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组成、分布和增长速度的一套统计体系。

它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也是国际比较和经济研究的基础。

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经济活动的特点和流动方式,划分为以下几大部分:1. 产业部门划分产业部门划分是指将经济活动按照产出的性质和用途划分成不同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这种划分方式既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性质特点,也方便了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2. 收入部门划分收入部门划分是从收入的来源出发,将经济活动划分成不同的收入部门,主要包括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

这种划分方式便于衡量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并进一步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 使用部门划分使用部门划分是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经济活动划分成不同的使用部门,主要包括最终需求部门和中间需求部门。

最终需求部门包括家庭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中间需求部门则包括各个产业之间的中间消费和存货的变动。

4. 流量和存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将经济指标划分为流量和存量。

流量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消费总值(C)、固定资本投资等,而存量指标则反映截至某一时点的经济情况,如资产总额、存货等。

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核算方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按照经济活动的产出来核算国民经济。

它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和中间消费的价值,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还可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 收入法收入法是按照经济活动的收入来核算国民经济。

它的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工资、企业利润、财产收入等各种收入形式,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是指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即个人获得的各种收入减去个人支付的税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套完整的经济统计体系,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经济数据,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全貌和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投资、贸易、收入和支出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之一。

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 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生产值,然后相加得出GDP;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支出,然后相加得出GDP;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因素所得到的收入,如劳动报酬、利润和利息等,然后相加得出GDP。

消费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指的是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资本消费两个方面。

生活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食品、衣物、住房和教育等;资本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购买资本品的支出,如购买房屋和汽车等。

消费支出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投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指的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本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厂房和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支出;存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存货的支出。

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它可以增加生产能力和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贸易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贸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进出口活动;国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收入和支出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性、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的一种方法体系。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民支出等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本状况的重要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价值,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包括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按产出计算)、支出法(按支出计算)和收入法(按收入计算)。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取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劳动报酬、利润、利息、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构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情况。

3. 国民支出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净额。

国民支出的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准确地了解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做出更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人们可以及时发现经济问题,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可以用于国际比较和国际合作,帮助不同国家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经济情况,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健发展。

结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本状况的重要工具,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国家经济运行规律,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8章价格与指数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8章价格与指数核算

第八章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编制的基本方法;3.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了解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与编制方法。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核算的国名经济总量;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核算的经济总量,由于价格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为此,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基本方法,以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地区或国家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提供基础。

第一节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一、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的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动态变化的货物或服务可以分解成价格和物量两个部分,分别反映有关货物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及其物量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编制指数实现的。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指数是反映由核算体系中多种因素组成的宏观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动态)和空间(企业、地区、国际)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其运行变化及发展。

长期以来,指数被广泛地公认为是一种科学地描述、分析国民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方法。

在指数发展史上,1650年英国人赖斯·沃汉(Rice V oughan)编制的反映货币交换价值变换的物价指数可以算是最早的国民经济指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统一标准的估价和物量方法,采用特定的基期和权数,编制一整套概念一致和对经济分析有用的、相互依存的国民经济价格和物量指数以及指数体系,从而,可以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检验整体数值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及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通过编制国民经济动态指数数列,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三)通过国民经济指数体系的关系,使用“指数缩减法”,可以推导出国民经济核算中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或物量值;(四)通过将价格按不变空间价格计算,编制国际比较经济指数——购买力评价指数,可以获得不同国家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物量关系指标,进行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14)--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4)--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8.1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核算是从“NationalAccounting”译过来的,它可被直译为国民会计或国民账户。

通常,这些账户是环环相扣的,形成了一个体系,我们也把它们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 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按照SNA自身的定义,SNA是由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组成,它的基础是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

这些账户以凝缩的方式提供根据经济理论和观念组织的有关经济运行的大量而详尽的信息,它们细致而全面地记录了经济中发生的不同经济机构之间、经济机构的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基于此向社会各界提供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从层次上看,国民经济账户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国民经济总量账户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账户。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是从国民经济运行出发,运用账户描述国民经济产品和服务来源与使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使用、积累、资产负债和对外经济联系。

机构部门账户主要是了解机构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与国民经济总量的联系,目的是达到深入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所反映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内容。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在体系上的设置基本是一致的。

为便于从整体角度来把握经济运行的全貌,以及体现出国民经济统计所特有的宏观分析特性,所以在账户序列体系介绍上,我们以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为主进行考察。

