾、叉状趾畸形等,舌暗,苔白,脉弦紧。
④X线表现足正位X线显示跖趾关节间隙正常或消失,脱位者近节趾骨基底部与跖骨头重叠,近节趾骨可向内或外倾斜。
侧位X线显示脱位者可见跖趾关节背伸,近节趾骨脱位于跖骨头背侧,还可见到近端趾间关节屈曲等锤状趾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西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
①主诉前足底疼痛,前足第2~4跖趾关节单个或多个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
②查体见相应跖骨头下方压痛。
③跖趾关节可有肿胀、疼痛、压痛,常伴有拇外翻、跖趾关节失稳、脱位以及锤状趾、叉状趾畸形。
④X线表现足正位X线显示跖趾关节间隙正常或消失,脱位者近节趾骨基底部与跖骨头重叠,近节趾骨可向内或外倾斜。
侧位X线显示脱位者可见跖趾关节背伸,近节趾骨脱位于跖骨头背侧,还可见到近端趾间关节屈曲等锤状趾表现。
2.分期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将其分为四期:Ⅰ期:前足第2~4跖趾关节单个或多个跖骨头下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可见拇外翻。
足X线显示跖趾关节间隙大致正常。
Ⅱ期:前足第2~4跖趾关节单个或多个跖骨头下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胼胝体形成,可见拇外翻。
足非负重位X线显示跖趾关节间隙大致正常,负重位X 线显示跖趾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或足MRI显示跖板有损伤。
2021年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欧阳光明(2021.03.0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学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跖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多发跖骨骨折(ICD-10 : S92.301)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足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辅助检查:足部X线片显示多发跖骨骨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S9
2.301跖骨骨折疾病编
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
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多发跖骨骨折,有明确手术指征。
4. 除外病理性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
9-16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单足正侧斜位片。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情相关科室调整血糖;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视情况选择的其他固定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术前半小时及术后24小时预防应用抗菌素。
(八)手术日。
为入院第3-5天。
1. 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或腰麻,或者其他麻醉方式
2. 手术方式:多发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 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克氏针等。
4. 输血:无。
(九)术后恢复。
4-16 天
(十)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 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肤坏死。
3. 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皮下血肿等造成住院日
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二、多发跖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多发跖骨骨折(ICD-10 : S92.301 )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9 )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 _年龄: _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 门诊号: 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曰出院日期:年月曰标准住院日:<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