一、国民经济账户结构描述(一)国民经济账户特点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

概括来讲,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特点有五点: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T形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账户从形式上看,与会计上使用的账户是一致的。

形状类似T字形,左右分列。

右方为资源(或负债与净值),左方为使用(或资产)。

资源方合计值等于使用方合计值。

这是国民经济核算平衡计算的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一·学习指导本课程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国民经济统计总论: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统计平衡表方法(2)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资产负债统计(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一般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扩展(4)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财政与税收统计、金融与货币统计、价格统计、通货膨胀统计、资金流量分析。

(5)国民经济动态统计:经济增长统计、经济周期统计、经济动向预测方法(6)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市场结构统计、区域结构统计、投入产出分析(7)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贸易统计、国际投资统计、外债统计和汇率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国力比较统计。

(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国民经济核算史、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矩阵、社会核算矩阵(SAM)、附属核算。

二·第一章总论第一章第1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一章第2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第3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一章第4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 60个大类173个中类 306小类例:D-22-2-1 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1世纪 高等教育标准教材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目 录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史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第五节 社会核算矩阵(SAM) • 第六节 附属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认识
–(一)SNA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产物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作用 •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数例说明 –(一)国民经济矩阵的一个例子 –(二)流向线读表法的提出 –(三)国民经济矩阵表的解读
• 解读过程可认为是对读表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 (1)数据来源。 • (2)平衡关系。 • (3)行列含义。 • (4)账户交叉项的处理。
–(四)对国民经济核算目的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和特点
•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用来监测经济活动; –(2)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4)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 •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的不同观点 • 2.中国还不可能有第三类体系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二)生产账户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收入再分配账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4
Ⅱ.1.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D.4财产收入支 391 出 B.5原始收入总 1883 余额/国民总收入
合计
2274
资源
B.2/ B.3营业盈 459/442 余/混合总收入 D.1雇员报酬 766
D.2-D.3生产、进 191
口税减生产、进
口补贴
D.4财产收入 416
资产变化
10
Ⅲ.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负债变化
B.10.2资产物量其他变化引起的净值变化
资产变化
280
Ⅲ.3.2.重估价账户
负债变化
B.10.3名义持有收益/损失引起的净值变化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资产负债总变化
482
230
641
603 5
-2 17
84 76 288
730
677 535
五、对外交易账户(国外账户)
2
Ⅱ .收入分配和 3 使用
产出 3737
国内生产 总值1854
3737
来自国外的原始 1933 收入69和经常转 移10
Ⅲ.1资本
4
储蓄455
来自国外的应收 452 资本转移-3
Ⅲ.2金融
5
经济总体 净借出38
对外负债净发生 88 50
Ⅴ.国外
6 进口 499
流向国外的原
对外金融资
622
始 收 入 40和经
(二)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按金融手段类型记录交易,反映所有发生 在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 资产和负债的变动。
(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记录那些不仅引起资产和负债 价值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其物量也发生变化的异常事 件。
(四)重估价账户
重估价账户专门记录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完全由于 价格变化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或负债)的收益和损 失。
(3)细化的矩阵表示可以利用矩阵代数进行数学运算,这一点对分析应用,账 户的平衡非常有用。特别有利于计算机的应用。
(4)细化的矩阵给出了按支付单位和获取单位对相关交易的同样分类。这使得 它是描述中观层次经济流量之间关系的理想形式。
(5)细化的矩阵相当适合检验关系不够密切的账户交易的各种表示。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对外交易账户包括常住和非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 易及有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由于国外在核算结构中起着类似于一个机构部门的 作用,因此国外账户是从国外的角度设立的。它的体 系设置与国内账户是一致的 。 对外交易账户体系一般包括对外经常交易账户、对 外资本交易账户、对外金融交易账户和对外重估价账 户,以及反映相应资产负债状况的资产负债表。
合计
2274
国民总收入1883=雇员报酬766+生产、进口税减生产、进口补贴191+营业盈 余总额459 +混合总收入442+财产收入416-财产收入支出391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5
Ⅱ.2.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D.5所得、财产等经常 212 税
资源
B.5原始收入总余额/国 民总收入
Ⅱ.1.2.1.业主收入账户
Ⅱ.1.2.2.其他原始收入分配账 户
Ⅱ.2.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Ⅱ.3.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Ⅱ.4.收入使用账户
Ⅱ.4.1.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Ⅱ.4.2.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Ⅲ.1.资本账户
Ⅲ.2.金融账户
Ⅲ.3.资产其他变化账 户
Ⅲ.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Ⅲ.3.2.重估价账户
使用
P.2中间消耗
1883
P.1总产出
B总增加值
1854
K.1固定资本消耗 222
(-)
B.1n净增加值
1632
合计
3737
合计
单位:亿元 资源 3737
3737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1854=总产出3737-中间消耗1883 国内生产净值1632=国内生产总值1854-固定资本消耗222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8.1 国民经济账户
分类: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账户
一、国民经济账户结构描述
(一)国民经济账户特点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T形账户。 2.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是以活动序列的形式出现的。 3.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序列具有可分性。 4.国民经济账户综合起来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5.国民经济账户记录的变量既可以是流量也可以是存
资产负债表的子账户还包括资产负债变化账户,它 概括记录了积累账户的主要内容,即资产和负债的 变化,从而连接了期初、期末两个存量表。
经常账 户
积累账 户
资产负 债表
Ⅰ.生产账户 Ⅱ.收入分配与使 用账户
Ⅲ.积累账户 Ⅳ.资产负债表
Ⅱ.1.1.收入形成账户
Ⅱ.1.收入初次分配账 户
Ⅱ.1.2原始收入分配账 户
表8.26
国民经济总体矩阵简表
单位:亿元
使用(资产) 序 0.货物和服
资源
号 务(资源)
(负债和净值)
Ⅰ.生产
Ⅱ.收入分配和 Ⅲ.1资本 使用
Ⅲ.2.金融
Ⅴ.国外
总计
1 0.货物和服务 1 (使用)
2
3
中 间 消 耗 最终消费1399
1883
4
5
资本形成
总额414
6 出口
540
7 4236
Ⅰ.生产
经常账户分为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两大 块。
积累账户
积累账户记录机构单位通过交易或因为其他事件引 起的金融、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获得和处置。
积累账户可分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其他变化 账户。
资产其他变化账户又包括两个子账户:资产物量其 他变化账户、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机构单位或部门在核算期期初 和期末的资产和负债的存量价值。
四、资产负债表
经常账户包括三部分:
期初资产负债表 期内资产负债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表8.13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表8.14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表8.15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Ⅳ.1.期初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元
B.90净值
10951
合计
17926
资产负债表
表8.14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单位:亿元
账户名称
项目内容
资产
负债和净值
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负债 净值
P资本形成总额
414
Ⅲ.1.资本账户
K.1固定资本消耗
-222
由储蓄和资本转移引起的净值变化
Ⅲ.2. 金融账户
F.金融资产净获得 F.金融负债净发生
单位:亿元
资源 P.1总产出 P.7货物和服务的进口
3737 499
P.2中间消耗 P.3最终消费
使用
1883 1399
P.5资本形成总额
414
P.6货物和服务的出口 540
总资源
4236
总使用
4236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1399+414+540499=1854
(二)生产账户
表8.2
账户Ⅰ.生产账户
负债与净值
9922 6792 16714
AF.负债 B.90净值 合计
6298 10416 16714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单位:亿元
负债与净值
482
AF.负债
677
730
B.10净值
535
1212
合计
1212
Ⅳ.3.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元
10404 7522 17926
负债与净值
AF.负债
6975
1854 11
合计
1865
总储蓄45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54-最终消费支出1399 净储蓄233=总储蓄455-固定资本消耗222
三、积累账户
包括四部分: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重估价账户
(一)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记录与非金融资产获得有关的交易和涉及财 产再分配的资本转移,它是对实物投资及其资金来源 的全面核算。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7
Ⅱ.4.1.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P.3最终消费支出 D.8对住户养恤基金净 权益变化的调整
1399 11
B总储蓄
455
K.1固定资本消耗(-) 222
B.8n净储蓄
233
合计
1865
资源
B.6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8对住户养恤基金净 权益变化的调整
表8.3
Ⅱ.1.1.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
单位:亿元 资源
D.1雇员报酬
762
B总增加值
1854
D.2-D.3生产、进 191 口税减生产、进 口补贴
B.2/ B.3营业盈余 459/442 /混合总收入
收入形成使用总 1854 额
收入形成来源总 1854 额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1854 =雇员报酬762+生产税净额191+营业盈余总额459+混合总收入442
Ⅲ.3.2.1.中性持有收益/损失 Ⅲ.3.2.2. 实际持有收益/损失
Ⅳ.1.期初资产负债表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Ⅳ.3.期末资产负债表
图8.2 国民经济账户分类体系图
二、经常账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